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史诗概念和长征史诗的文本内容所谓史诗,黑格尔认为史诗是一种文学体裁.他说:“史诗是一种用韵文的形式,记录对一个民族的命运有着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歌颂重要历史人物业绩的文学体裁。”.他对史诗的这种界定,虽然已为文学界的认同.但后来,卢卡契、弗莱和阿伯拉姆这些文学大师们又有了新的发现.他们认为史诗已暗含着人们对一种“美”的向往与趋同、史诗正悄然地从文学体裁的具体概念向审美的普遍性范畴转化.毛泽东的长征诗词、正具有其文学体裁与审美范畴的双重特征与属性.它不仅具有一种用韵文(诗词体韵文)的形式,记录了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命运有着决定性影响的长征重大历史事件和歌颂  相似文献   

2.
口头传统是“人类表达文化的根”,口传文学(即口头、口承文学)是“与生命相依的文学”,作为文学遗产,它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点和风格。《玛纳斯》作为新疆柯尔克孜族在漫长的口头传统中产生的史诗作品,是其民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巨大的人文价值。注重对其“活形态”特点的研究(程式化的特征、演唱者和听众、社会现实)是新疆史诗研究的特色之一,也是对多民族文学样式研究的查补,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口传史诗的田野作业问题和对口头传承文化的抢救。  相似文献   

3.
蜚声世界文坛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简称《格萨尔》史诗),是反映藏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一部大型文学记录,是该民族重大历史事件的概括和再现,也是该民族的“传奇故事”和“圣经”。藏文达一百多部,一千多万字、篇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部著名史诗的《格萨尔王传》,不仅是该民族的百科全书,而且还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标本展览馆”和具有永久价值的“全民族的经典”。因此,《格萨尔王传》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但是在两百多年来的《格萨尔》研究中,围绕着《格萨尔》是英雄史诗(史诗产生于人类的英雄时代即青年时代,故又称为…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文学”的研究在“重写文学史”的语境中需要巨大的学术勇气,董之林在以《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1949~1966)》为代表的学术论著中,撬动了对“十七年文学”的一些凝固了的结构和定论。董之林通过对周立波、赵树理、李辈、路翎、王蒙、邓友梅等作家在“十七年”中的创作所作的透视性解读,真实地呈现了“十七年”创作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董之林在研究“十七年文学”时,把文学现象放在历史脉络中加以分析,她敏锐地注意到了1940年代到1950年代文学环境的转换,注意到了“十七年文学”中农村日常生活的突变和乡村生活经验的更新,并且她对“史诗”的含义进行了有益的辨析。  相似文献   

5.
古神话是文学的原始样式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古神话都与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即由古神话发展出了另一种文学样式——史诗。史诗又向新的样式发展,不断更新,构成了艺术形式的完整链条。史诗便是其中光采夺目的一环。但中国文学发展的链条中却缺少了这样一环,中国古神话没有发展出史诗便过早衰落,与后世文学失去了直接的联系。其原因现代以来就有人探究。茅盾先生提出了二点看法:“中国北部神话之早消,一定另有原因,据我个人意见,原因有二:一为神话的历史化,二为当时社会上没有激动全民族心灵的大事件诱引‘神代诗人’的产生。①古代史家编写“史前史”往往以神话传话为依据,将中国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延伸到夏代以前的原始社会。人们都认为这是神话发展的憾事。袁柯先生说:“历史固然是拉长了,神话却因此而遭了厄运,经这么一改变转化,委  相似文献   

