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身兼"五宗世祖"虚云老和尚修行及其显现出来的神迹独树一帜、非同凡响。但其标杆意义没得到足够昭显,对当代佛教建设的导引价值与未来意义也没得到发掘与重视。虚云老和尚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为弘扬佛法跋涉于纷繁尘世,忘记一切身躯之苦、世界之难,一生充满富于禅机禅趣、曲折生动、真诚感人的故事。综合表现其僧德的禅风、僧格和言行,首次提出"虚云风骨"的概念来表达其苦行僧风格、卓绝修行和已达化境的禅定功夫。虚云老和尚先后在韶关南华寺、云门寺近20年,也是近现代南华、云门最著名望的高僧,对南华、云门两禅寺建设的贡献极大,以虚云老和尚的德行和国际影响力,可把"虚云风骨"、"九龄风度"、"余靖风采"组合成"韶州三风",与"六祖智慧"一起构成"三风一智"作为韶关人精神写照,成为韶关历史文化名片之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虚云和尚中兴临济宗的贡献,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承续法脉,而且通过付传法卷的形式为后世佛法复兴奠定基础。二是修复祖庭。虚云和尚辛劳一生,重建大小寺院庵堂达八十余处,其中著名的祖师道场有: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昆明云栖寺、福建鼓山涌泉寺、广东韶关南华寺、乳源云门大觉寺、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等六大名刹。三是培养人才。虚云和尚自觉担起培养青年僧才的重任,积极创办佛教学院,先后开设了滇西宏誓佛教学堂、鼓山佛学院、曹溪南华戒律学院、真如禅寺佛学研究苑等,培育了佛教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韶关各府州县大都创修方志,并不断续修,韶关地方志编修蔚为壮观。对韶关地方志编修和著录进行梳理是韶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探求了韶关三次产业间相互冲击的动态响应。研究结论表明,韶关三次产业对第三产业新息的一个标准差冲击,从累积效果来看都具有较强的正向响应;对第一产业的冲击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响应;但对第二产业的冲击主要是负向的累积响应。所以加速发展第三、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是实现韶关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韶关大学简介韶关大学位于风景秀丽的粤北古城韶关市,是一所综合性地方性普通高等学校。校址公大塘片(原韶关师专)和韩家山片(原韶关大学),校园占地面积46公顷,学校交通方便,韶关火车站705专线车直达两处校址。韶关大学主要任务是为粤北地区培养初级中学和职...  相似文献   

6.
韶关客家人主要过自福建,以中华民族传统化为主体的客家化为韶关客家人所以同,崇尚武,耕读传家同样是韶关客家化的主流。韶关客家人的宗族,宗教观念和民间风俗习惯跟闽西、赣南、粤东等地的客家人大体相似,也有其特点,韶关客家化的弱点是“重农轻商” ,韶关的客家人较少受到海洋化的影响,这也是当地商品经济长期不太发达的原国之一。  相似文献   

7.
韶关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泛三角洲、红三角合作区的地缘优势。在未来的华南经济发展中,韶关是一个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华南经济圈的崛起为韶关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立足于韶关的现实优势和基础条件,因势利导,加快融入华南经济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高等教育是科教兴市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滞后正是韶关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完成韶关大学从专科到本科的转变是时代的需要,是韶关人民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9.
韶关要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应该从韶关的实际出发,利用韶关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至少要打造好四块国际文化旅游品牌,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走梅关古道,看丹霞地貌;寻南禅祖庭,觅西学东渐"。  相似文献   

10.
<正>韶关赛区成为今年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的一匹黑马,共有81家企业、9支团队报名参加比赛,参赛企业数量之多年、团队参与热情之高,在全省其他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韶关赛区的承办方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韶关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通过大赛,以赛促建,形成具有基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特色的"韶关模式"。分中心搭建全方位多元化服务模式今年1月28日,分中心的揭牌仪式在韶关市高新区协同创新大楼举行,这是我省在粤北地区  相似文献   

