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晨 《科学之友》2005,(6):52-52
绿海龟因其身上的脂肪为绿色而得名。它的身体庞大,外披扁圆形的甲壳,只有头和四肢露在壳外,体长为80~100cm,体质量为70~120kg。头略呈三角形,为暗褐色。背腹扁平,腹甲黄色,背甲呈椭圆形,茶褐色或暗绿色,上有黄斑,盾片镶嵌排列,具有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的斑纹,色泽调和而美丽。中央有椎盾5枚,左右各有助盾4枚,周围每侧还有缘盾7枚。四肢特化成鳍状的桡足,可以像船桨一样在水中灵活地划水游泳。  相似文献   

2.
昆明小鼠中脑下丘声反应特征的区域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钧贤  徐智敏  沈力坚 《科学通报》2002,47(19):1485-1488
用微电极胞外记录技术研究了昆明小鼠中脑下丘声反应特征的区域分布,结果表明,下丘各分区表征的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CF)范围明显不同;背皮质区4-15kHz,中央核区10-70kHz,外皮质区4-35kHz。在中央核区,CF沿背-腹及外-内方向增加,高频位于中央核区的腹内侧,低频分布在背侧,CF等频率线向内弯曲,背皮质区与中央核中心区听神经元的最低阈值(minimum threshold,MT0较低(约10dBSPL)。而外皮质区背侧及腹侧听神经元的MT较高,结果提示,小鼠下丘各分区听觉功能有所分工。  相似文献   

3.
七彩龟又叫"翠龟"、"秀丽锦龟",原产美洲,近年引进中国。此龟有两个明显特色:1、乌龟不"乌",色彩斑澜。其头部有2~3条纵向红色花纹,并间有黄色、绿色等花纹;背甲呈深绿色带规则几何图案,间有翠、黑条纹;四周裙边似花蝴蝶翅膀;腹甲处有黄、白、黑相间的甲骨文字式花纹,且每只龟不尽相同,所以又有人戏称其为"麻将牌龟"。2、运动活泼,比一般龟好动且速度快,不像常见乌龟行为迟缓,所以观赏价值极高。又因为七彩龟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其肉质细嫩香脆和鲈鱼相仿;龟板可治肾阴不足、崩漏带下、痔疮沥血、肺结核、肝炎、脱肛等。所以发展  相似文献   

4.
蜂虎嘴细长而尖,稍向下弯,尾脂腺裸出,尾羽共计有12枚,后爪较中爪为短,羽色艳丽,上背呈紫栗色,下背至尾上呈淡蓝色,肩与翅呈灰深绿色,胸灰绿色,向后渐淡而近白.蜂虎因嗜食蜂类而得名,分布几乎遍及东半球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常见于非洲、欧洲南部、东南亚和大洋洲.  相似文献   

5.
背最长肌反射性肌电活动的循经感传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超  郑政  谢益宽 《科学通报》2000,45(18):1982-1988
在大鼠的背最长服上研究针刺引起反射性肌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以及针刺方向和局部阻滞作用对肌电传导的影响。发现针刺大鼠北最长肌的特定部位,可以在针刺点局部和纵向相邻2~3个脊椎节段内记录晨同步发放的肌电活动在同一脊了段水平,最大幅度的肌电通常位于背最长肌中部腱膜与肌腹交界线上;肌电活动由刺入点向尾侧传播的趋势优于向头侧传播;随着刺入点与记录点距离的增大,反射性肌电的幅度逐渐延长;与背最长肌长轴  相似文献   

6.
王修强  陈均远 《科学通报》2003,48(22):2369-2373
我国云南昆明和澄江等地下寒武统帽天山页岩动物群保存的大量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节肢动物化石为研究节肢动物早期演化提供了物质依据. 最近研究表明, 节肢动物起源及其冠支类群早期演化分别由以外骨骼分节和背甲关节的形成、具关节附肢的形成和复合型头区的形成为特征的体节化事件、附肢化事件和头区化过程所组成. 本文结合发育生物学研究探索节肢动物起源及其早期演化的基因背景, 认为附肢化过程与Hox基因分别参与附肢D-V轴和P-D轴的调控作用有关. 头区化过程与原躯干前端体节形成机制的变化有关. 化石和发育生物学研究表明在复合型头区形成初期, Hox基因的表达在不同体区的分化已经发生; 但Hox基因直到冠支类群演化的早期阶段尚未对附肢特异化起明显的调控作用. Hox基因对体节和附肢特异化调控作用是冠支类群演化的后期事件.  相似文献   

