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PA微囊化人工细胞治疗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为免疫隔离屏障的微囊技术为克服组织细胞移植治疗疾病研究中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来源稀少提供了新途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和疼痛及微囊化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及其他研究者对微囊化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微囊化甲状旁腺细胞移植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方面的研究,均明确表明APA微囊可成功地克服组织细胞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使异种移植物的应用成为可能,极大地扩展了移植物的来源.临床应用微囊化人工细胞治疗糖尿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内分泌疾病将得以实现.同时,也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异种器官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XT)是未来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猪作为为人类提供移植器官的供体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就器官移植(OrganTransplantation,OT)的历史、原因、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ous,PERV)感染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9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9例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从出院时间、肾移植功能恢复情况及受者的人/肾存活情况方面都明显低于同期术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结论: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肾移植早期功能恢复正常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努力改善肾移植的初期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陈忠华  孙煦勇 《广西科学》2022,29(3):411-414,422
美国最近连续报道4例基因工程猪供给人的异种器官移植,这些进展打破了异种移植临床研究领域近30年的沉静。尤其是实验性的猪心脏移植取得初步成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异种移植面向未来的临床应用迈出了关键性一步。这4个案例,无论是创新精神、技术进步、审批流程,还是伦理学的同步跟进,都值得我国同行学习和借鉴。30年来,基因工程(GE)动物器官已经能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NHPs)模型中长时间存活。这些实验中,预存抗体、补体激活、凝血状态等机制参与的超急性排异反应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异种移植已经达到临床应用的起跑点。然而,未来仍然有四大问题需要解决:免疫排斥、生物安全、跨种适配和伦理心理。本文简要概括临床异种移植百年来的主要进展,其困难程度可见一斑,但希望和探索从未终止。  相似文献   

5.
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CD)肺移植围手术期供肺保护策略对肺移植术后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完成的21例DCD供肺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原发病种包括肺间质纤维化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支气管扩张4例,硅肺2例,肺结核毁损肺1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总结分析供肺术前维护策略及受者术后早期死亡原因.21例受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5例受者早期死亡(30 d),原因包括2例肺部感染,1例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PGD),1例急性排斥反应(AR),1例肺栓塞.受者术后肺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1年存活率76.1%.心脏死亡供肺经有效维护供肺可扩展供肺数量.  相似文献   

6.
移植前组织培养能延长移植物在终宿主体内的存活时间,目前较普遍的是采用组织液培养,但这种培养方法有许多缺点:培养环境难以稳定,培养液易受污染,移植物易交性坏死,因此,有必要寻找一更可靠的培养方法。裸鼠是一种无胸腺鼠,没有T淋巴细胞,对异种移植物不排斥,近年广泛地被用于肿瘤学及免疫学研究,但应用于器官移植尚不多见。 Sollinger等人发现成人甲状旁腺(PTG)在裸鼠体内培养120天,PTG结构完好,但作为较理想的供体胎儿PTG能否在裸鼠体内存活尚无人知。本实验将胎儿PTG 23块分别在裸鼠肾包膜下培养10—30天,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PTG结构完整,无变性坏死,无淋巴细胞浸润。应用裸鼠体内培养14天的胎儿PTG行临床移植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三例,移植疗效良好,证明经裸鼠体内培养14天的胎儿PTG仍可发挥较好的功能。另外,发现一例甲状旁腺瘤在裸鼠体内培养42天,其结构完整,无淋巴细胞浸润,与培养前的新鲜组织无明显差别。我们认为裸鼠可作为PTG移植物的一种理想培养工具,为移植体内培养开辟了一个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应用不同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 ,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体造血细胞稳定植入、诱导受体对供体特异耐受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这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液病、部分恶性肿瘤等疾病最有效的治愈手段。理想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应该是低毒性预处理、最低移植相关并发症、最大植入、最强移植物抗肿瘤作用[1]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是在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移植技术 ,其特点是非致死性预处理、加强移植前后免疫治疗、供体造血细胞完全植入或混合植入、移植并发症轻、移植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官移植已成为许多终末期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全世界至今接受心、肝、肾等移植者已达 6 0余万例。随着外科手术的成功 ,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发展 ,移植成功率的提高 ,出现了供体严重短缺现象 ,异种移植已成为研究的方向。目前 ,只有 1 2的患者有机会接受移植 ,大约有 1 5的患者在等待中死亡。等待器官移植时间越长 ,患者死亡机率越大。因此 ,供者器官来源不足严重困扰着器官移植手术的推广和应用。跨物种异种移植成为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1 异种移植的创立与发展1 1 动物器官移植的特点异种移植 (Xenotransplantatio…  相似文献   

9.
导入蓖麻毒蛋白的供体淋巴细胞在小鼠皮肤移植中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皮肤移植,受体为BALB/C鼠,供体为C57BL/6鼠。用氯化钙介导蓖麻毒蛋白进入供体鼠的脾细胞制成毒细胞,适时地注入受体体内。带肝蓖麻毒蛋白的供体脾细胞,一方面可提供特异移植抗原使特异的T,B淋巴细胞识别;另一方面,它被识别裂解后,释放蓖麻毒蛋白,又可杀 与其识别听T,B淋巴细胞,使受体对供体移植物产生耐受。实验共设两组,在皮肤移植前后分别用包埋蓖麻毒蛋白的供体脾细胞处理,两  相似文献   

10.
陈瑾  徐国兴 《海峡科学》2007,(12):36-37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移植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大量成功,并正逐步向临床应用方面过渡,但移植后相关免疫排斥以及细胞凋亡所致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免疫排斥反应已成为RPE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且主要是慢性排斥反应.近年在该方面进行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大量研究为防治移植后免疫排斥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和应用前景,以期在不远的将来RPE移植能够成功地应用于人类RPE相关疾患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