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主要探讨了字母词的定义和归属两个问题。通过比较和分析认为字母词应为书面形式上有外文字母参与构成,能在口语中使用,语音形式整体或部分来自外语并有完整词义的外来词。并统计了刘涌泉的《字母词词典》,对词典中的字母词作了形式和语义来源的分类和统计。将字母词分为三类:借入式、缩略式和替代式,通过统计,进一步确定了字母词系外来词的归属问题。在如何看待字母词问题上,语言学界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字母词定义、归属这两个方面。一 字母词的定义指称这一类外来词形式大体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外文字母词(如英文字母词、西文字母词、拉丁字母词、借形词),另一种是字母词(包括汉语拼音)。对字母词的定义,不同的语言学者有着各异的说法。如有人认为:“所谓字母词,包括纯外文字母词如(WTO、VCD)和汉外组合词(如卡拉OK、A股),其中绝大多数是外来缩略词语,但也有少量是经过缩略的,用以表示中国事物的字母词,如GB(国标)、CCTV(中央电视台)、HSK(汉语水平考试)、RMB(人民币)、CBA(中国篮球联赛)等。”[1]这一类学者的观点是,汉语中凡由字母构成或字母参与构成的词都称作字母词(这里的字母指所有的字母,如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及汉语拼音字母),按此定义字母词不单是外来语。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字母词是指汉语中带外来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示的词,前者如B超、卡拉OK,后者如CD、UFO,这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语。[2]持这一观点的还有罗聿言,他认为字母词是指现代汉语中除日文之外的外语词,按其原来形状借入,用以指称外来事物。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应严格区分外文字母词和汉语字母词,持有这一观点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胡明扬。他认为只有GB、HSK才是汉语字母词,包含外文字母的词应称为“外文字母词”或“西文字母词”,而外文缩略语根本不是词,只能是原装外文缩略语。[3]由上看到,不同的语言学者对字母词的定义不同,不仅如此,就是同一学者对“字母词”的定义也有所变化。如刘涌泉在《字母词词典》中提出的字母词定义:由汉语拼音字母、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构成的以及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统称为“字母词”。在这之后,刘涌泉又提出“应称谓这类词为汉语字母词或中文字母词更好些。”[4]以上对字母词的定义可归纳为两种观点,它们的分歧在于完全由汉语拼音简写和汉语拼音简写加汉字构成的是否是字母词。由于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查找了刘涌泉编的《字母词词典》,找到汉语拼音简写的“字母词”如AH(Anhui,安徽)、BJ(Beijing,北京)、CQ(Chongqing,重庆)、DB(Di Biao地方标准的代号)、TP(Tezhong you zi pian,特种邮资片)、ZL(Zhuan Li,专利)、ZRG(Zhonghua Renmin Gongheguo,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共57个此类词汇,占全书收入词汇总数的2.5%,可见汉语拼音词数目较少。汉语词的语义指向狭窄,在57个词当中,地名的拼音缩写词有31个,占整个汉语拼音词的54%,特殊代号字12个,占21%,专有名词14个,占25%。这些词几乎都不在口语中使用,其语义也都是汉语自产的,不是借用的外来语。它们只在书面或屏幕上伴有特定的条件出现,出现后又能让人一目了然,因此不被列入字母词之列。基于以上理由,字母词应该指凡由外文字母构成或外文字母参与构成的词。但这样定义也有人提出异议。那就是计量单位、元素符号、分子式这些由外文字母构成的书写符号是否是字母词。有的学者认为这些书写符号不属于字母词之列。原因是:“作为语言中的一个词,它必须是个音义结合体,也就是说,它不仅要有意义,还必须有它自己的读音形式。”它们在口语中不被使用,只是特殊的符号而已。有的学者从读音角度给字母词下了一个定义:“字母词应该指那些按照字母本音(一组字母,若其中有元音,可以连读,如basic,fortran等)或按《汉语拼音方案》来读,否则,它们仅仅是符号罢了。”这种定义方式有它的好处,那就是它突破了以上诸语言学者只从书写形式上对字母词进行定义的局限。但是,这种定义方法让人难以掌握,遇到具体的情况难以判断。字母词是传统汉语书写系统和词汇系统的另类,定义字母词就应该从文字和词汇两个角度加以定义,也就是,在给字母词定义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书写形式,还要考虑语音和词义来源等因素。笔者认为,字母词应指书面形式上有外文字母参与构成的,能在口语中使用的,语音形式整体或部分来自外语的并有完整词义的外来词。如:USB、IT、OPEC、MBA、WTO、B股、IP电话等。二 字母词的归属为了进一步说明字母词的归属,笔者统计了刘涌泉编的《字母词词典》,对词典中的字母词作了形式和语义来源的分类和统计。笔者从来源上将字母词分为借入式、缩略式和替代式三大类。所谓的借入式是指起初是外族语社会使用的语言单位,后来随着语言社会之间的频繁接触而逐渐被借到汉语社会中,是照抄过来的,这种情况称为借入式。从形式上看,即直接借用外文原词形,如:VCD、IT、OPEC等。所谓的缩略式是指由汉语社会中的人们自己创造形成的,如汉语社会中固有的一些词语出于国际交流的需要而被翻译成了英文,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相应的字母简缩形式。这些英文缩略形式不久以后又反过来运用于汉语社会的不同场合,汇入了字母词的队列,如:CCTV、CBA、CBD、CEPA(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更紧密的经贸安排)、CCC(也叫3C,中国强制认证)等。所谓的替代式是指用英文字母替代汉语词语的部分或全部,如:卡拉OK、e化、IP电话、AA制等。经统计,刘涌泉的《字母词词典》共收有“字母词”2019个,属于借入式字母词的有1781个,占总数的88.21%。属于缩略式和替代式的共有164个,占总数的8.12%。其余74个,占总数的3.67%。由以上的数字可看出,借入式的字母词占绝大多数。对于这一类词的归属,也就是借入式字母词算不算汉语词这个问题,现在存在着两种尖锐对立的看法。持肯定观点的代表学者周一民曾提到:“在今天的语言生活中,英语字母和英语字母缩写词随处可见,……英语字母已进入了汉语,成为现代汉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词汇部分。”[5]“字母词也是汉语词语,当一个字母词的读音是汉语语音系统中的音,其意义又能为我们理解时,我们没有理由不承认它是汉语词语。这时的字母词和用汉字表示的音译词语在执行交际功能时没有什么不同。”[6]持否定观点的如武夫在谈到字母词时疾呼:“救救汉语!”[7]李国文写到:“汉语是世界上强有力的语种之一。在与外部世界交流的过程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对应上的困难。……汉语成了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随意驰骋的天下,长此以往,汉字不将成为一种大杂烩的文字了吗?”[8]在字母词归属的问题上,有很多作者都从字母词的读音上对字母词进行了归属。有人认为汉语中的字母词读音都已经过汉语语音系统的改造,而与原来的外语读音不同了,所以字母词应该属于汉语词汇。也有人认为借入式的非缩略语部分即原型单词借入部分不属于汉语词汇。笔者认为,现在语言学界讨论字母词的情况与20世纪上半叶谈论外来词的情况相似,当时讨论外来词的问题主要也是关于定义、归属等问题,具体内容在这里不再赘述了。究竟字母词该如何归属呢?从字母词的构成来看,它或是借用外文字母或是借用外语词的字形。从字母词所代表的词义上看,它或是借用外文词义或是借用外文字母的形象义、序列义或字母所代表的词汇义。从语音上看,它直接借用外文词汇的发音,或是借用外文字母的字母音。无论是结构、词义、语音,外文字母词都是全部或部分借用了外族语言成分,可以说字母词是借来的,是借用外族语言成分生成的。指称这类词比较接近于赵元任先生在1967年使用的“借语”这个术语。赵先生所说的“借语”除了“包括loan words(指采用直接引用、音译或仿译等手段,从另一种语言或方言引用的词)的范围外,还企图用来包括从音位、语素、词到短语和外来用法或语法结构,所借之形大大小小、不一而足。”[9]这一说法虽然在当时没有得到语言学界的认真的响应,但赵元任先生的见解预见到了汉语借用外来语形式的多样化趋势。语言学界公认的“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较长时期的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10]。笔者认为字母词应属外来词,但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外来词”。这里所谈的字母词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还将经受考验,如果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留存下来,就会进入严格意义上的“外来词”行列,扎根于汉语词汇系统。  相似文献   

2.
略论字母词的定义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文章对字母词界定的不同认识做出综述,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认为,字母词中,有的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临时成员,有的已经成为正式成员。字母词在引入和使用上方便快捷,能够确保不改变原来的语义,因此,在社会生活,尤其科技领域还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一、字母词的定义现有研究对于字母词的界定存在分歧,有几位先生的观点较有代表性。周玉琨认为,字母词与汉语词相对,多为外语词的缩写,是含有西文字母的外来词。GB、HSK这类词不是字母词,可以叫做“词语代码”。[1]胡明扬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只有GB、HSK才是汉语字母词语,包含外文字母的词应称为“外文字母词”或“西文字母词”,而外文缩略语根本不是词,只能是原装外文缩略语。[2]黄文贵、谢英捷把汉语字母词界定为:已经汉语化,具有汉语特征的词,它可以或已经融入到汉语词汇系统中,同时认为外文词不属于这一范畴。[3]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两部影响较大的字母词词典,即刘涌泉的《字母词词典》[4]和沈孟璎的《实用字母词词典》。[5]对于字母词的定义,刘涌泉说:“字母词是指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和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6]他在2002年对字母词的定名与定义重新做了调整,把名称改为“汉语字母词”,指的是“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或希腊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7]实际上,这两种定义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名称的调整表现了他对字母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定位的认识,强调字母词属于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在词典中,刘涌泉把带有符号性质的外文字母也作为字母词收录进来,因此,他对字母词的理解似乎是: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或希腊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单位,即只要在汉语背景中出现外文字母(包括拼音字母)就可以认为是字母词。这样做便于计算机信息处理,而在语言研究中则显得不够严谨。沈孟璎虽然没有直接做出明确定义,但通过词典的收词可以看出,她对字母词的界定既排除了含有外文字母的非语言单位,也排除了未经缩略的外文单词,这种界定更适用于对字母词的深入研究。根据我们的理解,以下几种情况通常不归为典型的字母词:(一)字母符号不属于字母词字母词的范围界定不清,最常见的是把符号作为了字母词,如:Fe(元素铁的符号)、cm(长度单位厘米的符号)、D(地铁的标志,是地铁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记录语言的字词当然也是符号,但是它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音、形、义的结合牢不可破。而符号的读音和它的形式没有建立牢固的联系,它一般不读符号形式所体现的读音,而是读作对应的词语,如Fe一般不读作/ef-ì:/,更常见的是读作“铁”。(二)拼音缩写不属于典型的字母词拼音缩写,是指把汉语词语转为汉语拼音后缩写而成的词语,如RMB(人民币的拼音缩写)、YZ(硬座的拼音缩写)、GB(国标的拼音缩写)、HSK(汉语水平考试的拼音缩写),这种词语的符号性强,具有词语代码的性质。见到这样的字母串,人们可以直接读它所指代的汉语词语的读音:人民币、硬座、国标、汉语水平考试。它们的性质属于词语的代码,更接近符号,如果使用频率很高、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并且读音不再和指代的汉语词语发生关联,它们就有可能发展为字母词,比如GB、HSK就比RMB、YZ更接近字母词。(三)未经缩写的外文单词原形不属于典型的字母词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收录了两个英文原形词“internet”和“Internet”,分别指互联网和因特网。但是《现汉》并未把它们叫做字母词,而是列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之中。从刘涌泉1994年给出字母词的定义到第5版《现汉》出版,已有十余年时间,《现汉》舍弃现成的“字母词”这一术语是经过充分思考的,它虽然认为“internet”“Internet”这类词语有查考的价值,但并不认同它们字母词的身份,至少不认为它们是典型的字母词。这类词语仍旧是外文,只是在汉语中借用较多而已,我们不能把所有借用到汉语中的词语都看做汉语词汇。真正对汉语词汇系统发生影响的是那些可能成为汉语词汇的外文缩写形式。未经缩写的外文词不属于典型的字母词,而外文词的缩写形式就属于字母词。那么,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呢?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与computer-aided design相比,DIY(自己动手做)与do it yourself相比,FAX(传真件或传真机)与facsimile相比,它们分别形成了一个新的单词,采用了类似于约定性符号的形式,一律大写,成为不同于原来语言大多数词汇单位的特殊成员。正是由于具备了这些特点,它就有了很强的通用性,容易被社会接受和使用。但是,它和前面谈到的字母符号不同,它的读音形式独立于原形,是音、形、义结为一体的语言单位。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给字母词定义为:汉语中使用的具有符号性质的带字母(包括拼音字母)的词语。二、典型字母词的分类从典型性的角度来考察字母词,它存在着一个由不典型到典型的连续统。根据符号性的不同,可以将典型的字母词分为以下三类:(一)直接移用的外文缩写字母词中数量最多的是移用的外文缩写形式,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DNA(脱氧核糖核酸)、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IT(信息技术)、MP3(一种袖珍型音乐播放器)等等。外文缩写所具有的符号性不仅使它容易被引借到汉语词汇系统中来,也使它明显不同于其他的汉语词汇单位。我们看到,一些字母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已然取得了正式成员的地位,如DVD(数字影碟)、IT、DNA,但更多的还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临时成员,它们是否能够成为正式成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检验。对于外语水平比较高的人来说,这类词的理据性比较强,但进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就会产生强烈的“汉化”需求。(二)外文字母、外文缩写和汉字的组合这类词语是已经汉化了的词,它的符号性大大降低,如维生素A、卡拉OK、X射线、B淋巴细胞、IP电话(网络电话)、POS机(销售点终端机或电子收款机)、4A级。其中,维生素A中的“维生素”是一个音译加意译的外来词,“A”表示序号;卡拉OK中,“卡拉”是日语词的音译,而“OK”则是来源于英语词的字母词,而大部分外文字母、外文缩写和汉字的组合在构词上形成了偏正结构,外文字母或外文缩写表示词语的区别性特征,汉字部分表示词语的类义。这种结构与单纯的外文缩写相比,汉化程度较高。首先,汉语中词与构词成分之间存在明显的系联关系,直接移用外文缩写则不存在这种系联关系;其次,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认知新事物、新词语的时候,习惯与旧有事物、旧有词语联系起来,外文缩写不能提供这种联系,添加出表示类义的汉字才符合汉语的构词特点和汉族人的认知特点。在汉化的同时,它的符号性也大幅降低,能够比较容易地融入汉语词汇系统中。这类字母词有的暂时仍然属于汉语词汇系统的临时成员,如IP电话、POS机、4A级等,有的已经可以看作汉语词汇系统的正式成员了,如维生素A、卡拉OK、X射线等。(三)利用字母自身的性质而创造的词字母的外形特点、排列的顺序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性都属于字母自身固有的性质。汉语字母词中,有一些是利用字母的外形特点来造词的。如T型人才(知识广博又有研究深度的人才)、X型人才(多学科的交叉型人才)、O形腿(罗圈腿)、V字领(一种衣领的样式)等。汉语传统上是采用天干、地支来排序,西学东渐以来,字母的顺序性和彼此的区别性日益为人们所熟悉,也被用来创造新词,如字母词ABC,是利用它们在字母表中排在最前面来借指一般常识或浅显的道理;AB制和AB角,是利用A、B是两个字母,并且A排在B之前,来借指一个角色有两人担任,并且A角先于B角。这类词语有一定程度的符号性,是借用外来的材料,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创造的词语。与其他非字母词一样,通过一定时间的检验,有可能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正式成员。三、字母词在汉语使用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字母词最显著的特点是符号性强,这使字母词具备了以下两个优势:一是引入和使用上的方便快捷,二是能够确保不改变原来的语义。与字母词相比,对应的汉语词往往专业性比较强、音节比较长,不便于记忆和称说,并且字母词的运用避免了“一词多译”现象的产生,这使得它在引入和使用上都更为方便和快捷。字母词还能确保不改变原来的语义,这是因为意译或音译时,有可能因为选用的字形不同而对词义产生误导。比如艾滋病一词,最初多采用“爱滋病”的译法,但由于人们可能把“爱”与这种病的病因相联系,正式定名时就采取了“艾滋病”的词形,如果直接采用对应的字母词“AIDS”则不会产生这一问题。正是由于字母词的这些优势,它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独特的价值也被人们逐渐认识。可以预见,在今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语言现象肯定不会消亡,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科技领域还会有更充分的发展。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182条,其中语文性词语只有16条,占总数的8.8%,如AA制(平摊和各自结账的做法)、ABC(指常识和浅显的道理)、DIY(自己动手做)、T恤衫(短袖套头衫)等。百科词语166条,包括43条哲社条目和123条科技条目。哲社条目占总数的23.6%,多集中在经济领域,如A股、K线(记录证券价格变化的柱状线)、CPA(注册会计师)、CBD(中央商务区)、GDP(国内生产总值)、WTO(世界贸易组织)等。科技条目占总数的67.6%,广泛分布在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物理、化工、军事、交通等方面,如CPU(中央处理器)、GPS(全球定位系统)、AIDS(艾滋病)、PPA(苯丙醇胺)、X射线、LPG(液化石油气)、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8]虽然“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不同于字母词,但它与字母词大部分是重合的。对于字母词的发展与使用,我们语言工作者应该给以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允许它先以临时成员的身份暂时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然后根据它类别的不同,服务领域的不同,加以区别对待。进入社会日常生活的字母词,要尽量寻求简明的汉语替代词,使社会用语中的字母词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比如WTO进入日常生活后,“世贸”与之对应,IQ得到社会关注后,有“智商”与之对应。而那些专业性很强、在本专业使用的术语,可以对字母词的态度更为开放,可以把它自由地引入汉语,至于它是否能够演进为正式成员,则要看它的发展。汉语词典对于字母词的态度既要审慎,更要积极。在社会上流行的字母词大都是新词语,读者对此有查考的需要,应该尽可能的收录备查,同时,一旦产生了词形简捷、语义明确的汉语对应词,就应该积极地进行引导,适时地予以规范。* 杜翔博士对本文的初稿提出了宝贵意见,谨此致谢。  相似文献   

3.
