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拟开展"灌江纳苗"工作的目标湖区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调查了大冶湖、网湖、海口湖、朱婆湖四个不同通江湖泊受访人群对"灌江纳苗"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四个目标湖泊养殖鱼类年产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四湖受访人群对养殖鱼类品种了解程度.结果显示,在目标湖区开展灌江纳苗工作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工作难度;目标湖区的经济鱼类品种在减少,实施灌江纳苗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对黄石境内四大主要通江湖泊大冶湖、网湖、海口湖、朱婆湖周边渔民及居民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探讨了4个不同湖泊水质变化及其原因以及渔民的养殖收益变化,调查了不同湖泊渔民和居民对新的水产品种选择取向以及养殖品种和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目标湖区水产品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减少,大部分渔民乐意引入新的水产品种,渔民们的养殖收益随着水质变差减少了,开展"灌江纳苗"工作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湖泊是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保护和改善湖泊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公众意识是提高湖泊水资源环境管理效率和治理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对黄石市大冶湖、网湖、朱婆湖和海口湖周边的当地渔民、农民及其他居民进行了农村水环境现状公众意识调查及利益群体实地访谈。结果表明:60.6%的被访者认为湖泊水质变差了,并且不同职业身份对湖泊水质变化看法存在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渔民认为湖泊水质变差的比例显著性高于其他职业身份的被访者。在湖泊水质变差原因的多选项应答中,选择工业污染的应答比例最高,为40.1%,其次是养殖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分别为24.9%和21.6%。另外,从职业身份对湖泊对应分析可以看出受访者对各自行业给湖泊造成的污染有很强的意识和认知感,这是未来改善湖泊水质、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和治理污染对策的良好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恩江水质和污染源的调查分析,得出恩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恩江水质和污染源的调查分析,得出恩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的调控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调控所产生的效果,采用数学模型对其水动力进行模拟.利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模型),以湖体水龄(描述湖泊水体交换速率的参数)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的调控情况.结果表明:(a)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湖体水动力过程的作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速、风向以及出入湖的流量;(b)太湖湖体水龄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时空异质性,夏天的平均水龄约为130d,其他季节的平均水龄约为230d;(c)太湖地区夏天的主导风向——东南风能够促进东部湖区(无锡、苏州水源地所在地)和梅梁湾湖区(太湖重污染区)的水交换,改善水体运动条件;(d)望虞河入湖的最经济调水流量为100m3/s.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两坝间(三峡大坝-葛洲坝之间)渔民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葛洲坝水库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渔民的影响和渔民对环保捕鱼的认识,并探讨了有关部门应如何改善两坝间的生态环境和提高渔民的生活质量。调查表明由于两坝间的生态环境变化,渔民的渔获物减少,收入减少;同时渔民认为由于两坝间的水质环境变坏,渔业发展前景相当严峻;调查还发现渔民有一定的环保捕鱼意识,但存在局限性。加强环保捕鱼的宣传力度,指导和监督渔民进行转业;帮助渔民顺利转业和提高基本生活补助;进一步对两坝间水质进行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平天湖的水质状况及周边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监测,分析评价平天湖水质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从湖区及周边区域开发活动的角度分析其湖区生态环境和水质的影响,探讨湖区水质恶化的成因,并从经济政策、开发规划、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葫芦对三湘江漳州师范学院河段水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静态模拟实验条件下,研究水葫芦的生长及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实验表明在20d内,水葫芦数量增加了97%,每增殖1g水葫芦可以去除氮、磷和CODcr分别为6.62mg、0.55mg和55.84mg.在实验期间,调查了三湘江漳州师范学院段水葫芦的分布情况,并对该河段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葫芦对该河段水质主要起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万峰湖水环境质量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万峰湖水环境质量进行的调查和监测,对万峰湖的水质状况、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万峰湖的5个主要入湖河流和湖区的水质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大部分水域水质类别达劣Ⅴ类,其中主要超标项目为TP、TN;万峰湖83%的区域属于富营养型;为了防止湖泊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的加重,提出了水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赣江下游中支网状河位于赣江现代三角洲平原上 ,它们具有重复分叉合并、快速加积、低坡降、低弯度等特点 ,其河道具有较高的侧向稳定性 ,并且发育天然堤、决口扇、废弃河道、河间漫滩、湖泊、沼泽和江心洲等地貌单元。网状河道的沉积物多以沙砾石和中细沙为主 ,概率累积曲线多为三段式 ,并以跳跃组分为主。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河道间其他地貌单元 (如河漫滩、湖泊和沼泽等 )以细粒沉积物为主。河口盆地的上升、三角洲地带水流的扩散、长江倒灌水流的顶托、坡降很低以及江心洲稳定等是赣江网状河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M的河网缓冲区生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中,需建立河网缓冲区.