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英语统霸世界的反感和不愿接受的声浪正在波及全球的各个角落。于19世纪诞生的人造语言“世界语”正在悄然地卷土重来。世界语的热心支持者们虽然已经习惯了人们对他们的嘲弄,但这支队伍却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地在有板有眼、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1887年,犹太血统的波兰人萨门霍夫,将斯拉夫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等语言组合起来,融入罗曼斯等语言之中,研究出一种国际上通用的人造语言——世界语。自那以来,世界语一直在步履蹒跚地艰难行进,在诸如“非现实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公布后,艾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在维也纳召开记者发布会,正式宣布她不会去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我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该项大奖。”耶利内克解释自己这一惊人决定时,首先提到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原因。她同时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用  相似文献   

3.
文心 《科学之友》2005,(3):85-85
哈莉·贝瑞真的出现在了“金酸莓”的颁奖现场,成为现场领取该奖项的首位好莱坞影星。由好莱坞“黑珍珠美女”哈莉·贝瑞主演的《猫女》也获得了包括“最烂影片”、“最烂女主角”等7项大奖的提名。哈莉·贝瑞提前表示,她要参加“金酸莓”的颁奖典礼,因为“批评和赞扬的声音都一样的重要”。她这样说道:“我认为,作为一个演员,不能只听他人的溢美之辞,而拒绝接受别人对你的批评意见。既然我能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并接过小金人,那么我也就该有勇气去拿‘金酸莓’。”她还表示她同样也将为之庆贺一番,像珍视奥斯卡小金人一般珍视、爱惜所获得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不知所措急待答案”的高二女孩给心理咨询工作室来信,说自己“从小到大生活在一个充满战争的家庭里”。父母亲长期的不和睦、经常的吵架,使她的内心十分痛苦。她想帮助他们,却无从着手;她想改变他们,又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也受到了很大的干扰,即使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也无法安下心来学习,她不知该怎么办。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不少,为此,我借这位女孩的个例作一个思维方式的提示,希望能对具有同样苦恼的同学能有所启发。在中国的佛教故事里,有这样一个传说:唐朝有一位著名禅师,有一次考问弟子说:“有一个悟道的…  相似文献   

5.
“灵鸽”附体常被认为是特异功能。前些日子,我却亲眼看到了一位“灵鸽”表演。 今年春天,在京开“两会”的香港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曹宏威博士,受到在京的反伪科学的专家和学者们的热烈欢迎。大家互送材料、交流体会,同时许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也前来采访报道。会议进行到下午2点钟,司马南请来了河北廊坊的一位中年妇女。她虽文化不高,但近些年却在当地名气不小,据称她是一位能透视看病的“灵鸽”。大家立即围上去,非常友好地同她交谈,并请她为大家表演。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石油大王波洛曾口出狂言:“资产有多少,如果还能数出来时,就不能说他是富豪。”他的财富已远远超过我们的常识。 一般,成功的第一代都会向继承人传授自己的雄韬伟略,但第二代往往不如第一代。波洛·盖梯之所以能打破这一“常规”,全靠他父亲的极其恰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乔若静 《世界科学》2012,(12):60-61
路易丝·N·约翰逊,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英国分子生物学家,1965年她发现了溶菌酶的结构,开始探索溶菌酶是如何作用于细胞的化学物质、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最终杀死细菌的奥秘,揭示了作为自然催化剂的酶的诸多奥秘;她建议开发同步加速辐射技术用于生物学研究,由此促成了她所倡导的科学进步,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在任何一张海图上都能看到蜿蜒横穿世界各大洋的巨大海底山脉--洋中脊,以及沿这些山脉横向分布的许多宽广深邃的裂缝--海底峡谷(也被人们称为地球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而这些海底山脉和峡谷的发现与一位女性工作者有很大关系,她就是玛丽·萨普.  相似文献   