一、非汉字词的构成概念。在外来词的译介活动中,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传统方式是将其民族化,即汉化处理。外来词在我国的使用包括音译、意泽、音义兼译、形译、音译加义等。有外文字母又有汉字的字母词如AA制、B超、维生素C等,这部分外来词,都收入了《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已归化为汉字系统,也就是说被承认为汉字。近年来在媒体上大量使用的不含汉字的外来词.诸如WTO、DNA、E—mail、GDP、CT、VCD等.它们被广泛使用,又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且还呈现出有增无减的发展趋势.那么这部分外来词语又应如何定位呢?  相似文献   

4.
摘要 英源性字母词与英源性原语词的最大不同,应该以是否汉语语音化且被权威汉语词典收录来区分。从汉语词汇对英源性字母词及原语词的吸纳来看,字母词及原语词的大量渗透不会动摇汉语的基础,只会改变汉语吸收外来语须汉字化的单一模式,使汉语的书写方式呈较为多样性的特点,从而客观上丰富了汉语语言的表达。不过,其最后的去留,宜由汉语汰劣存良的发展规律决定。
英源性外来词,特别是字母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当代汉语词汇系统演变中最突出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末,某些形似字母词的英语单词,以小写字母书写形式及标准英语读音,直接进入汉语。有关议论言及的多属词汇系统表层性的问题。其实,对全球化下汉语词汇如此醒目的新变化,完全有理由提出更为深层的问题,如这些英语单词是否会受到汉语的浸润而被逐渐接纳为汉语词汇?汉语是否可能由此引发牵筋动骨的变化?如果会的话,又将如何?这便是本文关心的问题。一、 英源性字母词笔者现已收集到近20年来出版的18种新词语词典,最早的为1987年版《汉语新词词典》,最新的为2001年版《新华词典》。18种新词语词典,共收录新词语5万余条,856条为字母词、音译词、意译词构成的英源性外来词,其中,英文字母共319个,它们或独用或与汉字夹用,如CT、DNA、GDP、WTO、OK或IT业、ST板块、K线图、H股、IP卡等,这些大写的英语首字母缩略语就是“字母词”。另外,极少数的英语单词因使用率高、使用范围广,特别是读音已汉语拼音化,也被作为特例归入字母词,如Internet和E-mail。英源性字母词之所以能被权威词典接纳,主要具备了以下语言条件:1.语音条件。字母词字形虽未汉字化,却在读音上呈汉语语音化的趋势。如E读作“yī”,J读作“jiè”,C读作“xī”或“sèi”,U读作“yóu”,W读作“dǎbūliū”,T读作“tì”,O读作“òu”。 E-mail读作“ yī mèir”,IP卡读作“āipì卡”。此类读音是约定俗成的。2.语素条件。字母词实际上就是一个复音语素,而复音语素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3.语法条件。字母词多为名词,基本为一词一义,使用频率高而专,表达意义单一。在汉语语法中,名词是可以替代的,基本不改变句子结构。二、英源性原语词但是,18部字典没有一部收录某些媒体所常用的既未汉字化更未汉语语音化的英语单词。然而这种英语单词原语照抄现象又确实存在于汉语语篇,不得不引起关注。在归纳的基础上,笔者将此类英语单词暂名为原语词汇[1]。为区别于字母词,对原语词试界说如下:1.原语词不属于字母词。字母词主要由英语首字母缩略而成,且已汉语语音化,并被权威汉语词典正式收录。而英源性原语词,读音不仅未经汉语语音化,目前还未被汉语词典收录。2.原语词与汉语语言规则存在矛盾。一方面有汉语自身的原因,如汉字字形的表意性与小写字母字形及字义,很难产生吻合;一方面是字母文字的原因,如表音太强,表音过程的拼合性过于明显,不可能与汉语某个具体意义建立稳定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则是由于汉语对原语词使用的随机性。因此可以说,原语词是未被汉化的非规范词。3.原语词汇的存在形式以语码混用为主。所谓语码混用,指将语码A插入语码B,但语码B仍处主导地位,而被插入的语码A则处于从属、补充地位,不得作为完整的句子单位独立发挥作用[2],但可作句子成分之用,其意义需按语境确定,如:(1)R&B和Hip-hop也由此成为了主流音乐形式。(《金陵晚报》 2003年 11月26日C13)(2)Hi,大家好!(少年科学月刊《哥白尼》 2003年12月24页)(3)看到论题的fans就可以酷言酷语地大侃你的观点了,在这儿还可以用你最帅最靓的笔名哟!(《哥白尼》 2003年12月38页)可以肯定,英源性原语词不属英源性字母词,其存在主要是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使然[2]。三、 汉语词汇对英源性字母词及原语词的吸纳英语作为汉语外来词的最大来源由来已久,但英源性字母词的有增无减以及英源性原语词的出现,则从一个侧面说明外来新观念、新认识正源源不断地充实着人们的头脑,因而不可避免地对汉语词汇演变形成巨大冲击。汉语总会在大量筛选的基础上,容纳一些最重要、最常用、最基本的字母词与原语词,使它们以一定的方式凝固、沉淀下来。(一)汉语对英源性字母词的吸纳汉语源源不断地吸纳新的英源性字母词作为单独的词使用。如GDP是一个三音节的字母词,在“从前GDP增长率一公布就‘驷马难追’的传统做法将得到改变”中,就作为单个词使用,充当一句子成分。至于汉语吸收字母词的方式,似可概括为:1.不将字母词汉字化。汉语文字形式选择是字母词难以汉字化的重要因素。2.扩大字母词汇量。汉语对字母词的吸纳集中于金融市场、国际关系等方面。3.汉语语音将进一步同化字母词的发音。4.以字母为书写形式的汉语拼音缩略词将增多。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的影响日益重要,汉语拼音缩略词将会以“出口转内销”等方式大量涌现,如GB(Guo Biao国标)、RMB(Ren Min Bi人民币)、HSK(Hanyu Shuiping Kaoshi汉语水平考试)等。(二)汉语对英源性原语词的汰劣存良英源性原语词与英源性字母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汉语语音化”。在追踪研读语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汉语对原语词的吸收呈以下方式:1.汉字化。将个别常用原语词汉字化,其过程为:异化发音→复音或单音音素汉字的出现。首先,按汉字的发音习惯,对原语语音进行异化处理,然后将其汉字化,甚至语素化。例如近几年十分火爆的原语词cool,就已经历了cool→酷→酷哥、玩酷、酷毙了、酷美体这一从异化发音到汉字化直至单音语素化的转化过程。2.合法化。提取极个别英源性原语词,归入字母词,因为此类词使用频率高、范畴广、读音汉语语音化,如已被归为字母词的E-mail。3.淘汰与保留。绝大部分英源性原语词从讲求原汁原味,到游移于汉语权威词典之外,直至销声匿迹,过程相对短暂。一方面是因为新概念贬值迅速,时尚潮流脚步太快;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关部门加速了统一译名的步伐和工作,如《科技术语研究》杂志就以译名统一为宗旨,开辟了“名词工作论坛”、“公布科技名词”、“热点词难点词纵横谈”、“两岸词苑”、“术语学研究”等栏目,在翻译外来词汇和统一译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重要的是,在很多人眼里,英源性原语词夹杂在方方正正的汉字中间,有损于汉语文字的工整美、汉语读音的韵律美、汉语文化的内涵美。在上述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汉语将淘汰绝大多数原语词,仅保留少数发音简短、书写简易的常用原语词,如Hi,Bye等。不过笔者认为,英源性原语词就像“不识句读”的古汉语加入了英式标点符号那样,其书写形式、读音方式未必不能助于创建汉语文字之新的形式美及内涵美!(三)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对于英源性原语词的出现及英源性字母词的增多,社会各界虽认识不一,但态度总体而言是宽容的。这使得原语词及字母词不仅频繁出没于媒体,也常见于普通中国人的日常交往中。在进一步研究英源性字母词及原语词在汉语中的运行规律,深入学习汉语语言史之后,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这一新现象不可能危及汉语文字的生存和发展:首先,字母词和原语词并非脱离于特定语言环境能够独立存在的语义实体。一般而言,离开句子和语境,离散的单词或词组对人类思想交流的作用极其有限,因为人类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是非常微妙复杂的,其描述远非单词或词组所能独力胜任!其次,英源性原语词在汉语词汇中的存在只是点缀,绝不会出现占据较大篇幅的现象,因而难使汉语沦为所谓的“大杂烩”,加之汉语自身强大的同化能力、发展能力、吐故纳新能力,不可能面临对原语词“不译则亡”的危险。英源性字母词和原语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渗透不仅无损于汉语的发展,还改变了汉语吸收外来语须汉字化的单一模式,使汉语的书写方式呈汉字与字母大、小写并用的多样性倾向,从而客观上丰富了汉语书写方式及词汇表达,同时还反映出全球化大环境下社会的飞跃发展、各国间往来的更为频繁、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不过,现代汉语中的这一显著变化是否值得推广应用,宜由汉语演变规律决定。注释: *本课题受到河海大学“科技创新基金”和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①18部新词语词典为:《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1996。《汉语新词词典》,闵家骥等,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现代汉语新词词典》,王均熙等,齐鲁书社,1987。《新词新语词典》,李行健等,语文出版社,1985。《汉语新词新语新义词典》,诸丞亮等,现代工人出版社,1990。《新词新义词典》,雷良启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新语词大词典》,韩明安,黑龙江出版社,1991。《汉语新词语》,于根元,北京语言学出版社,1991。《新词新语词典》,李行健,语文出版社,1993。《汉语新词语》,于根元,北京语言出版社,1993。《汉语新词语》,于根元,北京语言出版社,1996。《现代汉语新词词典》,于根元,北京语言出版社,1994。《汉语新词典》,刘一玲,北京语言出版社,1994。《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汉语新词新语年编》,宋子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当代汉语简缩语词典》,刘一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林伦伦等,花城出版社,2000。《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以前,汉语中有字母词但是数量很少,如WC(盥洗室、厕所)、TB(肺结核)等,没有引起社会的注意,也没有研究它的专门论著发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字母词成批地涌现了出来,气势汹涌,夺人耳目。1994年10月刘涌泉先生在《语文建设》发表了《谈谈字母词》的文章,提出了“字母词”这个名称。1997年9月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葛本仪教授主编的《汉语词汇论》,其中有《字母词问题》的专节。2001年7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刘涌泉先生编著的《字母词词典》,收字母词2000多条,这是第一部字母词词典。2002年2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了沈孟璎教授主编的《实用字母词词典》,收字母词1300多条。在这之后,对字母词的著述、研究逐渐成为词汇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因特网上争论的话题,引起了语言学界以至社会公众的关注。什么是字母词?刘涌泉说:“字母词是指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前者如B超,卡拉OK;后者如CD,UFO。它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语。”(《谈谈字母词》)字母词与汉语里其他的词在形式上的显著不同在于它带有外文字母或者完全用外文字母。从性质说,首先它是外来词,而不是汉语用自身的构词成分构成的词。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除了音译(如“逻辑、雷达”)、音译兼意译(如“基因、引得”)、半音译半意译(如“啤酒、摩托车”)等以外,还有就是借形词。老的借形词是从日语里吸收进来的用汉字书写的语词。这些借形词进入汉语后,改用汉语的读音,抛弃了日语的读音。例如:概念、干部、干线、具体、抽象、纲领、组织等。字母词和来自日语的借形词都是外来词,字母词与借形词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词形不是汉字,而是外文字母。有些用汉语拼音构成的缩写词,如GB(国家标准)、RMB(人民币)、HSK(汉语水平考试)等,词形虽然也是字母,但不是外来词。如果单看词形,GB等也可以叫做字母词,但它们不是字母词的主体。从使用的领域看,字母词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用于全民语言,如GNP(国民生产总值)、GPS(全球定位系统)、DNA(脱氧核糖核酸)、ISO(国际标准化组织)、e-mail(电子邮件);另一类用于网络语言,如IC(I see,我明白了)、VG(Very good,很好)、GG(哥哥)、PMP(拍马屁)。这两类字母词性质不同,在交际中起的作用也不同。网络语言是在城市里一部分青少年中流行的社会方言,流通范围狭窄,不具有全民性。网络语言有许多不规范成分,对通用语言有销蚀作用。有的地方规定,网络语言不能出现在政府公文、报纸杂志、课堂的教育教学等领域,不能超出网络使用的范围,这种规定是必要的。在这篇短文里,我们不讨论网络语言里的字母词,只讨论全民语言里的字母词。字母词为什么能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量地产生?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逐渐融入世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观念的更新,汉语里新的概念不断出现,原有的词语不够用,急切需要增加新词。用汉语的构词成分构造新词往往费时费力,不如直接引进国外已有的词语来得方便快捷。在时事政治和科学技术方面这种现象比较突出:前者如WTO(世界贸易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CEO(首席执行官);后者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PU(中央处理器)、DNA(脱氧核糖核酸)。这两个领域在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都十分迅速,也正是字母词大显身手的地方。时势造英雄,字母词生逢其时,自然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再者外文字母与汉字是不同性质的文字,汉字社会对外文字母本来有种排斥力,而改革开放以来外文字母迅速进入千家万户,汉字社会对这些异域来客改变了态度,不但不再排斥,而且是张开双臂表示欢迎,甚至引为时尚。字母词进入汉语后,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呢?刘涌泉先生归纳为四个字,就是:快(拿来就用)、简(写起来简便)、明(醒目)、广(用途广)。这正是字母词生命力之所在。字母词大量出现以后,在社会上就出现了赞成和反对两种对立的意见。赞成者认为:字母词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汉语引进字母词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是大势所趋;反对者认为:字母词破坏了汉语书面语的整齐的美,破坏了汉语的纯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破坏了汉语也就破坏了汉文化,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对字母词的使用必须加以限制。我认同前一种意见,不赞成后一种意见。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势不可挡。各种语言和文化互相影响,词语互相借用,促使各种语言都得以丰富与发展,这是语言发展的自然趋势;相反,完全与外界脱离、拒绝吸收其他语言词汇里的有用的东西,必然使自身陷入绝境。现代英语的词汇有近一半来自法语和拉丁语,很多科学方面的词来自希腊语。现代日语中汉语词占半数以上。其中包括明治期间利用汉语的构词法创造的大量新词。英语和日语有大量的借词,并没有破坏英语和日语所负载的文化,相反增强了英语和日语的表达力和竞争力。同样,汉语自古至今不断吸收外来的有用成分,这不但没有损害汉语的规范和健康,反而更能增加汉语的表达力和竞争力,我们不能无视这个事实。我们赞成吸收字母词,但是同时也主张科学、合理地使用字母词,不赞成滥用字母词。今天的中国并不是人人都懂外语,人人都熟悉字母词。人们遇到字母词时第一个困惑是不懂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文章读不下去。写文章的人要尽量少用字母词,特别是那些社会不熟悉的字母词。非用不可的时候,要有必要的注释。字母词的使用在科技界往往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科技术语有很强的专业性,非本专业的人员不容易理解,这不是字母词本身有什么毛病。读文章的人要努力学习字母词,扩大自己的词汇量。遇到不懂的字母词要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花点工夫学习字母词是值得的,它可以更新或充实自己的词汇库,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的能力。对字母词开始时可能看不惯,但是因为它有用,所以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下去逐渐就会习惯。另外,政府主管语言文字的部门,要抓紧解决字母词的规范问题,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字母词从产生之日起就面对着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争论不但没有影响它的发展,相反它在争论中继续前行。赞成的意见固然使它受到鼓舞,反对的意见也使它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促使它不断克服缺点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地位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出现字母词较早,但广泛流传使用并被词典采纳为时不久。在使用字母词问题上如何正确对待,本文提出了有条件地放宽使用;有分寸地严格审定的态度。并且注意到,目前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地位问题意见纷纭,尚不统一。特别是对读音、排序、归属等问题各持己见。本文引申某些观点,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在探讨的不同回响中,使问题更加深入并获得教益。一、字母词在汉语中的使用源远流长在白话文运动的后期就已出现了字母词,例如三K党、(国民党的)CC系、阿Q等,但大量地较为广泛地使用只是在上世纪末受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冲击而促成的。字母词被接纳的条件是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语文交流进一步广泛深入。首先是汉语文书格式由自上而下再自右而左推移,改变成自左至右再从上向下推移。而后从西方引入了标点符号,继之接纳了阿拉伯数字和计量单位的字母符号,这些措施都为字母词的引入开辟了通路。加上西洋文化科学的传入和普及使得在数理化文书格式中以符号形式采用了西文字母(例如数学用sin、cos分别取代正弦、余弦,化学用H、O分别表氢、氧原子等)。当时只用在数学方程式、解析式,化学分子式、反应式、乐谱符号等专业文书上,远没有进入广大人群和日常生活中。某些文化科学深入到社会应用层面和大众直接接触时,人们开始认识到使用字母词的交际效率和必要性,例如“爱克斯射线”改为“X射线”,某些学科术语、辞书和通用的权威性词典加以收录,予以接纳并推荐使用,这时西文字母进入汉语文书中已顺理成章不足为怪了。某些字母词已作为术语中的基本词,例如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三个词及其派生词在机械名词(三)[1]中就有47个之多,占该书3098词条中74个字母词的半数以上,足以说明这些字母词的稳定性和能产性(派生能力)。二、字母词在汉语中处于辅助地位汉语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表意能力,始终维持着汉语言和方块字紧密结合的汉语系统的发展,但是在国际交流的扩大和文化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它也顺应着语言系统开放性、兼容性的特色而向多元化演进,在必要性的前提下接纳了外源性(异质的)字母词。面对外来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目前的做法是凡能用简明的汉字汉词(或其组合)表达者一定用汉语定名或择优译名,仅对少数专指性强,机制复杂,难于用较少汉字表达者,可直接借用西文字母词。例如T细胞、Q开关、NP液晶、PIN二极管等,这里所用一二个字母含有较多的信息和概念,而且国际上已约定俗成,一致公认了。在汉语词汇中字母词仅占很少份额,也应该控制在很少数目,使其对整个词汇体系不产生明显影响。字母词使用以来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有些字母词被淘汰退出,这时有两种类型,首先是许多西文缩略语一经定名后其字母词虽然仍能在本专业内部交流使用,但在主流媒体和通俗文章中逐渐少见或不再使用,例如AIDS→艾滋病、CA(…)→计算机辅助(…)、flash存储器→闪存等;其次是曾经或后来出现过多个同义词的字母词以至全拼原语词,选择了更好的译名,放弃了用字母串表达方法,例如Q因数→品质因数、DINK→丁克家庭、show→秀、cool→酷等。二是新的字母词以至全拼词又在出现,它也有两种类型,首先是新事物新概念涌进时,信息不够充分,找不到确切对应的汉语词,暂且借用原词语表达,例如早先见到OEM、hip-hop等词语时首先直接借用,后来译为原始设备制造商、街舞等;其次为某些已有汉名的外来语,不论何种原因又重新采用字母词的,例如非典、第三代,近期重新采用SARS、3G表达。从以上词汇变迁过程可以察觉,术语定名、公布规范用语及专家们的引导起着相当作用,对字母词的数量和辅助地位,也有一定影响。三、对字母词的态度应该宽严结合对字母词的态度应有条件地放宽使用,和有分寸地从严审定。使用上放宽之处有下列诸方面:1.小范围人群中的使用不加限制。例如科技界喜欢用外文缩略语的简洁表达,在同行小圈子内交流,能被大家认可;文艺界某些作品中刻意追求情趣和西洋文化中的品味而夹杂外文原词语,可按个例对待;流行歌曲往往语法奇特,中洋文杂处;广告词语夹杂洋文,迎合某些人的崇洋心理,自我提高价位;网民们喜欢用数字、符号、西文字母、汉语拼音等随意拼凑,自成体系,难以限制。所以放宽在各自的小圈子内使用,同时防止溢出滥用。2.对特定场合的使用不加限制。在民间涉外交往场合,与外国人和在国外的访谈记叙、旅游介绍、事物评述中涉及外国人名、地名、公司、机构、商标、专利、商品、产品等专用名允许不译,直接借用原语词的全拼或缩略字母词。这里由于音译很难统一,往往一名多译,许多人认为专用名音译不如不译。正如马大猷[2]院士认为:“外国人名可以转译成汉字。专业读物就用原文有什么不好?他那几个英文字母都认识。”有分寸地从严审定方面包括对规范性词汇、通用词典的收录、术语的审定工作,以及范文选辑、各种教科书等都应严格些。应注意如下几点:1.