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糖醇发酵液脱色的优化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木糖醇发酵脱色实验,借助均匀设计法,确定人工神经网络的隐层神经元数、学习速度和动量因子等模型参数,构建一个能用于预测、优化木糖醇发酵液脱色过程的3层数学模型(5-8-1),并通过遗传上算法寻优,获得效果更好的脱色工艺。  相似文献   

2.
考察絮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用量,絮凝温度和pH值对发酵液絮凝除杂质及过滤的影响。获得较好的实验条件为:在适度的搅拌下絮凝剂的加入量为0.008%质量浓度,絮凝温度为35℃,pH值为3,该研究为发酵工业采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分离林可霉素发酵液中的杂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三种絮凝剂对D—VcNa发酵液的絮凝预处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在相同环境中对D—VcNa发酵液的絮凝及过滤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发现三种絮凝剂对D—VcNa发酵液的絮凝效果各有长处,且对其目标产物-2-酮基葡萄糖酸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活性染料废水絮凝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多种絮凝剂在活性染料废水中的脱色性能和影响因素,设计了pH 值对脱色效能的影响,投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有机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的脱色效果对比及不同絮凝剂的化学耗氧量(COD)净化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相比具有用量小,效率高,受pH及环境湿度影响小等优点,并得出了聚二甲基二烯丙氯化胺(PDADMA)在最佳pH适用范围,脱色剂投加量以及COD净化率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于无机絮凝剂之处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步法合成3-羟基苯膦酰丙酸(CEPPA),即以三氯化磷与苯为原料,在离子液体三乙基苄基氯化铵氯化铝([BnEt3N]Cl-xAlCl3)催化下,合成苯膦二氯(DCPP),再用DCPP与丙烯酸合成3-羟基苯膦酰丙酸(CEPPA).确定第一步最佳反应条件为:n(三氯化磷)∶n(苯)∶n([BnEt3N]Cl-xAlCl3)=3∶1∶0.025,回流温度为72℃~76℃,反应时间为6 h,产率达81.1%;第二步通过改变反应物滴加顺序及调整反应温度,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n(丙烯酸)∶n(DCPP)=1.30∶1.00;滴加反应阶段,控制在70℃~80℃,反应1.5~2 h后,在90℃保温反应1 h;水解反应阶段,控制在92℃~95℃反应4 h,CEPPA的产率可达91%,并解决了反应中易结块问题.  相似文献   

6.
反应型阻燃剂3-羟基苯膦酰丙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三氯化磷和丙烯酸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重要的磷系阻燃剂羟基苯膦酰丙酸。研究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置换剂等因素的影响。以苯、三氯化磷合成苯膦二氯的收率达到81%,以苯膦二氯和丙烯酸合成3-羟基苯膦酰丙酸的收率为88%。通过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确定了产品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8.
克隆了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各自的醛脱氢酶基因puuC和aldH,获得了重组肺炎克雷伯氏菌K.p(pET-PK-puuC)和K.p(pET-PK-aldH),这两株菌均能以甘油为唯一碳源生产3-羟基丙酸(3-HP)。发酵实验结果显示K.p(pET-PK-puuC)的甘油转化率和单位菌体产量与野生菌相比分别提高了135%和18%;K.p(pET-PK-aldH)的3-HP产量达1.43g/L,是K.p(pET-PK-puuC)的1.8倍,比野生菌提高了81%,甘油转化率和单位菌体产量比野生菌分别提高了150%和88%。  相似文献   

9.
10.
林少敏  高秀佳 《科技信息》2011,(22):118-118,121
本文针对印染废水中染料的存在状态,分析染料废水的絮凝脱色机理,对不同种类脱色絮凝剂的处理方法进行分类,介绍目前国内外在脱色絮凝剂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印染脱色絮凝剂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萃取-絮凝法再生废机油的工艺条件。筛选出有效的萃取剂E和絮凝剂F,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常温下,萃取剂和絮凝剂比(E:F,体积比)为2:3~3:2,剂油比(S:O,体积比)为10:1~8:1,反应时间为10~15min。萃取-絮凝后所得一次净化油用活性白土补充精制,再生油质量接近润滑油基础油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废润滑油再生工艺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絮凝条件下自制絮凝剂对废润滑油透光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真空度下减压蒸馏对废油出油率、油渣量、不凝性气体量、汽油和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絮凝剂添加体积比3%、絮凝反应温度80℃、絮凝反应时间30 min、沉降温度70℃和沉降时间12 h的絮凝条件下,油品的透光率约为60%.对该絮...  相似文献   

