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王勇 《科技信息》2011,(35):I0218-I0218
本文基于破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规律,通过内蒙古鲁新矿井集中胶带巷运输上山破碎软岩巷道支护实践,结合理论分析,总结了破碎软岩巷道合理的支护形式和支护原则,对于类似条件下的矿井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文超 《科技资讯》2014,(15):96-9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采矿行业也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随着煤矿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其受到的外侧的压力以及矿井上部的压力就越大,这就需要矿井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进行防护,保证矿井的安全,很多的矿井安全事故就是由于巷道支护不到位形成的,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巷道的支护防范工作。近年来,在矿井支护方面,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推广,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对于软岩防护具有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对于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煤矿采掘深度的逐渐增加,淮南矿区越来越多的矿井将要进入千米深部,掘进与支护的矛盾显现突出.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压力大,破碎岩体增多、地质条件恶化、地应力增大、地温升高、水压增大,导致深部软岩巷道掘进困难,开挖后围岩稳定性控制与支护难度加大,常产生大变形而破裂失稳,支护破坏严重,顶板压垮、底臌变形大,环境恶化、生产成本增加、安全事故多发.煤矿生产建设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对该类群巷道掘进与支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该文就淮南矿区软岩巷道掘进与主动支护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与介绍,探讨了淮南矿区软岩遵循"宜炮则炮、宜综则综"的掘进原则,软岩巷道掘进与主动支护问题的合理方法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任帅 《科技信息》2013,(7):429-429,436
长期以来,软岩巷道支护理论和技术一直是采矿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迫切需要对软岩巷道、特别是高应力泥化软岩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解决高应力泥化软岩巷道支护问题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扎赉诺尔煤业公司铁北矿巷道支护状况差、随时都可能发生顶板事故、安全生产没有可靠保障、矿井健康发展将受到制约的生产实际状况,指出了巷道支护改革的必要性,对软岩巷道的特性、矿压显现特点、巷道围岩破坏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论述了软岩巷道支护应遵守的原则与采取的措施和改革方法,阐述了适合铁北矿的巷道支护方法,以...  相似文献   

6.
开滦集团林南仓矿在矿井水平延深过程中,对软岩开拓巷道围岩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岩层、岩性,确立与其对应的支护方式,形成软岩巷道支护管理的"模块化",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选用恰当的支护方式,达到了巷道支护选型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龙口矿区梁家煤矿巷道支护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岩巷道工程支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支护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影响因素。龙口矿区梁家煤矿是典型的“三软”矿区,在巷道支护上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在论述了龙口软岩矿区巷道工程破坏的几种基本类型后,运用系统的观点,提出了梁家煤矿软岩巷道工程的系统治理对策和取得的经验,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类似软岩矿井工程设计、施工及维护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软岩回采巷道支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软岩巷道支护是世界性的难题,在国外有的矿田或其某部分因软岩巷道支护困难弃而不采的问题,而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实践,证明矿井软岩开拓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已完全解决.软岩回采巷道直接受采动影响,支护更加困难.若仿用软岩开拓巷道的支护则现场实验证明不可行.提出了自然撑力的概念.利用自然撑力,采用走向底梁及笔者研制的多功能可缩件,采取技术措施变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等支护软岩回采巷道,其工艺简单,设备少,成本低,掘进速度快,可满足回采的要求,解决了量大面广而又必不可少的软岩回采巷道的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9.