引入字母词以必要性为前提,不要扩到广泛的日常生活用语中。某些新事物新概念引入我国初时,受转译上的种种困难,有必要采用字母词;对习以为常的生活用语没有必要滥用字母词或外文原词语。正像胡明扬[3]指出:“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一般最好不要用洋文,如OK或‘拜拜’(bye-bye)之类实在没有必要引进,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很好懂很好用的‘行!’‘对!’‘再见!’‘再会!’,有什么必要引进这些洋话呢?”他又说:“我们反对的是本来完全可以用也应该用汉语的时候滥用外语外文,而绝不是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地反对恰当地使用任何外文外语,更不限于英语。”2.引入字母词只限于实词,不要扩大到虚词,以致影响汉语结构,也没有必要。例如某些报刊曾用“VS”,即拉丁文Verse的简缩语,还有“Hi!”“&”“の(日文)”都无必要。其对应的汉语都很简明,这些借用应该禁止。3.西文词语的直接借用只限于字母词,不要扩大到全拼词,并从字母词中选优汰劣,使得外文字母词在汉语中占有较少数量。主要是一些喜新求异的人说写中爱夹洋文,如no、on、off、try、sex、love、baby、call、copy、idea、jazz、free、yeah!等。这些现象应该禁止。某些西方文化特色语词,开始传入时难于转译,允许一词多译,选优汰劣中逐步显现出对应好的词语,例如fair play→费厄泼赖,domino→多米诺或骨牌,party→派对,cool→酷,show→秀等。凡是不属于术语的普通词汇,允许各人各译,例如party也可根据当时的场合情景意译为小型聚会、生日聚会、家庭聚会均可。show也可译为展览、展出、演示、表演等。凡是术语应充分讨论后定名,例如prion的定名,有利用“朊”字或其他语词的组合,也有人提出借用原语词prion,作为最简捷的“拿来主义”应用[4]。我认为即使允许拿来在小圈子内使用,也不应在定名中开此先例。总之术语审定和主流媒体采纳使用必须认真选择,也就是分清使用和普及的层次关系。四、异质字母词的引入,使汉语系统具有多元化因素从字或词的形体上看,字母词属于借形词中的一部分,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字母词属于不译或零译词中的一部分(全部借形词或零译词既包括字母词,也包括全拼原语词)。曲线书写的字母与方块汉字异源异形,所以是异质的,打破了汉字界限。字母词引入汉语,改变了汉语文书格局,使它增加了异质的借形也即零译部分,汉语文书不再由单纯方块字构成。汉语吸纳外来词语在方法上不仅采用意译或音译的归化方式(汉化),也采用了不译即直接借形的异化方式,接受了异质因素,因而使汉语汉文形成了多元化结构。字母词的接纳,打破了汉文字长期以来的单纯性,由此形成了多元化格局,这是一个大的转折点。它虽然牺牲了一统方块字的单纯性,恰恰换取了语文信息的交流效率,有利于汉语词汇的扩展和表意更加丰富,顺应了信息时代全球化交流上的需要。术语也在按必要性稳步地接纳夹带外文字母、数字和符号。这种转折是传统意义上难以容忍的,曾经被有些人称为语文上的杂种和大杂烩,但毕竟是既成事实,有必要正确对待。许多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对策[5~7]。五、字母词的读音问题多数人认为字母词能否算作汉语词的关键是字母词能否读音汉化,这就使得读音问题上升为当前激烈争论的问题[8~12]。目前有两种趋势:一是有西语基础的人对英文字母和希腊字母都按原语种的读音去发音。二是无西语基础的人,对他们必须辅以规范译音去指导他们的读法,所以需要审定公布规范译音的对照。例如我国对希腊字母的汉字规范译音已于1995年发布,最近在《科技术语研究》2003年第3期上重新刊登,可以参照。该表以国际音标去拼读,并不主张用汉语拼音去拼读。这里出现了两种选择,又成为争论焦点:一是主张非汉字异读法,尊重原语种读音,英文用国际音标法找对应关系;二是主张字母读音汉化的汉读法,对夹杂于汉语词中的字母,虽不是汉语拼音的字母,但必须应用汉语拼音法列出对应关系表去认读。后者认为字母词在形体上不能汉化,但可以从读音上汉化后使其入籍成为汉语的成分。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同语系之间的音谱、其声韵调均不同,无法完全对应。汉语拼音的目的是拼读汉语,它没有拼读外语的功能。这就是《现代汉语词典》[13]所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栏目注解中申明:“在汉语中西文字母是按西文的音读的,这里就不用汉语拼音标注读音,”的道理。并且目前有的音译词也受原词读音影响,使音译汉字的发音和声调发生变异,向外来原词读音靠近。有人对英文字母读音汉化作了尝试,把英语26个字母按汉语拼音的普通话声韵调配合上列出了18个单音节和8个复音节字母的对应关系(其中C有两种读法,W尚缺对应读法),并说明只求读音接近而已,不能十全十美,而且遇连读字母时必须针对具体情况确定读法,还有对英文字母本身的异读现象,尚未加研究[12]。足见英文字母汉化读法极其勉强且困难重重,而且其不利后果还影响到在初学英语中产生歧音,以致形成中式英语(Chinglisk),在国际交往中极其不利。日文大量采用片假名音译外语词汇后,多少影响着部分日本人的英语发音。对字母词读音问题上的意见尚不统一,目前在字母词使用中只能各人各读。既不能指责汉化读法为土,也不能指责原语读音为洋。六、字母词的排序问题字母词以往虽然曾被某些辞书、百科全书、公布术语中分类录入,其排序也在索引里出现,但对它关注较少。目前采用的排序总体来说有如下三类。1.汉语词典对字母居首者分列附后。由于对字母居中或尾随的字母词首先被采纳,编入词条正篇中,标注了汉语拼音和声调,自然和汉字一起以汉语拼音列序;后来对字母居首的字母词编入附篇,单独按西文字母排序,取原语读音,不另标注读音。因而形成同一本书里两种互相矛盾的格局。2.一般辞书、百科全书和公布术语的索引采取汉字和字母统编格局,排序时对西文字母不论其处在词的前、中、尾部,均跳过。这种仅以前后汉字为准的排序方法姑且称为西文字母舍去法。3.最近出现了一种汉字和西文字母取形的统一排序方法,把拉丁字母和汉语拼音的字母按等形等效原则排列,与音读分离不顾。由于汉语拼音比拉丁字母少3个(I、V、U),所以事实上按拉丁字母的顺序排序。《国防科技名词大典》[14]采用了此法,可能是当前的优选方法。七、字母词的归属问题目前对字母词混杂在汉语词中使用,对它能不能算作汉语词(也有人称之为入籍问题)[15],争议很大,归纳起来四种观点。以使用为条件作判断时:1.有些人根本不同意汉语中混杂字母词,与方块汉字异形者禁止进入汉语文系统中使用,采取排斥字母词的态度,这种观点目前已逐渐减少了。2.有些人采取开放态度,准许字母词使用,通过规范化和选优劣汰,将其逐步吸纳进汉语中,承认它入籍的汉语地位。以读音为条件作判断时:3.有些人主张对字母词采用归汉读音,用汉语拼音标注,在读音上汉化后吸纳进汉语中。“字母只有经过语音形式的汉化,只有用汉语拼音来注音,字母词作为现代词汇系统成员的地位才能真正确立。”[12]4.有些人主张西文字母按原语种读音,对异形异音的字母词,不算汉语,只能成为汉外夹杂的大杂烩或杂种语文,但是它开创了汉语文多元化的道路。对此,他们不持蔑视态度,认为这是时代赋予的特色,随着全球文化多元化,种族多元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多在向多元化发展,这种多元化语文使用已是顺理成章了,既不奇怪,也无贬义。八、结束语从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看,各国学习和掌握双语或多语已是大方向,这对各语种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影响。语词和词汇本身都是动态发展着的,有其持续演变过程,对字母词应该更多地关注其使用问题,包括规范性使用问题,对归属问题不必过多操心,这些外围问题解决以后顺应自然而最终解决的问题。汉语汉字尚在持续发展,适当的旧字新义和创造新字新词仍然可行,例如化学元素第101~110的创新字已颁布推行。字母词正在优选劣汰过程中演进,其中一部分只是过渡性质,会被其他更好语词取代而淘汰,但另一部分已淀积在汉语中了。字母词和数十年前短暂地在小范围内流行过的“洋泾浜英语”不同,有些字母词已在使用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稳定性。目前对字母词的使用已开绿灯,暂且顺应其发展,对其在读音和排序等问题上的多样或混乱现象,有必要讨论、选择、引导、统一,逐步解决,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对西文字母是否汉化读音问题上必须慎重,要从语言发展趋势、必要性、可行性、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不同人群的适应性、后续影响等各方面调查研究后再作决策。  相似文献   

7.
摘要 以教育部发布的《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为基础,分析了网络语言的趋势,肯定了字母词在网络语言中的重要地位;还对字母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归类整理,提出了它对网络语言的六大积极作用,指出这符合了网络语言演变的需求。但是,字母词也有一定的消极性,因此应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引导规范,防止滥用,从而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丰富网络语言。一 引言字母词,一般认为是指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指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网络传播,主要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而在页面使用的语言文字中,据教育部发布的《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在所观测的65个网站主页面上,出现字母词的比例为100%。同时,《报告》还公布了100个常用网络语汇出现的频次、使用频率及对比。其中,前5位在超过50%的页面上出现,分别为“顶”“555”“ding”“mm/MM”“LZ”。在经常使用的100个常用网络语汇中,字母词占了41%。缘何网络语言如此青睐字母词?字母词对网络语言又有何作用?笔者对此现象作以探讨。二 网络语言的趋势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广泛使用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现实自然语言在网络媒体上的一种变异形式。[1]它由汉字与非汉字构成,非汉字包括字母、数字、符号。报告显示,如今网民上网主要以发帖、回帖等讨论为主。因此,网络论坛所使用的语汇更能代表网络语言的特点,而并非目前社会上通常所认为的网络在线聊天。[1]以下分析以论坛语言为基础。网络语言的特点是从简、从易、从变、从形。从简。单音节词成为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告统计,100个常用网络语汇中单音节汉字以及字母词形式的单音节词(例如“ding”)占了17%,分别为:顶(支持)、ding(顶)、偶(我)、恩、汗或寒(惊讶或惭愧)、晕(非常惊异)等。从易。报告显示,前100位常用网络语汇中,单音节词、字母词、数字占了68%,字母词中,同时出现用拼音或拼音首字母缩写表达的形式。例如:顶/ding/ddd、楼主/LZ等。从变。一些曾被各种媒体及研究文献反复引用的、代表经典网络语言的词汇,如“大虾(大侠)、菜鸟(新手)、94(就是)、酱紫(这样子)”等使用频率均没有超过0.2%。以前说美眉,现在就说MM了。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网民的创造性,适应网络传播表现特点的一些语汇将会长期使用下去,但整体上将呈衰减的趋势,同时也还会有新的进来。[1]从形。据报告统计,BBS上标点、符号使用率达到了55.07%,高于汉字的使用率。网络交流缺乏日常交往中的表情、服装、动作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因此,网络即时通信工具QQ、MSN等提供的表情符号往往用来满足人们交往需求。字母词具有网络语言的从简、从易、从变、从形的特点,网络论坛的使用者大多是青年人,尤其是大中学学生,其他中老年使用者(如机关干部、教师、医生、律师等)也都是具有一定(甚至相当高的)文化知识的人,他们从小学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并在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现在还有不少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对拉丁字母相当熟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在使用网络时自然而然地想找一些简洁的表达方式,字母词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因此在网络上的普及也就是很自然的了。青年人的从众心理也是字母词在网络中迅速流行的原因之一。网络中字母词的快捷方便也使不少原本汉语拼音或英语并不太好的人很快可以掌握,因此导致字母词的使用越来越广。三 字母词的使用分类字母词即“(汉语中的)字母词”或“含有字母的词语”[2]。汉语隶属汉藏语系,是以表意文字——汉字为书写体系的语言。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表意体系的汉字成为了一大障碍。汉字注音和汉语拉丁化进程为外文字母进入汉字系统提供了契机,而拉丁字母的普及又为字母词最终出现在现代汉语中奠定了基础[3]。字母词的使用可以追溯至1898年,再版的《光学揭要》的附文中就出现“X线”这个今天仍在使用的字母词。台湾《1984年常用语词报告书》开始收录字母词[2]。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第185次印刷时,增加了字母词的内容。之后,《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版)、《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版)、《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01版)、《中学生规范词典》(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版)等词典中相继出现了字母词的内容[4]。按照构成及使用分类,字母词有以下九种情况:(1)作为顺序编号。可以按拼音字母排列,也可以按英文字母排列。(2)为了引入新概念。例如“X染色体”,我们只是需要一个词来表达这个概念。再如“S0S”、维生素词族的词语。(3)英语单词缩写,使用上无汉语的色彩。例如: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执行总裁,首席执行官)、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级文本传输协议)。使用字母词更简洁。(4)作为词缀,由某个单词缩写而成,或者是某个具有特定联想含义的字母。例如:《E书情结》(《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6日),字母“E”是“Electronic”的缩写,表示“电子化”;“E校的学习者凭购买的学习卡上网学习”(《中国商报》,2003年9月12日),字母“E”表示“网络化”,是由“Electronic”引申而来。[5](5)汉语拼音缩写。例如:GB——国标。(6)用外语字母的形象性来表达汉语意义。例如:“A字裙、V字领、U形管”[6],“T型人才,X型人才”[7]。(7)使用外文字母的形式来表达汉语意义,具有汉语创造性。例如:字母“N”,在汉语中可以表达“极大量”和“非常”的意义,可以作数词和副词[8]。(8)替代汉字。例如:字母“E”替代成语或者句子中的“一”——“E言难尽”“E如既往”,句子中发音为“yì”的汉字——“E乱情迷”“E犹未尽”,四字词语中的其他字——“独具E(只)眼”“E醉金迷”。(9)使用外文字母的形式来表达英语的意思,但在英语里没有,也是一种汉化。例如“AA制”是港人的创造,英语里并没有这样的说法,它是港人对“each each”读音的简化[9]。四 字母词对网络语言的作用笔者认为,网络交互中,文本形式较多维、立体的声音、图像信息形式更为普遍,这使得交际受到了上网工具——计算机自身特点的限制,具体表现为键盘按键的限制。键盘上只能排列有限的数字、字母和符号键等。因此,与日常交际相比,网络文本交际更繁琐,表现形式单一。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快速、确切、生动和个性化交际的愿望,使得网民十分关注字母词。这是网络语言青睐字母词的根本原因。由于网络建立在匿名基础上,行为与责任相分离,所以具有开放性和随意性。字母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不仅对网络发展有应变性,能适应网络的变化着的交际需要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而且也对网络有绝对的依附性。这使得目前字母词没有任何规范可言。不恰当的滥用、误用字母词,容易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的一面,例如造成交际障碍,语言粗俗,误导读者和浪费语言资源等。(一)负面影响1.交际障碍汉语拼音缩写可以构成字母词,但有很强的歧义性与替代性。例如:BB既可以理解为名词“宝宝”,也可以理解为动词“抱抱”或者英语Byebye;MM既可以理解为妹妹,美眉,也可以理解为妈妈[10]。这妨碍了交际顺畅快捷地进行,违背了使用字母词的初衷。2.语言粗俗TMD是脏话“他妈的”的缩写。由于匿名交际,行为责任分离,这赋予了人们无限制的自由。并且在论坛和聊天室等地方,禁止用汉字脏话发言,于是,产生了粗俗的字母词。3.误导读者用字母替代汉字,但使用不规范,会使汉语的纯度受到危害,误导读者,更影响青少年网民正确语言习惯的培养等[5]。例如:《E书情结》字母“E”是“Electronic”的缩写,表示“电子化”。“E校的学习者凭购买的学习卡上网学习”中,字母“E”表示“网络化”。在词语“E言难尽”“E如既往”“E乱情迷”“E犹未尽”中,字母“E”表示“网络”。这极易导致读者的误解,并影响青少年对“原版纯汉字词语”的学习和积累。4.资源浪费字母不规范地替代汉字,造成语言资源浪费。调查显示,同时存在大写或小写首字母,缩写汉字或词组产生字母词,和直接用大写或小写拼音代替汉字产生字母词的情况。例如,“D”“d”“DING”“ding”都用来代替汉字“顶”,表达“支持”的意思。这也会造成交际障碍。(二)有利因素另一方面,正确、恰当地使用字母词可以促进网络语言表达简洁化、输入便捷化、语义创新化、词语词缀化、信息形象化、交流国际化。这符合网络语言演变的需求。1.表达简洁化恰当地使用没有歧义的字母词,促进了网络语言表达的简洁化。例如:LZ(楼主)、ID、LP/lp(老婆)、pf/PF(佩服)、bs/BS(鄙视)、bt/BT(变态)、bf/BF(男朋友)、gf/GF(女朋友)、nb/NB(牛逼)。同时,对网络中汉语使用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如下现象:从多音节汉字简化到单音节汉字,例如:支持——顶,惊讶或惭愧——汗或寒,非常惊异——晕,不要——表;单音节汉字简化到拼音首字母缩写或者拼音形式的单音节字母词提供了条件,例如:顶——D,顶——ding,倒——dao;派生出了一些特色的简化语言,例如:这样子——酱紫,倒死——dos,论坛里第一个回帖的人——沙发,在论坛只看帖不回复——潜水,下面发贴的人——楼下,难看的男人——青蛙,最先发帖的人——楼主。2.输入便捷化大部分网民使用拼音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普及最早,它具有部分检索词组的功能,即:输入词组的声母,或者其中一个汉字的声母,就可以快速检索该词组,但是,相对字母词输入,它更加费时繁冗。因此,恰当使用无歧义字母词使得网络语言输入便捷化。只要打开Caps Lock键,就能轻松输入大写字母,无需中英切换。并且,拼音输入法也逐渐添加了英文字母输入的功能,适应了国内网民日益增长的高频切换汉字和字母输入的需求。例如:日渐普及的紫光华宇拼音输入法、微软拼音输入法、搜狗输入法等无需切换大小写,既可输入汉字又可以输入英文,也使非缩写字母词流行,节约了输入拼音后继续检索相应汉字的时间。3.语义创新化作为网络语言,字母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新词不断出现,语义趋于创新。例如:上文提到的字母“N”,使用外文字母的形式来表达汉语意义;字母“E”,替代汉字杜撰新兴词汇。同一意义常有多种书写形式,比如说哥哥,可以用大写的GG,也可以用小写的gg,感谢可以用39、3X、3Q等形式。这些都反映了网民的个性和联想能力。4.词语词缀化英语中采用词缀法构成的词语叫做派生词。派生词中至少有一个成分须是黏附语素(bounded morpheme)。目前网络语言中不断涌现的字母词缀从微观上讲可能与英语词语和词缀没有明显关系,但是它们无疑是在宏观上受英语词缀化趋势的影响而产生的。例如:“E部落”“e通信”[1],以及“E制造”(杂志名,http://www.emanu.cn)、“E-研究院”(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依托的综合性研究机构)、“E书”(电子书刊)、“E政府”(电子化政府入口)等等,这使得词缀的语义趋于泛化,抽象化。5.信息形象化字母词使得网络信息形象化。用字母的形象性来表达汉语的意,使得网络信息更加鲜活。从早期的“A字裙、V字领、U形管、T型人才、X型人才”到现在的“字母词+字符表情”组合,例如:“T_T”表示流泪,“:-D”表示大笑,“:-X”表示守口如瓶,“^(oo)^”表示猪头等。这与初期的QQ等网络即时交流平台表情的代码设定有相同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网络语言表情系统化的发展,使得网络语言生动幽默。6.交流国际化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新概念的引入更加频繁。网络在信息传播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各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新概念引入的重要途径。同时,网民的英语水平日益提高,增加了对字母词的理解能力,是“进口”概念日益普及的重要条件。例如,《报告》显示,前100位常用网络语汇中显示,第45位为“PK”(比试)——“player killing”,46位“btw/BTW”(顺便说一下)——“by the way”,第75位“ft/FT”(晕倒)——faint,第91位“CU”(再见——“see you”,第94位“LOL”(倒地大笑)——Laugh Out Loud,Laughing out Loud,Lots of Laughter and Laughing on Line。因此,作为新概念引入的字母词的存在,成为了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交流的国际化。五 结论对字母词的出现和使用我们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其不应全盘否定,而应看到它的合理之处,但也不能使用过滥,而应在使用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规范,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丰富网络语言。这需要在使用字母词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语体问题尽管网际交流是通过书面文字符号实现的,但口语依然是交流双方所主要采用的语言形式。因此,网络字母词使用的时候应当注意语体问题。网络上的文艺、科技语体可以使用字母词,正式的新闻、政论语体则应当避免使用字母词,以保持文体的严肃、庄重。(二)认可问题应该使用受到一定认可的字母词,包括交际认可和群众认可。交际认可,指认可没有交际障碍的字母词,包括表意明确,词形规范,读音规范等方面。群众认可,指认可文明的字母词,避免语言粗俗。(三)纯度问题字母词似乎影响了汉语的纯度,影响了青少年对汉语词语的正确理解和积累。因此,需要正确处理使用字母词与课堂语言教学的关系,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字母词,对已经产生的使用字母词的情况要加以解释、说明,因势利导,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原版词语”。  相似文献   

8.
