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科学探究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时代性。把科学探究置于历史的背景中加以反思,理解今天倡导的科学探究与历史上曾反复出现的类似观点的区别与联系,结合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赋科学探究以新的内涵,使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探究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时代性.把科学探究置于历史的背景中加以反思,理解今天倡导的科学探究与历史上曾反复出现的类似观点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哉们今天的时代精神赋科学探究以新的内涵,使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3.
今天中国科技表面上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笔者看来,热闹的表面掩盖了对作为这个口号真正基石的科学精神——求真求实,独立的理性思考,合理的怀疑精神和严格的实证态度——的认同和追求。中国引进西学百年,迄今在技术上还是有相当的成就,在科学上却没有太大的独创。即使在最应当具有科学精神的科研与教育领域中,所谓教者不教,学者不学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这不免令人担忧:倘若不对以往的思想进行认真清理,这场大规模的科学倡导活动难道不会最终又演变为一场急功近利之举?本文仅想就科学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谈点看法,其结论…  相似文献   

4.
认识禽流感     
历史上,人类面对瘟疫曾是那样的软弱无能。而今天,科学使人类变得空前强大。相信科学,运用科学,任何传染病都必将被征服。  相似文献   

5.
汪广仁 《科学》2005,57(6):17-20
1915年1月创刊的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科学救国为宗旨的《科学》杂志,是中国现代早期科技读物中的一枝奇葩,为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几十年中,它以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编排吸引了读者,不仅向人们介绍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以它所弘扬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其中.与其科学救国宗旨相联系的科学功能观.更是它所弘扬的科学思想中的突出内容。在它出刊的每一卷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它全面地阐释了科学的社会功能的内涵,从不同的社会领域。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了翔实的论证,并引导人们将其实践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洪流之中。这不仅在当时对于广大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我们致力于科教兴国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剑 《科学》2011,63(5)
求知求真是人类漫长的追索之路,追索的成果铸成不同历史形态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本刊自本期起连载张剑的文章,以人类科学文化中心从古希腊,历经意大利城邦、英国、法国、德国直到美国的转移过程为线索,通过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地域特征的人物和故事,演绎人类求知求真的生动历程。同时,也介绍同时代中国的相关状况,给出中外科学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场景,为读者理解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提供一个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正>张开逊先生《回望人类发明之路》的"前言",是一篇题为《探究人类的创造智慧》的短文。看得出来,作者是怀着对科学的深爱与对历史的深思来撰写这些文字的。读到高潮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哲学引导科学,科学产生技术,技术改变世界。"我们又一次看到发明家张开逊,高度评价哲学的作用。著名物理学家汤姆逊在19世纪末发现电子,他说过,导致科学革命的诸多因素,最重要者当是观念的革命。重大的、革命性的科学观念,都具有基础性和集成性,改变着人类的世界观。这就是哲学。  相似文献   

8.
科学不能带妖气毕东海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连孩子们都知道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重要性。然而,有的大人们却不崇尚科学.而去信奉迷信了;更有人打着科学的摇号,向人兜售“科学其命”、“电脑看相”,这算命瞎子也扯起“科技咨询”的招牌,堂而皇之进行营业.这与现代...  相似文献   

9.
周克 《世界科学》2009,(11):2-4
30年前的1980年1月15日.全国首家专门研究科学内在规律、研究科学与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关系的专业研究机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下称科学学所)在上海成立。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学所的开创者和前辈们以研讨班、简报、著书立说、讲座等各种方式传播科学学的基本概念.当时风靡一时的领导科学概念和思想、区域经济概念和梯度发展理论等都是由科学学所的学者们首先提出并很快影响全国。作为改革开放产物的科学学所,其诞生和发展的具体情况,包括这个研究机构当时的运作情况等史实的回溯于今天看来更显珍贵。从本期起,本刊独家刊发《“历史的回顾和启示”——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前辈专访录》,希望能引起业内外读者的关注和评论,也希望这组文章能对未来的科学学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来势汹汹的反科学PaulKurtz著吴向红摘译奇怪的是,正当科学大踏步地前进、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之际,一种反科学文化悄悄崛起了。在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公众中洋溢着对科学的赞誉,其在爱因斯坦身上恐怕达到了顶点。今天,公众的情绪却急...  相似文献   

