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世神话是中国和西方共有的神话母题,并分别对各自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中西方创世神话的对比,可以发现西方的创世大神上帝象征着"大母神",而中国的创世大神盘古与女娲则分别对应"父权"与"大母神"。"父权"从本质上来看是反对自由意志的,因此西方基督教文化保护人的自由意志,而中国传统文化则不是很欢迎自由意志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布朗族的创世神话对世界和人类的产生作了描述,认为世界最初由“云”、“雾”组成,爆炸之后产生世界,而人类由神人创造或是由某种具体物质变化生成。具有朴素的、辩证的思想萌芽,体现出原始思维的独特性和认识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3.
远古神话起源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即天地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这些人类迄今尚未解决的超级大问题是远古神话,包括西部神话在内的中外神话产生的源泉之一。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我国西部众多民族在创世神话中相同相似的神话意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的《遮帕麻和遮咪麻》,是阿昌族目前最完整、篇幅最长的创世史诗,又是一部原始宗教巫师的诵词。普通民众在建房、迎候亲戚、娶亲迎候媒人时要一边舞跳窝罗,一边歌唱之。诗长一千四百余行,描写了创世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创世、天公地母传人种、补天治水、妖魔乱世和降妖除魔的壮举。遮帕麻和遮咪麻传说的唱诗和白话故事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取材于阿昌族古老的开辟神话和神族争战神话,反映了阿昌族原始的神鬼观念和信仰,充分凸显了阿昌族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原始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5.
中印创世神话孕含着对光明的崇拜。印度神话作为玄学思辨的依托,蕴涵着古代印度人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其历史神话化的主体文化是崇尚神权;中国神话注重的是伦理至上的观念,认同的是“天人合一”,神话历史化的实质是崇尚王权。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方两大民族,有着丰富且充满魅力的神话传说,这里主要将视角放在其中的创世神话部分,通过对中国的伏羲女娲创世神话以及日本的伊耶那岐命、伊耶那美命创世神话的比较揭示中日两国文化的深层影响和互融,同时对日本女性崇拜在创世神话中的渊源也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的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语际转换。要成功完成从壮语到英语的翻译,深入正确解读壮语原著是基础,把握好英译的总体性原则是关键。《布洛陀》歌颂了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壮族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具有鲜明的口头传唱特色,反映了壮族先民的艺术思维,通过英译向世界推介该史诗必须把握两大原则:深入理解原作,展现史诗原貌;缩短语言差距,推介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印创世神话孕含着对光明的崇拜。印度神话作为玄学思辨的依托,蕴涵着古代印度人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其历史神话化的主体文化是崇尚神权;中国神话注重的是伦理至上的观念,认同的是“天人合一”,神话历史化的实质是崇尚王权。  相似文献   

9.
西部少数民族史诗可分为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和迁徙史诗三大类型.创世史诗歌唱的是创世神话,常有宏大、深远的绮丽想象;英雄史诗歌唱的是民族英雄,常有伸张正义、慷慨激昂的抗争意识;迁徙史诗歌唱的是迁徙的历程,常有背井离乡的隐隐哀伤.西部少数民族史诗在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独特的特征,特别是迄今依然在传唱的史诗,其特点处在不断的变迁中.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西部少数民族史诗在类型和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西南少数民族史诗包含了创世史诗、英雄史诗、迁徙史诗三大门类,其中创世史诗、迁徙史诗最为丰富;西北少数民族则以英雄史诗最为显赫.  相似文献   

10.
将中国几十个民族的创世神话作为一个整体与西方创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 ,并试图阐释造成中西民族性格、宗教思维及文化心理差异的影响根源。  相似文献   

11.
具有世界性意义和跨世纪意义的首部全卷本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近期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瑶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广西乃至中国和世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密洛陀》是布努瑶的神话史诗,它以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手法叙述瑶族始祖母密洛陀和远古先民开天辟地、创造万物以及世乱迁徙的曲折过程;同时反映了布努瑶的原始哲学、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精神文化形态,内容包罗万象,恢宏壮美,气势磅礴,堪称布努瑶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口碑的《密洛陀》篇幅宏大,从头至尾要唱七天七夜,加之流传地域广,各地唱法不同,要整理…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境内,劳动和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京、仡佬、水、彝、回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民间口头文学方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就以民间歌谣来说,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创世史诗或创世古歌,它构成了本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部分。下面谈的不是各个民族民歌的全部,而仅就民歌中的创世史诗和古歌方面,作初步的比较,试图对这些歌的社会价值,作一点探研。  相似文献   

13.
如同人类乐意憧憬未来一样,人们也非常愿意回望久远的洪荒时代,探究世界与人类的起源。创世神话是人类童年的回忆。追忆人类的童年,自然要研究民族的创世神话。每个民族因自身生存的环境不同,谋生方式不一样,他  相似文献   

14.
布努瑶族的领世史诗《拉葩众》世代流传于民间,成为布努瑶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既是神话,也是历史,同史诗《密洛陀》是姐妹篇,对于研究和发展人类社会历史,开拓先进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创世神话.中国各少数民族也有创世神话、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却似乎没有创世神话.人们为此感到迷惑,也为此常生争议。就现有文献言.汉族也不能说没有创世神话.只是支离破碎、剩下片言只语而已,例如:一、《山海经·大荒东经》“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又《大荒西经》:“帝俊委常羲.生月十二。”帝俊是商族的始祖神.即商族的上帝.他的妻于常羲(羲和)诞生日月.帝俊是日月之父。二、《楚辞·大问》:“进古之初.谁传道之?上十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谁能极之?冯翼惟象…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为研究对象,遴选有关建盖房屋的阐述进行解读,从而归纳出傣族房屋起源,以及从平顶草房、杜妈庵、凤凰房到高脚干阑房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湘西北土家族《摆手歌》中记载的《制天制地》和《雍尼补所》两则创世神话,在叙事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人类一开始就与宇宙同在、与神同在;最终形成为"社会人",经历过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过程;由此凡是对氏族的繁衍、生存有利的事情就被认为是善的,反之则被认为是恶的。这些叙事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8.
《勒俄特依》记录了彝族史诗文化由原始思维阶段进入理性认识时期,经历了神话时代和历史传说时代,产生了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及诸多亚神话.记录了彝族社会由母系制进入父系制到奴隶制阶级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史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9.
对《圣经·创世记》的游历叙事进行了考察,发现移动因素在《圣经》叙事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在卷首的《创世记》中,人物的移位是叙事者展示空间场景的一种重要手段,多样化的游历叙事增添了《创世记》的叙事艺术品质。这种游历叙事模式是一种类似线性的“永不回头”的运动,游历者在游历过程中会产生文化失落、文化固守等心理表征,希伯来精神内核正是在游历过程中造就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蒙古史诗的诗句、母题、人物名称、神话因素如何在程式化创编和传播机制中形成为史诗多重意义结构的不同层面,认为诗句、母题、人名、神话都有自身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由它们的种种关系、不同组合和意义交叉所形成的史诗文本的意义是多层而多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