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酸化酸度对微生物浸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酸化起始酸度和浸出率的分析,初步探讨了酸化酸度与微生物浸铀的酸耗及铀的浸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较高的起始酸度可明显提高铀的浸出率。对于不同的矿石,应采取不同的起始酸度,但酸化的起始酸度不宜过低,否则对缩短浸出时间和提高浸出率不利,30~40g/L的硫酸作为起始酸度比较合适,如矿石粒度较大,应考虑用30g/L以上的硫酸起始酸化。  相似文献   

2.
对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低品位铀矿进行了生物堆浸工业试验研究,筑堆矿石量为4 133 t,原矿铀含量为0.127%。采用初始酸化酸度为30 g/L、喷淋强度为10~15 L/(m~2·h)进行酸化预浸出,细菌浸出阶段控制Fe~(3+)浓度为3 g/L左右,经过150 d的细菌浸出,铀浸出率达到91.1%,耗酸率为9.07%,而常规酸法浸出耗酸率为13%。该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堆浸法能够从低品位铀矿石中经济高效地提取铀,为该类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钼酸铅矿中钼的浸出条件,研究了三种不同碱与不同矿石粒度对钼酸铅矿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化钠为浸出剂,矿石粒度为-3 mm时,36天柱浸试验后,钼渣计浸出率为72.50%.钼的离子交换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液经强碱性阴离子树脂201×7吸附,钼的吸附率达98.60%;采用4 mol/L NH_4Cl+2 mol/L NH_3·H_2O解吸,富液平均浓度达5.42 g/L.用氨水调至游离氨浓度为4~6 g/L,在345~355 K下结晶蒸发,得到七钼酸铵产品,达到了GB/T3460—2007MSA-2制造钼材料标准.  相似文献   

4.
湖南某难处理金矿的加压预氧化-氰化浸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湖南某难处理金精矿进行预处理技术研究.该矿含砷(质量分数)为11.28%,金的直接氰化浸出率为21.91%.矿石中的砷以毒砂形式存在.载金矿物为毒砂和黄铁矿等硫化物,金为微细浸染型被毒砂和黄铁矿包裹.通过加压预氧化,对矿石进行氰化浸金试验研究.加压氧化最佳条件为初始酸度1 mol/L,木质素磺酸钠5 g/t,硝酸硫酸比7∶1,氧压0.6 MPa,搅拌速度300 r/min,时间100 min,温度100℃,矿浆浓度20%.试验表明经过加压试验后,金的氰化浸出率达到90.87%,与未预处理相比提高了68.96%,达到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亮  文冬林 《科技资讯》2013,(13):81-81,83
在其他条件一致,盐酸酸度分别为20g/L,10,3.65g/L的条件下,采用浸泡方式对某碱性铀矿进行除碳酸笱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浸出过程中有关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种酸度条件下,碳酸钙的浸出平分别为86.91%,87.65%,81.99%l而耗酸率分别为5.11%.4.66%,4.60%,因此,采用酸度为10g/L的盐酸浸泡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论证某砂岩铀矿铀浸出工艺,并获得浸铀试验工艺参数,设置了19组柱浸试验,选择其中4组作为试验研究主体,研究在0.2 g/L KMnO_4条件下,不同酸度条件铀浸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浸液硫酸浓度的增高,浸出液平均铀浓度及最高铀浓度明显增高,在加氧化剂(KMnO_4)条件下,浸铀速度快,铀浸出率可达90%以上,该矿床适合酸法浸出工艺。研究结果对确定该矿床酸法地浸工艺参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于高岭土胶结型铀矿,由于矿石渗透性太差而无法采用常规的堆浸工艺处理.但对矿石进行酸法制粒预处理后和串联堆浸工艺后,矿石的渗透性能可达到500L/m2.h以上,浸出的合格液平均铀浓度大于5g/L,矿石的铀金属浸出率超过95%,渣品位低于0.02%.而酸耗仅为3.33%.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某铀矿床矿石浸出性能,获得不同浸出工艺条件下铀矿浸出特征及相关参数,分别对铀矿石进行了酸法与碱法柱浸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酸法浸出效果远远优于碱法浸出效果,其铀浸出率约为碱浸3倍,平均铀浓度高于碱浸3.7倍,且酸度越高,浸出液铀浓度越高,铀浸出速度越快。酸法浸出是该铀矿床可行的铀浸出工艺。  相似文献   