希腊字母是各种媒体、科技文章和教科书中常用的符号 ,许多工具书、手册都列出了希腊字母表。但长期以来对这些字母的汉字译音没有统一规范 ,各新闻、出版部门及各学科在需要以汉字读音表示时都各自根据习惯 ,或任意查阅参考资料给出汉字读音 ,因此译音比较混乱。为此 ,全国科技名词委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在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译音原则与约定俗成原则相结合的精神 ,综合考虑确定了常用的 2 4个希腊字母的汉字译音规范 ,并于 1995年发布。现重新刊登如下 :希腊字母表大写小写汉字读音英文拼法 读 音(国际音标 ) 大写小写汉字读音英文拼…  相似文献   

9.
希腊字母是各种媒体、科技文章和教科书中常用的符号,许多工具书、手册都列出了希腊字母表。但长期以来对这些字母的汉字译音没有统一规范,各新闻、出版部门及各学科在需要以汉字读音表示时都各自根据习惯,或任意查阅参考资料给出汉字读音,因此译音比较混乱。为此,全国科技名词委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译音原则与约定俗成原则相结合的精神,综合考虑确定了常用的24个希腊字母的汉字译音规范,并于1995年发布。现重新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本文论述字母词语的类型及其使用情况,各学科采纳为术语的情况,归纳性地列举了采纳的原则。讨论字母词语在演进中所面临的问题。
编者按 目前,在我国汉语使用中存在着夹杂外国语言文字过多、过滥的现象,已引起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刊就“科技术语如何面对外文字母词”等问题特辟专题开展书面讨论,欢迎继续来稿。一、字母词语及其使用自从音频、视频的多媒体承载,光缆和卫星通信广播、因特网全球信息实现交流以来,科技、文化交流的渠道更为畅通、迅捷,跨语种、跨国的交流带来了大量的外来语词。不仅科技刊物文章中汉、外文夹带杂处,媒体、报刊、广播中也比比皆是。尤其在一些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报刊上字母词语更多。在汉字中夹杂字母组成的词语皆称字母词语,它包括下列情况:(1)所夹带的字母有各语种的,包括英、俄、希、法等,也包括符号、数码;(2)有的字母词是用汉语拼音的词语,例如GB(国家标准)、RMB(人民币)等;(3)借用外文字母形成的我国字母词语,例如阿Q、CC系、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外来字母词语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字母夹在汉语的前、中、后部,主要构成了一些偏正型为主(也包括附加型、补充型、联合型)结构的组合名词;第二类是直接借用外文缩略语组成的字母串名词;第三类是名词以外,由外文单纯字母或其组成的字母串构成的各种习用词语,包括英文借用拉丁语词以及虚词等。本文仅分别讨论第一、二两类字母词语的功能和使用。1.以偏正型为主的字母词(1)带有专指性,不便用冗长字节表达概念,而借用外文字母夹杂的词语。它选用了具有特征、指向或隐喻性的字母(包括符号)取代,例如t检验、C*代数、函子ext等;(2)带有分类、种属区辨、系列代号等字母的词语,例如RS-422总线、Ⅲ-Ⅴ族化合物、罗兰-C等;(3)带有人名、地名等区辨词素,一般以音译为主。还有某些由两人、三人联合,或音译太长而以首字母替代者,例如KAM理论、BSD猜想等;(4)多元并列的缩略组合词(联合型结构),例如PID控制(比例加积分加微分的控制);PVT系统(测定位置、速度和时间的系统);MOS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5)多元串列的缩略组合词(联合型结构),例如BMOA函数(有界平均振动解析函数);(6)象形词,例如T接头、E型器件等;(7)由已采纳为术语的缩略语所派生的组合词,例如激光感生CVD、N阱CMOS等。2.借用外文缩略语(1)工程、技术、方法、设备、系统、协议、标准等的组合词语,当其全称较长,不论意译或音译字数都过多,国外常用缩略语表达,例如常用的GSM、TDMA等;(2)某些科技项目、研究计划等专用名的缩略语,在命名时并写成某些双关寓意或隐喻词者,或者由于其取用西方文化概念无法按东方文化去译释者,如SMART、ATLAS、FANS等;(3)某些表达性能、服务质量和级别等名称和量化词,例如RMS(均方根值)、RCS(雷达截面积)等;(4)许多国际或国家、地区的组织机构、学术团体、新闻媒体、宗教派系等名称的缩略语,例如WTO、APEC、NASA等;(5)产品的专用名、公司名、商标(TM)名称、专利名称等。其中某些表达产品的属性、功能或特征而无法译解者,例如XTRA笔记本电脑;(6)天体、火箭、卫星、飞机、舰船、武器等的特定类型;(7)化学、药品、生物制剂等的专用名;(8)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系统的软硬件的专用名。二、字母词语构成术语的现状和分析社会上媒体文章和学术论著中大量使用的字母词语,其中有些已被采纳为规范术语。目前,新词语不断膨胀,随之字母词也在增加。同时由于审定工作的推荐、引导和公布规范名词,某些字母词逐渐被汉字名取代,使字母词数目略有回降。我们既承认汉语的开放性,应该吸纳必要的字母词;但也承认汉语词汇的表意性强,可以消化融会许多外来词语。往往当新词刚涌进来时,由于理解不透,先予借用,待较熟悉后,再找到合适的汉语词取代而正式定名。我国自1985年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来,开展了认真定名、筛选推荐、审定统一等工作,为引导术语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名词委公布的各学科术语中,字母词较多者其占有率超过2%的,按其多少排序为:天文学4.63%、数学2.48%、地球物理学2.43%、物理学2.23%、化学2.09%。字母词在学科分配上是不平衡的。理科高于工程技术。说明了高度概括理性内涵的理科要比应用技术在转译表达上更困难些,因而不得不借助于源语所用的字母或符号等。三、汉语术语采纳字母词语的原则外文字母词语采纳为汉文术语如何掌握分寸,作者陋见,应考虑到如下几点:1.借用字母词的必要性借用字母词可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使用简便,有利于国际交往。这样既保留外来语的标识,保留西方文化特征,使外来文化和汉文化在差异上,以及使术语在动态发展中有缓冲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新术语尚未确切理解前,使用字母词,待消化后再重新用汉字定名。但对概念明确,在汉语中已有贴切词语的,应该用汉语定名,不必借用外文字母词。也就是说,外文字母词可以作为汉语词的补充和扩展,决不是汉语的装饰或取代。2.审察源字母词语的规范性只有规范化的外文词语其字母组合才可借用,因而要判断该源字母词语是否是科学语言(科学性),具有明确的概念和定义(透明性、单义性),国际上是否认可(权威性、通用性),使用上是否有稳定性。这种规范的源字母才能采纳为术语。为此必须反对字母词语的滥用,对短时炒作、低级庸俗的语词不能借用;对概念上有误、语言结构不符规律、使用范围狭窄(如方言性)的语词不能借用。举例来说,用谐音法将“B to B”改写成“B2B”这种不规范的方法容易产生误导,不可取。3.摒弃商业性、广告性词语对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及其商标、模式、产品等字母词虽允许使用,但不能采纳为术语。1999年出版的《辞海》居然独特地收录了“LG集团”,令人惊异。4.对纯字母缩略语采纳为术语,应更加慎重外文缩略语的全称(或全译名)有表达概念的作用,其缩略形式在应用中有简洁性的特点。一般说,外文缩略语均应以汉字全称为术语,其字母缩略语可以并列为“同义词”。对派生词多的基础词可采用字母缩略词。例如用“MOS”派生出“MOS场效晶体管”;从“MOSFET”派生出“MOSFET衬偏效应”;从“CCD”派生出“CCD”摄影机、“CCD”测光等。一般说缩略语不是术语,其所对应的全称才是规范术语。科技文章和一般文章中允许使用缩略语,但应该在首次出现时用全称或规范的全译名,以后再次出现时方可借用缩略语;也可在书中列出使用名词与全称或全译名(以至加上定义)的对照表。总之要交代在先,有所依据。外文缩略语可在一般文章中使用,但在合同文件、法规文件中不应使用外文缩略语。例如2003年初由于飞机票上以“PVG”和“SHA”分别代表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致使乘客误机而状告到法院之事,民航总局因此才接受了司法建议,所有机场名称必须用中文标明,就是很好的例证。四、字母词语演进中的问题1.正常情况下只允许利用规范的缩写词去派生其他词,但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名词中并不统一,主要反映了学科间定名的不一致。2.要抛弃外文中的非规范借词方法。术语工作中切忌谐音法等不规范地乱用借词。例如电子商务中早期使用的B to B(企业对企业)、B to C(企业对消费者)诸词,后来不少报刊上改用成B2B、B2C。虽然外国人这样用了,但不等于都是“香”的。3.如何对待外文缩略语?外文缩略语有两重性,一是其全称和全译名表达概念的作用;另一是缩略形式的字母词的简便和效率。汉语中借用外文缩略语处在借形词的边缘,甚至边缘以外,常被语言文字工作者忽略,因为它不是通用词语。根据目前大量使用的情况,希望各学科或行业专家,和辞书编者们投入力量作些引导和整理,对流行的缩略语给出确切的全译名(目前有些缩略语词典质量不高,对跨学科缩略语译得不确切,因而希望收词不要太滥,着重各自本专业的缩略语)。4.字母词语在语词数据库中的位置。字母词语是外来词汇中的一部分,在汉语言知识结构中处于最外层,凡是规范化的字母词语可进入汉语词汇数据库,列于外来词汇中。但目前社会流行的字母词语中,某些随意性较大,流传范围狭,游离不稳者,不必急于吸纳入库。而某些专业性强的术语,通过学科定名后,可列入术语库中。5.借用外文词冠的某些词语近期外文科技术语中出现了一些新词冠e-、i-、info-、digi-、cyber-等,在意义上都很相近,很难区分,而且使用中都具有相当的模糊度,译“死”了不好。早期已把e-译成“电子”,现在看来不尽其意,例如“电子时代”好像稍感过时;“电子商务”并不营销电子产品,不如“e时代”、“e商务”为好。近来又将e-译为网上,例如e-Bay为网上拍卖公司,cyberadvertizing为网上广告,i-smell为香味驱动网站,这样e=i=cyber就让人分不清了。又有e-drive为信息技术运动;e-forced firms为信息技术公司;infospace为信息空间;cyberwarfare为信息战;又使e=info=cyber分不清了。由于这些字冠用于商业性名称较多,例如i-XL、e-Schwab都是公司名称,i-mac、e-office都是公司产品型号名称,i-Radio、i-pulse也是公司产品型号名称,使用中随意性较大,不属于术语,不必较真。但令人震惊的是e时代、e商务这些词语的出现,将外文字母作词冠置于汉字之前构成语词,也是语言文字动态变迁中的新趋势,不得不引起关注。尤其在研究字母词语中不能回避,是作为异端排斥它还是更开放一些?尚需研究。 *周其焕教授是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引进外来术语的方式是我国学术界长期研讨、探索的老问题。目前主要意见有意译、音译、音义混译、直接引用等。其中,采取意译的方式在我国一直居主导地位。当前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新事物、新术语层出不穷,加之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新形势,科技名词术语和社会语言生活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对科技术语和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进工作,更快更好地引进新术语,需要认真地加以研讨。为此,本刊组织书面讨论,通过百家争鸣,比较和分析,提取出较好的意见,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本期先刊登几篇文章,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以后还将陆续发表有关意见。欢迎有更多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界的学者踊跃参加研讨。[1]“语言的开放性特点与稳定性特征的绝对性相比较来说,开放性只具有相对性,在语言诸多属性中,是与稳定性特性相辅相成的附属特性。”[1]语言的开放性主要受政治、文化、经济、科技进展上出现的新思想、新事物所激励,不断地增加新词、淘汰旧词,使语言使用更为丰富多彩。我国内部条件的变化,例如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促使创造新词;外部条件变化则在对外交往中伴随外来事物的渗入而吸纳外来语。前者保持着民族性,而后者在长期影响下会引起语言的某些异化或归化问题。语言的开放性说明语言始终是活跃的,反映着全球性和时代特性,而词汇的扩展和更新将首当其冲。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二、汉字汉语的生命力汉字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与我国丰富文化遗产相结合,不断地潜移默化,适应时代的特点,既善于表达或发掘沉深细腻的情感,也善于记载和传播精确微妙的知识内容。到近代,汉字汉语面临时代的挑战“有过三次,看来这三次都解决了。第一次挑战是有线电报。……第二次挑战是打字机的出现。……第三次挑战是计算机的出现。”[2]我们已经解决了汉字的通用键盘输入和终端显示,中文Windows操作环境和其他文图处理软件,以及开通汉语网络等一系列问题都已出色地解决。当然并不否认,计算机语言编程问题上全部依靠英文字符承担,这仅限于专业范围内的行家任务而已。“事实证明: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没有酿成汉字汉语的衰落,汉字编码的优势,有力地否定了所谓“掘墓者”的论断。恰恰相反,拥有占世界四分之一强人口的汉字汉语文化圈,更显出汉文化瑰宝的强大生命力,及其对世界文化圈的影响。”[3]信息社会早已提出了计算机的语音输入和机器的语音控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语音辨识的这个新课题。迄今为止,各国的研究成果都未能达到准确可靠的辨识,在此领域拼音文字并不比方块文字优越,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在研究,都有成就,但都不成熟,不能进入应用。汉字汉语将和英语等拼音文字在较长的路程上并存竞进。“汉语也和其他民族语言一样,只会发展演变,而不会大规模地突变或彻底改变。”[4]20世纪初随着洋货和外来语蜂拥进入,上海滩曾出现过一种食而不化的“洋泾浜”语言。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和生产上的发展,对外来文化和语言上的消化和吸纳,洋泾浜语言早已被淘汰,成为历史上瞬间的小插曲。汉语中吸纳了外来的咖啡、咖喱等生活通用词汇,但在科技领域许多术语都被更为贴切简明的汉语科学语词所取代,充分地说明了汉字汉语对外来语具有很大的吸纳和归化能力。三、当前外来语的吸纳方法汉语受到外来语的影响新的特点是,“本来属于某些专业领域的语言文字渐渐溢出自己生存的空间,而流入普通生活中,……这是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从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关注标准化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就有其现实意义。”[5]在信息网络、金融、商业和医学等领域的大量新名词和语词已溢出到广大的新闻媒体报导、通俗读物和日常生活中,往往行家们尚未明确界定的概念,媒体首先公开传播。其中有些较为得当者广为流传后,按约定俗成被定名采纳;但也有造成歧义或过分模糊,以至故弄玄虚或晦涩难懂者,以及一个概念多个名词者,总要淘汰一些,被较贴切者取代。当前对新名词吸纳方法,有如下几种(参见表1)。* 不译成分包括:1)阿拉伯数字、外语字母及其字符串:如数量表达、量的单位、分类排序号、编码号、数学式、化学分子式、主页网址、电子邮件网址等;2)专用名: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和社会团体名、工商厂家和公司名、产品的商标和专利名、操作系统软件程序和工具名、网络和网站名等;生物和药品的拉丁文名等;3)未译的缩略语;4)未译的新词。全音节直译和字面直译不受欢迎。汉语和英语的发音不同,在字节上不能一一对应,有的音节勉强换成汉语后相差太远。一个词全音节直译后,组成一长串怪调,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更不知所云。例如将音译的“厄戈诺米克斯”改为意译“工效学”,立即望文生义了。短音节简译和音译加注较受欢迎。例如卡介苗原文很长(bacille Calmette-Guérin),由于是卡默特和介兰两位法国科学家首先创制的,把两个人名简译成卡介,并说明其属性为疫苗,立即被普遍采用。又如“invar”译成“殷钢”容易接受。这是对外来语归化吸纳的典型方法,即“以借用成分加上本族语言中固有的构词材料构成外来词,例如啤酒、卡车……,其中‘酒’‘车’等都是汉语固有的构词材料”[3],并且表明了此概念的属性。对通用名词用于专门领域,可加专业性修饰语作前缀,例如在电信中使用的桥(bridge),可译作“信桥”。活译远胜过死译,例如Laser按字面死译突出了“放大”的属性,但实际应用中利用了光放大功能的器件实现一个光辐射系统。活译成“激光”突出了光的属性,以“激”为前缀使其具体化一些,只用了两个汉字表达得何等贴切。只有对概念有了深刻理解的行家才能作出如此精辟的定名。这也说明定名上要对概念吃透,确保科学性,不必拘泥于原来的字面或原汁原味。半音半意者也可取,例如“安匝”、“玻尔磁子”等等,前一半音译,后一半意译。谐音者更妙,但创意者要挖空心思,使得音义兼顾,例如“声呐”、“基因”等,有例不少。这些译法,充分表现了我们汉字汉语的魅力和丰富多彩的表达潜力。自从颁布了阿拉伯数字纳入汉语的文本中以后,字符串纳入汉语文本中也已常见。当此网络信息的大潮下,文章中大量出现厂商和商标、软件和工具、网络和网站等专用名,以及大量缩略语,难于翻译,应接不暇。文章中直接搬用原生词,插入外语专用名已不罕见。关于专用名以往认为限于人名和地名,现在专用名已扩大到许多由外国商家自定义起名的,冠以大写字母或小写,或数字的名词或组合词,可拼读或不可拼读的缩略语等等,五花八门。这个潮流正是语言开放性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已不能花大量精力于牛角尖上,不要为外国人名、地名统一音译的死规则争论不休了,应该主动脱出,对大量的新的专用词不译为好。扩大专用名范围,包括网络、网站名,允许在汉语文章中直接搬用外语原生词的那些专用名词。尽管汉语文章中出现中外文混杂,但在构词、语法等主要方面仍然保持着汉语的民族性和传统特性。专用名按意译不妥,明明一个外国公司或外国专利的软件,翻译成一个汉语名词,岂不替他穿上汉服,鱼目混珠。专用名音译也不妥,吱吱哇哇的洋腔汉字一大串,绕口难读,自己不懂,洋人也不明。对某些专用名采用不译加尾缀的方法效果较好。例如磁盘操作系统可以写为“DOS操作系统”(OS虽有重复之嫌,但无关紧要,由于DOS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部分);视窗操作系统可写为“WINDOWS操作系统”。以此类推,文章中可以很方便地夹入“Pentium处理器”、“中文Linux系统”、“Web服务器”、“TCP/IP协议”、“IE-4软件包”、“Java语言”、“Archie工具”等等。缩略语中的专用名和非专用名应分别对待。专用名一般可不译而照搬。非专用语可按其完整词的全称译出。目前文章中对缩略语的处理方法已有新招,例如一篇文章中某个缩略语首次出现时用括号列出全称,以后只写缩略字符;对于译出词字数较长的译名,一般也只在文章最初出现时用全称,后面只写简称或缩略语。许多缩略语不带母音,不能拼读,则很少音译(例外音译者也有,如“克格勃”)。可拼读者如果概念明确仍以全称的意译为多,个别按拼读音译者也有(如鹰式导弹HAWK)。按拼读音译者少见(如艾滋病)。凡是按拼音译出的缩略语词,应加后缀以表明其属性(如前例表明是导弹、病)。专用语和缩略语的音节超过4个汉字以上的,音译不如不译。以上列举的外来语处理和吸纳方法,归纳了现今许多报章杂志,包括《计算机世界》、《电脑世界》、《网络世界》等期刊上的有效方法,已被大众公认并接受。四、音译和意译的比较外来语汇历来音译、意译都用,无明确限制,各有利弊。列表如下(见表2)。在科学名词审定工作中,多数专家推崇意译,发表过如下的一些观点。“意译比音译好,音译必定会音节多而长,一个名词字数要精简,长了不好,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近代日本的科学名词照音译了,学生也不便记忆,而且读起来是日本音调,当用外文表达时,外国人也听不懂,这就是音译的副作用。”[6]“在没有词的界限的汉字文章中夹杂一个用汉字音译的术语,的确不好栖身的,因为每个汉字本身都有意义,往往看不出这个音译术语是从哪儿起到哪儿止,念起来也很费劲,不受欢迎。……术语是我们词汇的一部分,移植进来后,还要生根开花,因此要照顾到中国化问题。用语言学的术语来说,既不能标音也能转写,而要考虑采取一种折衷方式。”[7]“订名时原则上不用音译(涉及外国人、地名或商标者除外)。……汉语的发音与外文的发音差别较大,特别是汉语的四声是其他语言中所没有的。如果音译的词过多,就会出现在科技文献中用汉语发音读外文的滑稽局面。”[8]以上这些看法,都比较客观和中肯。在定名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要过分地在音译或意译上认定一方,主要看效果。由于汉语表意性强,有时能按涵义(概念)选取简练词汇定名,能恰到好处地利用借音选取适当词汇定名。