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设计时,除了保证基础本身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外,还需要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和底面尺寸,使得地基的承载力、沉降量和沉降差满足要求。本设计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以简例介绍了基础形式的选择,基础埋深的确定,底面尺寸的计算,基础内力的分析和基础配筋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现行规范中只有单向偏心单柱扩展基础的设计方法,而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双柱共用1个基础的情况.若双柱间距离很小则可近似按单柱扩展基础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若双柱间距离较大则仍按单柱扩展基础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是不妥当的.基于此论述了柱距较大的双柱联合扩展基础如何设计并提供了相关算例.  相似文献   

3.
圆孔孔壁裂缝水压扩张的压力参数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水压致裂法和Griffith理论,对地应力场中岩体孔壁水压诱致裂缝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孔隙压力作用下孔壁裂纹的扩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孔壁破裂、第二次扩展、第三次破裂扩展阶段;且不同的破裂阶段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水力压力。分析了含内压裂纹的扩展压力与原始地应力场及围岩力学特性的关系,随着岩体埋深由浅至深的逐渐增加,水力致裂圆孔的孔壁破裂压力变化由2个阶段过渡为3个阶段,且存在一个钻孔位置的临界埋深。为实际坚硬顶煤水力弱化的试验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圆孔孔壁裂缝水压扩张的压力参数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水压致裂法和Griffith理论,对地应力场中岩体孔壁水压诱致裂缝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孔隙压力作用下孔壁裂纹的扩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孔壁破裂、第二次扩展、第三次破裂扩展阶段;且不同的破裂阶段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水力压力。分析了含内压裂纹的扩展压力与原始地应力场及围岩力学特性的关系,随着岩体埋深由浅至深的逐渐增加,水力致裂圆孔的孔壁破裂压力变化由2个阶段过渡为3个阶段,且存在一个钻孔位置的临界埋深。为实际坚硬顶煤水力弱化的试验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继武 《甘肃科技》2007,23(8):153-154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采用较深柱下独立基础时,基础拉梁的配置应根据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
用GYH-2型单膜式压力传感器和GJL-2型钢筋计测试了一种被称为“构造板扩展基础”的新型基础基底反力及内力,掌握了第一手动态监测数据,总结出该种基础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和基础内力的实际状态.测试结果表明,构造底板能承担30%左右的上部荷载,钢筋受力处于交变应力状态,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柱上板带跨中处,应力最大值不超过钢筋设计强度的22%.这一结论可为构造板独立基础的设计提供直接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永成 《甘肃科技》2005,21(6):133-133,122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采用较深柱下独立基础时,基础梁的配置应根据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规范规定的柱下矩形扩展基础的抗冲切要求,一般的做法是先假定一个基础高度再运用规范公式进行验算,若不合适则重新设定基础高度再验算直到合适为止;通过分析认为满足规范规定的柱下矩形扩展基础抗冲切要求的最小高度可以直接求解,所有大于该最小高度的取值均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抗冲切要求,并以MATLAB为平台编制了程序供大家使用.  相似文献   