9.
《科学24小时》2020,(9):50-51
<正>程程两三岁时就表现出了惊人的语言天赋,词汇量巨大,熟背唐诗三百首,宛如天才。可随着年龄增长,小时候"能言会道"的他开始不善于和他人交流,说话缺乏逻辑,有时甚至对父母老师的指令也置若罔闻……小冰自己也有些苦恼,她总被妈妈数落"不懂事",因为她从来不知该在何时与人打招呼,也看不懂妈妈对自己的暗示;她总是无法融入同学的交谈,听不懂他们的幽默,甚至觉察不到别人在嘲笑自己……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预 言:也许再过若 干年,传统的医 疗手段都将被淘汰,人们将转而采用最前卫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因为基因治疗才是“治本”,并且到那时它的安全性可达百分之百…… 基因治疗。其实就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做手术,从根本上对疾病进行治疗,所以有人又形容其为“分子外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遗传性疾病、癌症、中风、癫痫、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许多疾病均与基因异常有关。从理论上说,这些疾病都可以用基因治疗进行“治本”。 幸运的“泡泡女孩” 1990年9月,美国科学家安德森等人为一位名叫德西尔瓦的4岁小女孩成功地进行了基因治疗,挽救了她的生命。德西尔瓦出生后不久,医生便告诉德西尔瓦的父母,可爱的小女孩天生缺乏一种腺苷脱氨酶,因而免疫功能极其脆弱,或许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能夺走她幼小的生命,所以,德西尔瓦只能住在特级病房内。在这里,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小心翼翼,甚至连空气都必须经过特殊的处理。小德西尔瓦只能望着病房外的郁金香静静地开放,也许她的一生也将像这些美丽的花儿一样,静悄悄地度过。因此,可怜的她被人们称为“泡泡女孩”──不小心就会被“击破”。 尽管当时刚刚出现了一种药物可以用来缓解小德西尔瓦的症状,但是,这样的治疗并...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科幻电视连续剧《卡普里达》中,女主角佐伊·格雷斯顿拥有一个电脑备份的“数字大脑”.当她去世后,她的“数字大脑”被移植到一个和她外貌酷似的机器人身上,从而让她能以机器人“化身”的形式重新复活在世上.不可思议的是,这种科幻影视中的虚构情节已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上演.  相似文献   

12.
当国内用户沉醉在WAP、“彩信”、“彩e”等所提供的移动电子邮件功能时,“黑莓”却以更简便、更安全的特性而在北美独领风骚。2001年的“9·11”事件使得“黑莓”大出风头。在美国通讯设施几乎全线瘫痪的情况下,“黑莓”仍然能让美国副总统切尼及时接收关于灾难现  相似文献   

13.
幸运的“泡泡女孩” 1990年9月,美国科学家安德森等人为一位名叫德西尔瓦的4岁小女孩成功地进行了基因治疗,挽救了她的生命。德西尔瓦出生后不久,医生便告诉她的父母,可爱的小女孩天生缺乏一种腺苷脱氨酶,因而免疫功能极其脆弱,或许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能夺走她幼小的生命。所以,德西尔瓦只能住在特级病房内。在这里,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小心翼翼,甚至连空气都必须经过特殊的处理。小德西尔瓦只能望着病房外的郁金香静静地开放,也许她的一生也将像这些美丽的花儿一样,静悄悄地度过。因此,可怜的她被人们称为“泡泡女孩”——一不小心就会被“击破”。  相似文献   

14.
"吃醋"     
关于吃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种“醋”的产生据说源于唐朝。唐太宗要为一位名叫房玄龄的大臣纳妾,大臣之妻横加干涉。太宗无奈,只得令房玄龄之妻在喝毒酒和纳妾中选择其一。房玄龄之妻也确有几分刚烈,拿起毒鸩之酒一饮而尽。当她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是醋,从此便留下了这段“吃醋”的佳话。又经过多少年的延用直到约定俗成,“吃醋”一词便成了男人女人之间妒嫉之心的表达词语。“吃醋”@先河  相似文献   

