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闽江河口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混合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闽江河口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混合行为,于2014年8月、11月及2015年1月、5月采集了河口水域13个站位的表层水样,测定了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活性磷酸盐及活性硅酸盐5项营养盐指标.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硝酸氮均为溶解无机氮(DIN)的主要存在形态,其质量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亚硝酸氮冬季较低,氨氮夏季较低,DIN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浮游生物生长消亡、氮循环及流量控制;活性磷酸盐春季及夏季低于秋季和冬季,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流量、悬浮物质量浓度及浮游生物的生长消亡;活性硅酸盐秋季远低于其他3个季节,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地表输入量及生物消耗和分解.河口混合行为方面,硝酸氮不同季节均呈现保守行为,亚硝酸氮较为复杂,特别是11月表现为质量浓度随盐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氮夏季淡水端有去除现象,DIN与硝酸氮相似;活性磷酸盐夏季呈现保守行为,秋季受河口缓冲效应、人类活动及化学生物过程共同作用而表现为质量浓度随盐度增大而增大,冬季与秋季相似,春季大致呈保守行为;活性硅酸盐夏季、冬季和春季呈现保守行为,秋季随盐度变化不大.除此之外,河口营养盐结构有失调现象,大部分站位N/P(摩尔比)值超过22,Si/P(摩尔比)值超过22,总体表现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7--2009年4月和9月7个站位各项生态因子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海棠湾的时空状况,测定的因子包括pH、盐度、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耗氧量(COD)和叶绿素&海棠湾各站位无机氮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14~0.847mg·L^-1,活性磷酸盐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003—0.069mg·L^-1.铁炉港和藤桥河口附近海域水体的无机氮、COD和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高于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的质量浓度则表现为铁炉港高于其他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丰水期的质量浓度均高于当年枯水期的质量浓度.富营养化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丰水期大部分站位呈现富营养化水平,人类活动已经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海棠湾海域,其主要途径为养殖废水的排放和市政排污.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9--2011年的5—10月在渤海湾赤潮监控区6个监测站点进行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探讨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营养盐的变化特征及富营养化概况.结果表明:近3年来,渤海湾赤潮监控区海域受到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污染,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且无机氮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活性磷酸盐;从空间分布上看,渤海湾赤潮监控区海域活性磷酸盐的空间变异系数在0.14~0.39之间,高于其他项目的空间变异系数,说明活性磷酸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明显大于无机氮和硅酸盐;在时间分布上,表层海水营养盐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月变化特征,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8月份其质量浓度达到最高值;从营养盐的结构特征上看,NO3--N占无机氮质量浓度的57%~70%,是该海域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从赤潮监控区的富营养化等级划分来看,赤潮监控区由2009--2010年的磷限制状态转为2011年的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拟分析涠洲岛海域水体的营养盐成分、比例、浓度以及时空变化,掌握该海域的营养状况与变化趋势,并对海域生态进行健康评价。实验采集海域水体样品并测定其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硅酸盐含量及化学需氧量等,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与富营养化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溶解无机氮浓度为14-250μg/L,平均为96μg/L;活性磷酸盐浓度为2.8-38μg/L,平均为15μg/L;活性硅酸盐浓度变化不大,为125-280μg/L,平均为193μg/L。活性磷酸盐与溶解无机氮季节浓度变化较大,时间上,活性磷酸盐在秋季达到变化高峰,溶解无机氮在夏季达到变化高峰;空间上,各营养盐整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位于涠洲岛东面的海域营养因子浓度较高。根据富营养化指数法得出年际海水富营养化指数为0.016-0.26,均值为0.090,属贫营养海水。其中春季富营养化指数最高,为0.26;冬季富营养化指数最低,为0.016。因此,涠洲岛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整体为良好。  相似文献   

5.
2003~2010年铁山港湾营养盐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蓝文陆  彭小燕 《广西科学》2011,18(4):380-384,391
2003~2010年对广西铁山港湾进行22个航次的调查,采集海水样品分析该港湾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8年的浓度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结合文献资料,比较该期间铁山港湾与钦州湾海水营养盐浓度变化的异同.结果,2003~2010年间铁山港附近海域无机氮浓度为0.21~47.86μmol...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沿海城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然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该文通过统计2010-2014年福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对湄洲湾海域的监测数据,分析湄洲湾近岸海域氮磷的时空分布规律。评价结果表明,①无机氮浓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浓度由湾内向湾外减少,DIN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溶解无机氮以NO_3-N为主;②磷酸盐的超标多出现于枯水期,北岸浓度低于南岸。  相似文献   

7.
