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设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担负起为各种经济、社会环境、各种文化水平、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且与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状况及价值秉赋相一致的现代文化形式,以推动社会主义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龚志伟  储峰 《凉山大学学报》2002,4(2):104-106,144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先进文化的开创性探索,构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基础;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江泽民继承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先进文化建设理论,面向新世纪,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而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体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走上自觉和成熟。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引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思想旗帜,是真善美相统一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真”,体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对科技理性的追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善”,体现在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目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髓和对创新发展文化的使命担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美”,表现为求真与尚善的统一,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陶冶人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4.
袁华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7):96-100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自身进化的一种状态和成果。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优秀文化遗产的集大成者,而且应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代表者。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新的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社会经济生产与生活经历并发生了诸多变化。在网络开辟的新的传播渠道与交流空间中,处理好网络的大众性与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使网络成为确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导地位过程中的积极、正向推动力,有效防范文化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媚俗化、庸俗化现象,使网络真正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力量,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运用社会性别视角阐述社会性别平等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分析当前农村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指出“女耕男工”、文化教育、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性别差异现状对建设新农村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关照农村社会性别的特殊需求,将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纳入教育优先发展的体系,制定、实施适当的倾斜政策,加强先进社会性别文化建设等推进农村妇女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主导企业价值现培育的“坐标”。我国企业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导,坚持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为旗帜,培育与社会同频共振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才能不断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才能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为此,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并注重建立各种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发展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是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阐述发展先进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阐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三是提出正确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四是强调必须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目标.反映了现代政治文明的走向和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是实现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民生活的物质小康不能代替文化小康。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文化是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还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加强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让农民成为农村新文化建设的主体,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转变观念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张志芳 《山西科技》2008,(1):3-4,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价值观.在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是要加强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工作发展,以文化阵地为壁垒引领文化方向,以提升全民族素质为文化建设着力点;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文化建设,提升全党政治理论水平,完善党员思想道德情操,培育党内科学文化素养,积极探索党的自身文化建设与党建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规定和引导的方向,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为出发点的方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肯定、所欢迎的前进方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证明,我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推进先进文化,主要采取了下述措施和途径:坚持对文化工作进行政治指导,将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和科学置于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表彰优秀的文化成果,大胆吸收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优秀文化成果,抵制和批评错误的文化倾向,同腐朽反动的文化现象作斗争等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基本精神依托和精神风貌、信仰气节等意识形态范畴的独立体现。在建构过程中,作为文化传播把关人的编辑工作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导向意识,积极地发挥其正确的导向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人们的审美文化水平以及是辨别非真伪的能力,对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以及意识形态庸俗化、空泛化和淡化的倾向,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引领社会舆论导向,创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革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是加强和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应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逐步形成。江泽民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成熟。胡锦涛提出的“和谐文化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当今,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城市就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地理解社会个体的和谐。和谐社会个体的含义为个体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个体的标准表现为富足协调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高度完善的文化素养、健康的人格结构。和谐社会个体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培育公平的价值实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