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音     
《华东科技》2008,(8):9-9
“一定要把加速培养造就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作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胡锦涛在2006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专门强调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问题。并希望两院院士更加关注人才培养,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举荐人才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扬我国科技界甘当人梯、提携后学的光荣传统,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院士与苏州     
苏州出院士:从“状元之乡”到“院士之乡”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简称“两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崇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代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自1955年新中国诞生首批院士(学部委员)以来,我国已拥有1773名两院院士,其中苏州籍的院士占了100多席.这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苏州由此赢得了“院士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技》2012,(6):F0002-F0002,I0001
6月27日,以“集聚人才科技资源、引领丽水跨越发展”为主题的2012中国丽水“人才·科技”峰会隆重开幕。两院院士、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专家、  相似文献   

4.
四月姑苏,春意盎然,乌语花香,第二届院士苏州(专家)论坛召开之际,两院院士齐聚苏州。据悉,出席“第二届院士(专家)苏州论坛”的科学家团队阵容强大,有90高龄的耄耋老人,也有两院的年轻精英,还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近40人。在苏期间,院士们应邀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论坛,为苏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拓宽思路、出谋划策,对苏州发展的方方面面给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他们还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开展了大学生面对面,中小学学生“大手牵小手”科技传播等系列活动,苏州的名胜古迹也处处留下了院士们畅游的足迹。  相似文献   

5.
一部近百万字的《山西科技发展史》出版了。笔者有幸参加了该书的编写工作。我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山西院士(包括山西籍的两院院士和在山西工作的两院院士)的有关情况。截止1999年底,山西籍的两院院士有19位,在山西工作的两院院士有3位,共22位。这22位两院院士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各有11位。以下分别加以介绍:1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1914年—),山西省灵石县人,核物理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584名两院的院士投票评选的“振邦杯”2004年中国10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10大科技进展新闻2005年1月13日在京揭晓。  相似文献   

7.
在代表着科技权威的两院院士眼里,什么才算得上够分量的科技进展?1月23日,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等566 位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爱立信杯2001年中国中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这些重大的科技进展注定将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技》2011,(10):31-31
浙江省科技开发中心配合省科技厅院士工作联络办公室,负责承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领导及院士来浙开展考察、调研、科技合作活动的联络接待;组织两院有关院所与我省企业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协助开展与两院科技合作项目的调研、论证;配合做好我省与两院开展科技合作数据统计及省院合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9.
人们只知道他曾经是统领全国科技大军的国务委要员,却很少提及他“两院”院士的头衔。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现在中国的控制论权威是宋健”。  相似文献   

10.
人体可以利用自身的能量发电!当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问世、并得到进一步完善后,这个美好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2006年,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和纳米技术系王中林教授等成功地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该成果发表在2006年4月14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并入选中国两院院士评选的“2006年国际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相似文献   

11.
从农田里“种”出汽油?农作物成为从燃料到塑料的物质来源?这些设想,通过生物技术,不仅可能,而且可行,甚至效益可观。“如果利用现有资源的一半,建成年产5000万吨的绿色油田这就相当于大庆油田的产量。”最近,在中国工程院“2005中国生物质工程”论坛上,为说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可行性,两院院士石元春自信地算了一笔帐。会上来自该领域技术前沿的数名院士、教授,就国际生物质科技发展趋势、我国生物质工程技术现状、面临挑战和产业化前景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共商科技兴国大计 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于6月1日在京举行。这是两院携手走向21世纪之前联袂召开的我国科技界的盛会,近千名两院院士共商科技兴国大计,同迎世纪曙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见部分院士时强调,科技界要勇于创新,大量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适应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朱镕基、李岚清等参加会见,朱镕基在会上作了报告。 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公布了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及两院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的改选结果。宋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王淀佐、朱高峰、沈国舫、侯云德、潘家铮当选为副院长。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5日)各位院士,同志们: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两院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这次两院院士大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开好这次会议,对发挥两院院士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的领军作用,动员我国科技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功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三个问题。1目前的形势和我国科技战线的任务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长期保…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新年伊始,激动人心的喜讯频频从北京飞入合肥,飞向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园:该校侯建国、杨金龙教授和朱清时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单分子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观察分子内部结构”先后获得了三项殊荣——2001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其中最后一个奖项因为由566位两院院士投票产生而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科技动态     
《苏南科技开发》2005,(1):57-57
两院院士评出2004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抗乙肝西红柿育成;西红柿皮可加工成环保塑袋;首张上海科普教育基地地图问世;江苏省首例“双肺”移植成功;AC500全接触,江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务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于6月23日至27日在京召开。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两院”院士大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团体的重要会议。今年在中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四川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背景下召开,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11,(5):26-27
【序曲】新材料、新机遇、新挑战 新材料产业已然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竞争的制高点。2010年6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把新材料产业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于勇 《安徽科技》2014,(12):8-10
党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2014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为我们加快创新型阜阳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孔悦 《科技潮》2000,(8):138-141
2000年6月5日。首都北京。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静康迈着沉稳的步履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科学院(第十次)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两院院士大会。这次两院院士大会是世纪之交我国科技和工程界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两院院士们济济一堂,共商新世纪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同绘科教兴国、富民安邦蓝图,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0.
<正>场景作为“技术的翻译器,需求的挖掘机”,可以深度激活市场新需求,推动前沿技术高效率、高质量转化,促进技术成果和市场需求的高效匹配,构建“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上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深刻揭示科技创新必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协同联动、互促提高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