北京大学叶蜚声教授曾赞扬化学界在吸收外来概念时采用借音办法的经验,他认为“我们要搞仿译,即既非意译也非音译,即要垒球(soft ball)不要棒球的命名方法。”[9]他提倡的仿译,即软译或活译,不要硬译,不要死译或直译。五、我们面临的任务1.认真做好外来语汇的吸纳工作从事翻译和定名工作的人员要发扬汉字汉语的固有特征,在外来语的吸纳和归化方法上要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巧为所用,保持民族性、兼顾国际性。“词汇发展的总趋势从量上看是新词的增长要比旧词的消亡多得多;新义的增加也要比旧义的消失多得多。从质上看,产生了意义更概括,区别更细微的词,既能表达高度抽象的哲理、原理,也能表达各种细微的物质属性。”[1]复合词在增长,并逐渐双音节或多音节化。汉语术语的字数应控制在3~4字的限度,尤其基本术语,更应字数少,易于派生应用。由于方块的汉字和拼音语种在音素上不相对应,汉字不能像其他拼音语种那样采用同声换符方法,也不能仿照日语片假名音译方法。汉语拼音字符只能作语音学习、异读拼音和字典索引注音之用,一般不能当作文章内的汉语成分用。汉语对外国语的吸纳方法应如表1所列的①和②方法归化为汉语为主,并采用③方法不译,直接搬用为辅助,开放了语言异化之门。对于我国目前文化程度提高、学校重视外语教学的势态下是可接受的。英语在国际交往中有重要地位,尤其在计算机编程语言上的领导地位,但英语词汇并不是全部都最科学或最好。对其中某些取名不当的,我们命名时不应硬搬、死译。例如,包括天体运动在内的所有“力学运动”,英语统称为“mechanical motion(机械运动)”,现已很难纠正。又如大量地实现各种处理功能的“电脑”,由于当时从承担计算任务而创制出来的,命名为“计算机”,至今已感不妥了。(早期从用于家电中的微处理器出发译为“电脑”,正是歪打正着,或者说不拘泥于字面而活译,具有先见之明。)计算机与电脑之争,并不是译名上的不当,而是英语原生词造成的。2.认真做好科技术语的定名工作一个国家采用法律手段对文字语言的发展作必要的归导和调节作用早有先例,如规定官方用语、第二语言等。这种上层建筑的调控有其必要性。我国推行普通话,颁布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简体字方案等都已见成效。国家的术语规范化工作不容忽视。近期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等部分的新词推荐名,都很好,起到了归导作用。推荐了“电子邮件”之类术语后,“伊妹儿”之类戏嬉之词立即匿迹。本文虽然提出了少量外国语新词和较多的专用语、缩略语可以不译的做法,但在公布汉语推荐名后,有了确切的对应词,就可采纳使用。例如在专业书刊里,“WINDOWS”、“Archie”等原生词夹入混用,但其他场合就可用“视窗操作系统”、“阿奇工具”等统一术语了。全国范围的上层权威性机构承担术语规范化工作非常必要。有时译者限于知识面和理解角度不同,也欢迎规范化,使有据可依。在翻译工作中,尚在文理结构、情调气氛等其他方面仍给译者留有一定的自由度。我国历次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领域对术语定名工作的成绩是巨大的,应予肯定,对语言的开放性始终没有企图施加约制,相反地促使汉语词汇更加丰富。附录:典型译名选例 --------------------第7页① 周其焕教授是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第11页① 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时,已开始把“力学运动”作正名,“机械运动”为异名。——编者注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我国现行术语命名原则以意译为主,但也有人主张以音译为主。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现刊登下面的文章,供探讨。随着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产生,和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新概念。对这些科技新术语进行定名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和翻译工作者经常面临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科技术语定名上存在的不统一现象妨碍了科技交流和科技成果的推广。随着国内外科技交流不断开展,以及计算机在科技图书文献的编撰、检索和科技信息交流中的普遍应用,对科技术语的统一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一些专家曾对造成术语不统一的原因进行过分析。有人认为是由于“习惯势力”、“20世纪30年代错误称呼的沿袭”、“外来语的移植”、“翻译新手命名的后果”[1];也有人认为是由于“不是由统一机构定名,而是由翻译家或科学家自己译出或定名”[2]而致。事实上,即使由统一机构定名,也仍会出现类似“看到《新闻出版报》和《参考消息》于7月22日和8月3日先后公布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制订的17个有关网络方面的新词,发现不少谬误和存疑之外……”[3]的争议。笔者认为科技术语名称不统一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切实可行的定名原则。现对其剖析如下,并对现存的术语定名原则提两点拙见,希望能得到有关研究人员的赐教。1.应由从事术语定名的权威机构制定统一的定名原则在我国,有很多研究人员制定过术语定名原则,其中有“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通俗性”、“习惯性(约定俗成)”、“中文特性”、“国际性”[2];有“概念准确”、“一词一译的单义性原则”,“简明易懂、见词明义的简洁性原则”,“符合汉语科技语言及其术语的规范和国家、国际有关标准的规范化原则”[4];也有“准确性”、“语言的正确性”、“简明性”、“稳定性”、“能产性”[5];还有“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6]等。由上述定名原则可知:现存的种种原则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翻译中人们很难对其统筹兼顾。另外,各项要求也难以一一满足,因为“科学性”和“约定俗成性”,“准确性”和“简明性”,“国际性”和“见词明义”及“中文特性”等常常会出现矛盾。并且,不同专家所提原则中即使包含相同的义项,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科学性”和“约定俗成性”的主从问题。综上所述,现存的定名原则只是参考性的,在实际翻译中往往要由译者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正是由于定名原则不统一,不系统,才造成了不同人从不同角度进行定名,这正是造成我国译名混乱的主要根源。因此,遵守统一的定名原则是保证术语统一的必要条件,而术语定名的原则应该由从事术语定名的权威机构制定,并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列举,规定其主从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将译名不统一的现象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否则,由各方研究人员动辄提出原则,人们无从下手,莫衷一是,使术语定名混乱不堪。2.应该改“意译为主”为“音译为主”科技术语的定名方法主要有意译、音译、音意兼译、象译、形译等,其中意译法在我国一直占主流。采用意译为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汉语用的是表意文字,因而在有的术语定名原则中常常有“中文特性”“见词明义”等要求。但笔者认为,这些要求对于术语定名未必合适。首先,它们与术语的国际性不相容,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术语的统一。因此,汉语在对外来术语的借用、移植问题上,从长远来看,意译为主的做法有待于探讨。笔者认为,在科技术语定名上应该以“音译为主”,原因如下:2.1 术语的国际化是术语定名的潜在趋势由于国际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各国引用的外来词语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大量国际化词(主要是科技术语)。国际化词语的使用也会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提供方便。由于各国术语体系发展情况不同,科技术语国际化进程也不一样。“英语的词汇具有‘世界性词汇’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它广泛地面向世界上的其他语言,直接借用了大量词汇,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单词是由拉丁语单词派生或从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借用的。借用的方法主要是音译。这种兼收并蓄、基本上照搬的方法,使英语丰富多彩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成为当今首屈一指的国际语言”[7]。很多国家为了保持民族独特性,强调要尽量避免使用国际化词及其构词词素,甚至在不得不借入外来语后,还要用本族语加以替换,这不利于术语的统一。列宁曾在《论俄语的纯洁》这篇短文中写道:“我们在糟蹋俄语。我们在滥用外来词……”;19世纪俄国批判家В.Г.别林斯基也曾说过:“当有与外来词意义相同的俄语词时,使用外来词就意味着侮辱常理,侮辱正确的风格”[8]。尽管如此,俄语中的引入词从斯拉夫语到非斯拉夫语已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现代化俄语的词典构成中,国际化词汇占相当大的百分比”[9],“在术语学的发展中,在创造新术语的过程中,特别是当前,有一种相当强的构词趋势——以外来的(常常是古希腊或拉丁)词根或词干为基础”[10]。“在19和20世纪,很多国际化词由西欧语言(法、英、德、意)进入俄语”[11]。可见,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是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国际化术语的广泛使用是世界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的必然结果。随着世界各国的频繁交往,科技术语的国际化日趋明显,尤其是在英、德、法、意、俄等国家。也许有人要说这些语言同属印欧语系,易于相互引用。但并非印欧语系的日语,在吸收外来词方面也越来越多地使用音译。请看:197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日本外来语新词典》收外来语40000条,其中源于英、德、俄等21个语种,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51个领域;198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编日语外来语词典》,共吸收外来语62000条;1997年出版的《日本外来语大词典》收录了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军事、美术、科技(包括23个专业)等领域的词目共十万余条。可见,外来词的引用并非只限于同一语系,术语的国际化是术语定名的发展趋势。“从日本语言发展的历史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日本语言的发展一直追踪着世界上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今天的高度,在某种意义上说与通过外来语获得某些新的科学概念和提高科学知识水平不无关系,外来语在丰富日本语言的功效上功不可没”[12]。而在我国术语翻译一直以意译为主,容易出现一个术语有多种译名,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很大不便,不利于科技发展。因此,我国在吸收外来词上是值得向日本认真借鉴的。2.2 意译不利于术语的统一国际和国内频繁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对科技术语的统一提出了严肃而实际的要求,它反应了在专业文献中,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口头交际中让术语发挥最佳作用的必要性。但是,意译不利于术语的统一。首先,不同人对相同术语可能有不同理解,即使理解相同,也可能由于汉语的表达手段不同,而对同一术语采用不同的名称。这种矛盾的解决可以借助于音译。如“Internet除音译名外,所有意译名无非在‘国际’、‘全球’、‘电脑’、‘计算机’、‘资讯’、‘交互’、‘互联’、‘网络’……这些词语的范围内加以选取和组配,多则9个汉字,少则3个汉字,但无论如何选配均有不足之处”。“Internet的中译名多达十余种,在科技、文教、翻译、出版等各界造成混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经过长期的审议于1997年7月发布了推荐名‘因特网’”[13]。其次,尽管在翻译界一再强调意译,仍有许多术语,尤其是新材料、新发明等名称不得不采用音译。但是由于重意译,轻音译的倾向,一些原来音译的词逐渐改为意译(如:莱塞→激光,马达→电动机,透平→涡轮机,康拜因→联合收割机等),使得原本一个名称的术语变为两个或多个名称。第三,对一些国际化术语难以进行意译。如:1986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共通语词典(英、德、法、俄)》中所附的汉语注释是“从各种词典搜集来的意译,因为大多尚有争议,所以,并不全注,尚有百分之一词组搜集不到注释”。仅此也足以证明,不如直接引用音译的外来语好。可见,意译会使术语定名混乱,不利于术语统一。2.3 音译的可行性及现实性重意译者之所以“尽量做到意译而不是音译”,为的是“要体现汉语表意文字特点”,做到“望文生义”。此时,一些人总是要列举Laser由“激射光辐射放大”、“光受激辐射放大”、“光量子放大”等一些术语最终定名为“激光”作为例证,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欠妥。因为Laser的全称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受激辐射式光频放大),对“激光”的“望文生义”程度远不及“激射光辐射放大”等术语的定名。“望文生义”严格地讲是因时因人而异的。在电话刚刚出现时,即便我们采用意译法引入了“电话”,又有多少人能由这两个字“望文生义”了解它的内涵呢?而对于音译法引入的“麦克风”又有谁能不明其意呢?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的意译名“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对于外行来说未必能够“见词明义”,而对于无线电专家,只要提到TTL就会形成对它的大体概念。可见,不论是哪种译法都是可以做到“望文生义”的。术语定名原则中的“国际性”要求以及英语在我国的普及,为音译术语提供了基础。目前,在我国广泛直接引用计算机等高科技的缩略语,如:FORTRAN(Formula Translation),BASIC(Beginner's All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CAD(Computer-Aided Design),LORAN(Long Range Navigation),TTL(Transister-transistor logic)等。既然人们能够广为使用上述形译术语,那么音译术语就更不成问题了,在我国,外语早已成为一门工具学科,音译术语对于当代科学工作者来说是不难接受的。音译术语也不会妨碍发扬汉语特点,因为我们是按照汉语规范进行组词、造句的。虽然目前在翻译界意译术语仍然占优势,但音译趋势日益增强,从音译人名、地名、化学元素、计量单位发展到音译新材料、新工艺等。尽管音译在术语定名中与意译相比有相当的优点,且翻译界人士也在“力争”借助于音译对术语定名,但一些人还没有正视这一事实。比如有人把AIDS定名为“艾滋病”解释为“简明通俗性;有人把gaplek定名为“盖普乐”解释为“科学实用”,还有人把Radar定名为“雷达”解释为“意译的优点”……。结论要改善科技术语定名不统一的状况,必须由权威机构制定统一的定名原则,大家一起来遵守,才能最大程度地限制译名的不统一现象。从术语的两个基本功能——命名功能和交际功能来看,音译是术语定名的潜在趋势,单纯地只是为了“中文特性”而在术语定名时体现“见词明义”,只能约束自己,不利于术语的统一。在术语定名上,我们应该对“意译为主”的“传统”作充分地分析,立足于改革,促进我国的国际交流和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于这种有六千年左右历史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学者们褒贬不一,贬之为多。“难学、难写、难记”就是一大“罪状”,并以此作为中国文盲多的主要根源。近年来,一些中外学者从现代信息化时代的新特点出发,深入研究探讨,提出了新的见解。概况地说就是汉字具有“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优点,并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1]。本文仅对汉语科技术语进行解剖,探讨汉字及其术语的特点,使我们在科技术语命名和统一的工作中,认识并发挥汉字的长处,更好地弘扬汉字文化。一、汉字是古老而优秀的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语言的书面形式。和语言一样,为了人们交流思想的需要,文字一般有表音(读、说)和表形(看)两个功能,其最终目的是表义。通过这一信息载体,无论说或看都能对同一概念同一事物获得相同的信息。因此表义的好坏和效率是衡量文字功能优劣的主要标志。从这个基点出发,对文字的基本要求是表义的简明性和书写的简洁性。1.表义的简明性现代汉字是由象形符号逐渐演变进化而形成的,它以特定涵义的方块造形来表现一定的事物及概念,并便于词义自身的发生和发展。构成汉字的每一个部件往往具有表义或表音的功能,可帮助人们理解和记忆其涵义。例如“鱼”(fish)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类椎脊动物的总称。从汉字的字形上就表达出了它的基本属性。如:鲫(crucian carp)、鲭(mackerel)、鳜(mandarin fish)、鲨(shark)、鲑(salmon)、鲟(sturgeon)……这些汉字(也是单字术语)的某一部件表示涵义(鱼),另一部件表示读音。从字形上可以反映出命名术语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达到顾名思义的效果,并且可以打破地域和时域的限制,无论广东音、福建音、普通话……只要看到字,理解都是相同的。与相对应的英文相比,这些汉字在表形、表音、表义、简短、方便理解和记忆等方面都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正如一位日本专家所说:“汉字的信息量大,它本身就是一种集成电路”。[2]“表义正确,一词一义”是人们对文字及术语的另一要求,汉字发展中也体现了这一要求。例如“cell”一词在英文中是多义词,汉语术语按不同的专业概念分别定名为细胞(细胞学)、子房(植物)、电池(电子)、电解槽(电工)、小室、单间(建筑)、元件(电子)等等,这些词在各自学科中又派生出一系列组合词。又如“pressure”一词,汉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这样更能反映概念的内涵,区别概念。2.表达的简洁性汉字的基本单元是具有一定涵义的字(由偏旁、部首组成的“集成块”),表达专门概念的术语由字组成。这种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汉语术语与国外拼音文字术语相比,具有明显的简洁性。据对全国名委公布的《地球物理学名词》和《测绘学名词》的部分术语随机抽样统计,英、汉术语所占二维面积之比为1∶0.6。例如interchain hydrogen bond,“链间氢化”;reading frame displacement,“移码”。所以,汉字是一种简洁、高效的文字,这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长期以来,有两种观点有必要加以剖析:一曰:英文只需背26个字母就行了,而汉语要掌握几千字,因而汉语难学,这是汉语的一大缺点。笔者认为,把汉字与英文字母相比是不相当的,这是一种片面地、孤立地分析问题的方法。(1)如前所述,既表音又表意的汉字是组成汉语术语的基本元件。相当多的汉字本身就是有特定涵义的单字术语(或词)。此外,汉语的组词习惯是以双音(即二字)构词为主,如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的词作粗略统计,二字词、三字词、四字以上词的词条数之比为5∶1∶0.4。而英语术语的基本构词元件只是表音的字母,有涵义的词(或术语),是由若干字母组合而成的新集合体(集成块)来表达。简单的表示为:汉语:汉字(表意的集成块)→术语(表意的大集成件,包括复合术语)英语:字母(非表意的符号元件)→术语(表意集成块)→复合术语(组合集成件)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两种类型文字的简洁性和易记忆性。可见汉字与英文字母在术语中的作用是完全不相当的。(2)汉语的常用字比较集中。据测算,使用频度为0.15‰。