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冬梅 《科技信息》2007,(1):207-207
我国目前允许企业经营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而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披露信息的要求非常少,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对其信息的需求。同时,衍生金融工具的经营风险性极高,对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职工等多方面的经济影响都比较大。因此本文就其财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其目的是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内容。  相似文献   

2.
从衍生金融工具的起源及概念入手,对会计的确认、计量、收益报告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展开讨论,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徐玉生 《中国西部科技》2004,(18):122-123,119
本文参考国内外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成果,结合股指期货交易的自身特点,从股指期货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三方面入手,对股指期货的会计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股指期货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考国内外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成果,结合股指期货交易的自身特点,从股指期货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三方面入手,对股指期货的会计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报表体系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衍生金融工具是相对于基本金融工具而言,并在其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它是一种复杂的金融交易和投资手段。衍生金融工具已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局限性尤为突出,因而寻求一种能客观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实为必要,本文拟对财务报表要素构成、财务报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以及如何及时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等对会计报告体系产生影响的问题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6.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是一种预期交易。衍生金融工具通过价格波动获益或受损,在会计上,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要同传统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加以区别,对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应按“实际转移”原则,在合约签订且风险和报酬已实质转换的情况下予以确认,对衍生金融工具损益的确认应趋向于计入当期损益。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应采取“公色价值”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并宣布将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本文分析了我国实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准则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顺利实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准则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及特征,并结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对其3个发展模式作了简要说明;在分析比较现有的计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目前较为合理的计量模式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辅之以历史成本的混合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9.
利率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是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而其自身所具有的高风险性、高收益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我国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开展利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利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体系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公司会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公司治理必须研究公司会计治理。本文从表外的角度,选择对公司影响较大,确认、计量和披露较难的负债要素进行研究。在对表外负债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确认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找出目前表外负债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表外负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