依据2008年5、8月对舟山渔场海域进行的水文环境和渔业资源状况的综合调查结果,阐述了舟山渔场海域表层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状况。结果表明:氮磷含量总体上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逐渐变小,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均表现为夏季低、春季高的特征。调查海域叶绿素a含量随氮磷的波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变化,夏季明显高于春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与叶绿素a的分布呈负相关变化,春季调查海域表现为磷限制,夏季绝大多数调查海域为磷限制,只有调查海域最东部边缘表现为氮限制,这与一般海洋环境为氮限制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8.
于2005-2006年的枯水期与丰水期对三亚湾海域进行监测,布设了3个断面和7个监测站位,对盐度、pH、无机氮(NO2-N、NO3-N、NH4-N)、无机磷(PO4-P)、活性硅酸盐(SiO3)、油类、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粪大肠菌群等水质因子进行了现场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三亚湾大部分监测站点的水质状况良好,优于Ⅱ类海水的水质标准;受陆源径流的影响,三亚河口、三亚港邻近的1号监测点的水质较差,主要受到无机磷、油类、粪大肠菌群的污染;营养盐(无机氮、无机磷、活性硅酸盐)、COD、粪大肠菌群受陆源物质的影响,近岸监测值高于远岸监测值,湾东侧的监测值高于西侧的监测值;三亚河对三亚湾的水质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飞来峡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6月(丰水期)和12月(枯水期)对库区内9个采样点进行水样采集。通过测定各形态氮、磷浓度,结合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和氮磷比,分析水库氮、磷营养盐分布特征、结构以及来源。结果表明:(1)硝酸盐氮是氮营养盐的主要存在形态,磷营养盐的主要存在形态为颗粒磷和溶解态磷;(2)总氮、总磷浓度总体表现分别为丰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枯水期,氮浓度受生活污染影响较大,磷浓度变化具备面源污染特征;(3)氮、磷元素在丰水期具有同源性,枯水期输入源不完全一致;(4)对比3条主要入库河流(北江干流及滃江、连江等支流)的入库通量,枯水期北江总氮通量最大,为1 036.0 g/s,丰水期滃江总氮通量最大,为1 128.4 g/s,丰、枯水期北江总磷通量均最大,分别为85.4和70.3 g/s;(5)DIN/TP介于4.0~47.1,水库属于磷营养限制类型。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4~2010年北部湾防城港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数据,对北部湾防城港近岸海域的海水环境参数变化与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检测海水环境参数: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溶解氧、石油类和重金属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北部湾防城港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存在的主要超标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其中北仑河口主要受到无机氮污染,防城湾主要的污染物是活性磷酸盐,珍珠湾水质较清洁,市政排污、养殖排污和工业排污是防城港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来源。近岸海域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年均值增长较快,由此说明北部湾防城港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正逐步加大,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韩江三角洲(包括韩江、榕江和练江)为我国六大三角洲之一,但该海域生源要素的河口化学特征知之甚少.2010年夏季开展了韩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来源、分布及河口行为的初步调查.走航及断面温、盐分布显示,韩江口夏季存在南、北两个羽流区且水体层化明显.溶解无机氮、硝酸盐、硅酸盐与吸收系数(a350)、类腐殖质荧光组分呈表观保守混合行为,而亚硝酸盐、铵盐、活性磷酸盐及类蛋白质组分随盐度波动较大.北羽流混合区硅酸盐河端外推值高于南羽流混合区,说明韩江流域硅酸盐风化作用强于榕江流域.北羽流混合区a350以及类腐殖质组分的河端外推值高于韩江干流及入海口,表明在河口低盐度区存在添加作用.与东南沿海其他河流相比,韩江具有特征性的高硅酸盐∶溶解有机氮浓度比(1.9)和低CDOM丰度,人为影响程度相对较小,韩江口海域表现为潜在性磷限制特征.  相似文献   

12.
