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曹鹏飞 《科技咨询导报》2010,(10):230-230,232
在1949-1999飞行事故中进近和着陆占52%以上,本文主要阐述了对于飞行学员应该怎样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尽量减少飞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进近着陆绩效,结合航空事故调查分析,确定出机组成员间的有效沟通是确保安全飞行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机组成员的情境意识和机组的团队共享心智为中介变量,构建机组沟通对进近着陆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采用Flight Simula-tor 飞 行软件,模拟单发失效应急情境,利用情境意识评定技术和团队共享心智测量量表,测量机组沟...  相似文献   

3.
李星华 《科技资讯》2013,(8):235-235
本文以如何更加安全的实施非精密进近为论点,通过对当前存在于非精密进近中的风险的分析,来寻找预防风险和减少问题发生的方法。非精密进近是为飞机从仪表进近转入目视进近,创造正常的航迹,高度,速度,形态等条件,确保飞机安全着陆。非精密进近没有下滑引导,而且方位的引导也不是很精确,因此计划和执行一次非精密进近是飞行中难度较高的科目之一,非精密进近中需要监控的参数较多,出错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大,需要更好的驾驶舱管理,更好的机组配合,非精密进近中进近不稳定的可能性较大,CFIT(可控飞行撞地)的风险也更大,需要飞行员有更高的风险意识,更高的决断意识和规章意识。  相似文献   

4.
航向道弯曲超限,航空器将无法准确对准跑道中线,造成航空器在最后进近过程中姿态不稳定,着陆构型建立不及时或不正确,威胁航空器飞行安全。针对以上问题,从邻海机场的实际运行条件出发,结合仪表着陆系统航向道性能规范,在分析了邻海机场航向道弯曲超限的特点基础上,给出了着陆跑道中心线离海岸线距离与航向道弯曲程度的关系,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关仿真,有效地增强了机组人员对邻海机场航向道弯曲的处境意识,进一步保证了航空器在邻海机场的着陆安全。  相似文献   

5.
跑道的准确识别与跟踪,是基于视觉的无人机自主着陆的重要条件.利用单目视觉获取进近着陆过程中实时跑道序列图像,经过Canny边缘检测算法和基于梯度方向的Hough变换处理,将同一跑道上的2条边缘线识别出来,并进行实时跟踪.最后利用大量真实的室外道路模拟跑道图像,以DM642为核心处理器设计视觉处理系统,结合固定翼无人机进近阶段着陆飞行特点,对设计的相关算法及视觉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法可以在进近着陆阶段准确提取跑道目标,并能够满足无人机着陆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宏 《科技资讯》2013,(16):224-225
飞机积冰是影响飞行安全的一大隐患。本文介绍了在飞行准备阶段到最后进近着陆的各个阶段中如何飞预防、辨别以及处置飞机积冰。其次介绍了积冰对飞行的影响和对于积冰基本的判断方法,并且熟练掌握对机载设备的正确使用,以及设备万一故障时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付星 《科技信息》2013,(25):68-69
本文针对B737在某机场进近时ILS进近着陆偏离LOC引导导致跑道灯被擦碰的事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利用QAR数据还原了事件过程,为研究飞行品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飞行学员的决策绩效,探究飞行学员的情绪稳定性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对其决策绩效的影响,采用Flight Simulator飞行软件和眼动仪,模拟不同时间压力下的进近着陆飞行场景,利用卡特尔16人格因素量表,测量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对决策绩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时间压力对飞行学员的决策绩效产生负向影响;飞行学员的情绪稳定性对其注视方式和决策绩效均有显著影响;飞行学员的平均注视时间在其情绪稳定性对决策绩效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其注视次数在情绪稳定性对决策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通过提高飞行学员的情绪稳定性,进一步影响其学员的注视方式和决策绩效,从而可以提高飞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
浅谈复飞     
高亮 《科技资讯》2012,(9):207-208
复飞是保证飞机安全进近着陆的最后手段也是最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复飞的定义,阶段构成,影响复飞的因素,在飞行训练过程中飞行员复飞的心理活动,最后给出如何做好复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钱宇  叶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1):13211-13220
飞行安全是民航运行的基础,飞机着陆时速度小、惯性大、运行环境复杂,是事故高发阶段。为了分析飞机重着陆研究现状,对国内外重着陆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从仿真建模、机器学习等方法对重着陆智能诊断,利用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进行重着陆致因分析和风险评估,以及对重着陆的风险、数量和相关参数进行预测,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进行了分析。由于飞行环境和人机交互过程中的复杂性、多变性、不确定性,民航飞机稳定控制系统和重着陆实时预测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陈汉 《科技资讯》2012,(15):218-218,220
进近和着陆是整个飞行过程的最后阶段,是操作曩繁忙,心理和思维最复杂的阶段,也是最容易出现人为失误的阶段,作为飞行安全的重要关口,有人称之为“最危险的8分钟”。对于飞行学员而言,由于飞行技能尚在形成阶段,飞行经验不足,飞行良好心理素质尚未养成等原因,在该阶段更容易产生人为错误,不利于训练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危及飞行安全。飞行学员进近阶段易犯的几种典型错误主要包括不能及时发现并修正航向道和下滑道偏差,操纵飞机的同时,不能准确的完成进近阶段要求的任务,以及在夜间飞行时跑道入口高度偏高,容易造成重着陆等。文章针对这种情况,从认知结构,空间定向能力,注意力的分配与转移,以及对错觉的识别与处置等方面探讨了错误产生的心理机制,并提出了完善认知结构。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提高驾驶舱处境意识,正确认识错觉产生的机理,坚持仪表飞行等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仪表着陆系统(I L S)是国际上用于飞机进近和着陆的导航设备,为保证仪表着陆系统能够正常有效地运行,必须定期对其进行飞行校验。掌握好校飞的技术方法,是飞行校验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该文针对当前国内飞行校验基准系统的飞行校验能力和效率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现状,利用某单位拥有试飞能力的有力条件,采用国产某型运输机改装的检验飞机及其他机载接收设备,建立飞行校验基准系统,设计出适合仪表着陆系统的校验方法,地面调试人员配合校验飞机对仪表着陆系统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完好的工作状态,通过飞行校验。  相似文献   

