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娲、伏羲神话是中国神话史上流传最长、演变最多的神话,较早时期各自独立叙述,女娲神话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显示出一种农耕民族"地母"和女性始祖神的特质。伏羲神话的流传地区似乎与女娲神话流传地区相近;以后,逐渐靠拢。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互相联系的最早文本是出土于南方的长沙子弹库楚墓帛书乙篇,这就似乎为这样一种假说提供了证据,即伏羲、女娲相互联系起来以至与洪水兄妹婚神话三者联系起来可能是在南方完成的。于是,女娲在作为女性氏族首领、地母、造人神、高禖神等等之后,与伏羲连称并列,更明显地突出了其生育崇拜的意味,与伏羲一道成为整个人类女性和男性始祖神,以至阴和阳的象征(在北方地区)。当其随着民族的迁徙流传到南方以后,与南方各民族的洪水神话结合起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神话中藏葫芦避洪水繁衍人类的姐弟或兄妹。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省黎平县龙额“河歌艺术节”①为例,旨在说明:(1)“河歌节”祭祀的社神木阿点龙虽属男性神属,但祭祀仪式环节的成规性、习俗性却“或明显或含蓄”②的以女性角色施事话语和“阴性书写”④的方式,说明渊源于远古时期的萨玛神“无意识”记忆基础才是节日“所为之事”(drome—non,古希腊语,意为仪式)④的根基和缘由;(2)“河歌艺术节”举行的以萨玛神民间信仰为根基的、位属岁时仪式的社神祭祀活动,源自侗族初民对关涉“食物和后代”这一“生命现象”和“大自然的生命存在”的思考与探询,即渊源于族群自我“以类万物之情”和“以通神明之德”的方式表达人类对宇宙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探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具有人类文明标识意义的珍贵遗存的萨玛节,国务院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学界的学术观点为:1.萨玛神为抵御外侮的英雄神并口顺己、佑己、助己的守护神;2.萨玛节为萨玛神祭祀仪式演变形成。基于学界关于萨玛节及萨玛神民间信仰学术研究只关注文明史后“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信息环节的表述,本调研报告定位为对史前“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信息元素的发掘:1.萨玛节形成的渊源性原因;2.萨玛神民间信仰的本来面貌;3.于人类文明整体视城及价值体系检视萨玛神记忆基础的原生性意义与创造性活力。调研结论认为:1.萨玛神原型带有新、旧石器时期狩猎及农耕文明“大母神”和“地母神”的记忆痕迹,是人类“圣婚”时期性活力、生命繁殖力的神圣象征;2.每年岁首农历正月、二月和岁暮九月、十月举行的祭祀仪式,从属岁时仪式,目的在于祈求神灵庇佑生命循环再生与谷物丰饶,萨玛节由此演化形成;3.由岁时仪式衍生的萨玛神民间信仰及其祭祀仪式,可在岁时仪式活动中找到源头性依据和合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4.
追寻原母神——关于宇宙创生神话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宇宙起源,中国的老庄学说和古希腊创世神话都显示出了宇宙混沌的观念,却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阐释,老庄学说把宇宙之混沌抽象为"道";而古希腊创世神话则把它具象化为一个生育了众神的原母神卡俄斯。无论是老庄学说中的"道",还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混沌神卡俄斯,作为混沌时期孕育万物的生命之源,都具有原母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莹 《科技信息》2010,(36):I0131-I0131,I0134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的悠长而神秘的历史深深吸引着地球上所有的后人,而在这片土壤上产生的神话故事则更加引人入胜。众所周知,神话是先民创造一个民族的无声的诉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沃土,更是这个民族获得信仰的直接来源。本文将以古埃及神话中的女神宇宙之母伊西斯(Isis)、爱神哈索尔(Hathor)、猫女神贝斯特(Bastet)以及破坏之神塞赫迈特(Sekhmet)为例,对古埃及女神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郭爱克  张柯 《科学世界》2011,(5):1-I0001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智慧与知识的化身——女神雅典娜全身甲胄,挺举金矛从万神之神宙斯的头颅中诞生。神话反映了人类对大脑与智力关系的原始认识。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对于智力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大脑如何成为"灵性的王国"等问题的答案,仅有了初步的线索,我们仍然在求索的漫漫征途上。智力本质是和宇宙演化、物质结构、  相似文献   

7.
天使与魔鬼     
古希腊神话中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一个统管死亡的魔鬼之神叫做许普诺斯,他的儿子玛非斯日夜守护着酣睡的父亲,手里拿着一串罂粟果以免许普诺斯被惊醒。提到罂粟,大家可能会立即想到那个臭名昭著的鸦片烟。  相似文献   

8.
曹玲 《科技信息》2007,(6):192-192
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与科学女神通称缪斯。缪斯之母——莫尼默西尼,是古希腊人尊崇的记忆女神。在他们心目中,没有记忆女神的孕育,就不会有文艺、科学的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9.
天使与魔鬼     
程醉 《青年科学》2011,(3):21-21
古希腊神话中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一个统管死亡的魔鬼之神叫做许普诺斯,他的儿子玛非斯日夜守护着酣睡的父亲,手里拿着一串罂粟果以免许普诺斯被惊醒。提到罂粟,大家可能会立即想到那个臭名昭著的鸦片烟。实际上,罂粟科的植物在全世界共有38个属,700余种:  相似文献   