以上的汉字仅1000个左右;使用频度在1‰以上的汉字仅为250左右[3]。就是说,掌握1千个常用的汉字,就能进行一般简单阅读(1万字中只约有1个多字不认识)。通常认为,英语需掌握三千条词汇左右才能进行一般阅读。这里没有对记一千汉字与记三千条英语单词的难易程度作比较,但从绝对数字看,汉语的常用字仅为英语常用词的1/3(本文未考虑语法问题)。(3)汉语词与英语词的构词单元不同的事实还决定了汉语的记忆和鉴别单元比英文少。例如,进行阅读和校对时,英语需要按每个字母扫描,而汉语是按集成块扫描。很明显,绝大多数相同含义的词(术语)所包含的英文字母数比汉字数多得多。香港著名人士、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先生曾说“汉字是沿着逻辑的轨迹演变出来的”[4]。汉语术语是这种汉字逻辑轨迹在科技概念方面的延伸。科技术语的命名,要求做到系统性,用汉字命名科技术语恰好能发挥汉字逻辑演变的特点,强化科技术语的系统性。例如风(wind)按强弱分为:静风(calm),软风(light air),轻风(light breeze),微风(gentle breeze),和风(moderate breeze),清劲风(fresh breeze),强风(strong breeze),疾风(near gale),大风(gale),烈风(strong gale),狂风(storm),暴风(violent storm),飓风(hurricane)。汉语的这种逻辑演变的结果,有利于发挥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记忆效率。二曰:汉字难写,英文好写。英文等拉丁语系的文种便于书写,而方块形的汉字(由各种笔划组成)书写有一定的困难,但实际上,以词(术语)或句子形式出现时,两者的书写时间比较接近。特别是在长约近一个世纪的英文“打字机时代”(机械化手段),由26个字母组成的英文发挥了明显的优势,汉字打字机无法与之相比。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场变革中,我国科学家出色地解决了汉字信息化处理的问题,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对汉字(汉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并将在智能化方面不断开拓,使打字机时代曾被湮没了的汉字光辉重新释放了出来。汉字书写的一部分功能也将会发展出新的方式。一些作家、记者、知识界人士纷纷“换笔”(以微机代替笔写),人们从伏案爬格子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的时期不会太远了。这是立足于当今新时代对汉字发展的认识。我们要丢掉“汉字落后”的偏见,从新认识汉字,并努力开展汉字现代化、信息化研究。二、汉字不仅属于中国汉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世界上有拉丁文化圈,也有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的语言是三种不同的语言,然而,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原因,中国汉字、日本汉字、朝鲜汉字同属一类文种:a)中、日、朝汉字都是表义文字;b)这些汉字的基本笔形相同(如—| 、 );基本构件相同或相似,c)据有关专家统计,中日汉字字形完全相同或具有微小差别的占50%以上[5]。汉字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也有很大影响。近年来,还有一些国家掀起了“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汉字文化的优越性将愈加为国内外人士所认识。因此,汉字不仅属于中国,她也是亚洲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她还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中国作为汉字文化的大本营,应为提高汉字科技术语的质量作出更多地努力。我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严格、系统地审定统一我国的科技术语,并已取得相当大的成绩,这是对汉字文化圈的贡献,受到越来越多的各国华人的赞扬。我们应该加快发展与东南亚各国,台、港、澳等地区及世界其它国家的华人科学家的广泛联系,共同作好汉字科技术语的命名与统一工作,使汉字术语在继承和发扬汉语文化方面作出新的贡献。三、汉字术语的命名要发扬汉字的长处由于历史的、国情的等多种原因,我国新的科学概念,绝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概念在中国如何命名,我国学者长期有两种主要观点。一为意译,即用汉字表达出概念的基本特征。二为音译,即使用与外文读音相近的汉字表示。笔者认为,汉语术语命名应主要采取反映概念内涵的表意形式,也就是意译。这是因为:1.术语的基本功能是便于人们交流科学概念术语的定名应做到好懂、好记。按科学概念订名有助于人们直接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ergonomics”一词若按音译,订为“厄戈诺米克斯”或半音半意定为“尔刚学”,从译名上不能理解词义。但按科学概念的内涵定为“工效学”,使人们能望文生意,大致了解词义。(经有关专家研究,确定“工效学”的定义为:一门研究人与其所处工作和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健康、舒适为目的的学科(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自动化名词》,1990)。又如“watchdog”一词,有人从英文名直译为“看门狗”,用字欠雅,甚至会产生误解,这也是一种不以科学内涵命名概念的形式。这是一个计算机、自动化学科的术语,是指一种监视某一状态在预定期间内是否出现的装置。当发生不正常的状态时,该装置可以发出警报。此装置的另一个译名“监控器”,科学地反映了概念的内涵,获得了望文生意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译名。2.用表义的汉字组成表义的术语简短、明了由于外文主要是拼音文字,且音节较多,在翻译时,只把汉字做为外文的音(音节)的符号,必然既长又不好记,丧失了汉语表义的特点。例如,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文字改革,认为汉字笔划过多,书写不便。在引进学术名词时,常用片假名作为音符音译。对此方针,很多学者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虽然引进快,但看不懂、听不懂,不能理解外文的涵义,很不方便。3.汉语术语要注意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结合汉语术语在坚持按意订名的同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注意吸取外国的长处,注意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结合。譬如某些科学概念用意译定名太繁琐时,可用引进外文缩写或音意结合的方式命名。如“AIDS”订为“艾滋病”(音意结合);又如“Medvedev-Sponheuer-Karnik[intensity]scale”不宜译为“麦德维捷夫—施蓬霍伊尔—卡尔尼克[烈度]表”,可订为“MSK[烈度]表”。在高文化层次的科技术语中,某些术语用这种方式命名其优点是明显的。我国化学家给化学元素命名时,采用借音(外文音)的办法也是成功之例。四、汉字发展中的几个问题1.汉字字数问题汉字容易遵从组字规律造字,这是汉字字数多的原因之一。今后发展中,应注意控制、减少汉字的字数,不能无限制地造新汉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概念、新物质的产生将层出不穷,有些人喜欢用造新字来表示。笔者认为,对新的概念一般应以尽量简明的,两字或两字以上的术语命名。例如“船首”、“船尾”不必再造新字“艏”、“艉”;又如“板”字,代表“片状较硬的物体”,没有必要再创造“钣”字来表示金属板。否则,照此发展下去石板、塑料板、复合材料板又如何办呢?2.同义、近义字问题建议对某些易混乱的同义、近义字要逐步合并淘汰,当然这项工作要经过慎重研究。字(词)典等工具书有责任在这方面起引导作用。同义、近义字在学习或应用中往往不好区分,易产生错别字。如:沙—砂,震—振,贮—储,荧—萤,拣—捡,耦—偶等等。3.造新字问题极个别使用频度很高的,由多字词转变为单字词的基础术语时需造新字,在大家实际接受的基础上,可列为正式新字。例如某些学科已广泛使用,或有些专家建议使用的非规范字:“”(有用能)、“”(无用能)、“砼”(混凝土)、“脘”(蛋白质)、“”(牙合)等,对这类汉字,有关部门应进行研究。但总的原则仍是不提倡造新字。经过较长时间,通过大家的努力,我国的汉字及其术语定将更科学、更先进、发挥更大的威力。  相似文献   

14.
1999年4月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一行三人,拜访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整个谈访进行了两个多小时,94岁高龄的周先生思路清晰,旁征博引,令人惊叹。周老一再强调,他的这些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但透过这些谈话,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周老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深挚爱和期盼祖国语文得到更大发展的殷切之情。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录音加以整理。一、全世界华人共同努力,促进汉语在21世纪得到更大的发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汉语的历史源远流长,不但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汉语仍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全世界的华人应当把眼光抬高一步,消除区域和政治的偏见,共同努力,使汉语在21世纪得到更大的发展。访谈伊始,周有光先生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关于汉语在21世纪发展的关键问题。1.汉语发展的现状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语言现代化,必须要统一语言文字。周老指出,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应当弘扬传统,加倍努力,争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汉语目前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全球四分之三的邮件用英文书写,80%的电子信息用英文记录;在联合国原始文件所用语言中,英语占80%,法语占15%,西班牙语占4%,俄语、汉语和阿拉伯语合计占1%;在因特网上,英语信息占90%,法语占5%,汉语信息只占0.1%左右。寥寥无几的中文信息淹没在大片英文信息的海洋中。虽然使用汉语的人数世界第一,但汉语已经不是信息社会的一种强势语言。长此以往,汉语有失去在信息社会“话语权”的危险。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汉语在21世纪如何发展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2.汉语走向世界面临的问题周先生强调,影响汉语在世界上推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汉语自身缺乏一致性,没能很好地统一和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方面。首先,从外国人的眼光来看,他面对的是三种汉语:大陆汉语,以简化字和拼音为特点;台湾汉语,以繁体字和注音字母为特点;香港汉语,以繁体字和广东话为特点。在三地汉语使用中,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的差异更大。不用说是外国人,就是大陆和港台的中国人在看彼此的报刊和科技文献时,也会经常遇到不知所云的字词。要想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必须首先做到汉语自身的一致性,要做规范化工作,使现有三种汉语的错觉,变成一种汉语的事实。这就要求全世界的华人都要把眼光抬高一步,消除区域和政治上的偏见,共同促进汉语的发展。影响汉语使用和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汉语的各种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过大。我国十几亿人能讲普通话的很少,估计只占十分之一左右。谈到这个问题时,周先生提起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在五十年代的一段轶事。在五十年代一次全国政协的小组讨论会上,竺先生侃侃而谈。但由于他的发言带有浓重的浙江口音,大多数委员不知所云。当竺先生发现委员们大都没听懂他的发言时,十分感慨,戏称“讲英语我可以走遍世界,但讲汉语我却走不出家乡”。这是汉语中“书同文,语不同音”的一件典型事例。周先生说,中国过去有重文字轻语言的现象,在当今社会里,这种现象必须努力加以转变。汉语在古代能做到书同文是了不起的进步,今天如果仍满足于书同文就是大大的落后了。语言文字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语言文字的统一。“天下华人是一家,大家来说普通话”,汉语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致力于自身的规范和统一,既要书同文,又要语同音。汉语的健康发展,还受到其他许多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周先生遗憾地说。从1918年制定的以古汉字为基础的“注音字母”,到1928年利用国际通用字母——“国语罗马字”,直到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汉语的注音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1982年“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美国国会图书馆也开始用汉语拼音编目。汉语拼音已从“国内使用”发展到“国际使用”,从“国家标准”发展为“国际标准”,成为接通国际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手段,成为一座使汉语和中国文化通向国际舞台的桥梁。但是,由于政治原因,台湾不用汉语拼音,而是对内用“注音符号第一式”,对外用“注音符号第二式”。这样,势必造成汉语注音的混乱,影响汉语的推广和发展。周先生指出,语言的使用范围越大,作用越大,发展的前途也越大,这已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个共识。21世纪是科技和信息大发展的世纪,汉语在21世纪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要全世界的华人把汉语和政治等非语言因素区别开,使世界上所使用的汉语,书同文,语同音,并向全世界推广和发展,汉语就有机会成为21世纪信息社会里的一种强势语言。二、对科技术语工作的几点看法周先生认为,科技术语工作十分重要。汉语的科技术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关系极为密切。周先生说,世界各国都有科技术语问题。日本有,印度有,新兴的发达国家更有,新科技的突飞猛进,使新术语的产生如雨后春笋,科技词汇需要大量补充。即使是发达国家的语言,也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的词汇。对于国内的科技术语工作,周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我国的科技术语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1985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后,在科技名词的审定,科技新词的定名和试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值得钦佩的工作,为汉语在新时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即将进入的21世纪,是一个科技和信息化的世纪,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对科技术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先生建议,我国的科技术语工作应该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其他语言的一些成功经验,把中国的科技术语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1.一些国家的经验印度尼西亚对科技术语的解决方案是,大量使用英语,但不是使用英语术语原文,而是把不读音的字母去掉,作为该词的本国术语。日本的科技术语翻译则走过了一个从意译到音译的过程。近代,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大量涌入日本,大量的科技术语需要翻译。这些科技术语起初用汉字意译,有的要特造新汉字,这样翻译困难,定夺更加困难。19世纪末,日本认识到这种翻译方法对科技发展极为不利。开始利用片假名把整个术语按照外来词读音直译。大量外国人名、地名也照此办理。结果是翻译加快了,检索方便了。但也有人认为,科技术语是有专门含意的,光用音译来翻译,本国人听不懂。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许多国家实行了所谓的“双语言”制度。二次大战以后,有一百多个殖民地独立成为新兴的国家。在语言工作上,它们面对两项历史任务:一方面要建设国家共通语,另一方面要使用国际共通语。日常生活和本国文化用国家共通语,国际事务和现代文化用国际共通语(当今世界实际上就是英语)。文化和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实行了双语言。现代是双语言时代。英语没有阶级性,也没有国籍。谁利用英语,谁就得益;谁不利用英语,谁就吃亏。不少国家都不由自主地实行双语政策。一方面用本国共同语继承文化,另一方面用事实上的国际共通语——英语发展科技和经济,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随着21世纪的邻近,这种趋势愈加明显。日本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从1997年起,小学生提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西欧有些国家实行“扫除英语文盲”,使英语几乎与本国的语言并驾齐驱,成为真正的双语言国家。2.对我国科技术语工作的建议周老强调,中国的科技术语工作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更需要走自己的路。例如,日本科技术语的音译和意译相比是利大于弊,但这一经验却不能照搬到中国。因为汉语和日语的特点不同。日语中标音的片假名在群众中较普及,字母是文字的一部分,因此可以不用汉字。中国的拼音则不普及,光用表音翻译有很多困难。但许多国家双语言建设的经验,却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尤其值得我国的科技术语工作借鉴。在现阶段,由于我国普遍的教育水平不高,很难在全民中普遍提倡汉语和英语的双语制度。在科技术语方面,由于国人文化的层次性,将科技术语译成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也是必需的。但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不应依赖于此,而应直接使用国际通用语(实际上就是英语)。现代科技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只有直接使用英语,才能最有效地跟踪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科技研究的主动权。周老对汉语科技术语的统一工作极为关注。他建议,大陆应该和港澳台联合起来,用超地区的观念来对待汉语的科技术语工作,建立超地区的汉语科技术语学术机构,统一操作汉语的科技术语工作,共同建立成熟的汉语术语学派。周先生对海峡两岸成功地对101-109号化学元素统一命名极为赞赏,认为走出了科技术语统一的重要一步。人类语言生活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语言生活已达到了“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神奇境界。展望未来,周老对汉语在21世纪的发展信心百倍。只要全世界的华人在祖国语言文字的问题上,都把眼光抬高一步,排除一切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使汉语不断地得到规范和完善,汉语就能紧跟瞬息万变的历史步伐,在信息化的时代阔步前进。——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15.