6.
周大新的长篇新作《第二十幕》是一部具有史诗结构、伦理意义、“正史”品格的小说精品,也是一部具有独特文学意味和审美价值的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历史长卷,充满了历史的生命感与生命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7.
“皇民文学”的法西斯意识形态已成定论,但对“皇民文学”作品的评价却莫衷一是。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台独学者,甚至出现美化“皇民文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皇民文学”的表现形态及具体作品,作出一番梳理。从文化阐释角度来看,“皇民文学”表现出了在异族文化侵略下的民族认同与错位,体现出一种反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神话史诗在人类学知识谱系的研究中通常与相应的“历史事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章以文学人类学的多重证据法为理论观照苗族史诗《亚鲁王》的一些“史事”,由此说明神话叙事中的“历史真实”,并以此论证和探讨《亚鲁王》在口述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西方文学,一般都要提到希腊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因为欧美各国的文学,穷源溯流,多少都受到希腊神话和这两部史诗的影响。东方也有两部可与希腊史诗遥相炳辉的著名的史诗,它们都产生在印度,一部叫《罗摩衍那》,一部叫《摩诃婆罗多》。它们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印度本国,几乎所有亚洲国家的文学艺术中都能看到其明显的痕迹。在这两部印度史诗中,《罗摩衍那》名声更大,流传更广,被称为印度“最初的诗”。然而它究竟早至什么年代,成书于何时,却属渺茫,至今只能作一个大致的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量文学和社会的知识透视了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青文学”,并以该文学现象的创作源泉、群体意识、情感倾诉、社会心理、文学内部规律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知青文学”兴盛的原因,并进一步以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作家群两方面探讨了“知青文学”衰落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意”“象”在早期的古代文论中本是单独的概念,随着文学批评的逐渐丰富发展,二者也不断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它们以不同的内涵对文学现象进行品评,并最终形成“意象”这样一个抽象的文学批评理念,“象”、“意”、“意象”作为一种文学特征和美学现象,影响了整个古代文论。本文即对这三个重要的文学批评理念进行一个追本溯源的简论,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古英语诗歌《贝奥武甫》对于英国人来说是一部“舶来的”史诗,尽管英国人称它为自己的第一部民族史诗.该诗是入侵的北欧人带入英国的,叙述的也是古代北欧的事件.这样就给英语文学爱好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本文试图对这首史诗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读者解读该诗扫清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雅文学从繁荣走向低谷,俗文学却掀起了一股热潮。到九十年代,雅文学与俗文学在对自身作了调整后,均呈现出相互影响的趋势。本文试图对新时期雅文学和俗文学的思潮的演变发展作梳理,并运用尧斯接受美学论中的“期待视野”的改变来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剖析、阐述,揭示出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是新时期雅俗文学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了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的形成,并从文学的角度对这部史诗作了概要性的述评  相似文献   

15.
斯宾塞《仙后》与西方史诗玄幻的叙事传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斯宾塞<仙后>被认为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重要的玄幻文学,但其中的玄幻叙事成分却未得到充分的讨论.事实上,<仙后>有效地吸收了西方史诗文学和浪漫传奇文学的玄幻叙事手法,创造了充满魔力和超自然力的玄幻文学第二世界特征,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中,构筑了线性追寻和圆形追寻的叙事模式,并展开了意义深广的善恶大战.这些特征奠定了<仙后>作为西方第一部史诗玄幻的地位,为西方现当代史诗玄幻开辟了一种持续有力的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16.
相思湖作家群现象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崛起于南国文坛的“相思湖作家群”,是一个引人瞩目而又值得重视的文学现象,本文试图从其“源头”审视和探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试论印度古代文化中“阴性原则”的演变──从两大史诗到《摩奴法典》梅晓云世界上很少有哪一种文化象古代印度文化那样,充满了对女性的尊崇和蔑视,在文学、戏剧、绘画、舞蹈以及古老的吠陀诗、宗教经典、《罗摩衍那》和《摩河婆罗多》,乃至以法的形式出现的《摩奴法典...  相似文献   

18.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其百年沧桑的历史。小说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悲哀,具有形而上的生命哲学内涵:“生”的存在意义,“死”的终极关怀,“爱”的生命哲学。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的品格与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归来诗人”这一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现象做了界定及分析,并从当代文学的宏观方面对“归来诗人”的文学身份进行了再确认。  相似文献   

20.
“三毛热”与“曹明华现象”在读者中产生的轰动效应,曾成为文学界的热门话题。然究其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旧。本文试从两人的作品中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经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