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云亮 《遵义科技》2007,35(2):50-53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和保证,也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开展农民教育需求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切实了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状,摸清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情况,分析农民教育培训需求规律,掌握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总结农民教育培训经验,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政策提供依据,为农民教育培训实践提供指导,探索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开展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关系到我国当前农村第三次改革—农业产业化的成败。论述了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素质的关系,农民素质的具体内容,以及现阶段怎样提高农民素质,开展农民教育。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农民养老保险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民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信息管理系统陈旧落后、信息登记散乱缺失、信息化管理人才贫乏及监管薄弱等现实问题。对此,应加强农民养老保险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农民养老保险电子信息档案,培训农民养老保险信息化管理人才,构建农民养老保险信息化监管机制,积极开展农民养老保险试点调研活动,以推进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生产力的水平。我们要制定正确的政策,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教育的目标具有层次性,第一个层面在于现实政策层面,要达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第二个层面在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三个层面在于促进农民群体的现代化和市民化,这也是农民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农民现代化和农民群体转型视角下,三个层面呈递进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更多体现在经济政策要求方面,新型农民培育在于农民的素质提升,农民市民化则是身份的转换和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用贷款是一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农民申请贷款的机会成本、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以及农民投资项目的成功概率都对这项业务的开展有影响。另外在我国许多地方,当农民不能够按期还贷时,往往还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文章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讨论了这些因素与农民获取贷款可能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低农民申请贷款的机会成本与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提高农民投资项目的成功概率将有助于农民获取贷款,同时,如果农民不存在恶意欠贷的情况,行政处罚加大了农民获取贷款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农民教育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但长期以来,农民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农民教育功能缺失,以致其应有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进一步探讨农民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深化对农民教育功能的认识,提出相应的矫正农民教育功能缺失之策略,对促进农民教育回9-J正确轨道,发挥农民教育的认识、经济、政治、文化及教育普及功能,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一个特定的群体,在推进新措施、新技术、新理论中要认清沟通的特点,寻找合适的工作方法,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认清农民的各种心理、文化背景、风俗文化,找准切入点,端正好工作态度,充满耐心,与农民成为知心朋友,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需,为农民谋幸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农民问题当作根本问题,提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石、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等一系列非凡的观点,并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首要出发点,在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教育改造农民等方面采取了适合国情的方针政策,从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我国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在土地流转中,农民的物质经济利益主要是土地以及与土地有关的收益;农民的民主权利,主要是指,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农民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以来,农民是人口的大多数。是中国社会的主体,但真正认识并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同志,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充分认识农民的社会地位,肯定农民的历史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参军参战支前,保证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国后,为尽快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使农民共同富裕,仍特别关注农民,反复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他的这些思想和观点今天依旧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在提高包括占人口70%的农民素质,核心是对农民进行教育。目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了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土地私有财产权是模糊残缺的、农民的土地私有财产是脆弱的,要完善农民的土地私有财产权。加强对农民的土地私有财产的保护,就要改革土地的出让方式,明确农民的土地私有财产权利,完善对土地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和补偿制度,建立司法审查制度以及提高农民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民基本上摆脱了绝对贫困,但农民的人贫困和制度贫困仍然非常突出,本主要从片面的工业化政策、国家援助的严重缺失及农民压力集团的缺位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一原因。本认为在制订有关农民发展的政策时,要充分认识到目前农民贫困的严重性与农民发展的迫切性、农民发展要有理论创新、关于农民发展国家应有所作为及农民发展要结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效能感总体偏低,农民合法性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较差,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和积极引导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民政治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北部,干旱少雨,农业人口较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营造宽松环境,积极为农民创造有利条件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达小康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在当前工作的首位;二是采取得力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农民观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依据,结合中国的实际而形成的,其中包括农民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利益及农民教育等方面,它不仅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而且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经历了四次大的身份变迁,即农民身份的阶级化、农民身份的结构化、农民身份的社会化、农民身份可能的公民化。农民身份的公民化,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农民就近转移尤其需要政府的有效组织和引导,然而,学界近年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本研究认为,引导农民企业携带农民就近转入城镇、以“两地两换”方式引导农民向农村城镇转移、以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特别是初中后教育问题引导农民进城等,才是西部政府引导和组织农民就近转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鲁萍 《临沧科技》2007,(3):47-47
大朝山西镇从本地发展实际出发,从农民迫切的技术需求出发,围绕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的需求,积极为广大农民搭建科学技术平台,让农民扎扎实实学好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