(一)现在未来学很发达,制定科学术语时必须考虑到语言和文字的未来发展。汉语词从单音节向多音节发展是合乎语言发展的科学规律的,因为这一规律可以大大减少汉语中的单音节同音词的数量,从而避免交际中单音节词造成的误解。在电传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传递中避免误解,适当增加必要的羡余性(redundancy,或译作“多余度”、“多余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双音节词从信息论角度来看是最合理、最有效的音节构成,所以象“铊”“铒”“钐”“钷”“铕”这类人为地制造出来的元素名称是同语言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除开已经通用的氢、氧、钙、钾、锰等词外,建议以后不要生造上面那种汉字。从文字发展规律来看,汉字早晚是要被拼音化文字取代的,在目前这一从汉字到拼音化的过度时期,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而不是增加汉字的数量。因此从文字发展的规律着眼,也不应生造上述这类汉字。汉语拼音化以后单音节的同音现象所造成的歧义会更加严重(因为在书面上汉字的形体可以帮助视觉区别同音词),所以尤需尽量避免生造单音节的汉字。(二)语言的发展同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是对立面斗争和统一的辩证过程。一方面从历史的演变来看,汉语的单音节词越来越少,双音节、三音节词越来越多,甚至产生一些三音节以上的词,如“社会主义”“布尔塞维克”等。这从音节增多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繁化的过程,但是另方面,语言中简化的过程也在不断发展。语音就是在繁化和简化这一对矛盾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过程中发展前进的。所以制定科学术语必须考虑到这一辩证规律。我们不能因为反对生造单音节词和生造表达这些词的新的汉字,就走向另一极端:主张全盘西化,即将外来术语音译后照搬过来。需知印欧语言中有许多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照原样音译过来,必然增加汉语中的很多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词,这不仅会增加学习语言的人的记忆上的负担,而且不符合汉语双音节词占多数这一客观规律,所以“德律风”“德谟克拉西”“狄克推多”分别被“电话”“民主”“独裁者”取代,是完全符合简化这一规律的。在外语中同样存在简化的规律,如英语用TV这个双音节的缩略语代替了television这一四音节词,俄语也借用了TV取代原来的四音节词Телевизор1。日语也借用了这个词,简略为三音节词:テレビ。俄语的злектронно-вычислителъная мащина(电子计算机)有十三个音节,十分啰嗦,也正在被借自英语的简洁的Komnbютep(三音节)所取代。此外,由于汉语(指现代汉语普通话,下同)是元音型语言,即元音在全部音素中占的比例很大,元音与辅音的比例超过欧洲许多语言2);加之汉语中很少出现欧洲语言中常见的辅音连缀的现象,汉语中开音节(以元音结尾的音节)占的比重很大3),因此外语词音译成汉语以后,音节数目往往会增加许多。例如上引英语的democracy,dictator音译成汉语后都多出了一个音节,因此术语采用全盘音译的原则,只会增加汉语的繁化程度,是不利于交际的。外语为了减少术语的音节数目,达到语言简化的目的,除了采用上述缩略词的手段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将一个词的词义引申。例如“蝶泳”在英语中本来叫做butterfly stroke(蝴蝶式的游法),有四个音节,很罗嗦,现在简作butterfly,即将“蝴蝶”一词引申为“蝶泳”,减少了一个音节。如果汉语将这个游泳术语音译,就成了“白脱弗莱”,比英语多了一个音节,所以远不如义译为“蝶泳”,简洁明了,易懂易记。从这个义译中可以看出:汉语术语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即有些联绵词中的单个音素本来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术语中却可以获得整个联绵词的意义,如“蝶骨”(形状象蝴蝶的头骨),“蝶形花”(形状象蝴蝶的花)中的“蝶”获得“蝴蝶”的意义,尽管在日常语言中只能说“蝴蝶”,不能单说“蝶”。这也是语言简化和汉语词趋向于双音节的规律在起作用,因为“蝶泳”比“蝴蝶泳”或“蝴蝶式的游泳”要简洁得多,适合于成为一个表达科学概念的词。语言中的这一简化和繁化的辩证规律是制订新的科学术语和进行术语规范化时必须加以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谈到这里顺便要说一下术语和非术语的界限问题。这个界限是模糊的(fuzzy),术语进入日常生活,就成了非术语,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4)。如“木星”“火星”“播种”“及格”“休克”“幅度”本来分别是天文学、农业、教育、医学、物理学中的术语,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一般人已不感到它们是术语。上面举的“蝶泳”也是同样的情况。因此创制科学术语必须符合构词的规律,因为术语是语言词汇的一部分,术语和非术语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上面讲到的汉语词的双音节趋势就是一条术语和非术语都应遵循的规律。这个不可抗拒的规律几乎随时随地都在我们眼前发生作用。例如随着北京许多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在北京人的口语中出现了一个新词“塔楼”,指象高塔一样的大楼,它比“高层建筑”少了两个音节,而且不象“高层建筑”那样书面语言的味道十足,很可能会进入全民语言。“彩电”5)“电脑”也正在分别取代“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这是汉语词趋向于双音节这一规律在术语(也是日常生活用语)使用中的生动表现。术语和非术语除了有共同的一面以外,还有不同的一面,这就是术语通常都是单义的,很少模糊性(fuzziness),而日常生活用语则往往有许多意义(如“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列了十四个义项,“作”列了六个义项),常常具有“模糊性”。因此在制定科学术语,进行术语的规范时必需考虑到术语的单义性和非模糊性这一特点。(三)语言中还有一对矛盾,即“非理据性(unmotiveness)”和“理据性(motiveness)”的矛盾,也就是说语言中有些词的命名是无法从其构成要素(词素)中了解其意义的,这种词叫做无理据的词(unmotivated words)。如英语的skate(冰鞋)从共时角度是无法解释它命名的原因的。另一类词叫有理据的词(motivated words),即这些词的构成可以从其构成要素中找到构词的根据。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厄尔曼(S.Ullmann)将这类词叫做透明词(transparent words),也就是说它的组成部分象透明的东西那样显而易见。如德语的Schlittschuh(冰鞋)就同英语的Skate不同,其意义完全可以从其词素:Schlittern(滑冰)的词根和Schuh(鞋)推出。汉语的“冰鞋”也是这样。俄语的коньки(冰鞋)从Конь(马)的指小形式得名,比喻穿起冰鞋象马一样跑得很快,也是有理据的词。理据的学说最早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结构主义的鼻祖索绪尔提出来的。他说过:在世界上“不存在这样一种语言,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有理据性的;但是也不可能想象有一种语言,其中一切都是有理据性的”6),尽管有理据性也还是约定的,不是词义的全部根据。不同语言的理据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说来,英、法语的理据程度远不如德、俄、汉语高。例如汉语的“手套”和德语的Handschuh(“手套”由Hand〔手〕和Schuh〔鞋〕构成7)),都是“透明词”,但是英语的glove,法语的gant(意义都是“手套”)从共时角度(即不分析其词源)着眼,却是无理据的词,植物学上的术语“细香葱”在德语中是Schnittlauch,由Schnitt(切、割)和Lauch(葱)组成;在俄语中是лук-по-рей,由лук(葱)和порей(韭菜)组成,都是透明词;但是英语的Chive,法语的Cive(细香葱)却是无理据的词。在欧洲语言中德语词素以高度的理据性著称,外来语较少,多半用本民族语的词素构成新词(包括科学术语),因此我国旧社会大学学工科的必修德语。其原因除当时德国科技发达,文献较多这一主要因素外,德语词的高度理据性恐怕也是一个因素。语言学中的理据性这一理论对制定科学术语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使术语有理据性,因为这样的词易学易记。在进行术语规范化时,如果有几个名称需要从中进行挑选时,除了那些早已用开,约定俗成的情况外,原则上应尽量挑选有理据的词。从这个角度分析,汉语的“氧”就不如日语的“酸素”(さんそ)好,因为“氧气”最初写作“养气”是有理据的,但是写作“氧”以后,就失去了理据性;而“酸素”的“酸”是英语Oxygen(氧气)的词源词素Oxy-(源于希腊语,原义是“酸”,gen-也源于希腊语,原义是“产生”)的义译,“素”则是德语stoff(要素,物质)的义译,因此是有理据的,而且符合双音节词的规律。汉语命名为“氧”很可能是考虑到系统性的原则(这也是制定科学术语和进行术语规范化时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因为氢、氮、氟等元素名称都是单音节词,而且都是从“气”省形。但是日语的“酸素”也合乎日语的系统性原则,因为日语的“氢”叫“水素”(すぃそ),是德语Wasserstoff(“氢”,由Wasser〔水〕加stoff〔要素、物质〕构成)的义译词,德语词又是英语词hy-drogen(氢)的部分义译词。因为hydrogen是由希腊词根δρо-(水)和réν(产生)构成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英语词oxygen(氧)和hydrogen虽然较长(有三个音节),但也是符合系统性原则的,尽管在共时它们是无理据的,只有懂希腊语的人,才能明了这两个词构词的理据。日语的“水素”虽然符合理据性、双音节性、系统性的原则,但又不大符合简洁性原则。例如日语将“氢弹”叫“水素爆弹”,就远不如汉语的“氢弹”简洁。可见理据性、双音节性、系统性,简洁性这些原则有时相互间会发生冲突,这是在制定科学术语和进行术语规范化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的。(四)术语是属于语言学研究的领域,术语学是语言学中的一门学科。但是非常遗憾,我国社会学界,包括语言学界,很少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现在反倒由自然科学家走在前面,带头从事自然科学术语的规范化和术语学的研究。社会科学家在这方面应该向自然科学家学习,迎头赶上。社会科学中术语混乱,影响交际的现象也很严重。如上面谈到的词的组成要素,语言学中就有词素、语素、词位、语位等许多术语表达这同一概念。但是至今还没有人牵头来从事社会科学术语的规范和统一。就拿咱们大家都知道的马克思的一句口号“各按所能,按需分配”(Jeder nach seinen Fhigkeiten,jedem nach seinen Bedürfnissen)来说吧,各国都是将nach译作“按”,如俄语译作no,英语译作according to,法语译作selon,日语译作応(ぉぅ)じて,都译得很准确,唯独汉语误译作“尽”,以致引起我国经济学界有些人仅仅根据“尽”字对这句口号进行了不少批评,有人说这是极左思潮的产物,有人据此批评马克思和斯大林8)。这说明社会科学方面一个译法的错误,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混乱,其后果之不良,远胜过自然科学。政治口号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术语,但从广义上说,也未尝不可以纳入术语。如现在实行的“开放政策”就既是政治纲领,又是社会科学术语;所以我们引用这个例子,说明社会科学术语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应该引起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最后我们想对会议召集者“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这个名称本身提点意见。“名词”在汉语中有两个涵义:一是与“动词”“形容词”等相对而言,一是指“术语”。由于术语不仅包括前一个意义上的名词,还包括动词(如“氧化”“催化”“元唇化”“电镀”等等),形容词、副词等,所以最好将委员会的名称改为“全国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免得产生误会,以为不管动词、形容词等的审定。本文注释:1)目前读法还不规范,有读Tи Bи的,有读Τэвэ的。写法也不规范,除上面两种按照读音的写法外,还有写作TB的。2)汉语元音和辅音的比例是19∶21,而俄语是6∶35;西班牙语是5∶20;德语是17∶23。3)汉语中只有(n)(り)两个辅音能构成闭音节,欧洲语言中几乎所有的辅音都能构成闭音节。4)详拙文“模糊语言初探”,刊《外国语》1979年第4期。5)还出现了“彩电村”这样的新词组,指家家都有彩电的村庄,见《光明日报》1984年9月14日孙扶民的报导,王庄“简直是彩电村”了。6)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第2编第6章§3,巴黎,1949。7)把“手套”叫做“手鞋”,似乎有乖常理。其实语言的名称(包括有理据的词)都是约定俗成的。我国古代就曾把“袜子”叫做“足衣”。日语将“地板”叫做ゅか汉字写作“床”:日语将“屋顶”叫做ゃね,汉字却是写作“屋根”。日语中的“天井”(てんじょぅ)指的是“天花板”“顶棚”。8)详拙文“马克思提出过‘各尽所能’吗?”,刊《学习与探索》1979年第5期,《新华月报》文摘版1980年第2期转载;“斯大林同志并没有错!”刊《经济问题》1983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16.
《天文学名词》审定工作初告完成。公布后置之广大使用者和科学术语专家们的案头,将可获得“用户再审定”。这里将不作评介。本文拟从名词选定工作中的一点个人体会,尝试对当前讨论较多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在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科技名词的选定与统一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概念不断产生,导致了科技名词的数量不断增多。数量愈来愈多的名词的选定,能否做到善于达意,易于检索,便于传递,对于当前的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国内外学术交流都将产生影响。这强烈表明实现科技名词规范化的迫切性。现在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经过审定的科学名词,标志着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迈出了新的一步。这种形势也使科技名词规范化的深入研究成为一项当务之急。名词规范化的研究,对我们来说,首先是汉名、译名、以及新名和原名的选定原则的研究。这无疑是一项难度颇大的探索。下面列出几点初探的意见,就教于致力于科技名词研究的同志们。关于汉名 一个科学汉名是用一个选定的汉语作为表达某一科学概念的符号,而相应的汉字则是表达这一汉语的符号。汉语也和其他民族语言一样,只会发展、演变,而不会大规模地突变或“彻底改变”。另一方面,“彻底改变”汉字的努力则已进行了不止半个世纪。我们不拟在此讨论这个大问题。但是从科学名词的角度,还是需要谈一点(这里限于篇幅,仅谈一点)汉字名词的优缺点:作为表达一种科学概念的符号,科学名词应当力求易用和易懂。这就是说,要简易、单一(不混淆)、而包含尽可能多的科学信息。在汉语的基本名词中双音词占重要比例,而汉语的一个音,绝大部分都已经是一个语。因此双音词就包含了两个单语的信息。而当把每个单语用一个单字表达时,又往往可以借助于“说文解字”,找到含有多于一个符号的信息。因此用汉字来表达科学名词,常能以语义的信息含量见长。举例来说:“激光”一词就含有“光”和“受激”的两个关键性科学信息,比起LASER用五个很难记得清的简写符号要高明。同样,“老”名词中如“自转”,“行星”等等都显示出了汉字的这种长处。这样的长处在现代术语的编辑、分类、以及规范化等方面都是很有利的。另一方面,汉字用作科技名词也有其所短。主要是汉语拼音上的难题不少,而如果把汉字用作注音符号则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汉语是十亿人约定俗成、用惯了的语言。音节少、同音词多本来就是它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带来了某些困难,而恰恰又是汉字为缓解这些困难起了作用。设想学校里老师点名时,如果一下子张红,张虹,张宏,张洪(还不算章弘,章鸿……)统统站了起来,可能会引起一些混乱。但是在他判作业时,借助于汉字,这种麻烦却可以完全消除。只要十亿人还不准备改变红、虹……同音,汉字的“以义辅音”就会有着自己的作用。但是,倘若我们舍其语义上之所长,而择其语音上之所短,甚至把它作为一种注音符号,例如用在外国人名的音译上,那么难免会使它显得十分笨拙。且不说几百个方块字的注音远不如二十来个字母的易读、易写、准确,单是从汉字的“许多字同音”和“好些音无字”的情况,就决定了音译外国语既难统一又难准确。前些时候有的同志试图把这种音译规范化,但即使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名,如Newton,不管是规范了的“纽坦”或是习惯了的“牛顿”都无法复原到Newton。这就是说可以有多种译法而没有一种能译得好。在这种情况下,实不如直用原字Newton(如目前许多著作中所做的)为佳。说这些,只是为了提出:用作科学名词,汉字的长处颇多,短处也有。望继续研究如何扬长避短。关于译名和新名 除了外国人名的翻译外,翻译的主要对象是国外业已定名的科技新概念和新发现。科技概念大多数表达为多语词,多语词的翻译一般说来是把组成这种词的单语译名加以相应组合或略作调整,如north polar sequence译为“北极星序”等。而主要问题则在于单语词的创造或翻译。一个概念性的单语词通常是利用现成的词汇、赋予特定的意义,如magnitude〔星等〕,surge〔日浪〕,nebula〔星云〕等。前面说到过汉字在这方面的优势(例中的方括号内的译名也体现了这一点),对新名词必然还会继续发挥这种优势。还有一类新词是对新发现的命名。对此,中外学者都似乎有一些“好古”的癖好,西方常引希腊、拉丁古语,中国常找古汉字。这对于避免与普通词汇相混应当说是有好处的。而且还多多少少能带进一些语义。当然,这些词不应当偏僻到难记或者难写的程度。另有一类词是几种概念的组合,如magnetohydrodynamics,这实际上是对一种整体结构的描述。如果不甚复杂,则可以收到语义上的好处。但有的却走了极端,如“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这个可敬又可畏的名词,写起来至少化20秒钟,可能最终会被它的同义符号NADP或CoⅡ(辅酶二)所压倒。至于把字母(或字母加数码)符号作为“正式”名词,应当说在许多情况下是颇为可取的。除了NADP(这和前面说的LASER属同一类型,只是不如LASER念起来象英语),许多天体名称也用了这种命名(如“3 C273”……)。一些化学元素似乎也可以“以符号代字”,例如“锿”(Es)——Einsteinium,全面音译很长,以“哀”代替,目的是略带“偕音”但实际上不起这种作用,而徒然增加了一道记忆程序。对中国人来说,实不如径用Es。如果人们把H2O读成氢二氧也满顺口,那么读“E-s”似乎也会很快习惯的。“老”名词的整理 前面的各种考虑应当都适用于“老”名词。一些偏离这种轨道的,除了已经“习惯成自然”者外,凡是太难,太长,或词与义不合的都应当早日处理,以免成为科学名词现代化的累赘。  相似文献   

17.
