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西方人体艺术发展中的差异,是由中西方化环境不同造成的,古希腊人肯定性爱,极力美化人的自然属性,维纳斯的发展,就说明了这一点。强调人的个性是西方人化的核心。中国神话中的女娲,是一位无情无欲的大力士,她造福人类,一心为民,却无丝毫的私欲。中国传统化中所宣扬的是舍己为人,能够为整体谋福的利他行为,而非满足自己的私欲。强调人的社会性,是中国人化的核心。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探索,伴随着科学的研究,最终达到了至纯至美的高度,成为精神的寄托。中国的人体一直徘徊在实用化之间,作为医学插图或春宫画而存在,因而难以进入艺术的殿堂。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姓名产生于社会交际的需要,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更丰富了人类姓名所表达的社会意义。今天从中国化对日本化的影响来研究日本姓氏的本源与中国化的传播,揭示日汉姓名在表层结构及深层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共性与特性,探讨日本姓氏和中国姓氏是否有化融合,化传播,可以促进中日跨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陈秀丽 《科技咨询导报》2009,(7):240-240,242
中西方文化由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到饮食文化等差异无所不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成了当今交际和对话的基本前提,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因此,研究中西民族语文化义有利于避免文化冲突,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和科技交流的日益增多,对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并兼备跨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对大学毕业生的外语水平,尤其是跨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中国外语教育界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将语言教学与化教学结合起来,加强对目的语化的了解,从中习得语用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廖红 《科技馆》2006,(3):19-26
广义上讲,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更通俗地说,化是一个特定社会的成员所共享并互相传递的知识、态度、习惯、行为模式的总和。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因此,不同社会其化存在差异。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拥有不同的历史,因此中国化和西方化存在着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语境影响跨化交际,其中化语境又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良好的化语境理解促进跨化交际的顺利实现。在对语境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实例的理解和运用,对跨化交际中的语境现象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的语言表达与语言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特定社会的产物。语言与化是相互依存的,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的化。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了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日本人语言生活中所见到的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都与日本的历史化,风俗习惯有紧密联系。因此要学好日语,不但要学习日本人的语言表达,更应了解日本人的语言心理。这样就能逐渐强化对日语的感知和辨别能力,不发生化摩擦,顺利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论英语习得中的母语文化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上,东西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被称为“负迁移”。本从语言和社会化两个层面分析在英语学习中如何避免受母语化影响而造成的“负迁移”,从而提高学生跨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赵锐 《太原科技》2001,(3):36-36,38
通过分析中国文化对英语课堂交际行为模式的影响,提出教师在运用交际教学法时应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并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目的语文化,从而加快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语言交际理念的国际化雅思考试对中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认识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培养其语言文化意识,提高其交际能力。要充分利用雅思考试给中国英语教学带来的国际契机,把英语教学和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补充文化信息含量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活动,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民俗文化是其中一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零起点儿童班的汉语教学既是基础又是难点。面对这一独特的汉语学习群体,应遵循一条不同于成人汉语教学的既能为学生打下良好汉语基础又能让其正确认识中国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在泰国曼谷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对零基础儿童班的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传播的意义和现状作简要分析,探寻零基础儿童班的民俗文化输入的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2.
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外国学生能熟练掌握、准确应用汉语言,且能实现跨文化交际。所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中,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水平,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心"与"脑"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不同的用语差别。文化表现为一定的语言模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学,文中的psychology翻译成"心理学"是最恰当的"转述"和"再现"。汉语的"心"与英语的heart和mind都不相同,但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在文化交际中,"心"与"脑"的结合是文化心理学内涵最高层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语言作为工具,人们将无法交流和相互理解;与此相对应,文化也通过语言来体现,各种不同的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文化。透过中英植物类词语,可看到不同的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同时也可以看到不同的语言对其文化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已步入工业时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很多问题,整个社会正日趋公司化,现存企业文化暴露出种种弊端,导致人的创造性、感情性、群体性等的缺失;对此,中国应进行批判与审美救赎,借鉴西方工业社会及西方文化界的经验,汲取教训,建设审美化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英语文化教学反思——兼谈“文化失语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然而文化教学在现实中处于从属地位,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缺乏是导致"文化失语症"的重要原因。反思英语的文化教学,应从教材、教师和学生多方入手,对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才能优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石成蓉 《科技信息》2007,(17):152-153
Cultural difference can be found in many aspect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English cul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advertisements. Advertis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fe. Advertisements in a certain country attract certain consumers, so they reflect the unique culture in the given country.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four aspects to illustrat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found in advertising creation and advertising language aimed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cultural difference in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8.
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河洛文化还是黄河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而动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成为知识经济与创意经济的核心。动漫品牌的发展需要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承中原文化,挖掘中原文化资源,树立动漫品牌,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使动漫产业成为区域经济中的支柱性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俄汉民族有着各自特色的饮食习俗,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饮食文化的差异形成了本民族的饮食文化特征,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最能影响交际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俄汉民族饮食文化的差异,对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促成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互补与兼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沉淀和文化的映像,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通过讲授目的语文化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已成为外语界的共识。然而,一味地输入目的语文化会造成学习者母语文化的缺失。在我们重视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文化与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