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任英国第一国务大臣兼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 出生于1914 年9月。他的父亲是个汽车司机。他十五岁时一面在伦敦金融区充当小职员,一面在夜校读书。1931年至1936年,在一家百货公司当店员。1936年起,在运输工会工作,历时八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选为下院议员。同年,英国工党执政,布朗也就参加政府工作,先后担任劳工大臣艾萨克斯和财政大臣道尔顿的驻议会私人秘书,至1947年10月,出任农业和渔业部驻议会秘书。1951年4月,调任工程大臣,同时成为枢密院成员,但不久因工党政府垮台而卸任。1955年6月,布朗被选入工党议会党团。此后,在工党“影子内阁”中历任农业、国防和内政等方面的发言人。1960年出任工党议会党团副领袖和工党副领袖。工党领袖盖茨克尔1963年逝世后,他同威尔逊争夺领袖地位失败,只得再次担任工  相似文献   

2.
『撤切尔主义』振兴了经济,留下了社会问题;梅杰政府为自身政策失误也为前任的问题付出代价。英国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的局面,终于在5月1日的大选中结束。在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回顾一下保守党从上台到下台的历程,是很有意思的。从“巴茨克尔主义”到“撒切尔主义”二战后的头30余年中,英国两大党不管哪个上台执政,奉行的都是由艾德礼工党政府首先推行的所谓“巴茨克尔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政策。那时的保守党政府尽管对工党的价值观念及其政策方针存有根深蒂固的反感和疑虑,但也不得不面对既成事实,把工党政府搞的这一套接过来,略加修饰变成自己的东西。然  相似文献   

3.
在英国本身,保守主义在选举中遭遇了大失败而趋于没落。英国人民已不能忍受保守主义及其反动的内外政策,因此选举了工党政府。虽然工党政府底中庸领袖们在国际事件中实际还是奉行着一个和保守党政策并无多大区别的帝国主义政策,但它也不能不赞成印度自由。事实很明显,工党政府不能将对印政策加以变动。  相似文献   

4.
一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渡过了一个难关。工党议员七十三名对英国政府现行外交政策和征兵制度的修正案,终于十九日遭下院否决了。这次修正案的否决,是由于保守党和工党一部份反动议员的联合支持,以及多数工党议员的缺席(约一百多名工党议员拒绝投票)。实际上,工党本身的议员反对外交政策者达一百六十一名之多,赞成者仅二百三十人,二者相差无几,而且这些反对英工党政府现行外交政策者,仍表示保持其原来的意见,坚决反对到底。英国外交政策所包含的危机并未过去,所以这次工党议员的「反叛」事件,显然不能说是问题的解决,而只是问题的开始。波涛原是由无数浪花激成的。英国这次政潮的发生,决非偶然。原来自工党执政一年以来,它的政策,特别是外交方面,简直和保守党没有什么两样。在  相似文献   

5.
按照英国宪法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的规定,今年应当举行大选。4月9日,英国首相道格拉斯-霍姆宣布今年秋季、大概是10月举行大选。其实,从去年秋天开始,竞选斗争就已经加紧进行了。英国保守党执政十三年来,英国国内情况和国际地位都是江河日下。保守党内部矛盾重重,英国人民对保守党政府的厌恶情绪日益增长(参阅本期《英国霍姆内阁的穷途末路》一文)。因此,工党方面认为这次大选是他们的大好机会,该论到他们来做庄了。但是,工党提出的政策,究竟同保守党有多少不同呢? 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刊登了戈登-沃克的一篇文章,全面说明工党的国防和外交政策。戈登-沃克是工党“影子内阁”的外交大臣,1950—51年曾任工党内阁的外交大臣。他在这篇文章里表明,工党如果执政,在外交上将更加追随美国的政策,力求发展美英之间的“特殊关系”,同时企图继续充当美苏关系中的掮客,从中渔利;在国防上将托庇于美国的“核保护伞”,而致力于发展维护英国殖民利益的常规武装。当然,文章的内容在有些问题上也反映了美英之间的矛盾。此外,这篇文章述及工党的对华政策时,一方面表示“工党政府将更加密切它同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对中国进行了歪曲和诬蔑,说什么要使中国“受到联合国内世界舆论的压力”。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五年二月,英国工党政府发表了《国防白皮书》,全面闡述英国“国防”政策。这是工党政府一九六四年十月上台后的第一个关于“国防”政策的声明,它确定了工党今后“国防”政策的基調。在这个《白皮书》中,工党政府除了一般談到对国际形势的估計,对欧洲、亚洲、非洲各地“防务”的主张等等以外,着重提出王党政府今后将以“苏伊士以东”为“国防”重点,表示决不放弃該地区的任何基地;并且叫嚣对付所謂的中国“原子威胁”和要求西方盟国特別是美国“分担义务”。工党政府提出“苏伊士以东”政策,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  相似文献   

7.
3月2日,英国工党12名议员退出工党,并宣布于6周之内成立一个新党——社会民主党。这是该党温和派同居于控制领导权地位的“左翼”之间严重分歧的结果。带头造反的是被称为温和派的四名重要领导人:前外交大臣欧文、前教育大臣威廉斯夫人、前运输大臣罗杰斯和前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詹金斯。在此之前,1月25日,上述四人就成立了一个“争取社会民主委员会”,据称获得了100名工党知名人士的支持。该委员会成立后,罗杰斯辞去了工党“影子内阁”发言人的职务,威廉斯夫人退出工党执委会,欧文则宣布他将不以工党候选人身份进行连任议员的竞选活动。  相似文献   

