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葛云 《广东科技》2008,(12):34-36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大,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建筑业来实施,建筑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建筑施工企业既是生产主体,又是经营主体,而经营管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必须从追求产值、产量的传统型、粗放式管理向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效率为目标的创新型、精细型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2.
刘广珠  崔红方 《科技信息》2007,(32):321-322
建筑业企业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建筑业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它对城市产值贡献的大小。本文通过分别对建筑业企业初创时、经营期间以及清算时的各种情况进行税收筹划,以达到从整体上增强城市建筑业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质量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工程质量好坏的生命线,是增强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环节.因此,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俊华 《科技信息》2007,(14):45-45,106
建筑业长期以来是一个劳动密集、粗放经营的行业,而提高我国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充分地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制造业一经应用,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而建筑业要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正需要引入这样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本文在分析见着供应链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建筑业发展的集成化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四个步骤。对今后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及运作模式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鸿 《科技资讯》2007,(15):151-152
建筑业是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业安全、技术及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成木管理已经成为衡量建筑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而由于从价值的角度来进行成本管理更容易抓到成本的实质,因此,本文讨论了以价值链为基础来整合建筑工程企业成本管理的理念,对我国建筑工程企业进行更加有效的成本管理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振高 《科技资讯》2007,(10):51-5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筑业快速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建筑业在我国支柱产业的作用和地位也进一步地显示出来。对于我国施工安全状况的提高和改善,还必须依靠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安全技术的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筑施工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核心,对增强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管理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从施工开始到竣工再到保修全过程的协调组织管理,对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首先详细阐释了建筑施工管理的概念,进而提出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活力明显提高,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经营的市场微观主体,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形成了一批有比较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特别是随着我国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大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建筑业,特别是施工企业是一个高危险性、事故多发的行业。近年来,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已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和高层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施工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因而提出了"绿色高层建筑施工"的概念。这种新型的节能施工概念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满足社会需求,支持了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绿色节能施工的意义1.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推动了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节能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的一种最为新型的施工概念,这种新型的施工理念积极地推动了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推动作用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秦博 《科技资讯》2007,(5):184-184
我国企业活力明显提高,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经营的市场微观主体,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形成了一批有比较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特别是随着我国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大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刘阳 《科技信息》2011,(20):75-75,76
一、研究背景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可以预见在今后数十年内,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建筑市场正面临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机遇。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投融资体制和公用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都为建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在大规模投资拉动下,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8亿元,增长24%;完成竣工产值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建筑业交易活动的效率,促进建筑业的发展,本文研究了建筑领域电子商务的体系和的概念及建设原则,分析了建筑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平台,并给出了我国建筑业电子商务的实施架构和实施关键.旨在利用电子商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项目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保证建筑业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建筑业,特别是施工企业是一个高危险性、事故多发的行业。近年来,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整个建筑业效益的提高,也是建筑业及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连续性、技术性等特点,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之一。由此可见建筑企业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连续性、技术性等特点,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之一。由此可见建筑企业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16.
秦博 《科技资讯》2006,(23):204-204
我国企业活力明显提高,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经营的市场微观主体,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形成了一批有比较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特别是随着我国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大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提高整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对实现国民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文章基于甘肃省208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家特、一级建筑业企业和1812家服务业企业开展创新调查的样本数据,并结合甘肃省企业家创新活动问卷调查结果开展研究与分析,找出制约甘肃省企业创新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涂青  吴海政 《科技信息》2011,(31):I0156-I0156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筑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沈明军 《科技信息》2012,(17):378-378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施工企业的扩长速度很快,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施工企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经济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低价竟标就会成为竞争的普遍特征,因此高报价带来的高利润就会变为不存在,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加强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可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的问题,针对项目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降低经营成本与费用,提升企业项目运营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群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6):127-129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具有重大作用.分析了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如保促使建筑企业得到更好更大的发展,提出了促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