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清初在云南实行的汛塘制度,遍布于全省各地,深入到边疆山区。在加强清朝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和山区控制的同时,汛塘兵丁与山区人民共同开发生产,促进了云南边疆和山区经济的发展,为云南农业、矿冶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汛塘制度的实施是清初云南边疆和山区开发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是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就不能构建起真正的和谐社会。边疆体育具有其特殊作用与功能,云南的边疆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探究云南边疆体育与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之关系,为云南乃至全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封丹 《科技智囊》2012,(6):70-72
最近,一套名为《传家宝》的线装书,在朋友间口口相传、争先抢阅,其如家常对话般的语言,质朴直白、情深义切,是人生的良言、亦是生活的百科。作者为清代文人石成金,他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  相似文献   

4.
西域自汉王朝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纳入中央版图后,历代王朝与其互有联系.到清朝乾隆时期,在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之后,乾隆改"西域"为"新疆",通过对其中缘由的初步分析与探究,在此基础上来看乾隆所奉行的以"政治意识"为核心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考勤制度起源甚早,但当时所谓考勤,主要是对国家官吏而言。至于考勤表的使用,根据文献记载,当不早于清代。清初,国家官吏实行坐班制,每日办公皆在衙署。至乾隆中,此制渐弛。《啸亭杂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边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670名边疆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云南边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发泄与回避、寻求支持、妥协、注意转移四个维度与就业压力各因子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就业压力应对方式正面认识、收集就业信息、心态调节三个维度与就业压力行为表现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虎在历代云南方志中基本都有记载,特别是明代,又以虎患频发而广被记载,但是到清代,尤其是乾隆朝以后,许多之前方志《物产》类中记载的虎,逐渐从史书中消失了;清晚期,云南在战乱之后,老虎又逐渐多了起来,表现为虎患记载增加.从明清云南人虎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致轨迹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的扩大,是影响人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元朝、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继承了中国历代治国方略成功经验的同时,都根据所处的时代特点,在云南地区制定并实施了顺应历史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但其政治经营活动在一些做法、手段上亦有较大差异。比较分析元清两朝在云南地区的行政建制、宗王制度与藩王制度、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等重大措施,反映出元清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认识程度,客观上体现出内地与边疆一体化进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西南边疆当代文学主要是指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广西、贵州为主的边疆省份的当代文学。这是一个被主流学界忽视的文学范畴。研究西南边疆当代文学的价值在于发现其存在与发展的权利与潜力,为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建设提供更多民族化的、原创性的文学支撑材料。西南边疆当代文学的研究要紧扣西南边疆文学独特的民族意识与现代性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做到西南边疆当代文学概念的理论厘定与文学形态梳理相结合,当代文学现象的横向共时比较和纵向历史回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元朝、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继承了中国历代治国方略成功经验的同时,都根据所处的时代特点,在云南地区制定并实施了顺应历史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但其政治经营活动在一些做法、手段上亦有较大差异。比较分析元清两朝在云南地区的行政建制、宗王制度与藩王制度、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等重大措施,反映出元清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认识程度,客观上体现出内地与边疆一体化进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清代中国著名的铜矿生产地东川府会泽县为个案,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对云南铜矿区的商业进行考察。乾嘉时期,云南铜矿工业发展兴旺,带动了商业的繁荣,此时著名的山陕商帮进入东川府会泽县铜矿区开展专业化商业活动,经营形成了一定规模,以抽厘、认捐方式筹集修建会馆、置办会馆产业。山陕商人的建设以及经营活动反映出东川府会泽县以及整个云南铜矿区商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繁荣、商品结构不平衡、商业阶层以内地商人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两汉、唐朝都曾对云南进行了长期治理,但两汉的治理力度明显强于唐朝。设郡县、派驻大批官吏和军队、强化对地方首领的控制,使两汉在云南的统治不断深入,东汉永昌郡的设立,使云南全境完全纳入了中央王朝版图。到东汉结束时,已经有效管理云南330年,并使后来的蜀汉、西晋仍能有效管理云南。而唐朝更多地依靠和扶持地方势力管理云南,导致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政府难以有效应对,南诏的崛起最终结束了唐朝对云南的控制,历时130余年的治理最终以失败收场。  相似文献   

13.
棘良山的嘉靖古碑关于宋江的记载是有历史来历的,可信的.宋江的小股部队极可能在此山一度驻扎过,但梁山的营寨是宋江军驻守的中心.有关宋江的民间传说由官方写入所立碑中,这是嘉靖以来肯定和赞赏宋江、《水浒传》的社会文化思潮在东平棘梁山发酵、酝酿而成的产物,对它的意义和价值应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军市是附设于军营附近,为满足军队生活需要而设置的特殊市场。军市最早产生于战国中期。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扩大,时间持久,随着边界、关隘的设置,驻屯军队的数量增加,常备军也开始设立,再加上军队后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士兵的供给不足,军市随之产生,满足了士兵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5.
道光朝是整个清代急剧变革的时期,其既失去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又面临重重的国内外矛盾,是清王朝迈上衰落道路的转折点。当时漕运已是社会各种势力博弈的焦点,其中官、绅、学、民之间的利益纠结与冲突使闹漕斗争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而统治阶级与地方政府力图通过协调不同阶层的利益,达到维护封建统治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康熙帝一贯奉行和平的外交原则,诚恳解决中俄边境争端。在谈判持续十余年毫无进展的情况下,转而组编"新满洲",永戍黑龙江,建立巩固的东北边防。两次雅克萨之战,取得了自卫反击战的胜利。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国际公法形式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相似文献   

17.
年终密考是清乾隆以后实行的一种年度考核地方知府以上官员的制度。这种考核形式具有严密性特点,皇帝通过核对密奏考语达到操掌地方大员的目的。与大计相比,年终密考对地方官员的仕途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的同志们与军事部队、当地地下党员团结一起,在军事接管的基础上,迅连建立起云南省、地、县、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彻底打碎了国民政府在云南的反动官僚机构;同时,通过征粮剿匪、土地改革等方式,巩固、建设了云南省人民政权,有力保障了新中国在西南边疆的统治,为云南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9.
在民国初期,西藏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处于多事之秋,在这种情况下,西藏在内地供职的佛教僧人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双方保持联系的重要桥梁和渠道。民国时期曾经在北京、南京供职并来往于拉萨与北京、南京之间的贡觉仲尼,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和突出代表。在一些民国藏事档案中留下了一些关于他的活动的记载,解读这些档案,对于认识及研究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治理,康熙皇帝于热河地区建立木兰围场与避暑山庄。康、乾二帝频繁巡幸热河并展开抚绥蒙古、处理政务、参与热河事务管理等政治活动,深化了清廷对蒙古地区的统辖,加强了中央对北部边疆的统治,客观上提升了热河地区的政治地位,促进了热河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