15.
暮春时节,一个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上午,一位身材颀长、戴着眼镜的姑娘在妈妈的陪同下,忐忑不安地走进内科诊室。“医生,我女儿要考大学啦,昨天刚体检过,发现她的血压偏低,她的思想包袱很重,既担心影响高考,又害怕对健康带来危害,所以今天特来就诊。”看起来妈妈是位快言快语的人,讲起话来开门见山,在喜  相似文献   

16.
徐俊培 《世界科学》2009,(10):34-35
如果光能穿过物体,而非反射回来,则人们就可通过“光线电话”进行交谈了。1880年,亚历山大·G·贝尔(Alexander G.Bell)曾当众表演借助光束通话的装置。贝尔的发明源自他的一项发现:将某些物质暴露在聚焦的闪烁光束下,这些物质就会发出声来—现在称之为光声效应。  相似文献   

17.
凌夫 《科学24小时》2004,(12):27-29
凡是来到碧波荡漾湖边的人,都会无一例外地产生一种亲近的欲望,或用手去撩,用足去濯,用嘴去喝,甚者会有跃入湖中的冲动。但是若向你介绍能致人于死地的“杀人湖”,你可能会望而却步。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地球上当前发现的三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杀人湖”:一、托普里塞“杀人湖”位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东南60公里的巴特奥塞,是怪石嶙峋、松林茂密的山区。这里有一个被称为“黑珍珠”的湖泊———托普里塞湖。它长2公里,宽不到400米,最深处达103米。可是谁又知道,这块看似平常的湖泊却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1945年5月初,一个正在行船的渔夫忽然发现托…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接听了一个咨询电话,来访者是一位高二的女孩。她在电话里这样说:“老师,我每天上课都不敢抬头,怕看老师,甚至一想到老师,我的脸就会不由自主地变红。我又担心被同学发现,所以只能低着头。我感到很苦恼,我该怎么办?”青春期是一个情感敏感期,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同学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感困惑。一般说来,我们都比较关注异性交往的话题,是不是又一个“恋师之情”?随着谈话的深入,我了解到,她开始是怕见一位年轻的男教师,慢慢地发展为惧见所有的老师。而实际根源出在这位男教师身上。女孩告诉我,他是一位大学毕业刚分配来校的外语教…  相似文献   

19.
巍巍神农架,悠悠“野人”谜,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尤其近年来,“野人”像幽灵一样徘徊在神农架原始森林之中,频繁地与人们“捉迷藏”,如梦似幻。诸如1999年8月18日白水漂、2000年9月6日凉风垭等处目击“野人”事件。 2001年10月3日,黄石市“小蓝帽”活动俱乐部一行8人,在猴子石与“野人”相见。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的袁振新教授、王方辰秘书长等正巧来神农架考察,闻讯后,马上同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摄制组和中国奇考队队长张金星等人,与目击者宋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克里斯蒂安·N·沃尔哈德(ChristianeN.Volhard)和埃里克·F·维斯查斯(EricF.Wieschaus)解决了生命之谜的一个核心问题:受精卵中的基因如何指导胚胎的形成。由于这项工作,沃尔哈德博士、维斯查斯博士和爱德华·L·刘易斯(EdwardB.Lewis)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自此,沃尔哈德也仅仅是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第10位女性。今年63岁的沃尔哈德目前管理着位于德国蒂宾根市的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在业余时间她致力于提高女性在科学界的地位——她拿出个人积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莱雅女科学家奖的10万美元奖金设立了“克里斯蒂安·N·沃尔哈德基金”,为青年女科学家提供照看孩子和家政服务。沃尔哈德博士6月在纽约就其新书《孕育新生:基因如何引导发育》的出版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克劳迪娅·德雷福斯(ClaudiaDreifus)的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