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在江西得到积极响应。江西对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江西革命形势的发展,推动了辛亥革命的正式爆发;武昌起义后,江西光复有力地支援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窃取政权后,江西又誓死捍卫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2.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是辛亥革命发展到最高峰的标志。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变。辛亥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列宁所指出:在辛亥革命中,“数万万人民正在觉醒起来,追求生活,追求光明和自由”,“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关于辛亥革命的讨论,有暴力革命说、软着陆说;有偶然说、必然说;有共和说、宪政说等等。就长沙辛亥革命而言,它是一场暴力革命,革命的主力新军和会党以武力起义的方式推翻了清王朝在长沙的统治,建立了以革命党人为核心的湖南军政府。长沙立宪派在清末政治改革失败后,由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转向为赞同共和,他们与革命派一起成为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共和成为革命党与立宪党共同的选择。长沙辛亥革命看似军事机密泄露而偶然引起,其实革命前社会的变局,以及长沙革命党人艰苦卓绝的理论宣传、组织建设和武装起义的实践,决定了长沙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丁未、戊申钦廉起义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为辛亥革命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一是证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实行武装革命是正确的、完全必要的.二是两次钦廉起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实行革命联盟的早期典范.三是两次钦廉起义失败的教训,使革命者认识到,重视西南的战略和输入式革命的方法不合乎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丁未、戊申钦廉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尝试,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贫穷落后依旧,政局更加动荡,对其历史意义与作用提出质疑。其实,两者之间并不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的逻辑关系。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的复杂繁难,决定了辛亥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古今中外各国历史证明,无论人们是否喜欢,革命都是要发生的。辛亥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我们固然需要看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负面现象,但人们的出发点应是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继续完成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我们固然应该看到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但同样也应看到其成功的一面,承认其历史的意义,这才是客观唯物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6.
蒋翊武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一位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他以短暂的一生,矢志于反清革命大业,奔走呼号,始终如一。他是辛亥革命兴起时期的中坚与骨干,是湖北革命和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是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的英雄。  相似文献   

7.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酷社会现实,徐特立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他的政治思想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一步步发生变化,由早期自发的民主思想与意识到支持民主改良,到后来转向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积极动员湖南教育界人士响应起义,起义成功后担任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一心实行西方的民主政治。但由于革命极不彻底,官场仍然充满腐败,他愤而辞职去寻找新的道路。作为一位先进的知识分子,徐特立在伟大的辛亥革命中写下了自己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1,(1):110-114
民国初年的1913—1914年,在新加坡华媒视野中,白朗起义既不是传统学界所主张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也不是当今学者所认为的"一场带有辛亥革命时期历史印记的土匪运动",而是以哥老会为核心的秘密社会所发起的一次"以暴易暴"的政治抗争。这场起义沉重打击了袁世凯政权的政治威望与国际声誉,也意味着传统秘密结社近代政党化转型的失败与清末以来旧式会党起义的式微。  相似文献   

9.
提起一百三十年前在广西桂平县爆发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紫荆山。这不仅因为金田村座落在它的南麓,还由于那群蜂穆穆的紫荆山区,曾经孕育了这场震动中外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较久的农民大起义;而在起义爆发之后,它又曾多次掩护起义军,成为武装斗争的天然屏障。简言之,它是太平天国早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先后发动领导了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开创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篇章。这三大起义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关注并促成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助。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有些又是同一领导人。三大起义的结局也是相同的,先是胜利而后失败。三大起义失败后,各自保存了革命火种,为创建新型的人民军队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而举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和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二者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渊源。第一,湘南起义是在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高举南昌起义"八一"旗帜下的一次武装起义,没有朱德、陈毅等高举"八一"伟大旗帜,就没有湘南起义。第二,湘南起义是中共湘南特委配合朱德、陈毅共同组织发动起来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第三,湘南起义中的工农革命武装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留下来的精英以及朱德、陈毅为首改编和组建的人民革命武装力量。第四,湘南起义的成功举行是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总结南昌起义失利因素后来之不易的胜利壮举。第五,在南昌起义影响与朱德、陈毅带领下,从湘南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开国将军和将领,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几年来,清末新政史的研究经历了从否定到被肯定,然后逐渐被捧高的过程。与此同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却愈来愈低落。其实,从新政的历史背景及其本身内容看,尽管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它对于中国社会的促进及其在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中的作用却难于与辛亥革命相比较。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辛亥革命是非进行不可的,并注定将推翻帝制。辛亥革命既是民族革命,同时又实行了政治革命,它是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基本事件,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之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最高浪潮,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标志。以蒋翊武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艰苦努力,使武昌起义的成功具有了客观必然性。蒋翊武在武昌首义中起到了领袖的作用。回顾辛亥革命,不能忘记重笔渲染武昌起义,在突出宣传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领袖的同时应当充分肯定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是一位主动探取西方思想资源的现代新儒家,其现代观是在中西思想激荡中形成的。冯友兰注重社会"新性",其所论说的"新性",不仅是从逻辑原点上说,更是从实践层面的一国、一民族及社会改革层面上说的;他依据社会"新性"来论述其开来、继往的现代观,其精彩之处,就在用开来与继往的辩证过程来表征"革命"这一范畴,他认为若忽视了革命亦是继往,则对于社会上的变革,必将产生误解。冯友兰对"制度"演进有深刻的认识,他以现代制度演进的实例,来支撑其社会"新性"的原理,这其实是冯氏的深刻之处。将辛亥革命视为中国现代化的步骤,则显示了冯友兰的理论卓见。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几年来,清末新政史的研究经历了从否定到被肯定,然后逐渐被捧高的过程.与此同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却愈来愈低落.其实,从新政的历史背景及其本身内容看,尽管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它对于中国社会的促进及其在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中的作用却难于与辛亥革命相比较.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辛亥革命是非进行不可的,并注定将推翻帝制.辛亥革命既是民族革命,同时又实行了政治革命,它是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基本事件,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之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年二月一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右江百色起义之后,又在左江地区举行了龙州起义。龙州起义在祖国的南疆第一次举起了人民革命的红旗,它与百色起义相呼应,沉重地打击了国内外的阶级敌人,极大地鼓舞了广西的各族人民。龙州起义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深刻的历史原因的。首先,龙州是我国南疆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点。在这里,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新军与会党是革命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所依赖的两支基本力量,这两支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始终没能整合成一支声势浩大的反清武装。钦廉防城起义是同盟会联合新军与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首次尝试,因同盟会缺乏居中协调的经验,新军与会党在起义中没有坦诚相待,没能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合作最终失败。新军与会党在革命理念、行事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如果不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很难组合成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  相似文献   

18.
作为湖北新军中秘密组织“文学社”的社长,武昌首义中革命党人的起义总指挥,蒋翊武不仅在武昌首义的筹划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革命的宣传和舆论的监督等方面,有着与他同期革命党人不可比拟的建树。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报刊传媒活动,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末光绪年间,广西思恩府爆发的“红花会”起义,是布努瑶妇女蓝达边发动和领导的瑶民起义。由于这次起义的精神武器是瑶族神母“密洛陀”,所以不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组织形式方面,都不但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而且也有别于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起义具有典型的瑶族特点。弄清这次起义的全部过程,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辛亥革命前夕布努瑶  相似文献   

20.
《辛亥:摇晃的中国》以解构主义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别样的"辛亥革命,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辛亥革命;反思百年沧桑,质疑辛亥革命的神圣与光荣,启迪了读者的思维;而关于如何真正实现辛亥革命的百年超越则是一个更为深刻和有意义的问题。毕竟,人类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