13.
左华龙 《科技资讯》2012,(9):243-244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世界或全国绝大多数机场都装有ILS仪表进近着陆系统,甚至有的大型国际机场达到ILS-Ⅱ或Ⅲ类仪表着陆能力,达到了全天候真正的"盲降"。然而再好的系统也会出现偶尔失效或正在进行系统维护的情况,而且由于非精密进近需要的设备比较简单,维护成本较低,对于小型机场,这是首选。这时就要求机组必须,也只能飞非精密进近了。因此,本文介绍了NDB设备的构成及工作原理,NDB进近程序的构成,NDB向背台时对偏航的判断和修正。重点以洛阳机场08号跑道的NDB进近程序为例,根据TB-200飞机的飞行性能和无线电仪表的指示,介绍了进近时对风的修正方法及进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特别问题。  相似文献   

14.
蒋鑫郁 《科技资讯》2012,(16):29-30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ILS仪表着陆系统及其程序实施方法,介绍了能见度的种类和影响其的因子以及极易形成低能见度天气的几个天气现象,分析了其对实际飞行的危害,进而从低能见度条件下ILS进近程序特点入手,总结了低能见度ILS进近实施方法,包括进近的准备,进场切入五边,五边航迹下滑道的控制,仪表转目视的注意力分配技巧,继续进近或进近失败的复飞等,结合自己的飞行实践经验,提出了进近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机组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宁宁  陈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3):5634-5641
探索五边飞行不同阶段飞行员脑力负荷水平,寻找表征脑力负荷的心电指标。对飞行学员展开五边飞行任务的六自由度模拟飞行实验,测量飞行过程中的脑力负荷水平,采集不同飞行阶段飞行员心电各指标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构建飞行员脑力负荷模型,分析和验证不同飞行阶段飞行员脑力负荷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比心率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在测量飞行员脑力负荷时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起飞和上升阶段的脑力负荷处于较低水平并呈下降趋势;巡航阶段的脑力负荷水平较低且变化趋势平滑;进近着陆阶段的脑力负荷水平最高。此外,突发事件会显著影响脑力负荷,引起飞行员脑力负荷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进近着陆过程中,仪表着陆系统(ILS)会受到空域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导航偏差,影响进近着陆时导航的精度,而现在正在引进GLS着陆系统。本文提出一种将ILS和GLS分别与SINS相组合,利用改进的联邦无迹卡尔曼滤波,将其输出的位置之差作为量测值,再根据线性最小方差准则,提出了按照最优系数加权的方法融合局部导航数据,从而得到全局最优估值。相比于传统的联邦滤波算法,能有效的降低测量噪声,减小飞机降落时与标准航道的偏角误差,从而提高进近着陆引导的水平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进近着陆过程中,仪表着陆系统(ILS)会受到空域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导航偏差,影响进近着陆时导航的精度;而现在正在引进GBAS着陆系统(GLS)。提出一种将ILS和GLS分别与惯性导航系统(INS)相组合,利用改进的联邦无迹卡尔曼滤波,将其输出的位置之差作为量测值;再根据线性最小方差准则,提出了按照最优系数加权的方法融合局部导航数据,从而得到全局最优估值。相比于传统的UKF滤波算法,能有效地降低测量噪声,减小飞机降落时与标准航道的偏角误差,从而提高进近着陆引导的水平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不同着陆场景下飞行学员的注视方式对团队情境意识与着陆绩效的影响,模拟正常着陆和单发失效着陆两种场景,以飞行学员关注外景或仪表的注视点占比反映其注视方式,以被试的个体情境意识与共享心智模型反映其团队情境意识,分析飞行学员的注视方式与团队情境意识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对着陆绩效的影响.结果 表明:飞行学员的注视点占比与其团队情境意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正常着陆场景下对外景注视较多会获得较高的团队情境意识;单发失效场景下对内外景平均分配注视点会获得较高的团队情境意识;团队情境意识与着陆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着陆阶段飞行学员可以采取合理的注视方式以增强其团队情境意识,进而提高着陆绩效.  相似文献   

19.
王永根 《科技咨询导报》2009,(21):208-208,210
短窄跑道对于飞行而言是个不利的条件,甚至影响飞行安全。文章以西门诺尔飞机为例,分析了短窄跑道起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给出了缩短起飞着陆滑跑距离方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于性能导航(RNP)飞行程序的成熟发展,多径误差抑制在差分增强系统中的影响也日益凸显。本文采用伪距频间组合差与伪距与载波相位组合差的方法分析了多径效应对类精密进近造成的误差影响。采取空域以及窄相关器多径抑制方法,减小测距容差,其结果完全满足RNP类精密进近的着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