9.
在高铟、高铁闪锌矿在火法焙烧过程中,产出的锌焙砂在常规浸出条件下浸出率低,本文以文山州都龙复杂多金属高铟锌焙砂为研究对象,开展中性-高压还原联合浸出试验研究,通过条件优化,在初始浸出酸度为110 g/L,温度105 ℃,反应时间2.5 h,SO2通入量理论值的1.05倍、搅拌速度450 r/min的条件下,锌、铟浸出率达到了98.96%、95.7%,有效解决了传统浸出工艺中锌、铟浸出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碳酸盐脉石对氧化铜矿酸浸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了温度、酸度、矿石粒径、液固质量比、振荡速度等因素对含碳酸盐脉石氧化铜矿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酸度、高液固质量比、小粒径和高振荡速度利于矿石的浸出,但碳酸盐脉石使得酸耗增加.考虑浸出成本确定合理的浸出条件为温度303 K、酸度35 g·L-1、矿石粒径0.074~0.125 mm、液固质量比3﹕1以及振荡速度180 r·min-1,浸出180 min后铜浸出率达53.6%.对浸出前后矿石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碳酸盐脉石与酸反应后在矿石表面形成CaSO4·2H2 O沉淀,覆盖在颗粒表面,限制了矿石颗粒孔裂隙的发育.基于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对浸出动力学进行分析,发现碳酸盐脉石反应生成的沉淀阻碍了浸出反应,固体产物层扩散为浸出反应的控制步骤,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65 kJ·mol-1.  相似文献   

11.
针对硫化锌精矿两段氧压浸出能耗高、锌浸出渣处理产生危废铁渣量大等行业技术难题,提出硫化锌精矿与锌浸出渣协同助浸工艺,利用锌浸出渣中高价铁的载氧体特性促进硫化锌精矿中低价硫化物的高效溶解,同时实现铁酸锌、金属硫化物的强化解离和铁的高效沉淀分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锌浸出渣可以强化硫化锌精矿的浸出;反应温度和初始酸度是关键影响因素,升高反应温度可显著提高锌浸出率,同时促进Fe3+水解沉淀成铁矾,提高酸度可以促进硫化锌精矿的高效溶解,但酸度过高时氧气溶解度降低,将抑制硫化锌精矿的溶解和Fe3+水解沉淀。在锌浸出渣与硫化锌精矿质量比为1:3、初始酸度95 g/L、反应温度160℃、液固比7:1、氧压0.8 MPa、搅拌转速800 r/min、反应时间120 min的最优技术条件下,渣计锌浸出率为98.6%,同时溶液中92.69%的铁以铁矾的形式沉淀入渣,浸出终渣主要物相组成为单质硫、黄钾铁矾、黄钠铁矾和赤铁矿,其占比分别为40.00%、39.10%、16.60%和4.30%;浸出液中铁质量浓度仅为1.62 g/L,为浸出液后续提锌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平菇液体菌种中蛋白质的含量。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对平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得出最佳试验因素为酵母浸出粉、葡萄糖、Mg SO4、K2HPO4,以酵母浸出粉、葡萄糖、Mg SO4·7H2O、K2HPO4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培养基配方是:酵母浸出粉20 g/L,葡糖糖20 g/L,Mg SO4·7H2O 1.5 g/L、K2HPO40.5 g/L,平菇液体菌种中蛋白质含量最多可达448.4 mg/g。  相似文献   

