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部的中、低山地区是否广泛发育过第四纪冰川,这是我国第四纪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关系到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第四纪自然环境如何认识的问题.自从李四光先生提出庐山等地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观点以来,我国地学界展开  相似文献   

2.
李平日 《科学通报》1989,34(20):1568-1568
自从1986年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制订“国际地球圈——生物圈全球变化研究计划(IGBP)”以来,科学界对“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已引起极大关注。古环境的研究,是为了认识和阐明文字历史记载(仅有2—3千年)和仪器观测(仅有百数十年)以前的自然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余姚市田螺山遗址农耕遗迹剖面硅藻、植物硅酸体和种子分析显示中国东部全新世最高海平面出现在距今7000年以前.全新世中期海退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大面积的湿地平原,诞生以稻作生产为特征的河姆渡等新石器时代文化.全新世中期海平面仍然有过多次波动,其中在6.4~6.3和4.6~2.1kaBP的两次海水入侵是全新世海退期以后的较大2次海面波动,另外在6.3~4.6kaBP湿地草原植被时段,也曾经发生过若干次规模很小、时间短暂的海水向陆地推进的过程.尽管海退期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可能不及高海平面时期,但同样对先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田螺山遗址农耕遗迹剖面研究结果显示,全新世中期以后强度较大的海平面波动时,海水向陆地推进,淹没大片农田;强度较弱的海平面波动时,海水倒灌,土壤盐分升高,水稻产量下降.海平面上升对稻作生产的影响引起了先民食物结构中稻米比重下降,采集和狩猎比重增加.全新世中期以前的高海平面环境意味着东部沿海平原地区稻作源头可能在山区、丘陵的一些小盆地.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地处北美洲北部,大部分地区为大陆性温带针叶林气候。西部沿海地区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为2400~2700毫米,中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250~500毫米,东部地区温度较低,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400毫米。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43%。全国无论东部西部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被称之为人类理想的居住地方。加拿大森林树种的杉、松、柏、桦和糖槭为主,槭树种类尤多。糖槭的树干内含糖汁,可提取糖食用。是世界著名产品。加拿大的自然界中(尤其在落基山脉)野生花卉多,形态奇特、色彩鲜艳。本文介绍几种以见一斑,这些种类主产于落基山脉。以下内容参见彩插1。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由人类所主宰的世界,"天然的"这一概念已有些不切实际。半个世纪以前,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挽救濒危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曾经编制了一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这是关于世界动植物保护现状的最全面而科学的详细名录。毫无疑问,这份红色名录使得濒危物种的境况为更多的公众所关注。但是,它并  相似文献   

6.
苏联极其重视关於东方各国的研究。这是由於苏联同亚洲东方各国地理上的鄰近,在联盟的组成中有许多东部的共和国,以及由於苏联或以前的俄国同国外的大多数的东方国家有紧密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联系。苏联对於全面研究境外东方各国感到兴趣的基础是,这些国家在同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在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所起的日益增长的巨大作用。这一作用明顯地表现在:许多东方国家已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这些国家取得了为社会主义奠定基础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使得解放了的东方各国在全世界人民之中,首先是在亚洲人民之中的国际威信空  相似文献   

7.
冀中拗陷内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滑脱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椿镛 《科学通报》1994,39(7):625-625
华北盆地是我国东部的一个大型新生代裂谷盆地.它在中生代以前是一个稳定的大陆地块,在新生代期间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断裂和沉降阶段.许多研究(例如文献[1,2])结果表明,华北盆地的伸展构造有与美国Basin和Range地区相类似的特征:盆地由一系列地堑和地垒组成,其中的断陷盆地大多为半地堑,一侧为高或中等角度的面状(或铲形)正断层,另一侧为沉积超覆.这一重要结论来自石油勘探的反射地震剖面.然而,石油勘探反射剖面一般只  相似文献   

8.
<正>宁波科学探索中心位于宁波市东部新城中央走廊宁穿路1800号,是全国首家以"探索"为主题的大型互动式体验科普场馆。其展示内容以"人·探索"为核心,分别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和对人本的探索两条支线进行演绎。全馆设海洋、和谐家园、宇宙、人体与脑、人的技能、科学的乐趣六大常设展厅共425个展项,并建有浙江省最大的球幕影院。宁波科学探索中心于2013年9月28日投入试运营,2014年1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运营以来,在业内首创科技馆  相似文献   

9.
近0.5 ka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IGBP集成研究的思想出发, 采用冰芯、树轮、历史文献和湖泊沉积等多种气候代用资料, 重建了近0.5 ka来中国干旱区西部和东部, 以及整个干旱区分辨率为10年的降水变化序列. 在此基础上与1470年以来半干旱区西部和东部代用降水序列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近0.5 ka来各区域降水曲线均存在5次气候干旱期, 每个干旱期持续50年左右, 同时降水表现出区域差异性. 近0.5 ka来干旱区东部与半干旱区西部、半干旱区东部的降水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而干旱区西部的降水变化比较独特, 呈现出显著的局地性降水特征. 最大熵谱和奇异谱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区域降水序列, 包括干旱区西部、东部, 整个干旱区、半干旱区西部和东部, 以及中国北方区域降水序列, 均存在百年尺度约120年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们对于一些古老的民间丹方证明其具有科学根据一事,几乎已经无人感到意外了。在美国东部得克萨斯州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Katherine博士和Moses Attrep博士,已经把它载入更新的国家治愈例的最新条目中。他们的研究工作发现,吃生洋葱可降低血压。而这些方法可能正是你的老祖母以前告诉过你的。 Attreps博士已经发现生洋葱含有相当数量的前列腺素A_1,它的含量是一个球茎约有四分之一毫克。这种前列腺素是以前在植物里未被发现的一种内分泌类似物。它已被证明对降低血压卓有成效。至今,研究工作者还不能正确解释小小洋葱里潜藏着什么物质。  相似文献   

