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莎莎 《科技信息》2013,(26):84-85
模因对广告语的复制与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模因论运用到广告语言研究当中,从复制、传播、语境三个角度分析语言模因在广告中的实际应用,为人们打造广告语中的强势模因及发掘广告文化中的内在规律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可以为外来词的生成做出解释,通过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外来词得以借入.外来词中也有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强势模因可以经过复制和传播形成模因复合体而得到广泛的运用.这从一个新的角度给外来词的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2020年"打工人"成为年度网络热词,伴随而来的是"××人"词语模式的走红,在此结构下网民创造了大量新词,如"干饭人""工具人"等。模因论是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将这一理论应用到语言学领域可以解释语言传播规律。文章认为"××人"模式之所以能够创造大量新词,一方面在于其模式符合模因规律,另一方面在于"-人"的类词缀化发展,两者共同作用使之具有便于复制的高能产性。  相似文献   

4.
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语言本身也是模因,通过各种媒体不断地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是需要传播的信息,当代媒体则是信息传播最有效的载体。语言模因与当代媒体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当代媒体因日渐具有全媒体的特点而成为语言模因最有效的传播工具;语言模因也对当代媒体的发展壮大起着强大的助推作用,是不折不扣的“媒体推手”。  相似文献   

5.
杨卫红 《科技信息》2012,(33):545-546
本文结合网络造句运动的两个案例,借用语言模因论,首先对网络造句运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网络造句运动使原本普通的语言模式因大量复制而具有了模因性,从而创造了网络流行语。然而,这种流行语能否保持模因性,则取决于后网络造句阶段的传播。在此情况下,语言模因既有可能因被反复精确复制而得以维持长久,亦有可能因模因的变异而被消解。从语言模式传播的整个过程来看,网络造句运动起到了桥梁和杠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模因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被引介到语言学后,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复制性和传播性两个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广告语也具有复制性和传播性的特征,这使得研究广告语中的模因成为可能。模因从认知学科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出发,可以分为同音式、谐音式和同构式来探讨广告语中的模因是如何实现复制和传播,进而实现广告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模因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可以用模因论来解读。网络流行语模因在网络的传播中被不断地复制、传播,不断地进行着选择,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传播效果。文章主要研究网络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及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模因在手机短信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短信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我们介绍了模因的概念,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名人名言、诗词名句、流行事物等模因在短信中成功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然后重点分析了表现型(phenotype)的短信模因。我们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短信中的模因现象的探析,为人们短信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也为手机短信的研究开辟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得到深入应用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学者们运用模因论发现了文化领域里的复制因子——模因。但模因论只专注于从模因自身出发来解释其复制与传播,导致其自私传播的特点被过分强调,而模因宿主在模因选择方面的能动性则被忽略。从流行语言模因入手,研究除其自身因素外其宿主方面原因,发现从众心理是模因宿主的心理基础,并归纳出从众行为的"顺从/服从——同化——接纳"这一心理脚本。  相似文献   

10.
孔昱 《科技资讯》2010,(9):213-213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文章从模因论三个维度分析了语码转换中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形式及其在语言中的运用。模因论在语言的社会演化和语言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的复制和传播特征被用来重新审视大学英语的听说教学,听力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模因因子,而口语教学则是对模因因子创造性的模仿和复制。为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教师还应在相同或相似的语境中对其重复使用,使之成为强势模因;最后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促进模因的正确复制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是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化进化新理论,它给了语言学全新的研究视角。语言模因是模因论在语言领域的表达方式,它能够更好的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复制性与传播性将为人类语言宝库带来更为丰富的内容。从语言模因现象展开进一步的认知及探索,主要探讨语言模因的概念、特性以及针对语言模因现象最终形成的相关观念,即注意观、记忆观、经验观和传播观,最后指出语言模因现象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开展下去的巨大动力,人类应该克服成为模因机器的困惑,真正成为模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模因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单位像基因一样得到传播,由基因而得名,是语言的载体,靠模仿、复制语言而进行传播。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了当今流行的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旨在对研究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特征研究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熊晓灿 《科技信息》2012,(34):I0234-I0234
模因论是语用学领域日渐兴起的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模因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模因的复制、模仿和传播使得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模因自身的特点和生命周期的特性对英语教学具有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它指一些思想或观念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从三个层面分析了语码转换的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形式: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通过交际和交流而形成的语言模因。模因论在语言研究中大有用武之地,它在语言的社会演化和语言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更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6.
模因在影视语言的流行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视语言模因依靠模仿、复制语言而进行传播。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影视流行语言模因现象,并剖析了影视流行语言模因成功传播的原因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探讨了影视流行语对影视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杨柠泽 《科技信息》2011,(18):I0128-I0128
模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分析广告语言,它的四个复制周期为我们详细剖析了语言复制传播的本质。本文着重分析了广告语言模因的特征,并总结为三大类。本文通过模因的视角。分析广告语言,为广告语言的设计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Susan Blackmore认为语言是模因选择的不可避免的结果,语言是模因传播的载体,它的功能就在于传播模因。语言总是在不断地演化着,各种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激烈地互相竞争,争取被人们采纳、接受。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将人类文化发展和传承类比于基因的复制、传播,甚至是变异。网络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正体现了语言模因的自然选择过程。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流行是语言模因适应信息时代语言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王劫丹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78-79,69
本文从语用顺应论出发,着重分析了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现象以及广告模因如何顺应认知,情感和文化来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实现广告的商业和社会效应。因此语言顺应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广告语言,还可以帮助我们摸索出一些广告语言创作的基本原则,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广告创作进行研究,也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