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调查了蒙古族3个群体(巴尔虎人,厄鲁特人和布里亚特人)的发形,前额发际,上眼睑褶皱,蒙古褶,耳垂类型,鼻梁侧面观,鼻孔类型等7,项性状,并计算了基因频率,结果显示:上眼睑褶皱,蒙古褶,耳垂类型的显性基因频率高于隐性基因频率,与兴安盟蒙古族相比,呼盟蒙古族鼻粱侧面观,耳垂类型显性基因频率较高,另5项特征显性基因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额尔古涅-昆传说中的捏古思、乞颜两户是以狼和鹿为原型的图腾名称命名的两个氏族。因为,“捏古思”是蒙古语noqai(犬)的复数形态,在传说里是代指“狼”。犬和狼为同类,狼曾经是蒙古先民的图腾;传说中的乞颜或乞牙惕之名也是来自以鹿为原型的动物图腾名称。因此,该传说的神话原型为:在部落战争中,一部被另一部打败,惨遭屠杀,仅存两女。捏古思和乞牙惕两个动物救助此二女.携至额尔古涅-昆山谷中,双双交合,生息繁衍,故部族再生。该神话原型与古突厥语民族狼图腾神话、传说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3.
图腾神话是解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所以成为氏族图腾的神圣故事。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一通古斯语族民族中传承的此类神话包括图腾救助始祖的神话、雌性图腾动物与男性成婚神话和雄性图腾动物与女性成婚神话。这些神话追述着处于氏族社会时期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先民的关于图腾的各种观念以及图腾崇拜的内涵及形态表达。  相似文献   

4.
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一种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地方风物古迹等密切联系的口头故事。它不是一般的故事,而是介乎神话和民间生活故事之间的故事。传说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是人类的历史意识觉醒之后按一定的逻辑创造的口头文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神话产生的基础削弱了,而社会生活更日趋纷繁和复杂。在政治、军事斗争、生产斗争及日常生活中,许多英雄豪杰、名人巧匠、重大事件等等,引起了人民传述自己历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说逐渐产生并兴旺起来。 常常有人将神话与传说统称为“神话传说”,这是不妥的。对此,茅盾在《神话杂话·神话的意义与类别》里阐释道:“传说(legend)也常被混称为神话。实则神话自神话,传说自传说,二者绝非一物。神话所叙述者,是神或半神的超人所行之事,传说所叙述者,则为一民族的古代英雄(往往即为此一民族的  相似文献   

5.
盘瓠神话是著名的南方少数民族族源神话,其中的人犬婚姻、葫芦崇拜和后代族内婚配有南方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民族神话天然地与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相同的文化认同维系着民族情感,盘瓠神话自然也是如此。同时,审视异域神话,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神犬图腾的神话信仰也广泛存在于世界其他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6.
动物主题是路易斯·厄德里克作品的主题之一。厄德里克充分吸纳了齐佩瓦族的文化传统和神话元素,在其作品中大量使用动物象征意象、动物神话、狩猎故事等来重构印第安人自身的文化和神话模式,真切地表达了先民们与万物生灵一体相通的神圣感受力以及敬畏生命的文化精神,揭示出这一原生文化形态蕴含的动物伦理。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洪水神话主要用幻想和虚构的方式,叙述古时人类被一次大洪水毁灭之后,如何再生繁衍的故事,而这些神话在流传过程中融入民间故事或传说之中,并发生了变化,本文以比较故事学的母题比较等方法,探究《天上人间》和《猎人海力布》等两侧融于蒙古族民间故障或传说中的神话原型,原意,力图揭示其原初形态,探讨其接受苏美尔,印度等民族或国家洪水神话影响之后发展变异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泰国台语族群的族源神话是他们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和集体记忆,是对群体文化的认同与强调。在泰国,由于多种原因,台语族群的族源神话展示出区域性聚合的特征,但每个区域内不同群体的个性也依然以多种方式被保留下来。神话叙事既可以实现区域性的文化认同,亦具备多元包容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呼伦贝尔市286例(男95,女191)巴尔虎人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5项舌运动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巴尔虎人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80.42%、6.64%、38.81%、79.72%、16.43%;除叠舌外,巴尔虎人的其他4项舌运动类型在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在我国各族群中,巴尔虎人卷舌、翻舌出现率偏高,叠舌、尖舌出现率中等,三叶舌出现率偏低.(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巴尔虎人与蒙古族其他族群(厄鲁特蒙古族、科尔沁蒙古族、锡林郭勒蒙古族、察哈尔蒙古族、布里亚特蒙古族和乌拉特蒙古族)舌运动类型出现率接近.(4)卷舌与翻舌、尖舌、三叶舌,叠舌与尖舌彼此间存在基因互作关系.巴尔虎人5项舌运动类型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盟蒙古族4项人类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7年9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调查了947例蒙古族巴尔虎人、厄鲁特人、布里亚特人的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指甲形状和足趾长4项人类遗传学形态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呼盟蒙古族人多直形拇指(58.29%),环指多长于食指(95.25%),指甲多呈长形(64.73%),拇趾多长于2趾(60.19%).