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国际原油市场剧烈波动对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力增加了原油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使得分析市场基本面因素不足以解释其复杂波动.鉴于此,本文构建投资者关注度指数,并基于BEKK-GARCH模型和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的历史数据,探究投资者关注度对WTI和Brent原油现货与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发现:第一,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投资者关注度对国际原油市场收益率有单向波动溢出效应;第二,投资者关注度对国际原油市场波动的冲击在前3个月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10个月后投资者关注度的冲击将几乎被原油市场吸收;最后,投资者关注度对原油现货市场的冲击强度大于对期货市场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产品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误差修正项模型和基于t分布的双变量EC-EGARCH(1,1)模型,选取玉米和白糖期货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的信息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农产品期、现货市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相互引导关系和相互波动溢出效应,并且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大于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检验了期货市场交易量和持仓量的信息传递效应,发现只有交易量对现货市场有显著的正反馈信息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花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研究我国棉花期货和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为目的, 基于 VEC 模型、Granger 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 BEKK 模型, 对我国棉花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双向Granger 引导关系. 但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引导作用更强, 并且较现货市场具有更强的信息效应. 此外, 两个市场均存在很强的自身波动滞后效应, 相互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也非常显著, 但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明显大于后者对前者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010-04-16~2016-04-30期间,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日频度下的价格序列相关性和溢出关系.通过区分不同市场阶段下股指期货对现货的影响,从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以及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存在双向影响关系,而现货市场的波动冲击对现货和期货市场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波动率主要被现货市场波动所解释,现货市场波动对期货市场存在溢出效应.在不同市场环境特征条件下,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仅在市场剧烈波动下跌阶段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此条件下,期货市场的波动对期现市场的波动解释能力以及冲击影响力要大于平稳波动时期.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国内外非同步期货交易市场之间的跳跃溢出行为, 利用贝叶斯 MCMC推断的SVCJ模型对国内外期货市场之间的跳跃溢出概率、跳跃溢出强度、跳跃溢出频度及溢出的跳跃大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国内外期货市场存在显著的跳跃溢出概率与跳跃溢出强度;对跳跃溢出的概率和强度而言,国外期货市场的跳跃更可能在第二天到达国内期货市场,而国内期货市场的跳跃则更可能在同日到达国外期货市场,且国内期货市场的跳跃溢出到达次日国外期货市场的频度相对更高,这些现象可主要归因于国内外期货市场正规交易时间的非同步性; 另外,溢出跳跃大小的测度进一步支持了跳跃溢出行为大都是由不寻常的风险事件引起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期货市场流动性协动现象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交易量、交易金额、持仓量、平均深度、有效交易量以及非流动性指标作为流动性度量指标,以近三年的日数据为基础,对中国期货市场流动性协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期货市场存在显著的流动性协动现象,日内交易者易受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影响,并且该现象具有显著的行业效应、地域效应以及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股市噪声交易能量较大、行业指数同步性较高的特点,提出改进的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经验模态分解)去噪方法对行业数据进行处理,进而采用BEKK-GARCH模型分析金融危机前、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危机后三个阶段行业间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降低股价同步性方面,改进的EMD去噪方法效果更佳;行业间波动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期间显著上升,金融危机后回落;较之金融危机前,金融危机后传统制造业受产业链上游的波动溢出效应有所降低、受科研的波动溢出效应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检测美国期货市场跳跃风险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外溢效应及其投资价值,基于同步交易和异步交易的研究视角,应用跳跃风险溢出指标和风险溢价模型对美中两国的铜和大豆期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期货市场同步交易和异步交易的跳跃风险对中国期货市场均构成显著影响;同步跳跃风险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冲击相对更大,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杠杆效应;与加入WTO过渡期间相比,WTO过渡期后美国期货市场跳跃风险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强.从跳跃风险溢出的贡献度看,美国期货市场跳跃风险对中国的风险溢出贡献是非常大的,且美国同步交易比异步交易的跳跃风险贡献大.从投资价值看,来自美国期货市场跳跃风险显著降低了中国期货组合的分散化收益,美国期货市场的跳跃风险对中国期货市场的风险溢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明显大于非跳跃风险溢价.此外,期货市场的上跳和下跳风险溢价也具有非对称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牛熊市的视角,根据市场的历史周期的判断结果,分别提取我国沪深300牛市和熊市样本窗口,使用了BVGJR-GARCH-BEKK模型和LM跳跃检验法,从价格发现、波动溢出和跳跃风险三个方面对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间的信息传导关系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牛市时股指期货市场发挥主要的长期价格发现作用,熊市时两个市场存在双向的价格发现,过分自信效应可以解释这一异化现象.两个市场在牛熊市都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但非对称性的方向相反.熊市时两个市场上都检验出了更多的跳跃行为,熊市下股指期货市场的跳跃风险来自于未预期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将主成分分析(PCA)与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引入跨区域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基础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研究,弥补过去用传统向量GARCH模型拟合高维金融时间序列波动存在的不足。主要贡献包括:(1)建立PCA-EGARCH-M与ICA-EGARCH-M模型,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期间国际股指期货市场对我国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并通过预测评价指标RMSE与Theil不等系数的对比,证实ICA-EGARCH-M模型更精确,实证结论不仅验证不同程度波动溢出效应的存在,而且反映出波动溢出的主要来源。(2)用脉冲响应函数衡量国际股指期货市场的单位冲击给我国股市造成的波动响应时间和响应幅度大小。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原油期货与国际原油期货间的价格波动溢出效应及其持续性进行了研究。鉴于BEKK模型在刻画多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及其方向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首先构建了关于WTI、Brent和INE的三元BEKK-MGARCH模型;以十组交割期限不同的合约数据为样本,实证探讨了三者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其方向性;结合BEKK系数矩阵估计方法及IGARCH、Wald检验,建立了三种原油期货之间的波动溢出持续性检验方法,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INE与WTI、Brent之间存在显著且持续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以GARCH波动溢出效应为主;相较Brent而言,WTI对INE的ARCH波动溢出效应更为显著,而Brent对INE则表现出较显著的GARCH波动溢出效应;INE对WTI(或Brent)的波动溢出效应总体上更为显著,且波动溢出效应持续时间较长,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2.