11.
六祖慧能和韶州有缘。生在新州,得法黄梅,隐遁怀集和四会,剃度出家在广州,但他最终把韶州作为37年弘法的上佳选择。韶州的曹溪宝林寺(后称南华寺)的兴盛与发展也和慧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慧能在世之日,宝林道场至少有三次以上的重修、重建和扩建,而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宝林寺的香火也因此一次比一次旺盛。唐朝的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发展和兴盛的历史事实表明,慧能只要一到宝林寺,它立即就会四众云集,宝林道场的修建就势在必行。慧能对宝林道场的重修、重建和扩建,起了直接重要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初到杭州,李叔同在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上,主要是持守人文主义立场的.经过一系列事件,其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一方面有了佛教的解脱愿想,另一方面又掺杂进道家的隐逸情怀、儒家的道德追求,以及异教的神恩观念.出家之后,弘一大师的思想完全转向佛教,很快形成了融净土、戒律、华严于一炉的思想格局.其佛学思想虽受到唯心论的熏染.但顺应近世佛教的主流,仍以净土信仰为圭桌.  相似文献   

13.
在丹霞山佛教禅宗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传奇人生的丹霞山佛教开山之祖澹归大和尚及其营建的别传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澹归与别传寺为核心的丰富的丹霞山佛教禅宗文化旅游系列资源,是丹霞山佛教禅宗文化旅游开发的巨大宝库,理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开发成为创意十足、各具特色的丹霞山佛教禅宗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4.
叶适,南宋永嘉学派著名学者。其早年即接触佛教,中年读佛经千卷,对佛学造诣颇深,晚年出资重修温州佛教名山松台山寺院,游居其间,并作《宿觉庵记》,流露出他对待佛学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叶适认为佛学为“世外瑰奇之说”,与本朝治乱本不相关: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佛学造诣颇为自许,对学者学佛不得要领多有讥讽。  相似文献   

15.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而最终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其实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而他的"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韶关作为岭南粤北的历史文化名城,唐宋以来佛教禅宗思想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并以此为起点,挺进大江南北和中华大地,成为影响全国的佛教主要宗派。后来,禅宗的影响波及欧美和南洋诸多地区。如今,禅宗文化成为韶关文化旅游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韩愈从辟佛到被贬潮州后与大颠禅师密切交往的前后经过及其原因说明:韩愈反对的是以禅宗北宗为代表的北方佛教,贬潮之后则对由惠能及其几代弟子所创立的南宗佛理有所认识。二人的交往反映了中唐佛教中国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六祖惠能与韶州有缘,生在新州,得法黄梅,广州剃度,却在韶州弘法约40年,并在韶州创作了《六祖坛经》,这是中国的第一部佛教经典,也是禅宗的传法依约和根据。但它在一千多年的传播演变过程中,书名与作者发生过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禅宗思想的发展演变,也是那个时代禅宗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一部《水浒》把108将性格写尽。其中的鲁达是个任性率直的卤莽人,既助人救人,又杀人放火,但作者却安排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终找到一个较完好的生命归宿。鲁达这样的仗义英雄,禅杖打尽不平路,戒刀刺向对垒人,虽五台山出家,却又不像出家人性格,除了“戒淫欲”外,杀生、偷盗、嗔怒、恶口样样没禁,却能立地成佛,这完全因为他有一腔撼天动地的慈悲胸怀,并且童心无忌。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扎什伦布寺格西安钦呼图克图在内地倡办并参与启建时轮金刚法会,前往汉地佛教团体和寺院讲授格鲁派历史与显密经典,后经由汉地僧侣和居士弟子翻译刊行,传承影响至今;与太虚法师共同参与组建佛教同愿会,推进汉藏两地佛学交流研究与文化联系。安钦呼图克图先后两次往返西藏与内地之间商讨九世班禅返藏问题,转告中央政府的涉藏政策及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立场,国民政府封授其“普静禅师”名号。安钦呼图克图以非官方身份弘法讲经沟通汉藏文化,为汉藏双方意见立场的直接表达奔走往返两地之间,成为民国时期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共同依托的僧侣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