7.
刘一龙  纵瑞文  龚一鸣 《科学通报》2020,65(21):2256-2265
记述了新疆西准噶尔晚泥盆世早法门期月骨鱼科(属于盾皮鱼纲节甲鱼目短胸节甲鱼亚目缺棘短胸节甲鱼超科)一新属——布龙鱼(Bulongosteus gen. nov.).新属发现于朱鲁木特组上部辫状河相砾岩和含砾砂岩中,新属的主要特征是:中颈片呈前缘前凸、后缘前凹的三角形,两侧微内凹;副颈片后缘超过中颈片后缘,发育两条感觉管;眶前片加大以致形成眼眶的前背缘,表面具有较为密集的瘤点;缘片前缘加厚形成眼眶后缘, 3条感觉管呈明显"Y"字形;后腹侧片细长.布龙鱼是在新疆首次发现的节甲鱼类,也是缺棘短胸节甲鱼类在陆相沉积中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我国缺棘短胸节甲鱼类的化石记录,扩展了缺棘短胸节甲鱼类的地理分布和生态范围,也表明缺棘短胸节甲鱼类同晚泥盆世众多鱼类一样也是一类广盐性鱼类.  相似文献   

8.
江豚     
江豚(Neophocaena ariaeorientalis)俗称江猪.隶属于鲸目,齿鲸亚目,鼠海豚科.全身铅黑色,无喙无背鳍.在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中国沿海及内河、通江湖泊均有分布.最大体长达1.9米,重220公斤,而在长江中常见个体一般为1~1.5米,30~80公斤.我国江豚的背部中线还有一条皮肤隆起,上有3~4排颗粒状突起. 江豚一般为3~5头一群,亦常见一头单独活动的.我们还见过20多头一群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地游弋于江边.江豚个性活拨,属近岸型豚类,经常在江边浅水区戏水和追捕鱼类,有时跃出水面约1公尺高,或者大半个身体直立于水面.在人工餵养的清沏水池中,可见江豚的游泳姿势主要是侧游.它时而左侧,时而右侧,相互交替,很有节奏.偶而亦仰游.但当它通常每隔10秒要露出水面呼吸时,则一律改成正游(即背朝上腹朝下). 江豚属亲人性的豚类,它们在江边戏游或捕食时,  相似文献   

9.
四川达州通川区蒲家镇一村民在山里挖树根时,意外挖到一件距今年代久远的东汉时期的玄武砚滴。玄武是古代“四灵”之一,其形象为龟蛇合一,而砚滴是古代文房用具,研墨时加水使用。该砚滴属青铜质,通长12cm,宽5.9cm,通高4.5cm,作一蛇伏于龟背状,龟腿直立,其颈前伸,头昂立,双眼圆睁,口有一小孔,衔一耳杯。其背甲阴刻的纹样规则清晰,背中央部位竖有一中空短环。龟体腔中空,水可由中部圆管注入,注满水后用拇指封住圆管,无论如何倾斜,水都无法从龟口处滴出。而当拇指移开后,稍作倾斜,水即可经龟颈从龟口的小孔滴出,古人以此来控制水的流量。  相似文献   

10.
柳元元 《科学通报》1979,24(24):1145-1145
流感病毒小白鼠实验模型对于鉴定流感疫苗效价及筛选有效的防治流感的化学药物及中草药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际上除了甲_0和甲_1型病毒外,对甲_2和甲_3型还未见用普通瑞士小白鼠感染而获得能在鼠肺繁殖、有血凝反应并能使小白鼠致死的实验报告.wyde等曾用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空间的环境已经有了一些了解,那就是高真空、微重力。在这种状态下是很有意思的,任何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也就是漂浮在空中。如果我们到了那里进行太空行走,脚下没有路,可又到处都是路,随你怎样走,无所谓头朝上还是脚朝上,背朝上还是腹朝上。你要搬运几百千克甚至几吨的物体,也不费吹灰之力。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产自贵州省关岭县法郎组瓦窑段一豆齿龙类新属种--多板砾甲龟龙(Psephochelys polyosteoderma gen et sp nov). 标本为完整的头骨、背甲和部分四肢骨骼. 砾甲龟龙的头骨综合体现了欧洲Psephoderma和Placochelys两个属的共同特征, 而背甲和腹部的结构则完全与众不同. 砾甲龟龙的腹部由分布于两侧部分的一系列松散的长形骨板和中部的密集的腹肋组成, 这种结构是任何其他豆齿龙所不具备的. 另外, 该标本头骨中部的一些结构十分奇特, 目前还很难对其作出确定的解释. 这些结构主要涉及鼻骨与前额骨的界限以及额骨、后额骨与顶骨三者间的关系. 就目前的标本看, 砾甲龟龙的后额骨参与组成颞孔的前缘, 这是楯齿龙亚目(Placodontoidea)中Placodus的特征, 此前从未在豆齿龙亚目(Cyamodontoidea)中被记录过. 这些罕见特征的最终确立还有待于更多标本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洪友崇 《科学通报》1981,26(11):675-675
中国华丽鲎科(新科)(Sinaglaspidae f.n.)首次发现于山西乡宁县下善公社甘草山山西组(C_3~2s),系海相绝灭的鲎化石。这个科在分类上隶属于肢口纲(华丽鲎目)。肢口纲是用鳃呼吸的海栖螯肢动物。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腹部有一剑尾。头胸不分节,呈盾形,有螯肢;腹部分节,节数不等;头胸与腹部之间,有一铰链连接。近代生存的肢口纲动物,通常栖息于沙  相似文献   

