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一组文章:叶舒宪《〈阿凡达〉与卡梅隆的“人类学想像”》、刘慧《〈阿凡达〉:博取东西,再造神话》、王婧《“繁华落尽见真纯”——电影〈阿凡达〉中伊娃原型的神话学解读》,他们透过光艳的视觉冲击和神奇的想像,对电影《阿凡达》进行了深入的人类学解读,体现出极强的学术敏锐。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新片《阿凡达》上映后风靡全球,好评如潮。它的成功不仅在于"3D+科幻+惊险"的电影形式与情节,也在于其所蕴含的丰富的神话因素。文章试从主题思想、叙事结构和叙事因子三方面剖析《阿凡达》再造神话的方式,从而为中国重述神话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3D影片《阿凡达》全面呈现的"人类学想像"景观。  相似文献   

4.
杜锦 《世界博览》2011,(18):58-58
自2009年以来。以《阿凡达》为代表的国际三维数字影视,逐渐打入了中国市场。随着《爱丽丝漫游奇境》、《功夫熊猫》、《变形金刚3》等电影在国内的大热卖座,传统的文化产业人似乎也觉察到了,文化产品与科技融合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先秦古籍《山海经》与美国当代科幻影片《阿凡达》都以神奇的幻想为基础,给世人展现出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但《山海经》所体现的是人类最初的原始神话思维,而《阿凡达》却是以现代科技和幻想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幻想型作品。通过两者的对比,从中对古今幻想型作品进行比较,进一步探析当代中国幻想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这部巨作中,不仅确定了"知识分子"概念的"最大限度"界线,并特别提出"有机知识分子"概念,同时指出知识分子在实现文化领导权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由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在不同时代完成着各自特殊的历史使命。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对于当今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粗看起来丰富多彩、纷繁复杂,可经过严格的推理分析却不难发现,中国文化的层次与结构清晰,内涵丰富。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图书,很多都在描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热衷于揭露中国文化的阴暗面,如勾心斗角、热衷关系、敷衍趋势、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恨不得把中国文化批得体无完肤。不少读者似乎也很乐意接受这些作品,作为旁观者去审视中国文化中的糟粕。《成败背后的中国文化》却不是这样的作品,作为一个治学严谨、  相似文献   

8.
运用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理论阐释浙江海外华人移民的商业行为,分析《论语》中提出的"洒扫应对进退"的伙计制和"仁"所强调的互相权利和义务的人情文化,是如何构成浙江海外华人这一群体商业行为背后的文化模式和内涵,提出其商业行为中对中国传统人情文化模式的遵循,可以为当下中国应对现代性的挑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罗立新 《科技信息》2010,(29):66-67
本文从电影《阿凡达》创造出新的全球票房纪录,延展出数字时代影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探讨。通过数字技术在《阿凡达》中的应用、《阿凡达》带来的艺术享受、数字时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分析等说明数字时代影视艺术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神话概念的反思入手,论述神话和信仰在发生学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示更新现代中国学术中的神话观,使之从民间文学的狭小范围中释放出来,还原为文明发生的原型编码及体现文化基因的神圣叙事。在此基础上重审儒学与儒教之争,提出"儒家神话再发现"的当代课题,从比较神话学视野重估孔子与《论语》的文化价值,讨论经学传统中对"凤"与"麟"的阐释特点,论证"天命"及"圣"、"德"等核心概念的宗教学、神话学背景,揭示"君子比德于玉"说的信仰根源,发掘儒家神话背后更加深远的华夏玉教大传统。  相似文献   

11.
《孝治天下:〈孝经〉与近世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是一部探察晚明至民国初年《孝经》学与孝文化的文化史力著。该著深入洞见此时期围绕"《孝经》与孝"集结而成的文化脉络与实践形式,勾勒出"孝治天下"的种种面向。孝治散播管道的视像,孝治天下蓝图的铺展,孝治神秘意蕴的充沛,这三个层面最能彰显近世中国社会里存在的弘德崇孝的种种努力,也最能还原孝治天下的宏阔画卷。  相似文献   

12.
郭店简书《老子》甲篇篇首说:"绝知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为弃作,民复孝慈。"比较这段话与帛书本、今本《老子》的相关文字,可以发现早期道家在价值观上并不反对儒家的"圣""仁""义"等诉求。这反映了早期不同的中国思想之间,其实存在着互相映带、互相承认的共同境地。这种共同的思想境地,后来更逐步发展出道、儒、佛、西方哲学之间互相吸纳、互相融和的思想表现。这启示我们,在进行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时,对于既有的思想文化资源,容当更多地关注它们之间可以互相一致、互相融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侯君奕 《科技信息》2011,(12):13-13
《阿凡达》不仅创下了票房奇迹,而且好评如潮。《阿凡达》以其完美的技术与艺术的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其中除了强大的3D效果外,它的艺术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阿凡达》为动画电影的发展带来了一场技术的革命,同时又是对好莱坞电影艺术内涵表现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博览》2012,(11):12-12
电影《复仇者联盟》领跑美国和中国票房,同《阿凡达》一样,这部电影的票房收入相当大一部分将来自Imax银幕。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西文化界明确意识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在此语境下,章士钊以"新旧调和论"为基础,在《评新文化运动》一文中,围绕"文化"、"新旧"、"文化运动"等概念,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病态群理",在中国现代文化应该如何发展问题上,与"新文化运动"形成对话交流,其中隐含了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潜能和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刘娟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2):107-109
通过《红楼梦》中的一段对话引出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窗文化的探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归纳总结了"窗"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以及"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正>引入数字化舞台技术后,未来的戏剧舞台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自2009年以来,以《阿凡达》为代表的国际三维数字影视,逐渐打入了中国市场。随着《爱丽丝漫游奇境》、《功夫熊猫》、《变形金刚3》等电影在国内的大热卖座,传统的文化产业人似乎也觉察到了,文化产品与科技融合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主流趋势。有备而来的国际数字化技术资本,在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酣畅视听体验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18.
正科技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电影的发展与繁荣,《阿凡达》的重映就是最好的印证。电影《阿凡达》自3月12日以来重新登陆中国院线,重映的第二天,票房就破了5000万元人民币,全球票房突破了27.98亿美元,重新获得全球影史票房冠军。十一年前的《阿凡达》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片,片中首次使用了IMAX-3D技术,引领了电影技术的重大突破,震撼了当时习惯观看2D电影的观众,掀起了新一轮的3D电影热潮,也带动了全球3D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层面提出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换"的观点,揭示建筑形式背后所拥有的设计思想和艺术精神,以利于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将传统建筑的有无价值统一转化,使中国建筑文化得以在当代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从单体建筑文化的价值转化、群体建筑文化的价值转化和城市整体文化的价值转化三个层面给予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江晓原 《科技潮》2010,(4):54-55
“你一定要看《阿凡达》。” 这是我看完影片《阿凡达》后,对每一个和我谈起这部电影的朋友说的话。影片《阿凡达》伴随着超强力的营销推介,横空出世,全球热映,一票难求。许多人期许它将成为科幻电影史上的又一座丰碑。这样的期许能不能成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