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中国古老文明得以绵延传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方面不应该忽视,就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培养了为数众多的灯火薪传者。读了姜维公教授的《汉代学制研究》一书,便给了我这样强烈的感受。《汉  相似文献   

2.
当今火炸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既具有古老的传承,又不断进发出年轻的活力。说她古老,是指这个家族的始祖——黑火药,从我国最先发明至今,已经历一千多年的沧桑,但长期停滞不前;说她年轻,是指直到近百年情况才有了急剧转变,黑火药的后代们相继来到世间。这个干百年来一直不景气的家族,如今已发展成为成员众多的大家族,其成员广泛服务于军...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部古老的“少林寺”被公认为是中国功夫的摇篮。1500多年来,寺中僧人坚持身体和精神修炼,传承着传奇武术。现在,他们还试图掌握商业艺术。  相似文献   

4.
三十多位从事宗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齐聚泰山,讨论并形成《泰山共识》,强调传统汶明精神连续陡和传承性。  相似文献   

5.
化选择,需要先进的世界观的指导,历史研究,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化选择中的忧患意识,体现了史学工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当代中国的化选择,首先要顺应世界明发展、开放的大潮,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历史学是世界历史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潘宏义 《科技信息》2009,(13):136-136,140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江纳西族大型古典乐曲《白沙细乐》(纳西语称《崩时细哩》),是纳西族最古老、在民间流传最为久远的一部民族管弦乐曲,被音乐界专家称之为“中国幸存的少数大型古典乐种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内涵,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为其保护传承和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中在探讨旅游经济背景下,《白沙细乐》所面临的保护和传承危机.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曲中的美——昆曲的艺术魅力及昆曲的传承与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昆曲的艺术魅力为主线就昆曲的传承与革新问题提出几点思考。昆曲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的剧目丰富,曲调婉转,表演优美动人,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在“流行”已逐渐成为人们审美定势和思维习惯的现今社会,昆曲在中国传统文化轨道中将如何生存和健康地发展,是摆在戏曲界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青年科学》2014,(1):30-30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9.
乡土情结是中外文学中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母题。文章主要从月是故乡明、适彼乐土、人离乡贱、衣锦还乡这四句主题话语入手,分析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10.
龚玉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135-136,140
鄂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补花艺术传承了古老的文化信息:计数使用2500年的算筹;补花艺术传承先秦楚艺术的古风;补花作品隐含古老的民俗含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具有多文化长期并存的立体文化生态区,同时还是一个文化交融和冲突比较集中的地区。中华民族文化在56个民族中的传承效果是直接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立足于世界的千秋万代的大业。本文旨在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从而回答文化传承过程中少数民族如何适应外来文化的进入。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封建王朝为中心而建立的古代东亚国际关系体系,是古代世界从东方到西方,不同时期,不同的区域性国家关系体系中发育程度较高,影响较大的一个,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明史上最为源远流长的一个国际关系体系。这个体系随中国封建王朝的出现而形成,发展而发展,衰落而崩溃。  相似文献   

13.
章迪禹 《世界知识》2013,(11):58-59
在政治发展的道路上,中国的王权很快就排除了一切障碍,在广袤的土地上建立了伟大的帝国。与此同时,世界各个文明也均孕育出自己的政治生态。那么与中国同样古老的印度,能给我们带来何种启示?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的古老中国,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这种民族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中国建筑室内设计的美学精神.这种精神层面是和世界其他民族有着本质区别的。它注重完整性、偏爱含蓄性和喜欢情节性,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先秦至明初的中外化交流中,中华化焕发着勃勃生机,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光彩,影响、推动了世界明的进程。勾勒、缕析、总结这一段中外化交流史的特点,不仅有利于我们借鉴,摄取中外化的精萃,而且对我们建设、创造中国先进化,促进世界多元化的交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1,(3):70-70
发现全球最古老生物 美国科学家日前在加州东部死亡谷发现了一种细菌,这种细菌的寿命高达34000岁,依然具有生命体征。科学家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是一个由古老的传统画种逐渐变革形成的。它的艺术性是通过笔墨技巧、形式美和创造意境来体现,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是时代与作者个人情感的凝聚,在世界艺林独树一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张洁 《科技信息》2011,(28):163-164
作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成员国之一,中国拥有富饶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对外宣传解说词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古老文明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对外宣传解说词的宣传功能谈起,通过分析解说词汉英翻译的范例,提出了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对外宣传解说词汉英翻译应该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即准确性、简洁性,通俗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19.
刘月华 《科技信息》2009,(3):203-203
书法是中国一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放异彩的一朵奇葩,在当代中国拥有大量的书法学习爱好者。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行书法学习,提出要学习好书法,就要做到“三忌”、“四要”。学习书法不能一曝十寒,敷衍了事,半途而废,而要目的明确,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活学善练,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的科研进展,包括近20年国内外中医药临床注册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在治疗传染性疾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及应用进展、新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及“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分析表明,近20年来的中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创新成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保障,中医药历史性地进入了世界主流医学体系,其国际影响力正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