14.
黑脸噪鹛     
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年居留着一种俗称土画眉的鸟。其实它的真实姓名为黑脸噪鹛,在分类学中为鸟纲、雀形目、画眉亚科,噪鹛属于鸟类,为我国所特产。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安徽及华南大地,西达四川、云南、贵州等省,遍布全国。黑脸噪鹛个头不大,全长28厘米左右,体重130—170克,额和头侧深黑,似眼镜状。背及两翅表面纯褐灰,尾上覆羽转为棕褐;胸和腹均浅棕  相似文献   

15.
从事写作、编辑、设计、财会、翻译等脑力工作者的特点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一般坐的时间长,身体活动时间较短,因而必须注意保健。脑力工作者长期弯腰伏案。其肌肉组织内的静脉血管,可因血液瘀积造成循环血容量减少。如在工作之余常伸展腰部,能使背阔肌、腹外斛肌等肌肉作较强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4,(12):1-1
《大自然探索》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 我是一名大学生,我喜欢读你们的杂志,因为它贴近我们的生活。有许多动植物在生活中可以见到,但我们并不了解,是《大自然探索》使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归属,了解了它们的神奇之处。 最近,我在我们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鱼。它是群居性食肉鱼类,外形独特,11根鱼骨刺裸露在体外。可像鳍那样伸展和收缩,起到攻击或防御的作用。它背部有8根刺呈一线锯齿状排列,刺覆黑膜,呈三角形,形似古代剑龙的背甲,腹部有3根刺,呈三角形排列,在3条腹鳍的下部。当它要攻击别的鱼时,身上所有的刺全部都会竖起。它还擅长"闪击战",从侧面攻击其他鱼的头或尾部。希望你们帮助查清它的归属。它在当地已很少见,且生存环境正遭到破坏,如果不能加以保护,它会灭绝的。  相似文献   

17.
存内蒙古的大兴安岭一带,生长着一种蜗牛科动物,学名为Eulotapeliompalaper。兴安蜗牛为雌雄同体。背上无壳.呈黑褐色,腹部乳白色。体长2厘米左有,头前有一对长长的触角,头端腹侧有口,触角顶端各具一眼。足扁平,成长舌状。(庶)面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其身体柔软,遇到刺激可缩作一团。  相似文献   

18.
廖翔华  伦照荣 《科学通报》1998,43(10):1073-1075
利用RAPD技术分析寄生在广东、福建和甘肃的草鱼、鲤鱼和马口鱼的头槽绦虫的DNA多态性 ,寄性在不同地区的草、鲤鱼的头槽绦虫虽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和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但RAPD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宿主寄生的头槽绦虫的DNA之间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72 3%~ 96 3% ) ;而马口头槽绦虫与寄生在草、鲤鱼的头槽绦虫之间则显示低的相似性 (2 4 0 %~ 2 8 2 % ) .它们应分别为独立种.  相似文献   

19.
王鹏 《科学之友》2007,(7):85-86
徐沟背棍从明朝嘉靖年间初露雏形,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自古民谣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这首民谣反映了背棍在群众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而享誉盛名的徐沟背棍已被列入了山西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项目.  相似文献   

20.
麻雀与雀害     
郑作新 《科学通报》1956,1(2):60-60
麻雀的头顶和颈等均粟褐色。颊和颈侧白色,中央有一黑色块斑。上体砂褐,背和两肩密布以黑褐轴纹,斑驳错杂甚著。尾羽大都暗褐色;两翼亦然,而具二道白色横纹。下体除颏、喉等为黑色外,概浅灰色,而稍沾褐彩。麻雀的分类麻雀隶于麻雀属Passer.这一属在国内计有五种,即平常所见的麻雀或称树麻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