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壮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多样,驰骋桂滇城乡。继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申报的壮剧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2008年6月7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申报的壮剧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研究壮剧,挖掘、整理壮剧,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是壮剧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继2006年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在2008年6月,又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计公布了1 028项.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共计有333项,占公布总数的32.4%,但其保存现状令人担忧.民族地区图书馆可以通过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察、调查、研究工作,收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料,建立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阅览室、数据库和网站,以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挖掘、整理、保存、展示鄂南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作者的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本文介绍鄂南6县市区文物类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并建议:(1)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2)加强各种国家级、省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3)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5)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6)加强文化遗产教育,促进文化遗产进校园.  相似文献   

4.
新疆古称西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2005年底,新疆就启动普及力度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2006年5月20日新疆曲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诸多呈现浓郁的民族风情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新疆曲子剧是唯一一种汉语表演的剧种,体现出新疆地域发展中历史迁移的文化融合特点。但是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事实是新疆曲子戏目前只有一家专业剧团,其传承和发展处于生存困境之中,那么整理新疆曲子剧形成历史、分析发展轨迹、寻找衰落症结则是拯救新疆曲子剧的基本途径,显得尤为必要也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今年11月1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与此同时,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正式对外公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人薛福鑫榜上有名。这是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获得的又一殊荣。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形成于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一带,是以木工领衔,集漆工、雕工等建筑工种于一体的中国古典建筑营造技艺。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香山帮营造以技艺全面、水平精湛、特色鲜明、风格统一的建筑风格,奠定了在中国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婚礼习俗早在15世纪蒙元时期便开始形成,并以其特有的仪式程序一直流传在鄂尔多斯民间,至今已经发展演变为一种礼仪化、规范化、风俗化和歌舞化的民俗文化景观,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介绍,鄂尔多斯婚礼有哈达定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7.
温丽云 《科技信息》2011,(9):114-114
巴郎鼓舞流行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藏巴哇、洮砚、柏林三个乡,是一种融说、唱、跳为一体的藏族民间古老的歌舞形式。当地藏族称巴郎鼓舞为"沙目",是吐蕃古老民间宗教文化的遗存,具有既祭祀又娱乐的双重内涵。巴郎鼓舞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探寻巴郎鼓舞对传承藏族民间艺术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资料库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记忆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知识信息价值。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源丰富而多样,利用现代声像学影像技术记录、开发与利用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信息资源,建立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资料库,是保护和传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繁荣与发展大理民族民间文化事业,满足读者地方人文影像知识信息需求,建设发展馆藏特色文献资源,促进地方民族文化旅游与经济的和谐并进。图书馆理应利用自身的文献信息技术,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珠算"申遗"成功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30项被列入非遗名录的项目。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2008年,珠算就被列入了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月,"中国珠算"申报加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并未成功。此后,中国珠算协会数次修改申报材料,历经多年努力,终获成功。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庆三峡库区不仅具有璀璨悠久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存在着大量风采卓异、内涵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标准对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归类整理,并充分把握其呈现出的民族性、区域性、草根性和脆弱性等特征,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加强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众人熟知的"云南石屏彝族烟盒舞"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六大传统节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特别是清明、端午、中秋等增补为国家法定节日后,全国各地把中华民族共享的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软实力加以弘扬。尤其在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上演了一幕幕地域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3.
壮族嘹歌文化在平果县的城镇化进程中不是被湮灭,而是繁荣和发展,个中缘由是城镇化促进了平果县城乡基础设施、文化产业的发展;平果县政府以城镇化为推手竭力打造以原生态嘹歌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完美融合的新模式,使嘹歌文化声名远扬。  相似文献   

14.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传。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事业的深入,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本文主要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研究名录的内在要求,得出彝族医药在参与名录过程中的特色与不足,从而探讨实现彝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吴桥杂技是流传在河北省吴桥县域的民间表演艺术,它伴随着中国杂技的发展而形成,从业人员多,节目种类丰富,流布地区广,主要流传于河北省吴桥县域、山东省宁津县和陵县的部分地区.2006年5月20日,河北省吴桥县申报的"吴桥杂技"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正客家古文是流行于江西省赣南地区(主要集中于南康、赣县、于都、信丰、瑞金等开发较早、人口较稠密的县、区)的民间曲艺形式,因其唱本内容多为古代故事,故称"古文",于2014年纳入国务院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赣南客家古文的内容与文学、音乐、戏剧等几大艺术门类彼此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赣南客家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8.
王丽萍 《创新科技》2014,(10):102-103
随着河南大平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在音乐、民俗、语言等方面的价值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关于大平调的形成年代,学界观点并不统一。本文基于文献考证,经过比对梳理,认为河南大平调形成于嘉庆道光年间,繁荣于清末民初。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的是与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自2000年以来,镇江市已被官方机构公布的包括人类和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71项,它们是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世代相传的活态生命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文化特点。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结合国家级"非遗"常州梳篦个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化"传承保护模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