茅尾海富营养化程度及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3~2010年每年的枯水季(1~3月)、丰水季(6~8月)和平水季(10~11月)对茅尾海每年3期共22次表层海水取样,调查无机氮、磷酸盐、化学需氧量及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变化,用富营养化指数评价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并分析营养化程度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茅尾海无机氮、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均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碳源和不同浓度芽孢杆菌及光合细菌对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同时添加碳源和芽孢杆菌及光合细菌对总无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养殖尾水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浓度为1 g·m~(-3)和1 m L·m~(-3)情况下处理5 d后,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去除率均达85%以上,总无机氮去除率达80%以上。综合本研究中芽孢杆菌及光合细菌不同添加量对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结合处理成本,建议养殖尾水处理中芽孢杆菌及光合细菌添加量分别为1 g·m~(-3)和1 mL·m~(-3)较为适宜,在此条件下处理5 d后可有效处理尾水中氮磷总量,为养殖尾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2011-2016年福建省7条入海河流河口断面总氮、硝酸盐氮、氨氮和河口海域无机氮,结果表明:①从水质看,大体呈现河口断面水质差,河口海域水质亦差的规律。龙江在7个河口断面中水质最差,河口海域水质却最好。②从浓度看,河口断面总氮浓度差别较大,霍童溪、交溪和闽江河口不超过Ⅲ类,其余均远超Ⅴ类标准;但河口海域无机氮浓度差别不大,仅龙江河口海域在2013年为Ⅱ类,2016年为Ⅲ类,其余均为Ⅳ类或劣Ⅳ类。③从氮素浓度变化趋势看,河口海域无机氮与河口断面总氮大体相同。因此可通过入海总氮的变化情况推测受纳河口海域无机氮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街山列岛海域增养殖区表层营养盐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2010年春、夏、秋季中街山列岛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及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盐度、pH、溶解氧、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的月平均值均呈季节性显著差异。COD平均值较低,均低于一类海水标准;就DIN而言大多数站位为劣四类海水,而DIP表现为大多数站位属于二或三类海水。E值表明海水基本处于高富营养状态,且富营养化状态指数中COD占优势,其次为DIN,这两者起到绝对性作用;N:P值表明调查海区的海水基本处于P限制潜在性营养;有机污染指数A值表明所调查海域海水基本处于轻度有机物污染。营养盐与盐度和pH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磷酸盐的负相关最为显著,且各营养盐之间大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选取防城港湾(东湾、西湾和外湾)2010-2019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数据,对其海水环境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参数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活性磷酸盐(DIP)、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指数法对防城港湾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变化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环境因子与浒苔绿潮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绿潮形成机制研究和半岛绿潮灾害防治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通过整理收集浒苔绿潮暴发重点海域的历史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系统分析浒苔绿潮暴发期间以及浒苔绿潮暴发前后关键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H值、溶解氧DO、无机氮、磷酸盐和叶绿素a)的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结果】南黄海海域表层海水温度2—8月份呈上升趋势,年际变化不大;盐度季节性和年际变化幅度不大;pH值2—8月份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历年来2月份呈上升趋势,8月份呈下降趋势;DO浓度2—8月份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年际变化很小;无机氮浓度2—8月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历年来2月份比较稳定,8月份呈下降趋势;磷酸盐季节性变化无规律,年际变化不大;浒苔绿潮暴发期间底层海水叶绿素a浓度高于表、中层。【结论】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无机氮都适宜于浒苔的生长,这是导致浒苔发生发展,乃至导致绿潮发生的区域环境因素;浒苔绿潮与DO、磷酸盐关系不明显;浒苔暴发导致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极大限制。  相似文献   

18.
舟山海岛潮间带环境质量状况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舟山海岛潮间带的七个断面采集水样,根据海洋监测规范[1]对样品的温度、盐度、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以及营养盐(无机氮TIN、无机磷PO4-P)、重金属、石油类等化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潮间带水质以超四类海水为主,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4—2012年在渤海湾进行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探讨了渤海湾近年来营养盐的变化特征及富营养化概况.结果表明:近年来,渤海湾海水中DIN含量升高,DIP含量有所降低,与1978—1980年相比,DIN增加1.18倍,DIP降低62.1%;从空间分布上看,北塘和汉沽断面的营养盐含量高于其他断面;从时间分布上看,枯水期的营养盐含量低于丰水期;从无机氮的结构特征上看,NO3-N占无机氮含量的40.4%~81.5%,三态无机氮之间基本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从N/P比值、Si/N比值和Si/P比值上看,近年来渤海湾N/P比值升高,该海域已由原来的高磷低氮转换为低磷高氮的状态;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是,2008—2012年渤海湾近岸海域NQI指数变化范围为3.24~4.28,平均值为3.71,全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及评价钦州湾近岸海域夏季海水富营养化水平状况。【方法】2010年6月采集钦州湾近岸海域15个站位的海水样品,测定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P)等的浓度;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海水富营养化指数法以及潜在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模式对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钦州湾近岸海域夏季海水中COD平均浓度为1.00mg/L,DIN平均浓度为0.12mg/L、PO4-P平均浓度为0.01mg/L。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钦州湾近岸海域海水中COD浓度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DIN浓度超标率为20%;PO4-P浓度超标率为20%。海水富营养化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钦州湾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指数平均值为0.47;海水潜在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模式评价结果显示,钦州湾海域海水营养级别为Ⅱ级。【结论】钦州湾近岸海域海水受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污染;海水富营养化水平为贫营养;钦州湾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主要受陆源污染物及海水养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