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社会逆境感知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愤怒冗思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量表对342名研究生进行施测,探讨社会性创伤与研究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述情障碍和愤怒反刍在两者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社会性创伤对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作用;2)述情障碍和愤怒反刍在社会性创伤与自杀意念关系中均起显著的中介作用;3)述情障碍和愤怒反刍在社会性创伤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为有针对性地防范与干预研究生自杀意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呼吸和意念是健美训练的重要构成因素,正确地掌握呼吸节奏和运用意念训练才能保证训练质量,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论歌唱中理性思维意念的科学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不仅是呼吸器官及嗓音肌肉的活动,而且是一种意念的活动。它客观地需要更多大脑意念的参与。而意念中理性意念的影响更深刻、更持久。在实践中,要科学运用声音概念思维、对立统一思维、气韵生动思维等意念思维技巧,让歌唱在思维意念驾驭之下自由驰骋,更大程度地提高歌唱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意念是功法练习重要构成部分,由意念产生的力它是功法练习的能量源泉。武术中很多功法的形成都是意念的长期作用下练成的。通过意念达到内视,长期的内视形成高能量物质,这就是武术中的功。武术的意念对身体有相互的作用,能够改善人们的身体,对人的身体有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意念思维活动、意念控制气息,意念指挥声音等方面来探讨其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在声乐学习中声音问题就其发声而言,其实就是大脑意念问题。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大脑意识来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活动就必然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意念”如何与歌唱有机配合以及“意念领先”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培养学生歌唱时“意念领先”的能力、尽快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舞蹈基础训练中节奏与意念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如何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杀意念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河南省7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家庭类型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及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自杀意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专业满意度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自杀意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及其中维度——父母期望、条理性和自杀意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措施消除完美主义的消极影响,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徐昶楠  施丹萍 《科技信息》2011,(26):239-239
0.前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紧张,人际关系复杂,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希望修身养性,获得安宁。多参加运动是放松身心的好方式,但大多数运动的形式简单、粗浅、短快、嘈杂不静、不细腻、没有丰富的内涵,真正能够高质量的达到放松心志、陶冶情操的全面运动就是太极拳。健康是人生的基石,健康的身心是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基石,而太极拳是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1.太极拳与健身太极拳运动方式要求意念、动作、呼吸三者密切结合;在意识的支配下,意念不动,外形寂然不动,意念一动,引导内气、催动肢体,随之一节一节贯串而动,一动全身各部位都参与运动,而且是在极松静、极轻  相似文献   

10.
建筑结构设计,一方面要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念,木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某住宅综合楼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飘零与孤独,使她喜散不喜聚,在日常生活中爱哭流泪,经常说“死”。林黛玉诗词抒写其内心的哀伤凄怆、抑郁不平、苦闷颓伤的情感,孤傲高洁的性情,对自己生离死别的命运有强烈的预感,蕴含着强烈的死亡意识。死亡意识使林黛玉成为最富有诗意也最凄美的生命,使《红楼梦》成为一曲女性生命的挽歌,一出旷世未有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普拉斯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孕育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的女性意识包括了独立的女性自我。在她的诗歌中,依据女性的独特体验、以女性的独特视角、直白地表达女性的独特心理感受;另一方面,把女性自我与男性对立起来。把男性作为反抗、斗争和鞭挞的目标,意在颠覆男权世界、张扬女性自我。因此,普拉斯的女性意识被女权主义者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13.
萧红的《呼兰河传》抒写了呼兰河人的生死,震撼着所有人的心。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的悲剧呢?当我们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重新解读封建的时候,小团圆媳妇的死其实是一种原始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的遗留,小团圆媳妇实际上被当作了人神沟通的存在,她的出现是为了沟通人神,她的被打也是因为她作为人神的角色而决定的,另一方面,被打也可以说是一种杀神圣餐仪式,两种杀神方式合一之后,更被人利用为消除邪魔的替罪羊。原始思维的遗留支配着所有呼兰河人的行为,并催促着小团圆媳妇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浅析池莉构建的婚恋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女作家池莉的小说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于她使用"崭新的眼睛"撕裂了长期以来由众多的文学作品虚构出来的美好人生和理想爱情的神话,仿真出了她眼中真实的生活.从池莉崭新的眼睛关注下的婚恋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理想爱情的解构与对世俗之"爱"的肯定,以及这种解构与肯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矛盾冲突一直是人类共同面对和探讨的问题.这种冲突总会以某种默契的方式结束。从海丝特人性冲突的演变来看,她一生是在自然人与社会人之间挣扎,最终选择将自我融入他者。由此可见具有自然属性的自然人会逐渐被社会所同化,成为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人。社会力量是强大的。在现实中自然力量无法战胜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方方对死生这个哲学命题的思考,已经融入了她的创作中,而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作家对死和生的态度也并不相同。如果说在"新写实"时期,方方以死亡为视角,以零度写作的叙述态度来窥探生存的琐屑和人性的卑微、丑陋,那么在她近期的作品中,她则以人道主义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人类生存的本相。方方在创作中,关注的焦点、叙述态度和哲学思考都出现了转向。这三个方面的转向分别是:从消解生命的价值到对生命韧性的关注;从悲情主义到温情主义;从存在主义到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7.
克里斯蒂娜一生孤独迷离,她弃绝人间的舒适享乐全心追求永恒的精神快乐。诗歌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初恋失败,父亲病逝,到中年全方位的社交活动,再到孤独的晚年隐退。她的诗歌也呈现出统一协调的三部曲:从温婉细腻的抒情诗,到内涵丰富的叙事诗,再到热烈苍凉的祈祷文。爱是诗人背后最隐秘的缘由。为寻求心灵的平静,她试图在爱中找到永恒,却一次次被爱推着向前走:从人世爱恋到社会爱心,再回归上帝。  相似文献   

18.
爱情的执着与牺牲——《茶花女》玛格丽特人物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玛格丽特可谓是文学视野中“名垂青史”的妓女之一,虽然她曾在空虚的潮流中迷失自我,但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可歌可泣的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怀抱着宗教人本意识下善良伟大的隐忍精神。  相似文献   

19.
潘郁琦有着古典情怀,也有着个人的哀愁,家族的沧桑记忆。她饱尝生离死别、异域怀乡的忧伤,但她以禅理入人生,以诗心化悲欢。她的温婉是历尽沧桑之后的坚忍和慈悲。正如她自己所说,“风霜已染,风骨犹傲。”  相似文献   

20.
作家王安忆从1976年踏入文坛,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几年中,她的作品题材与叙述策略几经变化,作品风格也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然而对现实的关注,对女性的书写,却从未改变。她的作品承载着作家对世俗生活的悉心关怀、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性思考和对小说构筑心灵世界这个目标的不懈追求。以王安忆小说对女性的关注这个视角,来揭示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学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