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萨满异能神话是指以表现萨满特殊异能为主要内容的神话,其中包括萨满除妖救人、萨满过阴追魂、萨满跳神治病、萨满占卜、萨满变形、萨满创建文化制度以及传播民族宗教文化等神话母题。这些母题都是围绕萨满职能展开的,借此突出萨满神性,从而揭示萨满崇拜观念在满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成长于我国满-通古斯语族的核心区域——大兴安岭,其小说在精神特质和艺术表达上都鲜明地体现出满-通古斯文化的印记。迟子建小说中的满-通古斯文化因素既是满-通古斯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它蕴含着东北边疆地区的文化心理、价值规范和精神内核。以满-通古斯文化为视阈研究迟子建小说,不但可以系统地挖掘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文化背后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蕴,还能阐释和把握其精神图像和风格特色。因此,满-通古斯文化与迟子建小说研究进一步探寻了东北地域文学研究的深层文化和精神维度,有着立足地域又超越地域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无论从叙述主体还是叙述方式来考察,萨满教对先锋小说都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可以说,马原的先锋小说既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外来影响相关,同时也是本土文化萨满教影响的结果。萨满是神界与人间的沟通者,跳神时萨满的灵魂可以暂时离开身体,自由地往来于天地之间。而先锋小说中的叙述主体“我”,往往既是叙述人又是作者本人,同时,也可能被随时置换为其他人。叙述主体“我”分身有术,变幻莫测。“我”与萨满在功能和作用上达到了默契和一致。  相似文献   

4.
赞美乡土精神和肯定乡村文化的本质是90年代乡村小说创作的重要文化倾向.迟子建90年代的乡村小说创作体现了作家们共同的文化取向,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对安定、平和的乡村社区生活描写而展示乡村社会的宽仁与厚道,通过对家庭亲情伦理的描写而展示乡民们的善良、谦和、敦厚,是迟子建价值选择的独特个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迟子建以《北极村童话》为代表的早期小说基本属于故乡题材小说,从90年代初开始,迟子建的小说题材日趋扩大,由从前单纯描写故乡风情逐渐转向关注都市社会,风格也由单纯明净趋向浑厚成熟;题材的扩大没有改变迟子建的文学理想,在小说中建构温情与爱意的家园是她对理想的执着坚守;迟子建的小说包含对人性最深刻的洞察,她笔下人物浓郁的忏悔意识体现了最丰富、最真实的人性。  相似文献   

6.
赞美乡土精神和肯定乡村文化的本质是90年代乡村小说创作的重要文化倾向。迟子建90年代的乡村小说创作体现了作家们共同的文化取向,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对安定、平和的乡村社区生活描写而展示乡村社会的宽仁与厚道,通过对家庭亲情伦理的描写而展示乡民们的善良、谦和、敦厚,是迟子建价值选择的独特个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诗意的温情是迟子建小说世界的标志,但是她关于故园关于乡土的温情故事,只是小说叙述话语的一个层次,对现实性生活和现代文明的拒绝与抗议构成了迟子建小说的深层话语,迟子建通过叙述方式的控制与选择使她的反抗以温婉的姿态展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迟子建的创作由早年的浪漫抒写转向文化探寻。她以20世纪上半叶东北民间社会的女性形象为依托,特别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萨满"形象的着力书写,表达了对传统民间社会中女性重要地位的缅怀,彰显了对现代文明中女性主体身份的反思和批判,呈现出女性话语的乌托邦诉求。  相似文献   

9.
在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中,她用温情构筑了一个文学艺术世界,形成了迟子建小说的独特之美,展示了她对人生残缺的温情关怀。  相似文献   

10.
诗意的温情是迟子建小说世界的标志,但是她关于故园关于乡土的温情故事,只是小说叙述话语的一个层次,对现实性生活和现代文明的拒绝与抗议构成了迟子建小说的深层话语,迟子建通过叙述方式的控制与选择使她的反抗以温婉的姿态展现.  相似文献   

11.
贯穿池莉小说创作始终不变的内在精神是她对世俗人性的温情关怀 ,本文通过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对比 ,阐述了池莉小说创作以人道关怀写实视角 ,原生态展现小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以巨大的包容和理解 ,抒写对世俗人性的温情关怀 ;以对人类精神生活的追问 ,深化了对世俗人性的思考等三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为市井细民写心--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李清华 《科技信息》2009,(19):168-168
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荣获1991年度“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奖”并入围“美国全国图书评论奖”。作为美国最伟大的移民小说之一,该作品在华散研究中具有典范的意义。笔者将从散居批评角度出发,阐释该作品中美国华散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在美国的漂浮散居之旅中他们饱尝种族歧视,备受流离之苦,因而心系中华,顽强抗击美国主流文化的同化,坚持在其母国文化的精髓:家庭主义中寻求慰藉,寻找归属感,谱写其对中华文化的眷恋。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呈多元化发展,从哲学而言,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有无之争、言意之辨、形神之鉴等命题对文艺思想和创作颇有影响.汉代的礼文化被“通达“、“任自然“所代替,情诗渐多,玄学之盛直接导致玄言诗的产生,山水赏会使以陶、谢、宗、王为代表的山水诗画达到相当高度.道教对游仙诗和志怪小说的影响,佛教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魔术、绘画、雕塑、音乐的影响,则可以看到宗教与文艺的关系.胡汉文化分别在南北地区融合、发展,又生出了诸多差异,形成了南北文风与艺术的诸多不同,造就出多姿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试论李佩甫笔下的反叛一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佩甫的小说在继承批判“国民性”传统的同时 ,也重在发掘乡土民间本身以藏污纳垢形态表现出来的反抗内容。在他的小说里主要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反抗者。尽管有种种局限 ,但他们在反叛过程中所体现的、未曾被这块土地性格驯服的桀骜之气 ,始终是值得我们赞美的 ,也是探索民间现代出路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清代白话公案小说大量描写清官依靠鬼魂告状、神灵托梦、实物暗示指点等种种神秘手段破案。这种超人力因素根据来源和职能,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即由自然崇拜而演化成的自然神,由灵魂崇拜而演化成的人鬼、人神,由社会力量崇拜而演化成的社会神。  相似文献   

17.
当下许多人文性批评,底蕴十足,锋芒毕露,却又难以叫人口服心服,原因是虽有底气和锐气却缺乏将两者联系起来并形成一股合力的中气。批评的中气包括:宽厚的胸襟,正确的途径和严密的逻辑。刘川鄂对池莉的批评,和许多人文性批评一样,缺乏这种中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