11.
最近,科学家通过分析远古DNA发现,旧石器时代(从距今260万年延续到1万多年以前)洞穴壁画上马的体色多样性反映了史前未驯化马(野马)的真实体色,是史前艺术家对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而非此前认为的是抽象表现。例如,法国一个古洞中的著名壁画“豹斑马”中所画的马的确生活在25000年前,这种白马身上有黑斑。  相似文献   

12.
秋天,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气象上把9~11月划为秋季,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地理纬度和地形大不相同,气候差异很大,真正感到秋天的凉爽各地并不一样。如果按物候学指标,凡5天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不冷不热的季节为春秋季。东北是我国东部地区凉意来得最早的地方,8月底以前东北全境提前入秋。华北平原9月上半月金风送爽。长江中下游北部9月下半月方感秋凉。国庆节前后长沙、南昌、杭州一线酷暑才  相似文献   

13.
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登义 《自然杂志》2005,27(4):213-217,F0004
自1958年以来,中国科学家和登山家合作,在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多次进行科学考察研究,在珠峰的形成历史及其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有了可喜的成果.本文着重介绍关于第四纪地壳上升、测量珠峰高程及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与环境的关系,同时提供青藏高原基础的土壤数据,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其2009~2011年的野外土壤调查数据,筛选了10种与土壤形成密切相关的数据作为环境因子,运用决策树See5.0分别建立了青藏高原西部和东部多年冻土区的土壤-景观模型,5折交叉验证的平均精度西部为65.4%,东部为63.5%,显示模型有较好的可靠性.基于此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壤分布制图.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以寒冻土(Gelisols)和雏形土(Inceptisols)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4%和28%.分区来看,在高原西部多年冻土区,土壤主要以寒冻土、雏形土和干旱土(Aridisols)为主,分别占多年冻土区西部总面积的43%,30%和17%;而在东部,土壤主要以寒冻土、均腐土(Mollisols)和雏形土为主,分别占多年冻土区东部总面积的27%,26%和25%,这主要是因为高原西部气候极端寒冷干旱,而东部相对较为温暖湿润;同一种土壤在东西部的分布有海拔上的差异,也有母质等方面相同的地方.多年冻土的存在也影响了土壤的分布规律,使得干旱土在西部分布在较低的海拔,而在东部却又分布在较高的海拔.从整个多年冻土区来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部土壤发育要优于西部,土壤类型更多,且各土壤类型所占比例也更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5.
程裕淇 《科学通报》1964,9(8):659-659
在1963年年底以前,已公布的中国岩浆岩类岩石和少数变质岩类岩石的绝对年龄数据接近150个,除五个铀-铅法数据外,其余都是钾-氩法的数据。其中前寒武纪的有50多个,绝大部分样品采自北方;古生代和中生代接近100个,大部分样品采自南方。1964年又公布了接近100个钾-氩法绝对年龄资料,本文除将这些数据列入附表外,还引用了未发表的11个数据,其中有六个是铀-铅法的测定结果。尽管已有数值还不够多,而且分布不基集中,但就这些资料,可以概括说明我国东部前寒武系分布地区主要的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时期,以及我国东部及西北地区古生代及中生代的岩浆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16.
松辽平原第四纪中期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裘善文 《科学通报》1984,29(3):172-172
松辽平原位于中国东北的中部,是我国三大平原之一,对第四纪古地理的研究,不仅对认识自然环境的演变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地下水含水层组的划分、水资源的评价和工、农业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Brian G.Lees 《科学通报》1991,36(19):1484-148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开放研究实验室的一个联合项目的重点是研究澳大利亚北部沙丘的活动性。该项目已对锡耳泊尼湾沿岸、弗拉特里角、约克角东部、科堡半岛和卡奔塔利亚湾内的格鲁特岛等沙丘地(图1)的沙丘做了测年及年代地层单元划分。初步结果表明,北澳东部沙丘移动曾同期出现。在约克角和科堡半岛已鉴别出四个显著的移动幕,自新而老为:第1幕迄今仍活动,第2幕在2600—1800aB.P.,第3幕在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风砂地貌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保生 《科学通报》1990,35(23):1815-1815
60年代以来,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砂地貌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迄今对风砂地貌的形成时代、成因等问题仍待解决。本文是作者在对该沙漠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主要以沙漠东部流砂密集分布区T_(8710)地层剖面的记述、颗粒分析和年代测定结果为依据,讨论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风砂地貌的地层、时代及其成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服饰沧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是一个古老而寻常的话题。也许你知道祖先穿着树叶、兽皮,也知道古人宽袍搏袖,但你未必知道其中蕴涵的自然环境、文化、经济等诸方面的深刻含义。 衣食父母 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地域和季节气候的差别上。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由于环  相似文献   

20.
1984年夏天,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东部石化林(Petrified Forest)国立公园内一处山崖上发现了至少两堆被认为是世界最古的恐龙化石.裸露出的部分已运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生物博物馆进行研究;并决定于1986年6月,再把含有其余化石的四周岩石从高160米的崖壁切开,用直升飞机卸到地面,然后运往上述博物馆.根据对花粉、孢子等的分析,大体可以确定:发现该恐龙化石的地层年代在22500万年以前.据说属于同一时期的恐龙化石,过去在巴西和阿根廷也有报道,但对其年代最近已有人表示怀疑,所以此次新发现的才确实是世界最古老的恐龙化石.而且,前者只不过是些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