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建国后,何其芳与废名诗论有着较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对"新民歌"看法迥异、对诗歌传统认识有别、诗论模式不同。不同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与二人社会地位,尤其是政治地位的改变,导致话语权的迁移有关,这最终决定了二人在建国后诗坛的成就。由此可见话语权对于文学之重要。  相似文献   

2.
杜十娘与简爱分别是处于东西方社会底层的妇女形象.她们在性格上均有反抗性,但二者的性格内涵又表现迥异.前者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价值尊严的残酷扼杀,是封建桎梏下女性意识沉睡时下层妇女命运的必然,而后者的胜利则是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巩俐和章子怡作为两代“谋女郎”,都从张艺谋的作品中走出来,尽管二人在不同的电影中呈现出极不相同的银幕形象以及意义,但是无论是她们的演艺生涯还是成名经历,都有着微妙的相似之处,因此处处都将二人相提并论,而纵观她们的发展经历,到目前看来甚至有着殊途同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杨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6):116-116
《大宅门》与《红楼梦》都是在描写大家族的盛衰荣辱,两部巨作中的主人公白景琦与贾宝玉之间也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都有着不凡的出生,有着深入骨髓的叛逆;有着缺憾的婚姻,自私的爱情态度;有着无奈的人生,相同的悲剧命运。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让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生命演义方式,因而有了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色彩能够表现情感,传递表情。而人本身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其喜好是倾向性的,因而对色彩的喜好、厌恶与其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观的色彩喜好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与气质修养,比如喜欢红色的人其性格大多较活泼外向;喜欢黑色的人其性格大多稳重严谨;喜欢紫色的人其性格大多忧郁沉闷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历史上,苏东坡是受人崇敬和喜爱的人物之一。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既取决了东坡多方面的卓越的文化才能,更取决于东坡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文化性格.这自然又与东坡一生之所为学和经历有关.东坡一生涉猎广泛,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他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影响,中国传统义化的历史积淀在他身上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反映.这一复杂和思想渊源与东坡生平理想抱负和现实经历境遇的巨大反差相结合,就形成了东坡人生道路的多元价值取向,从而也就决定了他情感性格的多重层次.但是,正如在一首宏伟的交响曲中必然有其高亢的主旋律回响一样,在东坡人生…  相似文献   

7.
大陆与台湾"本是同根生"的共同的文化传承、心理积淀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使张欣与廖辉英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但同时大陆与台湾不同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和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与人生经历又使两人的创作呈现出风格上的差异与各自的艺术特色。差异性正是她们各自存在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赫维 《科技咨询导报》2010,(12):240-24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位才华横溢但英年早逝的青年女作家,她们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验、坎坷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才情笔触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抒写着情感历程和涂抹着心灵悸动的散文佳作。她们的性格秉性不同,家庭生活不同,感情经历不同,对待人生的态度和处理生活的方式也不同,但她们的散文中却渗透着相同的情绪——悲凉、苦楚,悲剧意识隐藏在她们各自的心灵抒写中。当然,石评梅和萧红散文中的悲剧色彩也因为上述的种种不同而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和各自特征来。  相似文献   

9.
玛丽雅姆与莱拉作为《灿烂千阳》中代表着两种不同时代与背景的女性角色,她们既有着先后传承的相似之处,又因其生活环境与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迥异的人物性格与斗争方式。借助被称为"女权主义圣经"的西蒙·德·波伏娃所著的《第二性》为基本分析工具,探讨了在阿富汗特定社会背景下女主人公玛丽雅姆与莱拉的性格特质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高适、岑参同是盛唐边塞诗创作诗人,诗歌创作总的艺术风格为"悲壮".然而二人边塞诗创作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边塞诗创作的巅峰期出现在了二人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高、岑二人的价值观、人生态度以及性格气质,这也决定了高、岑边塞诗在格调、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和接受文学遗产影响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4.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力学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大都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矩守恒定律视为质点组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的推论,忽视了守恒星的本质意义,是不正确的.本文绘出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