叶舟  李忠民  叶楠 《系统工程》2005,23(4):28-34
通过建立ARMA-EGARCH-M模型对中国期货市场铜、铝交易量与收益率及其波动的关系做了一个全面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同期交易量与收益率波动正相关,将交易量分为预期与非预期两部分后发现非预期部分对收益率的波动有更大的影响;交易量的引入并没有消除波动的ARCH效应;中国期货市场杠杆效应不明显;铜在期货市场的运行有效率,而铝却缺乏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一个上游企业和N个下游企业构成的二级产业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上游企业的定价机制和下游企业的产品差异性对下游企业技术研发活动的影响,并对上、下游企业在不同定价机制下的利润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上游企业促进下游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活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链价格波及效应的不对称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刻画微小的价格变化对于策略行为和调整成本的影响,建立相容的门限自回归和动态门限自回归(TAR-consistent和M-TAR-consistent)模型,解析门限的经济含义和产业链内 的价格波及效应产生的原因. 研究表明,长期的价格不对称传递波及效应是存在的, 然而,短期的价格变化返回到它的长期均衡值时, 响应有差异.下游厂商调整它们的价格以适应上游价格的变化.这为宏观政策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并以上海畜产业链为例给出验证.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共性技术研发过程及技术链分析,借鉴Stackelberg博弈思想,通过引入纵向扩散难度、技术弹性及后续开发难度等建立主从博弈模型,分析了技术链视角下共性技术供给模式及选择问题.研究发现相对政府主导和政府-市场结合模式言,市场主导模式不可取;随供给成功率增加率增大、纵向扩散难度减少、技术弹性增加(只要纵向扩散难度不太大或供给成功率增加率不太小)及上游企业影响力增加(相应政府-市场结合模式下下游企业预期收益低于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市场结合模式上下游企业努力水平及博弈参与方预期收益均高于政府主导模式,且下游企业努力水平及收益均更晚的超过政府主导模式,反之,政府主导供给模式占优.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期货市场功能形成的机理,对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以及我国现货铜价格进行实证分析,发现SHFE铜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了规避风险及价格发现的功能.利用SVAR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技术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三个市场价格波动因素的比例,对SHFE市场的国际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无论是对新息反应的效率还是在影响铜的国际定价权方面,LME市场总是优于SHFE市场.  相似文献   

17.
竞争条件下纵向合作创新企业的联盟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Samiran Banerjee和Ping Lin的纵向合作创新模型,通过引入上游企业间双寡头竞争关系和创新成本函数,探讨在产业链上游双寡头竞争条件下,当以过程创新为目的上游创新企业的研发成本分担比例一定时,上游创新企业与下游成员企业的联盟策略,及其对四类企业利润函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游创新企业的合作创新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合作创新联盟企业的利润,而且下游非成员企业也会从中受益,从而使行业总利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条件在险价值(CoVaR)法为基础,结合Copula-ASV-EVT模型分析了我国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之间存在双向风险溢出效应,且中小板市场对创业板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创业板市场对中小板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此外,文章还分析了波动冲击对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影响.最后,本文为风险监管以及投资者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之间进行资产配置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基于GED的ARMA-(T)GARCH-VaR模型,借助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考察中国泛金融市场9个子市场在5个时期的下行和上行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而通过有向加权复杂网络刻画各个子市场之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演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子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时滞性,在风险溢出网络中越极端的风险传播能力越强、效率越高.下行和上行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具有不对称性,在多个时期上行风险的传播能力强于下行风险.极端风险溢出网络在5个时期的中心节点不断变化,但能源子市场始终是主要的上行极端风险溢出的接受者.金融危机过后大宗商品和债券子市场在网络中输送极端风险溢出的能力增强,且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上海期铜保证金水平设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上海期货市场铜期货合约的现行保证金水平和收取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应用EWMA和GARCH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现行静态的保证金收取方式已不太适合铜期货市场的发展,现行保证金比例总体偏高,但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又略显不足。指出使用EWMA和GARCH方法动态的计算铜期货合约的保证金水平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