8.
1945年挪威外交大臣特里格夫·赖伊代表挪威参加制定联合国宪章旧金山会议,翌年在第一届联合国大会上,赖伊当选为联合国首任秘书长(1946—53年)。挪威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直保持中立,这也是赖伊当选为秘书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赖伊1896年7月16日生于奥斯陆,曾就读奥斯陆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他早年就是挪威工党的活跃分子,1935年进入内阁,先后当过司法大臣、贸易与供应大臣和外交大臣。1951年赖伊蝉联联合国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赖伊曾主张恢复我国在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6~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从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两个角度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收入角度下的财政分权显著地促进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支出角度下的财政分权却显著抑制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地方政府竞争促进科技投入,但是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的交互影响却对科技投入产生抑制作用。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扩大地方政府财权、调整当前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和强化科技政策的法律效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工党志在问鼎,保守党力图坪联。鹿死谁手取决于经济能否迅速回升。英国两大党工党和保守党先后于9月29日和10月8日举行年会。这是在英国大选临近(一般估计在明年春天举行)的背景下召开的年会,因此既反映了两党竞选趋向,又反映出今后一段时间的英国政局动向。工党背水一战,政策右转。工党已经历三次大选失败,饱尝长达12年之久在野的清苦。近一个时  相似文献   

11.
工党政府因失业问题而下台,新上台的右翼政府对此也无良方。未来可能影响政府决策的极右进步党主张私有化。目前,右翼政府政策指向尚未明确,前景难以捉摸。  相似文献   

12.
财经新闻     
1.11月3日,英国财政部宣布成立英国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旨在管理政府在商业银行的股份。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说,英国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完全归政府所有,按照  相似文献   

13.
拉开了距离英国的工党与工会在某种程度上犹如一对孪生兄弟。1900年,英国工会和独立工党联合成立劳工委员会,1906年委员会取名为工党。在以后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英国的工会始终是工党的阶级基础,也是工党经费的主要支柱,而工党亦成为工会在政治上的代言人。两者组织上相互交叉,许多工会集体加入工党。尽管工会与工党之间也发生过多次政策上的冲突,但纵  相似文献   

14.
大选惨败,更换衡人;重整旗鼓,力图振兴——英国工党流年不利,自1979年在大选中败于保守党后,一直与白金汉宫(首相官邸)无缘。在以后的两次大选中(1983、1987)工党屡战屡败。今年4月9日大选之前,工党行情普遍看好,直到大选前一周的民意测验,工党尚领先保守党好几个百分点,谁知到头来入主自金汉宫的心愿还是成了“南柯一梦”。英国国内舆论指出:工党如果想获胜,就必须改革,抛弃不吸引人的老政策,提出新思想。在经过3个多月的磋商协调后,工党于7月18日召开了党的特别会议,选举出约翰·史密斯为新领袖,决心“改错、变革,”以图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15.
英国在三月三十一日提前举行了大选。按照英国的选举制度,应該是五年选举一次。上台仅十七个月的工党政府,由于在議席中仅有三票的微弱多数,統治地位一直岌岌可危,有些重要法案难以在議会中通过;而英国的經济困难有增无已,国內外政策到处碰壁。因此,工党想通过大选来改善自己的处境。現在,大选的結果已經揭曉,工党以九十七席議会多数继續执政。  相似文献   

16.
来英国一年了,不论报纸电台的舆论,或是英国朋友的日常接触,英国的经济形势总是离不开的一个话题:大至保守党经济政策的成败,小至生活费用的涨落。当然,反应是各式各样的,褒贬不一,毁誉俱有。特别是涉及英国经济的前景,那就更是众说纷纭了。英国经济多年来都处于通货膨胀、生产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以及失业严重交相并举的困难境地。历届政府上台,都要开一付解决经济顽症的药方,这的确也是英国人民所最关心的问题。去年五月,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获得大选胜利后,新政府提出的经济政策也是其施政纲领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保守党认为,英国经济不振,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历届工党政府所推行的赤字财政和“福利主义”政策。它认为,搞赤字财政只不过是虚假繁荣,必然导致经  相似文献   

17.
宾努     
今年1月16日出任柬埔寨王国首相的宾努亲王,是1906年4月1日在金边出生的。宾努在高棉法律学校毕业,早年曾在地方行政机关任职。1935—1937年间在暹粒省担任过县长和该省副省长,1940—1955年间历任王国政府内政大臣、财政大臣、金边市长和首相等职。由于他很有才干,他在柬埔寨王国政治生活中享有很高  相似文献   

18.
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在6月9日举行的英国战后第12届大选中以压倒优势再次获胜。在650议席中,保守党获397席,是1945年二次大战后不久工党取得压倒优势以来保守党取得的最大胜利;工党获209席,是1945年以来工党获得的最少席位;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联盟获23席,其他小党派获21席。 6月11日,撒切尔夫人改组了内阁,免除了保守党温和派的代表人物外交大臣皮姆和运输大臣豪厄尔等的职务。外国观察家认为,这一切将表明: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右翼将牢牢地控制着英国政局,  相似文献   

19.
竭力塑造一种与前政府不同的形象与风格,能否从根本上改变英国的面貌现在还很难说。以“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赢得今年5月大选上台执政的布莱尔政府,宣称在内政外交上都要有一个“新开端”,竭力塑造一种与其前任梅杰保守党政府不同的形象与风格。两党大体一致的经济政策布莱尔曾反复表示,新工党代表一种新的政治传统,它既不会固守老工党的过去,也不会因循撤切尔保守主义的自由市场个人主义,而要将市场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死不逢时工党失舵手 5月12日,英国工党领袖约翰·史密斯因心脏病突发猝然逝世,震惊了英伦三岛,人们深感惋惜。 55岁的史密斯平易近人,深得民心。他在1979年临危受命,从金诺克手中接过工党舵柄后,把工党从连续四次大选失败的绝望情绪和溃散状态中拯救出来。在短短的两年里,工党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内部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