9.
北方寒冷地区基础埋深受当地季节冻深的影响,多年来国内外一直将基础埋入最大冻结线之下(不管是否真正必要),人力、物力和工时耗费很大。我国现已编制出了第一部《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并在逐步扩大应用中。本文通过对寒冷地区基础浅埋设计,在浅基础构造要求与施工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以更好配合基础浅埋工作的推广,从而减少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0.
推导了直接计算柱下独立基础满足抗冲切承载力的基础高度的公式,提出了确定基础高度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海地基以软黏土地基为主,在地震频发的场地中,地震荷载的作用会导致浅层黏土地基的土强度发生弱化,而宽浅式筒型基础是一种新型的海上风电基础,其入土深度较浅,因此宽浅式筒型基础对地震作用下浅层土体的强度弱化较为敏感.为研究黏土中宽浅式筒型基础与地基的地震响应规律,以实际场地中原型宽浅式筒型基础为依据,参照原型宽浅式筒型基础的1阶自振频率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监测了宽浅式筒型基础作用下黏土地基在震中和震后的孔隙水压力响应,分析了宽浅式筒型基础和黏土地基的加速度变化,研究了筒型基础作用下黏土地基的剪应力-剪应变关系,揭示了黏土地基中宽浅式筒型基础结构与地基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黏土地基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累积存在滞后效应,且位于筒型基础中心线上土体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相对较小,宽浅式筒型基础产生的大面积附加荷载作用有利于减小黏土地基振动弱化程度;随着埋深的减小,黏土地基的加速度在ELCentro波作用下呈线性衰减规律,在SIN波作用下呈非线性衰减规律,塔筒处加速度与基础顶盖处加速度相当且峰值加速度明显小于浅层地基;基础底面以下土体的应力应变滞回圈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而基础底面处土体的剪应变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OptumG2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水位埋深对地基承载力和浅基础沉降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水位的降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愈大,地基极限承载力愈大,基础沉降愈小.水位埋深较小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地基承载力和基础沉降的影响较大,随着水位埋深的增大,影响逐渐减小;对于同一水位埋深,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愈大,其对地基承载力和基础沉降的影响愈小;相对于内摩擦角而言,黏聚力对地基承载力和基础沉降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3.
海上风电的吸力筒基础在服役过程中受到来自风、浪、流、地震和船舶停靠带来的水平荷载作用,从而使吸力筒基础产生平移和转动地基变形,这种地基变形累计会导致结构整体失稳破坏。宽浅式吸力筒基础埋深较浅,基础-土体相互作用机理与传统浅基础不同。因此,在极限载荷作用下基础的渐进破坏机理尚不明确。利用土工离心机对不同筒径比的宽浅式吸力筒基础进行试验,分析了基础在砂土中的水平极限承载特性。基于Abaqus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吸力筒基础的渐进演化失效模型,揭示了破坏过程中矢量旋转中心位置变化曲线,提出了考虑旋转中心位置变化的水平极限承载特性计算模型,为宽浅式吸力筒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民用建筑框架或承重墙等的设计中,经常会遇到因柱与柱之间或柱与剪力墙间距离较近造成独立基础相碰或重叠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在柱下组成联合基础。本文试用简化设计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可靠。设计方法中还考虑了安全、经济、施工方便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内置钢构架型钢混凝土深梁力学性能优越,但是外包混凝土裂缝宽度不能满足正常使用限值的情况,为了有效控制外包混凝土的裂缝开展,对基于裂缝控制的型钢混凝土深梁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建立了内置钢构架型钢混凝土深梁的剪切力学模型,讨论了基于裂缝控制的内置钢构架型钢混凝土深梁设计方法,给出不同裂缝控制要求的箍筋和腰筋面积以及型钢混凝土斜压柱的几何参数;讨论了型钢混凝土斜压柱破坏状况,并给出控制型钢混凝土斜压柱破坏的含钢率条件;给出内置钢构架型钢混凝土深梁发生适筋破坏的条件,为建立该新型内置钢构架型钢混凝土深梁抗剪承载力设计规范公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工程设计实际需要出发 ,推导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设计弯矩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地铁6号线新华大街站公共区Y型柱双层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超浅埋大跨度Y形柱双层地铁车站结构,尤其是Y形柱的地震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场地土层对地震动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边墙及Y形柱上部的相对水平位移和加速度均比下部的大;在人工地震波作用下,边墙及Y形柱中板以下结构相对水平位移很小,甚至在Y形柱下方出现微弱的反拱现象;Y形柱右侧叉支竖向位移明显大于左侧位移;Y形柱叉支顶部水平应力远大于其他部位的水平应力,且左右两侧叉支的应力-时程存在明显的相互滞后现象;加速度傅里叶谱与车站埋深、输入地震动强度、地震动特性有关,其中随着车站埋深增加,加速度反应的傅里叶幅值依次减小,中低频傅里叶幅值逐渐突出并产生次主频,且次主频傅里叶幅值随着车站结构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频谱曲线的峰点频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8.
周斌 《科技咨询导报》2012,(11):148-148,150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为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和基坑工程四个专题,每个专题由一位资深专职教师负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大力改革实践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视野开阔了,学生能力提高了。  相似文献   

19.
庞巍  张树剑  郭端 《科技信息》2012,(23):334-334,376
0引言任何建筑物都是埋置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该深度如何确定,以及在设计计算如何使用该深度,一直困扰着很多工程人员。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基础埋深的确定及其应用。1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埋深)是指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选择埋深是基础设计工作的重要一环,因为它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工期的长度及造价的高低。对大量中小型建筑一般采用浅埋基础,但考虑到基础的稳定性、基础大放脚的要求、动植物  相似文献   

20.
柱下十字交梁基础是多高层建筑结构常用的一种浅基础形式,其受力状态较为复杂,工程中根据经验进行两方向基础的选型,常导致两方向基底支反力不相等,易造成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本文以两方向基底反力相等为优化目标,研究分析了柱下十字交梁基础的优化选型问题,并计算总结了工程设计中的实用选型原则,对此类基础的合理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