字母词的使用必须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叫字母词(一)字母词的定义笔者认为,字母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以字母为词素,与汉字结合,构成一个表义综合体,是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字母可出现在词首、词中或词尾;字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字母可以是外文字母,也可以是汉语拼音字母。外文字母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叫字母词(一)字母词的定义笔者认为,字母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以字母为词素,与汉字结合,构成一个表义综合体,是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字母可出现在词首、词中或词尾;字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字母可以是外文字母,也可以是汉语拼音字母。外文字母或汉语拼音字母融入汉字中,是鱼水关系,成为汉语词库中的词汇。例如:A股、F字签证(访问签证)、T恤衫、AA制、O型血、甲A联赛、卡拉OK、三A革命(指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务劳动自动化)、IC卡、维生素B、阿Q等。通常,下列情况不能算是字母词:(1)未与汉字结合的字母,如P(停车场,用作交通标志)、L(大号,用在服装上)、S(硫,化学元素符号)、Ds(,化学元素符号)、Wh(瓦特小时,电量单位)等,因为它们是符号或标志。(2)以单纯的阿拉伯数字开头的词,如211工程、863计划、“9.11”事件等。(3)原语词,如show、make、soft、“The Real Slim Shandy”等。(4)单个缩略语,因为它未与汉字结合。(二)字母词与缩略语的区别1.字母词与缩略语有许多不同。A.意义数量相差大:字母词多数是单义性,如AA制、C3I系统(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H股;缩略语多数是多义性的,如AP在《英汉缩略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中分列98个词条,表示98种意义。B.构成不同:字母词由字母与汉字结合,可以确定词性,绝大多数是名词;缩略语由单个词(如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短语、短句构成。①单个词,如exam由examination(名词,考试)、examinee(名词,受试人)、examiner(名词,检验员)/examine(动词,检验)、examined(分词,检验过的)缩略而成;②短语,如SARS(serious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TOE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托福,英语作为外语的考试);③短句,如CUL(See you later)(再见)、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ICQ(I seek you)(我寻找你)、OIC(Oh,I see)(噢,我明白了)、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所见即所得)。名词、短语和短句形成的缩略语无法确定词性。C.系列不同:字母词属现代汉语词库中的词汇,从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67个学科名词中,将字母词列入汉语规范词、汉文索引、汉英索引可以证明;缩略语属拉丁语词库中的词汇,绝大部分在外语词典中都可以查到,但进入汉语中属非正式用语,尚未得到社会公认。2.字母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A.紧密型:字母与汉字结合,构成一个确定的意义。如果将它们拆开,它们仍是词素,没有独立意义。例如,AB型血、H股、Q值、T恤衫、Y型管(三通管)等。B.松散型:虽然字母与汉字结合了,分别作词素构成词的确定意义,但是,如果将它们拆开,它们仍具有独立意义。例如,IP电话(因特网电话)、IT产业(信息技术产业)、DNA指纹、WIPO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VCD机(影碟机)等,这种类型的字母词大多是由缩略语汉化而成。而缩略语构成复杂,形式多样。另外,据笔者观察,发现一个规律:字母词(字母与汉字结合)的词义绝大部分具有单义性。这为人们正确使用字母词、读者准确理解字母词的词义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3.缩略语不宜直接引入汉语中,即便有人把缩略语引入了汉语中,缩略语和汉语也是油水关系。现在,很多人在名片上、报纸上、期刊上用add.(地址)、Tel.(电话)、e-mail(电子邮件)、Fax(传真)、www(万维网)等,谁也不会认为它们是汉语。4.缩略语要引入汉语中就必须汉化,与汉字结合,构成一个表义综合体。如果把缩略语直接引入汉语,势必造成新的语言障碍。其原因有:A.语种来源多,如英语缩略语、德语缩略语、法语缩略语、拉丁文缩略语、汉语拼音缩略语等;B.专业缩略语多,如医学缩略语、生物缩略语、航空航天缩略语、外贸缩略语、环保缩略语、军事缩略语、计算机与网络缩略语等;C.缩略语的数量巨大,如《英汉缩略语大词库》(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有30余万条,《英汉缩略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有16万余条,《英汉医学缩略语大词典》(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有10万余条,《英汉军事/技术缩略语词典》(解放军出版社,1991)有7.7万余条等。还有大量新出现的缩略语,如果不加限制地将它们随意搬入汉语中,不仅广大读者会变成文盲,连我们的外语教授都会变成文盲。5.由于一些汉语拼音缩略语采用的是拉丁字母,也按拉丁字母读音,它们的全称拼写已拉丁化,实际上它们已进入英语中,成为英语词库中的词汇。因此,我们应该把它们视作英语,而不再视作汉语。有些汉语拼音缩略语,如GB、RMB(含全称)等早已收入英语词典、英汉词典、英汉缩略语词典,其中有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New York,1984),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英汉科学技术词典》(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英汉缩略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等。如果汉语拼音缩略语要作为字母词,也应该与汉字结合,如GRK考试(全国管理类学生入学考试)、HSK考试(汉语水平考试)等。二、字母词的使用原则为了规范字母词的使用,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原则。在使用原则中,除了字母词外,还涉及了缩略语和外文短语的用法。(一)必要原则 在科技上或其他无法用汉语表达的地方,才有必要使用字母词,如X染色体、Y轴、可视C++语言等。凡是可以用汉语表达的地方,就应该使用汉语(此处专指汉字系统,而不是汉语拼音),不必用字母词、外文缩略语、汉语拼音缩略语。例如,人民币10元,不必用RMB¥10;汉语水平考试,不必用HSK;国内生产总值,不必用GDP;世贸组织,不必用WTO等。千万不要忽视这个事实: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众多,文化程度不高,有些人甚至还未脱盲。汉语是中国各民族的族际语、通用语、中国的官方语,还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所以我国的各种媒体(含电视台、广播电台、音像、图书、报纸、期刊等)都应该使用汉语来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普及科技文化知识,交流各种信息等。缩略语主要用在外语中,现在引入汉语中属于非正式用语,在我国的法律文件中从来不用缩略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既然中国的官方语是汉语,中国的组织机构名称、企事业单位名称等就应该用汉语,不宜单用外文缩略语,如CCTV,TCL等,否则会造成语言障碍。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的国家电视台,面对的主要是中国观众,所以不宜在屏幕的左上角单独标示英文缩略语CCTV,因为它不是英文电视台,而是应该用汉语标上“中国中央电视台”,突出电视台的性质和所使用的语言。由于中央电视台是国家的主流媒体,它的每种做法都反映了一种导向,它在屏幕左上角单独标示英文CCTV后,各地电视台纷纷仿效,也在左上角标上英文,如CDTV、CQTV等,这些英文缩略语使大多数观众感到茫然。但是,为了让世界人民听到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的新面貌和新成就,也可以用英文缩略语,但应主次分明,CCTV应放在汉语名称下方,并加上圆括号,这样既满足了中国观众的需要,也满足了世界人民的需要。(二)有限原则 字母词的选择数量有限,使用范围有限。凡是在不成熟的、未汉化的、未经审定公布的非规范字母词,都不宜随便使用。请看下表:说明:(1)从表中可以看出,成熟的字母词的数量非常有限,其中还包括不少的缩略语。(2)由于信息爆炸、信息存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字母词或缩略语,《新华新词语词典》的百分率高一些是正常的。但该词典囊括了前面五部词典中的字母词及外语缩略语。(3)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是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名词。众所周知,计算机与网络词汇量大、缩略语多。但单个缩略语并没有直接引入汉语中,如CPU,定名为“中央处理器”(又称“中央处理机”)。凡是缩略语都经过汉化处理,即字母与汉字结合,构成字母词,然后引入汉语,例如,3C模型(concept,content and context),ISDN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机械CAD(computer-aided mechanical design)等。虽然这本书的字母词或缩略语多一些,但对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员来说是熟悉的、实用的,不会有任何语言障碍。(三)读者原则 作者、编辑、记者、译者、语言工作者的基本受众是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在使用字母词或缩略语前应首先想到他们,让他们懂其意。如果首次使用字母词或缩略语,而不注明外文全称和汉语意义,让人不知所云,这是不可取的。在首次出现时应注明汉语,给广大受众提供方便。滥用缩略语不仅人为地制造了语言障碍,让人难以理解,而且使汉语变成了一个大杂烩,还破坏了汉语的使用规范,不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例如,“IBM PC以特有的TVT科技”(《成都商报》,2005年8月4日),有几个人能知其义呢?新概念、新技术、新事物等字母词或缩略语,在最新出版的外汉词典中大都可以查到。作者、编辑、记者应该以身作则,不生造字母词,不滥用字母词和缩略语。对于外文缩略语,译界通常有三种方法:①音译,如欧佩克(OPEC);②意译,如图书在版编目(CIP);③音译+意译,如艾滋病(AIDS)。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首次出现都应括注缩略语全称。翻译工作者对新概念、新技术、新事物等字母词,应尽可能译成汉语,能译出而不译是译者的失职。但是有些字母词或缩略语初次出现确实译不出来时,可以采取借用,即外文字母照抄。例如:X-carbide,D-action,time tE,I2t characteristic等,可分别先译为“X碳化物”、“D作用”、“tE时间”、“I2t特性”。过一段时间,等这些字母词的词义明确后,再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定名,并向社会公布。上述的几个词全国名词委依次定名为“黑格碳化物”、“微分作用”、“极限温度时间”、“焦尔积分特性”。(四)规范原则 为了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管理,在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促进社会用字规范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国家发布了语言文字规范和文件57个,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13个。可见,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这里谈三点建议:一是全国人民要自觉使用国家已规范的语言文字,不生造滥用字母词或缩略语;二是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依法确定字母词的定义、使用范围、使用条件、使用原则的试行方案,并向社会公布;三是全国科技名词委每1~2年应定期公布一次已规范的字母词。(五)专业原则 专业不同,使用的术语、字母词或缩略语也不同,如IPI接口(用于计算机)、嵌入式SQL语言(用于计算机)、弥漫X射线辐射(用于天文学)、倒V形偏析(用于冶金学)、pv极限值(用于机械)、JPEG格式(用于地理学)等。一个专业人员对自己所学专业领域里的术语、字母词或缩略语很熟悉,但对另一专业领域的术语、字母词或缩略语就可能是陌生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所有专业都精通的人世上难寻。所以根据读者(听众、观众)对象,使用全国科技名词委已规范、已汉化的字母词或缩略语,可以有限地用在专业图书、专业报纸、专业期刊、专业频道等专业媒体上,因为这些字母词或缩略语很专业,不宜用在大众媒体上,否则会造成语言障碍。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英语水平提高了,科技知识普及了,到那时,专业字母词或缩略语就可以广泛使用了。(六)双语原则 在公共场所出现的公共标志、标语、商店招牌、商品广告等,可以用双语,汉语在上或在前,外语在下或在后,千万不可将外语置于汉语上面或前面。例如,IP电话IP phone、公共厕所WC、邮政特快专递EMS、中国邮政China POST、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舒尔美SUREMAY、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等。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中国人都认识。改革开放后,很多外国人来中国访问、旅游、留学或工作,用双语就满足了这些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汉语接受外来词的研究一直以音译和传统意义上的意译为主,对意译的另一种类型——仿译则重视不够。本文指出仿译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弥补了音译和意译的不足;为双语词典提供等值词,丰富了汉语词汇和汉语的表现力;满足了语言使用者求新、求简、求异的语言心理;具有“可还原性”,体现了词的理据,便于学术和文化交流。在信息传播讲求快节奏、高效率的今天,仿译将会被越来越多地用来为外来新词确定译名。  相似文献   

20.
谈谈字母词     
全球几千种语言,“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萨丕尔),时刻都在进行着跨语言文化的词语代码转化,并生成民族化的外来词。在200个国家中有120个国家,在民族化的同时兼顾国际化:拉丁文语种以借形为主,非拉丁文语种(俄语、日语)以借音为主(兼顾借形),而汉语以借意为主(约占75%)。20世纪初,在新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开始出现了借形的新奇现象。数学和文学里分别出现了x+y=a,阿Q。紧接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纷纷出现了诸如此类的现象。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借形已成了新潮。所谓的“字母词”,就是借形词的一种。对于汉语借形词,有人坚决反对。较早的时候,有人把x+y=a改为“天+地=甲”,上演一出国粹闹剧。可是怎么也演不下去,因为罗马和希腊字母作为数学符号,常见的至少有60来个,而我们的天干地支总共才22个,不可能对译,而且用起来很别扭。后来,有人看阿Q很刺眼,可是阿Q站起来了,而且堂而皇之地走进了汉语词汇家族。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还用过ABC、OK等许多字母词。时至今日,字母词已成百上千地出现在书报上,迫使严肃的辞书也不得不逐渐承认它们。一向有开明意识的《辞海》,1979年版附录了63条,1989年版附录了97条,1999年版附录了126条。一贯以规范著称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附录了39条,第四版附录了142条,第五版附录了182条。200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资深语言学家刘涌泉的《字母词词典》,内收2000多条。这也只是一般书报上多见的,如果再稍微扩大到专业书报,再加上近几年产生的,编一本《字母词大词典》,估计收词至少有5000条。字母词不仅频率不断增加,而且分布不断扩大。从自然科学技术领域,渐渐扩大到社会科学及生活领域。如WTO(世界贸易组织)、GNP(国民生产总值)、DVD(数字影碟)、VCD(影碟)、MTV(音乐电视)、IC(集成电路)卡、IP电话、IP卡电话、B超等等。刘涌泉先生给字母词概括了四个优点:快,简,明,广。此外,似乎还可以增加一个优点:补——填补词汇空缺(lexical gap),如A股、B股、A型血、B型血、A调、C调、OK等等。集“快,简,明,广,补”于一身的,有两个更典型的词:GMDSS,这是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是汉语所无,而且换任何一个符号都不如它“快,简,明,广”;DNA,是脱氧核糖核酸,即遗传基因成分,是国际通用的测量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概念之一(另两个概念是“分子molecule”,“计算机软件computer software”)。与此相连带的,还有利用字母形状,借形表意,填补表形空缺的,如:U型管、S钩、T型台、A字裙、V字领、T型人才(横杠表示知识广,竖杠表示专业深)、X型人才(X表示交叉,指掌握两门交叉专业的人)。此外,字母词还有多种语用价值。有价值的,就是优变;无价值的,就是畸变。优存畸亡,适者生存。这就是历史的选择。这种选择总是以价值为尺度的。在生物界,名人达尔文有一句名言:“The Nature Selects the Fittest Survives.”被名家严复巧译成名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英汉翻译史上令人拍案叫绝的“绝译”。不仅词句绝佳,而且道理绝真。即使应用于词汇现象,类推也是成立的:词竞众择,适者生存。所谓“词竞”,是词语以其词形、语音、结构(含理据或内部形式)、语义、语用(含频率)等价值条件,跟并行词语、对应词语或相关词语竞争。例如:email/e-mail/Email,其中e-mail使用频率高,是多数人的选择,《现代汉语词典》便以它为规范词形。所谓“众择”,是语言的广大使用者的选择。广大使用者包括一般使用者和专家。选择,就是根据词语的各种价值和交际需要确定词语的取舍。选择的过程是:个体→群体→社团→全民。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一个或一些词语的使用趋势和习惯。而语言中的最高权威,就是众人的习惯。专家不要过早地表态或下结论。专家的任务,就是观察并描写习惯,发现趋势(趋势代表着方向,预示着规律),总结并完善规范标准,选择约定俗成的流行形式,引导言语活动,优化交际效能。例如:对BP机、PP机、呼机、寻呼机、无线传呼机等,要允许它们有一个被选择的过程,不要过早地定于一尊。对书写形式,特别是字母大小写表示不同意义的,要强调规范形式。如pH表示氢离子浓度指数,ph表示光照度单位“辐射”(非法定的)。对字母加汉字的混合词,不要采取过激的态度。有人讽刺这类词是“马褂加领带”。其实,这类中西合璧从阿Q时代就开始了,在国外早已有之,通称“混合词”,英语叫hybrid word,法、德、俄语分别叫mots hybrids,hybrids word,гибрид(或意译为полукалька),都是指语源不同的成分构成的词,可见混合词是许多语言共有的现象。这一现象刚出现时,人们难免看不惯,说三道四。最后,混合词终于以其准确性、科学性冲破习惯势力的森然门禁。总之,字母词从阿Q到T型人才,在中国形成了队伍,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其势不可阻挡。但是,不能滥用,更不能乱用。必须考虑交际对象、环境、语体等等因素。使用的指导思想只能是“科学实用,便于推行和普及,促进汉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