10.
一、初民无意识的选择如果把古希腊的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同中国古代后羿射日的神话摆在一起,这两位古代英雄神恐怕会感到难以忍受的尴尬.然而这两个神话却恰恰体现了中西两大文化体系的先民们无意识的选择.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上赫然记载着西方民族的祖先对太阳的选择:古埃及的太阳崇拜,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从日神接受法律”的浮雕,以及这种太阳文化的继承者古希腊的太阳阿波罗光荣的形象都证明了这一点.“在阿波罗身上具体表现出来的同一冲动,产生了整个奥林匹斯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阿波罗看作这个世界的创始者”(尼采:《悲剧的诞生》,作家出版社1986).而在历史的同一页上却记载着华夏民族并未选择太阳.华夏民族最初也有太阳崇拜,例如夏代国王以太阳  相似文献   

11.
陨铁从空中降落,被初民理解为天神恩赐人间的圣物。金属起源于天界的神话观在铁器时代成为支配性的意识形态。通过考察欧亚非三大洲数十个民族或族群的铁器、铁匠神话及相关成年仪式、秘密社会,阐明由人类文明催生的一种物质(铁)生产在人类精神领域引起的巨大回响:由铁的冶炼铸造为原型的创世神话和重铸世界秩序神话;铁匠之祖来自天国的信仰;铁匠与至上神的关系;铁匠与巫师、萨满、酋长、医者、歌手、诗人、国王的身份混同关系。通过铁这种特殊物质的叙事,从一个侧面梳理出神话在人类文化编码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对人类现实生活的真诚回应.希腊神话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希腊社会从母机制向父权制的过渡。这个过渡不仅是社会制度的,而且是社会心理的和伦理的。古希腊人通过神话这种艺术表达方式,从父系血缘中终于找到了一丝安慰,感受到了一种男性的生命之光。  相似文献   

13.
傩公傩母是我国南方众多民族傩坛中供奉的主神,傩公傩母神话则是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南各民族中的一则洪水神话,它与傩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文章以桑植土家族还傩愿为例,试图通过分析当地流传的傩公傩母神话,探讨出其折射出的傩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仪式是传统的"储存器",储存了民族的历史与历史深处最真实的记忆,无法看见的宗教与神话信仰在仪式歌的"真情诉说"中成为真实的"存在"。由于干旱一直是对关中农业社会危害最大又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所以为禳除旱灾举行的祈雨祭祀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仪式风俗,伴随着祈雨仪式流传下来的祈雨歌是农耕民族在与旱灾抗争中谱写的悲壮乐章。祈雨活动在营造宗教氛围之同时,又根据现实生活之需要使仪式成为最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民俗活动,事实上,神话性与宗教性只是祈雨仪式的显性结构标志,其本质是对民生疾苦与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神话中的叛逆女性的反抗,是下层被压迫奴隶——尤其是女人——希望实现自由意志,在政治上要求平等的反映。有了这反抗意识,才会有坚韧的毅力和信心去推翻旧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古希腊叛逆女性的反抗,比男性英雄更有新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界存在着一个神话,认为周作人早年生活中的"悲苦"女性形象,如祖母以及杭州花牌楼的诸妇女,激发与促进了其"哀妇人而为之代言"的女性观的生成。这个神话不仅在周作人自己那里被一再言说,后来的研究者如钱理群先生等也延续了周作人的这种误识。实际上,所谓的"悲苦"更多的是强加给那些女性形象的标签。悲苦女性形象对周作人的影响,在周少时并未显现,它主要是周在后期回忆中的"重构"。并非这些悲苦女性形象促发了周"哀妇人"女性观的形成,而是在其已成型的女性观的视阈中,她们经过扭曲和过滤而呈现为特定的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17.
神话,是早期人类智慧与文明的丰硕之果,是各个民族的先期民集体精神的展现,以其朴野原始风貌不自觉地呈现人类的早期幻想,内容繁博而神圣,几乎涵盖了早期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却模模糊糊地依据着一定的事实依据,并非全部出自早期人类的主观臆想,全文以皆有先期原始状态的神话为标的物,试述一下自己本人对神话这个题目的浅识.  相似文献   

18.
壮族女神姝洛甲(云南壮族称为“摩洛戛”)是壮族的创世大神,在神话中她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但她在整个壮族神话谱系中的地位几经改变。这里主要探寻她在壮族神话中所具有的职能及其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壮侗语诸族梅山教人物神祗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壮、侗、仫佬、毛南等族和部分瑶族(茶山瑶)梅山教信奉的人物神祗有数十位之多,列为大神者如莫王、甘王、蓝王、瑶王、梁王、吴王、蒙官、梁九、唐葛周三元、陈林李三夫人等。考其源流可以认定,这些人物神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格萨尔王》是阿来以一个小说家的方式"重述"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故事新编"。现代视角的切入与作家个性化的叙事、阐释方式赋予了民间传说理性的高度和异常繁复的精神意蕴。从活态到固态,从民间传说到作家创作,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既保持着密切的"互文性",又经历着逐步疏离自身文类独有形态的差异性,体现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精神与现代理性的审美错综。《格萨尔王》通过"插入文本"和"有意味的文字"重述神话,阐释历史,透视人性,同时融入对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对人类自身发展困境的哲学思考。故事的外壳是"人、神、魔大战"的魔幻世界,深层意蕴则是关于神性与魔性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寓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