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针对经济、社会、空间发展转型期城乡一体化进程面临的现实问题,予以解释,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初步的判断.以锡山区为例,从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城市化扩展动力和调整动力、农业经济的作用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城镇和村庄合理规模等维度进行分析.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包括全力推进“三集中”建设、逐步改造“城中村”、推进乡村空间重构、加强异地城市化人口安置、加强农业的提升与转型、促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农村的发展,中央先后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完善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达到城乡发展一体化。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探讨河南省农村发展的动力问题则显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乡村的空间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已进入城市化高速成长期,随着乡村城市转型步伐加快,城乡空间格局出现大幅度变动与调整.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空间转型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差距扩大、乡村工业化引致分散城市化、村庄空废化趋向、村庄建设分散无序、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等结构和空间问题.当前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非农产业已成为塑造乡村经济空间的主导力量、乡村工业集聚区逐渐成为乡村工业布局的主要形式、乡村城市化全方位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是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方向等.重构乡村空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手段是:规划建设"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三级农村城市化平台;以村镇布点规划为抓手重构村庄生产与生活空间;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是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小城镇发展和当前正在广泛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之间不存在战略重叠和矛盾,而是相互起着促进作用.一方面,小城镇的发展引导和牵动着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提供了新的契机,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三农"问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的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创新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拟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对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金川区作为一座西部内陆的工业城区,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全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综和实力不断增强、特色优势产业进步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合村并点新型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大机遇.在合村并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应充分重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融合、深化和延伸,是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高级形态。发挥骨干企业在珠江上游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主体作用,是由珠江上游城乡一体化的历史任务和骨干企业的特有地位决定的。针对骨干企业在珠江上游城乡一体化中发挥作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应主动采取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骨干企业同农村产业的联系、推动骨干企业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延伸等基本策略,以有效推进珠江上游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夏蓓  张鹏 《科技信息》2011,(34):90-90
中小城市数量众多,在我国城镇体系和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小城市的科学发展水平,关系到城乡一体化进程,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战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逐步建立起与中小城市发展相匹配,与城市经济、生态、文化功能相协调的都市农业发展体系,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县域尺度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是典型农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依据,基于熵值法和Arc GIS技术对河南省159个县域单元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量化测度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地域差异大、空间分布不均衡,粮食主产县区及农村县域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低,人口及经济要素与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密切相关,与生态环境建设、社会服务条件及传统农区功能定位一起,共同驱动典型农区的县域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最后提出促进欠发达农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论述知识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以及知识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目前实现农业信息化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环境建设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农业与城市关系紧密,在城市的环境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都市农业所处位置,分别探讨了市区、近郊和远郊的都市农业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并对都市农业规划与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的100多年,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历史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过程,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规律与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是并行不悖的。当前我国面临的两大实践难题是,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如何培育农业资本的生成机制,归结起来就是“人往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资本农业和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14.
广西农业投入与农业增长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关联分析模型,对近20年来各生产要素对广西农业增长的影响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认为农业投资是促进广西农业增长的关键性生产要素。建议广西调整农业投资政策,确立政府农业投资主体地位,加强政府农业投资的力度,因地制宜地确定多元化的广西农业投资模式,使广西的农业朝集约化、现代化、持久性方向发展和转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结合数据库技术和WEBGIS技术,提出了构建数字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原则,分析了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等关键技术,并初步构建了许昌市数字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6.
替代农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现代石油农业带来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各国提出多种替代农业模式,探索新的农业发展途径.第一次替代尝试侧重于单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针对第一次替代的不足,又提出环境、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农业.中国的生态农业(CEA)是可持续农业的一种典型模式.在生态农业实际操作实施过程中,不必完全拘泥于一般的生态农业概念,即叶谦吉等学者定义的生态农业,而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生态农业,从发挥当地优势的角度出发,以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的协调为目标,开展种类多样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7.
探索中的若干生态农业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立体农业、草地农业、空中农业、旅游农业的实施方法及产生的效益,强调了在实施这些农业生态模式时要做到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农田共生互利种植型、种养结合型、种养加结合型3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阐述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实施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原则,通过对几种农业持续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认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徐州市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但在其实施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确定本地区的农业优势项目,形成规模经济,以提高农业产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于洪达  杜丽华 《科技信息》2009,(17):347-347,368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着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转变,发展循环农业是一个有效途径。农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循环农业的兴起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为资金、技术在耕地上的集约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