(2)4项形态特征出现率均无性别间差异.(3)3个群体的拇指类型、指甲形状、足趾长的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布里亚特人的环指长出现率与其他两个群体差异显著.(4)4个项目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许真君是净明道教的创始人,以治水而有功于江西,成为江西人心目中的保护神。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是古代江西地区一种较为突出的历史民俗现象,其表现特点为民众对许真君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传说神异化和崇拜民俗化,主要原因除了许真君的崇高人品和伟大功绩外,还与许真君崇拜对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有关,在社会各个领域或多或少的留下了一些痕迹,本文主要研究许真君崇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有关回纥、突厥、乌孙、蒙古族等草原民族以狼为同一母题的族源传说文献记载颇丰。比较研究可发现其狼祖族源传说具有趋同性和嫁接性两大特征。其作为草原民族的精神信仰与草原民族的民族性格、生存理念及风俗习惯等存在着内在联系。梳理廓清其联系亦能进一步认识古代草原民族的民族血缘关系、民族融合进程、民族文化认同等相关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3.
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壮族祖先神布洛陀不是一个抽象的神祇,而是一个实施鸟或鸡卦占卜的"鸟神"或"鸟部落首领",布洛陀崇拜亦即鸟神崇拜。所谓"麽文化"的核心亦即鸡卦巫术,布洛陀的传说只不过是鸡卦巫术的筮辞。所以,壮族"麽文化"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大禹作为古代的圣王,在中国古史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人神叠合的传说人物,更重要的是,由他而形成的大禹精神、大禹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对封建国家的政治意识、普通民众的生活、文学艺术的审美等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大禹传说成为上个世纪诸多学科所关注的对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百年大禹传说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萌发期(晚清至民国初)、争鸣期(20世纪20至40年代)、萧条期(50至70年代)、繁盛期(80年代以来)。未来,大禹传说研究如能从历史考证、神话解读、文化阐释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解构,则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明代温州知府何文渊是一位能臣、清官,但在温州民间传说中却被丑化为一个心胸狭隘、凶狠毒辣的封建官吏。历史与传说之间呈现出一道扑朔迷离的鸿沟。通过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关系,运用族群认同以及历史记忆等相关理论,解读何文渊传说,探讨历史与传说的关系。研究表明:何文渊传说是明清以降温州人族群认同的形象表述,是温州民众对当地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思想互动,使中国文化具有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布依族古歌《罕温与索温》属于布依族宗教经典文本"摩经"之《殡亡经》中的一部分,由兄弟夺权和射日洪水两部分故事组成。古歌中出现鱼、龙和太阳等众多文化意象,体现了布依族远古社会这些文化意象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阶级社会建立后宗法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龙母传说与龙母信仰紧密相连,在粤港澳有着深广的群众基础。其信仰经历了由图腾崇拜向水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发展的历程,而其信仰的基点则是祖先崇拜和寻根意识,因而龙母传说及其信仰对粤港澳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凝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蚩尤和黄帝的故事文本,并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对与之相关的族源表述加以分析。认为就多民族传统构成的中华文明而言,不同祖先的历史叙事是族群区分和互动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9.
族际通婚是反映武陵地区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该地区历史上的族际通婚大致经历了先秦时期、秦汉至唐宋时期、元明清至民国时期等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由个别通婚向集群通婚发展、由上层统治者通婚向下层民众通婚发展、由一般通婚向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影响该地区族际通婚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自然因素五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西门豹作为先贤为后世崇拜,在北朝他却异化为掌管雨水的神灵,北齐时列为国家九大祈祷对象之一。这种由英雄到神灵的转化,一方面提高了西门豹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使他在唐以后的祭祀中不能列为圣贤之列,以致他在后代民众中丧失了地位。北朝的西门豹祭祀是民族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神迹,在这一现象中体现了北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的为得到汉族认同的文化策略和艰辛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