但是,不考虑地形影响而只按河流等级给定缓冲区宽度,则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长江中下游的DEM和河网分布图,提出了基于DEM的河网缓冲区生成方法:利用无填洼的DEM生成流水网,进而生成子流域;挑选出河流和湖泊经过的子流域并将其进行合并,以合并后的结果作为河流和湖泊的缓冲区.结果表明,基于DEM的河网缓冲区生成方法能够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河网缓冲区.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峻,限制了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施长江大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沿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以长江水系沿程6个重点湖泊为对象,探讨其富营养化历史演变特征、成因及控制对策。结果表明,长江流域6个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指数在近几年基本呈逐渐降低趋势,富营养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改善。富营养化成因复杂,外源输入与内源释放是其主要原因,湖泊形态与水文条件也起了辅助作用:6个湖泊都是浅水湖泊,且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与藻类生长。对于外源中工业和生活源输入,其控制措施相对成熟,通过扩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及完善配套管网建设等措施,可大大减少入湖营养物含量;而外源中的面源污染则需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平衡施肥、生态工程(湿地、塘等)防治。对于内源释放,其治理过程相对复杂,目前主要有底泥疏浚、沉积物氧化、化学沉淀、底泥覆盖、微生物制剂、生物浮床等多种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但不同湖泊因其物理化学条件差异,适用方法也不同,故各湖采取的内源控制技术有待进一步论证。控制湖泊内外源营养盐输入的同时,进行流域生态修复并保障治理与管理并重,才能确保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长期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巢湖沉积物总磷分布及其地质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巢湖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巢湖沉积物总磷含量的水平、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巢湖北部河流入湖口处沉积物中总磷含量高于其他的河流入湖口处,原因是发源于北部地区的水系带来大量的磷质,丰富了巢湖中磷的来源.柘皋河和兆河沉积物总磷的垂直分布存在变化程度的差异,主要与柘皋河补给来源于含磷地层区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反思已有防洪减灾措施的基础上,基于"洪水和泥沙资源化"的考虑,提出了长江中游荆江和江汉-洞庭地区防洪的措施,即:"采沙扩湖、清淤改田",实现"再造云梦泽、扩张洞庭湖",扩大江汉-洞庭地区洪水调蓄空间,在"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和"江湖两利"的原则下,达到防洪减灾、冷浸田改造和改善血防工作的统筹考虑,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GF-2影像的苏州市区水质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水体水质遥感监测是治理城市水体水质遥感监测是治理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GF-2影像,建立城市水体水质参数反演模型,对2015年-2017年苏州市区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透明度三种水质参数进行遥感监测,分析了苏州市城市水体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且对苏州市水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区水体叶绿素a浓度整体偏高,但平均水平逐年降低。各个市辖区城市河道平均叶绿素a浓度相差不大。大型河流湖泊中,虎丘湿地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在2015年-2017年间均处于最高水平。三年间市区城市河道的平均悬浮物浓度降低明显,悬浮物浓度较高的河道均主要集中在虎丘区。大型湖泊的悬浮物浓度不高,逐年降低明显。盛泽湖的平均悬浮物浓度最低,透明度最高。京杭运河的悬浮物浓度一直保持在最高水平,且变化不大,吴淞江汇入京杭运河部分水体悬浮物浓度偏高。2016年元河塘悬浮物浓度突然增高并在2017年有所降低,但仍高于2015年。透明度的分布变化趋势与悬浮物浓度相反,符合常规规律。苏州市区水质逐年改善,但仍水质情况仍不容乐观。京杭运河、元河塘、虎丘湿地由于人为活动导致水质较差,今后需进行重点监测与治理。其余河流湖泊水质均逐年改善,盛泽湖的水质处于最优水平。根据相关资料查阅,遥感监测苏州市区水体水质情况符合实际情况,GF-2影像能有效地反演城市水体的水质参数信息并显示其分布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山区河流直接进入开阔湖区后的内陆河三角洲堆积体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三角洲堆积体的发展过程和堆积体表面冲积河槽形态演变的规律。总结得出整体规律:先纵向推进,再垂向淤积抬升,最后横向展宽;纵向推进速率随着模拟步数的增加而减小;垂向逐渐淤积抬升;横向展宽速率随着模拟步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堆积体表面的河槽形态演化分为顺直、分汊和微弯河槽3个阶段。模拟结果与已有类似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元胞自动机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三角洲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影像群的洪湖水面利用变化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多样性的保持和环境功能的维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对于湖泊的开发利用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获取不同时期湖泊利用的信息不仅有助于了解湖泊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也可为湖泊未来的合理利用及生态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洪湖是湖北境内江汉湖群的最大湖泊.利用1985、1995、2000和2005年四期平水期TM/ETM遥感图像提取各期洪湖水面利用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5年至2005年间,洪湖未利用湖面面积1985年到2000年由于受人为作用影响有所减少,2000年至2005年后基本维持谷值;围网养殖区的面积从1985年不断扩大直至2000年达到峰值,此后基本保持稳定;湖区水生植被相应也从1985年不断减少至2000年的谷底值,随后由于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水生植被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