13.
辽宁某金矿金属矿物含量少,主要金属矿物为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黑云母、角闪石、条纹长石、绢云母、斜长石和粘土矿物.该矿石氧化程度高,其中可回收的元素为金,金含量约0.7 g/t.试验采用柱式堆浸,在原矿粒度0~15 mm,并对其中-2 mm粒级的矿石制粒处理,氰化钠浓度0.04%,pH值10~11,浸出时间27d条件下,获得浸渣品位0.11 g/t,浸出液中含金1.44 mg/L,金浸出率83%以上的浸出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电氧化浸出辉钼矿技术具有浸出过程条件温和、金属回收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辉钼矿湿法分解新工艺,其中Mo(Ⅵ)和Re(Ⅶ)的萃取分离是该工艺的关键.文中以30%N235+20%仲辛醇+50%煤油为萃取剂,在萃取温度为室温、酸度为59g/L HCl、相比(W/O)为1:2时,Mo(Ⅵ)、Re(Ⅶ)单级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无氰化堆浸法对甘肃某低品位金矿(金品位为0.5 g/t)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浸出剂种类、浸出剂浓度、浸出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金矿浸出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硫代硫酸铵(浓度为0.5 mol/L)为浸出剂,草酸钠(氧化剂)、三氯化铁、硫脲为助浸剂,浓度分别为12.5 mmol/L、5 mmol/L、5 mmol/L,浸出固液比=1∶3,氨水调节pH=10时,金浸出率可达到85.37%,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指标。试验所采用的工艺可将低品位金矿中的金回收,同时避免氰化浸出法所产生的氰化物污染,为处理同类型金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不同培养基成分对茂原链霉菌产谷氨酰胺转氨酶的影响,以酶活和生物量为测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最适成分及其质量浓度,以期为未来菌株扩大培养和发酵中试化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40g/L,蛋白胨40g/L,硝酸铵1g/L,酵母膏2g/L,硫酸镁2g/L,磷酸氢二钾2g/L。该条件下酶活可达(1.30±0.07)U/mL,生物量为(9.69±0.23)g/L。  相似文献   

17.
生物淋滤溶出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不同培养条件对生物淋滤溶出钴的影响,研究提高钴生物溶出效率的方法和工艺条件. 研究表明:在硫磺质量浓度为4 g/L,起始pH为2.0,培养温度为27 ℃时,当电极混合材料的质量浓度为1%的条件下,淋滤12 d后钴的溶出质量浓度可达306 mg/L. 降低淋滤体系起始酸度(pH为1.0)和改变淋滤液硫源组合(2 g/L硫磺和2 g/L黄铁矿)可以有效提高钴的生物溶出效率,淋滤12 d后钴的溶出质量浓度高达1 682 mg/L,溶出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8.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并用响应面法对豆薯醋醋酸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豆薯醋醋酸发酵最佳工艺为:醋酸菌接种量1.25%,温度30℃,初始酒度6.5,初始p H 3.5。在该条件下酸度可以达到5.23 g/100 m L,与模型预测值5.34 g/100 m L接近,所以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豆薯醋醋酸发酵的实际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改良现有硫酸钡比浊法,以适应生物冶金复杂样品浸出体系中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测定,探讨不同稳定剂、无水乙醇用量、Tween-80用量和酸度等对硫酸钡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比浊法测定硫酸根离子浓度体系中的最佳条件是:无水乙醇3.0 mL,0.1 g/L Tween 1.0 mL,pH=1.0.在测量波长420 nm处,硫酸根浓度在0.1~0.8mmol/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55 mg/L,定量限为1.82 mg/L.该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为98.9%~101.9%,相对标准偏差为0.68%~1.90%.与GB/T 5750.5-2006国标法比较,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在生物浸矿液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测定中得到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20.
对采油微生物Acinetobacter junii.5-6摇瓶发酵培养基的碳源、起始pH进行优化,最后在最适培养基基础上分别添加微量元素(g/L)K2HPO41、NaH2PO41、FeSO4·7H2O 1、NaMoO41、MgSO4·7H2O 1、CaCl21,添加K2HPO4的效果最好;但是对菌浓的提高并不明显,且成本较高,所以不考虑在后续发酵添加微量元素。最终确定其最佳起始pH为5.5,最适培养基成分为:葵花籽油2%(v/v),糖蜜0.2%(m/v),NaCl 5 g/L,NaNO310 g/L,牛肉膏5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