11.
严燕来 《自然杂志》2006,28(5):283-287
华夏文明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提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人类科学技术的贡献,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火药与活字印刷。然而,除此之外,中国古代文物也往往包含许多科技成分,在技术上达到的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世界,其中蕴涵的科学原理长期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为人知,直到当代采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分析研究才大白于世。不少古代科技成就的精妙之处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令人赞叹不已,而一想到它们均面世于几千年之前,其时现代的科学原理尚未创立,也没有先进的测量、分析手段,就更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心灵震憾,不能不为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而油然而生民族的自豪。本文介绍两种我国古代具有神奇的特异性能的青铜器:透光镜和鱼洗。并分析了它们的物理原理。  相似文献   

12.
吴伟文 《科学》2005,57(6):10-12
今年是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中国科学社创办科学家团体的历史经验,对当前中国科技工作者团体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指导意义。值得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一、继承与创新必须结合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医学理论成为系统的科学体系,从《黄帝内经》算起,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名医辈出的民族,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扁鹊、华陀、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吴鞠通、王清任等一大批优秀的医学家。他们既有高超的医学理论,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医学科学领域的许多方面,我们的前辈常常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科学终将在伊斯兰世界得到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理论和穆斯林教义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当欧洲文明还在蒙昧时期,伊斯兰世界的科学就已经相当地繁荣,遗憾的是,这段历史竟终止了四百多年。今天,穆斯林世界的科学家们,就得继承这段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史,并使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越过五千年时空,在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血管里,激荡着的是气壮山河的魂魄和无私无畏的科学创造精神。历史已经证明,科学与祖国的命运,从来是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今天,当我们站进这个队列,承受着一种神圣的义务,一种光荣的使命。同样,也在深深地思索着,该以怎样的胆识和科学创新精神,投入时代的洪流;用热血和生命,去全力推动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  相似文献   

16.
张剑 《科学》2006,58(6):26-28
任鸿隽作为中国近代科学最为重要的组织者之一,他是中国科学社的灵魂人物,先后出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基会)领导人、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化学研究所所长等。他关于中国近代科学全面发展、优先发展与有序发展、国家发展的科学发展战略理念,通过这些职位与实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年是任鸿隽诞辰120周年,梳理他的科学发展战略理念及影响,不仅是对他的缅怀,对今天我国科学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舰  刘丹鹤 《科学》2005,57(5):44-48
创办于1915年的中国科学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它凝聚了一大批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并通过创办科学期刊、从事科学教育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开拓了近代科技在中国普及和发展的新局面。本文试图追寻历史上中国科学社与清华之间的联系,为理解近代科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初(190),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相对论,因而名闻天下。今年是20世纪最末一年,恰好又是爱因斯坦诞生120周年。谨译此文,以纪念这位世纪科学巨学。本文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作者以新的视角分析相对论和质一能公式及其相互关系这个老问题,见解是独到的。尤其是通过相对论的社会效应(正面的和负面的)和历史遭遇,论述了一般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作者似乎没有发表什么警世宏论,只是进行平实的历史叙事。然而事中寓理,其事及足以警世;范围涉及科学与哲学。科学与政治。科学与宗教,等等译者人类历史上有一个经久不…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二月创刊的“历史研究”双月刊是一个学术性的期刊。在历史科学的研究工作急待积极开展的今天,“历史研究”的出版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毛主席曾指示我们:“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毛主席又曾特别着重地提出研究中国近百年历史的任  相似文献   

20.
杭州历史上的坊巷名称.大多是从南宋开始发展的,经历了元、明、清,一直到民国。今天的杭州里弄,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既沉淀了历史的文明,也连接着现代杭州的发展步伐。可以说,杭州里弄从一个角度折射出杭州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