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井灌水稻防御水害试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井灌水稻防御冷水害进行试验研究,总结了相关内容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针对井水灌溉水稻水温较低的特点,提出了平衡水温的概念,同时研究了水温与气温的关系等,并介绍了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希望为我国北方井灌水稻的发展提供灌溉方面的理论依据,供井灌区水稻工作者参考,图1,参3。  相似文献   

2.
冷水灌溉对水稻的不利影响及现有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三江地区井灌水稻的现状,介绍了冷水灌溉对水稻的不利影响,希望通过水利措施来提高冷水入田前的水温,以防止井灌水稻区冷水增温措施,供井灌水稻区生产实践参考,图4,参10。  相似文献   

3.
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发展潜力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的发展现状,通过建立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及逐日模拟仿真计算,推求出井灌水稻设计典型年的灌溉定额,结合地下水资源情况,对三江地区适宜发展井灌水稻规模进行了测算。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图1,表1,参7。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下水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间隙灌溉法既能增产,又能省水。  相似文献   

5.
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优化函数的连续型蚁群算法与小波神经网络耦合,用蚁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小波参数,找到蚁群算法中信息素更新的最佳衡量标准,且建立了基于蚁群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旨在准确预测水稻需水量,为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高水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三江平原富锦市1985至2001年的井灌水稻区全生育期需水量预测检验,确定网络结构为6-12-1,训练最大次数20次时网络收敛,误差精度达到0.0024.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计算简便,而且具有较强的逼近能力、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好的预报精度,并且为网络模型的参数优化提供一种新方法,也为预测、预报的研究拓宽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黑钙土区井灌水稻氮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氮肥对水稻植株有明显影响,无氮区植株矮小、分蘖少,但生殖生长也明显提前,抽穗期提早4-6天,目前栽培水平条件下,碳酸盐黑钙土区井灌水稻施用氮肥的最佳用量为115.5kg/hm^2.表2,参2。  相似文献   

7.
灰色关联分析在水稻最优灌溉制度选择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生长过程中除需大量水分外,对温度的性也特别强,而灌溉水层的厚度直接影响着水的生育期和产量,本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选择最优灌溉制度,为水田灌溉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应用因子分析法遴选水稻灌溉管理分区关键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灌溉管理分区是精准灌溉的基础,能够有效地降低灌溉管理运营成本.由于灌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明显、灌溉水平和土壤特性各异,综合以上因素建立水稻灌溉管理分区指标体系属高维数据,给分区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亟待降维.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952~2006年黑龙江省37个水稻灌溉试验站(591站年)资料进行分析,遴选关键指标.研究表明,水稻灌溉管理分区关键指标依次为≥10℃积温、常规灌溉定额和生育期降水量和需水量,并进行了综合评价,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大尺度区域水稻灌溉管理水平,为制定农业区划与灌溉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图3,表1,参7.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友谊农场概况,自然灾害规律及频率,对五个农业开发小区采用了“双沟一台窄条田”,“排,蓄,灌相结合”,“井灌明排结合”,“喷灌节水灌溉”等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工程措施的投资水平和工程经济评价指标的分析比较。展示了小区在实行水利,农业,科技等农业工程综合开发一,取得的明显效益。  相似文献   

10.
寒地水稻节水增产技术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黑龙江省庆安县和平灌区水稻灌溉试验站进行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灌溉方式、施肥量及栽培密度对同一品种水稻产量和节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灌溉Ⅱ技术较当地常规灌溉单产量提高6.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2.18%,节水64.04%;采用施肥量为B2水平、栽培密度为20穴·m-2的小区更容易获得较高产量,A3B:C2组合模式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达到了节水增产效果。图2,袁6,参5。  相似文献   

11.
控制灌溉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控制灌溉技术,通过不同的水肥配合比,研究水肥耦合对水稻的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叶面积指数与腾发量、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试验采用D-最优饱和设计方法设计水肥配合比,试验小区根据随机区组原理进行布置。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水分和氮肥对叶面积指数具有主要的促进作用,钾肥和磷肥次之;叶面积指数与腾发量、水分利用率呈正相关;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可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水安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以2007、2010年为评估年和参照年,各项指标作为评估系和参照系,运用距离指数一层次分析法核算两者的距离指数。结果表明,2007年沱江流域水安全系统中水环境子系统最差,经济子系统最好,总体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应加强流域的水资源管理、综合利用以及污染防治。图1,表7,参13。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测定了典型黑土剖面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并利用统计学分析了水热性状在2.2m×2.1m空间上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尽管土壤容积含水量、密度、温度沿剖面垂直方向有规律的变化,但在水平方向存在较大的变异,容积含水量最大差异可达6.5个百分点,温度可达3.0℃;由于黑土剖面土壤密度变化较大,土壤质量含水量无论是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均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容积含水量能够更好地反映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图7,表2,参9。  相似文献   

14.
虚拟水理论及其在新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水资源安全问题的新概念,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产品(粮食)来获得本地水和粮食的安全。引入虚拟水的概念,介绍虚拟水战略及虚拟水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新疆1990~2004年间农产品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为干旱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新思路,并提出了应用虚拟水战略的前景和建议。图4,表1,参19。  相似文献   

15.
海伦黑土区农田水分动态平衡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是作物需水管理的关键。运用水量平衡模型和HYDRUS-1D模型对农田土壤水运移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水分随降水、蒸发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性,调节了不同时期作物的需水要求。HYDRUS-1D模型等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为深入揭示农田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协调不同时期农田供水与作物需水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可靠依据。图3,表2,参16。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1978-2007年山西省襄垣县虚拟水消费量,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县虚拟水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城镇增幅远大于农村;消费结构趋于多样化;各乡镇人均虚拟水消费量有较大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均虚拟水消费量较低。发现采取积极的消费模式可以在不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极大地节约用水,从而缓解水资源压力。最后结合襄垣县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在襄垣县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农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流域内水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流域水污染防治已是一个热点。现以四川省乐山市龙溪河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流域的水文、污染物等特征和相关的调查资料对该流域水质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龙溪河水质污染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污染较为严重。根据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出各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最大允许排放量以及达到控制目标需削减的污染物量。并根据该流域污染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源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图4,表3,参11。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全要素水使用效率分析存在两点不足,其一是全要素生产率框架下过度估计了水使用效率;其二是该方法所评价的水使用效率是静态的.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固定水资源使用的情况下,分析了相对水使用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Malmquist指数,构建了动态水绩效指数,并将该指数分解为水使用效率影响与水使用技术变化影响,运用该绩效指数对1999-200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工业水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导致水绩效低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使用效率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