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信息传真     
《苏南科技开发》2004,(1):46-46
上海张江形成三条产业链上海张江形成三条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随着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和上海贝岭三家8英寸芯片生产线的落户,张江集聚了集成电路上下游及配套企业100多家,形成了“芯片设计——光掩膜——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目前,张江拥有全球有影  相似文献   

2.
由多家海外高科技公司汇集国际资金创立的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11月18日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奠基。这家公司占地24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6.3亿美元,引进当今世界一流建设,主要从事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专业代工制造。这家公司的动工兴建,标志着国内由中国人主导的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将拥有世界先进水平0.25微米以下的生产能力,对深亚微米级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的设计、封装和测试产业链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跨跃式地提高中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使国内相关产业具备与全球同业先进产品竞争的能…  相似文献   

3.
从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升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角度出发,分析了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现状,通过对产业现状的摸排提出了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产业链分工协作、依托领军企业引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及加快高端人才引育等4方面阐述了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集成电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伴随世界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的契机,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也迎来了许多跨越式发展的机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积累,集成电路产业已逐步实现技术与产业链相对成熟,国家将集成电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战略规划,为该产业加速进入快车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凭借在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行业积累的十几年的  相似文献   

5.
易瑜  吴莲贵 《甘肃科技》2014,30(16):9-11
当前,湖南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策缺乏全局统筹和连贯性、政府政策和财政资源对市场各要素资源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产业路线图不明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力度弱、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缺乏有效组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不足、协同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等。湖南省应强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优化政府资源配置与资金支持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突出抓好新型信息服务产业链,大力推进软件和集成电路的应用,加快互联网经济和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活服务业的应用,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产值、技术水平等均处于全国前列。今后在扩大集成电路产业生产规模的同时,如何推动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的互动,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如何打通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促成整机企业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合作设计制造芯片,提高我国整机产品的竞争能力等是大家关心和迫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倾听来自行业的呼声,规划产业发展的蓝图,本刊特邀五位来自产、学、研领域的集成电路专家,深度剖析上海的集成电路企业现状并提出对今后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华东科技》2010,(4):58-59
<正>集成电路产业是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张江高科技园区率先实现发展思路,即以产业链的培育和完善带动和提升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规模和水平,实  相似文献   

8.
集成电路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兴、华为事件也使国民感知"无芯之痛",无锡作为国家微电子创新发展高地之一,在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封装测试等领域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在比重上设计产业偏低、项目资金不足、集成电路人才短缺。该文从加强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创新、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取向、专业人才培养和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以促进无锡集成电路产业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北京)在亦庄工业园区的西南角,2002年,刘越第一次来此,此地一片荒凉,2002年9月,中芯北京开始动工,2004年9月12英寸芯片生产线投产.北京的芯片设计公司到现在发展到百家;荷兰的光刻机供应商在不远处的酒店常驻;北方微电子也在文昌大道上规划了新厂区.集成电路产业有很强的群聚性,而集成电路制造又是整个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按照刘越的说法. "集成电路制造推动了集成电路产业'多米诺'的第一块,周边的产业生态环境由此慢慢改变.集成电路能够形成大的产业集群.这也是政府很看重的一点."  相似文献   

10.
集成电路(IC)芯片是工业大脑。在集成电路芯片领域,产业分工模式不断演进,芯片设计与制造模式从早期的全产业链(IDM)模式到代工制造(Foundry)、无工厂设计(Fabless)模式演进到最近的无芯片设计(Chipless)模式。我国当前的芯片核心研发领域薄弱,在面对美国的"贸易战"中处于不利地位。迫切需要借助无芯片设计模式,结合模块化的研发生产方式,形成围绕核心企业的芯片设计的大网络生态,突破芯片研发技术壁垒,从而推动我国的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如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论》(On Competition)一书中所言:“产业簇群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联系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他们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结合”。这句话一语道破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链的内在联系。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完善是特色产业簇群从起步到发展的核心,而促进产业配套、发展与特色相关的产品是做大做强产业链的关键。纵向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发展,促进产业集聚,正是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基地廿余年风风火火闯世界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高地,拥有完善的产业布局,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群。上海把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作为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较为完善、产业集聚度较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聚焦集成电路领域,上海发布集成电路专项指南,在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材料及零部件,核心  相似文献   

13.
正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设计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火车头,技术密集性强,属于价值链高端环节。广东高度重视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大力引导、积极推进,初步形成了以深圳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格局,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当前,国际集成电路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国际争端频发,如何快速弥补短板,进一  相似文献   

14.
产业链中技术的有效链接,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供求关系为切入点,将荷芬达尔-赫施曼指数(H指数)运用于分析技术链接中供求双方的关联效应,并提出理论假设。实证分析部分以武汉"1+8"城市圈汽车电子产业链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最后提出解决技术链接中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民生保障、文教科研、城市管理等全方位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而智能物联产业作为“数字经济2.0”代表产业,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通信技术为载体,推动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对驱动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莞天安数码城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东莞天安数码城")是顺应东莞市城市产业升级着力打造的重点项目。一直以来,天安数码城以"搭建创业平台,聚合优势资源,提供增值业务,培育产业领军"为己任,通过创建五大功能服务体系,搭建六大创业服务平台,为园区科技企业构筑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与发展,为企业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孵化了一批又一批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了助推东莞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集成电路和软件是信息产业的粮食。"作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第五代无线通信、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底层产业,集成电路是集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业及其他支撑配套业为一体的半导体产业。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20世纪60年代兴起,其制造工艺也从最初的300毫米发展至今,即将迈入5纳米时代。未来智慧生活的实现,离不开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作为广东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以下简称"大湾区集成电路研究院"或"研究院")致力于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集成电路研发团队,推动重大原始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形成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相似文献   

19.
<正>集成电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多年来一直备受国家关注,"棱镜门"事件爆发后,与信息安全相关的芯片产业更是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据悉,一支规模高达千亿元的集成电路扶持基金,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成立。如果基金顺利落实,这项基金的总规模将超过近10年整个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总投入。这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相似文献   

20.
无线科技即将面对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新的共识、新的动力正在形成——3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普及,4G商用标准蓄势待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成为整个产业的重要驱动力,而纵观无线产业链上下游,在"新十年"中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