高地应力软岩巷道维护一直是各个煤矿巷道支护的难题,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图岩变形量不断增大,严重影响了矿井通风、运输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其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大的地方会被迫导致停产,给矿井高效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障碍.论文通过对准北矿区宿东煤田朱仙庄煤矿高地应力软岩巷道支护的实践,摸索出适应本地区的复杂条件下支护选型问题,为类似条件煤田开采巷道支护选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洪武 《科技信息》2007,(20):222
我国许多煤矿巷道布置在松软围岩中,而松软围岩具有强度低、膨胀性和流变形严重等特点.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为此软岩巷道支护方式、方法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软岩分类特征及软岩巷道围岩控制原理,针对软岩巷道支护方法,以淮南矿区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软岩巷道顶板的位移进行有效预测,防止因顶板位移过大而使得巷道破坏带来损失,利用改进Verhulst模型与灰色效果测度理论对软岩巷道顶板破坏规律进行分析。利用位移监测手段对矿山部分巷道顶板位移进行监测,利用预测精度更高的改进Verhulst模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巷道顶板的最终位移,并判断巷道破坏情况。对影响巷道顶板位移的顶板地应力、围岩质量、巷道跨度以及支护方式等因素灰色效果进行综合测量,将测度值与巷道破坏情况相结合,得到矿山各巷道顶板的宏观稳定性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灰色预测效果测度值在0~0.705 1之间时,巷道是比较稳固的,为巷道进行二次支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矿井软岩支护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有 《科技信息》2011,(34):436-437
软岩具有一定的弹塑性,矿井至投产以来,针对软岩巷道的支护特点及服务年限,进行了软岩支护技术及支护形式的改革,从被动支护到主动支护再到联合支护。目前采用U型钢支护和锚网支护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环境,自从改革软岩巷道支护,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达1000多万元,并为类似矿井在支护工作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富水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顶底板稳定性较差,以清水营煤矿富水"三软"(顶板软、底板软、煤层软)地质条件作为研究对象,为有效控制软岩巷道变形量,减少巷道维修次数,降低维修成本。通过对清水营煤矿+965 m水平车场底鼓因素分析,提出了适合软岩巷道防治底板底鼓的支护技术,实践证明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软岩巷道底鼓变形。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动压影响条件下深井软岩大变形巷道难以维护的问题,本文对东欢坨矿巷道围岩弱结构变形特征和锚固支护机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的围岩变形特点,对现有锚网索支护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继而提出了该矿深井软岩大变形巷道锚网索支护的设计方案:锚杆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底角锚杆控制底鼓+锚索缩小顶板岩层拉应力区范围+金属网形成柔性支护体系。井下实测结果表明,锚网索联合支护可实现大变形软岩回采巷道的有效支护。为其它矿区类似条件下的动压巷道合理支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进行了分析,概述了软岩的概念和分类以及软岩的工程特征,并探讨了煤矿软岩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三个方面对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软岩巷道支付的技术关键分析,最佳支护时间分析以及软岩巷道支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锚注在软岩支护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锚注支护技术在土城矿软岩及顶板极为破碎地带进行试验,对有关矿压指标进行了测量统计,并综合分析,证实了锚注支护在软岩巷道中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王村煤矿属于"三软"复合顶板,巷道支护是一个长久探索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13503工作面进行高强高预应力让均压锚网支护实验,并采用FLAC2D软件数值模拟优化让压均压支护系统,实践表明该支护系统能有效控制"三软"复合顶板巷道围岩变形问题,确实提高支护质量。该技术对解决本矿及类似地质条件的矿井巷道支护难题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锚喷支护已经成为煤矿巷道支护设计首选的支护形式,但是对于软岩巷道应运用软岩支护理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软岩,采取不同的设计对策。本文借用大雁三矿在设计中采用先让后抗、柔让适度,适时支护的二次支护原则的实例,阐述膨胀性软岩巷道支护采用锚喷支护的设计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煤矿巷道所受的地应力越来越大,尤其在地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井下巷道支护及保持其稳定性更加困难.根据深部软岩条件下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研究高地应力软岩环境下巷道科学的支护方式是保证煤矿采掘深部煤层的关键.矿井支护实践证明高强高预应力变形让压锚杆均压锚杆能够有效的解决深井高地压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软岩巷道支护始终是矿井建设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对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膨胀性、崩解性等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软岩巷道锚杆与钢支架耦合设计的方法。通过现场工业试验和施工监测,证明新设计方法和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并确保巷道的长期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