13.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催化底物乙酰辅酶A的羧化,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起始限速酶.近年来,在一些嗜热古细菌、丝状不产氧光合细菌等中发现的ACCase还参与一种新型固定二氧化碳的3-羟基丙酸循环代谢途径.ACCase与丙二酰辅酶A还原酶直接催化该循环的起始两步反应,合成代谢特征中间物3-羟基丙酸(3-HP).本文围绕参与脂肪酸从头合成和3-羟基丙酸循环的异质型ACCase,系统介绍和总结异质型ACCase组成差异、催化过程、亚基构象变化和表达调控特点,扩展对ACCase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和分子进化的理解.同时描述了利用异质型ACCase工程改造合成3-HP,为绿色、高效生物合成3-HP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组成型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启动子(Pkan),在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中过表达大肠杆菌醛脱氢酶基因ald H,获得重组菌K.p(p ETPkan-ald H)。微氧摇瓶发酵表明,该重组菌可高效利用甘油生产3-羟基丙酸,产量为0.47 g/L,较野生菌提高89.5%,甘油转化率、单位菌体产量分别提高100%和92%。5 L发酵罐微氧流加发酵表明,该菌3-HP产量达15.28 g/L,甘油转化率、产率分别为13.02%、12.73%。  相似文献   

15.
离子交换法吸附分离发酵液中的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9种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费氏丙酸杆菌发酵液中丙酸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ZGA330对含有12.6g/L丙酸的发酵液丙酸的静态吸附量最大,吸附量为44.9mg/g;动态吸附过程中对发酵液中主要营养成分糖、氨基酸吸附很少,而对丙酸吸附量高达205.5mg/g。成功地通过树脂吸附将发酵系统中的丙酸分离出去,实现了维生素B12的高密度发酵,维生素B12的产量由9.1mg/L提高到13.1mg/L,增加了0.44倍。研究结果为丙酸的发酵与吸附分离耦合过程研究提供了基础,丙酸吸附分离后的发酵液继续进行维生素B12发酵生产可以解除丙酸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维生素B12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对活性染料红M-3BE的絮凝脱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壳聚糖的质量浓度、pH值、温度、处理方式、常用染色助剂(元明粉和纯碱)等因素入手研究了壳聚糖对活性红M-3BE的絮凝脱色性能.结果表明:在100 mL染料溶液(100 mg/L)中,加入10 mL壳聚糖醋酸溶液(0.4g/L),壳聚糖对染料的絮凝脱色效果随染液pH值的下降而增加明显,脱色率在90%以上;但随常用染色助剂(元明粉和纯碱)浓度的增加,其絮凝脱色效果显著下降.在较佳絮凝条件下,壳聚糖对该染料染色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19.84%和54.81%.此外,用壳聚糖处理活性染料染色废水时,需先用酸中和染色残液中的碱剂,再进行脱盐处理,以便壳聚糖发挥更好的絮凝脱色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性质的产物发酵后提取纯化工艺技术不同.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紫杉烷提取过程中,常常受到色素的干扰,特别是紫杉醇前体10-deacetylbaccatinⅢ(10-DAB)通过HPLC的C_(18)分离柱保留时间与色素峰十分相近,难以分离.为了便于分离纯化产紫杉醇菌株B19发酵液中紫杉醇、10-DAB等成分,研究了B19发酵液的脱色条件.首先比较了大孔树脂NKA-9,AB-8,D3520,颗粒性活性炭和粉末性活性炭等5种材料的脱色效率,发现粉末性活性炭是紫杉醇发酵液的最佳脱色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脱色及10-DAB疑似分子X回收的最优条件:活性炭用量1%(质量体积比),温度60℃,时间30 min,pH 8.0.在此条件下,B19发酵液脱色率为(62.8±0.7)%,X的回收率为(87.2±5.3)%.建立了紫杉烷发酵后的关键除色素步骤,可为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传统含氟废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和絮凝一气浮处理含氟废水新工艺,新工艺处理含氟废水继承了传统工艺的优点,克服了传统工艺的不足。该工艺对含氟废水去氟效率可达98%以上,而且运行成本低,仅为0.5元/t;自动化程度高;泥渣少,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L-乳酸乙酯为原料,经酰化、缩合反应合成了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实验主要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与时间、原料配比、溶剂用量、碱用量等因素的影响,荻得了优化的反应条件,收率达90%以上.经红外光谱、质谱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袁征。  相似文献   

20.
茶籽油吸附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茶籽油的脱色过程中,吸附剂、吸附剂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影响茶籽油脱色效果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出了茶籽油脱色的较佳条件.即:活性白土用量为2.5%~3.O%,脱色温度为110℃,脱色时间为25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