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是科学人才观产生的理论渊源,从逻辑理性、价值理性、实践理性的结合方面论证了科学人才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阐明了科学人才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才问题上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生长点,是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略从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深入到解放人、解放人才资源素质潜能层面的理论创新,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外交活动中既不同于“言势者”,又有别于“言理者”,而是走出了夷夏之辨的樊篱,提出了务实变通的外交构想。然而,他终究无法脱离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故其外交思想中存在着欲作为而不能为,困惑与牾共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地把握了近代中国国情,抓住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盟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它贯穿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从1919到1920年间,随着中国大批青年学生留法勤工俭学,中国社会逐渐出现了一个新的知识分子阶层即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群体。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群体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初步传播,使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体系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至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始形成。在这过程中,蔡和森和周恩来对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华的初步传播上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传播.并且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提出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实际理论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这一过程,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已开始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笔者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哲学思考,详细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去主义理论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从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分析入手,论证了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我们必须坚持,从论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中最抽象、最本质的部分,它需要由理论思维的抽象层次走入具体层次,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来解决现时代的问题,所以必须发展劳动价值论,只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才能真正领会马克思理论“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外资银行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湘云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60-60,216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近代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经济也相应地卷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表现在各个方面。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角度出发,对外资银行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出现、发展和功能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同时说明近代外资银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和中国的社会性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根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阶级关系变化的实际,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联盟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一观点的确立,又是通过对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探索近代化道路为什么失败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胜利的分析后得出的。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说过,唯物辩证法是“我们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税利的武器”。科学领导经济的思想,正是邓小平把这一“工具”和“武器”运用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最新成果和结晶,也是其治国理论的重要特征。为此,笔者就正确地把握经济工作的几个辩证关系发表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0.
以君权为核心是中国传统的权利模式,至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发生了质的改变。乘“西学东渐”之风而兴起的“民权”理念,被近代先进的思想家引进、传播,并将其作为否定专制权力的理论武器。近代“民权理念”和传统中国的“民本思想”有着重大的区别,前者强调“主权在民”,是在近代法治基础上的个体本位的权利意识;而后者则是建筑在人治基础上的集体本位的权利意识。从古代的“民本思想”,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倡导的“民权理念”,再到“五四”民主、自由旗帜下的“人权理念”,近代中国“权利理念”转化的“三部曲”,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与权利理念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11.
迈斯纳以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预见了共产主义美好未来而认定马克思主义中有鸟托邦因素,进而断定毛泽东思想理论来源的鸟托邦性;以毛泽东思想独特的理论为依据,论证毛泽东思想是源自于鸟托邦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其实,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是在对资本主义一系列矛盾深刻分析后得出的正确的科学的理论;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一词有两种含义,指时间或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史学界“近代”、“现代”说法的指称对象虽渐趋一致,但实际教学、科研中,二者相混,难以硬性规范。“近代”应明确为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其上限以雅片战争为标志,但只具相对意义,近代史时段-雅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能作僵化理解,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来确定研究的时空范围,淡化“上限”概念,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野,在更为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走向,将是中国近代史学新科的突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已经有着缓慢的发展。但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以后,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特点,带给中国农民什丛后果以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幺影响,这是当前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帝国主义的辩护士,在高唱什么“和平革命”时,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描绘成“援助”,说什么是“友好”的“帮助发展经济”进行“农村建设”,藉以欺骗人民。所以,研究中国近代农产商品化的发展和特点,揭露外国资本主义如何通过农村商品经济的扩大,加强掠夺中国人民,给中国农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是必要的。近代中国农产商品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本文仅就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至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农业生产商品化的某些特点,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飞跃”的思想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主导线,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特定条件下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结晶。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两个飞跃”的思想,不仅对全面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认识论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对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个飞跃”的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民主革命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进行的。由于中国革命所处的这种特殊环境,决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不同于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5.
从二步走的中国革命发展战略到“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立 ,再到“八大”路线的形成 ,毛泽东引导中国探索了一条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道路 ,既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难题 ,又找到了解决百年中国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推动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1891年—1946年)是我国近代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悲剧精神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现实土壤,具有忧患意识、抗争意识及深切的痛苦体验等特征,它在近代文学中具体表现为:作为一种戏剧类型的悲剧得到明确提倡,传统叙事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被突破,英雄悲剧及其崇高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代悲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9.
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阐述毛泽东同志理论上的贡献时指出:“他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特别是他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最光辉的范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以下简称《战略问题》)是其中的名篇。这篇光辉著作,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血战史的经验总结。革命实践需要革命理论,革命理论来源于革命实践。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不仅需要伟大的军事理论,而且必然为伟大的军事理论的诞生作好准备。毛泽东同志适应中国革命战争发展的客观需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和根本规律,正确地总结了十年战争的历史经验,彻底清算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在敌强我弱、情况复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农业大国,创造性地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诸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相似文献   

20.
汤寿潜是中国近代早期的维新思想家之一,也是立宪运动中江浙立宪派的领袖之一。他的一生,正处于中国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为了救国图强,汤寿潜也和同时代的其他爱国有识人士一样,认为中国的唯一出路在变法。1890年他发行了《危言》,1896年他又完稿了《理财百策》,在这些重要的著作中,他提出了政治、财经、教育、国防、外交等一系列的变革主张。他认为,一非富不能求强”,没有相应的经济实业,就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相应的地位,非常重视发展近代经济,也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发展近代经济的思想。本文拟对汤寿潜的近代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