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是贵刊老读者,从贵刊1946年在上海复刊起,我就阅读贵刊。我当时是上海一高中生,从贵刊中得到不少教益,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蒙。我还上门买书(延安东路),至今我还保存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次大战后世界政治参考地图》(金仲华编)和《世界地势图解》(金仲华编),我后来订阅贵刊,直到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解放后贵刊复刊,后又迁京,我还时常阅读贵刊,1953年我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第一批买到《世界知识手册》,很高兴。……多少年过去了,苏联东欧剧变后,我又经常阅读贵刊,后来差不多每期都  相似文献   

2.
苏联倾导人戈尔巴乔夫去年}2月7日在联大宜布.苏联决定在}9引年之前,从民主德因,捷克斯洛伐克和甸牙科徽出并解散6个坦克帅驻扎在这些囚家的苏军将削减5的00人,减少5000辆坦克 根据伦软国际战略研究所出版的《军事)J徽对比》({957一{9咫‘的材料,苏联驻扎在东欧四国的地面部队共有}5个坦克师、}5个摩于七化步兵帅,总兵jJ为565000人!l|斗.┌─┬─┐│ │ │└─┴─┘苏联驻东欧地面部队分布图@寒放~~  相似文献   

3.
人总是有梦的。在中学时代,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高考时,我填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但未被录取,却"蒙"上了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我是浙江农村鞋匠的孩子,完全靠国家助学金完成得学业,是在老师的辛勤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可是,我做梦也没想到过当什么外交官。1973年我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1973年~1979年,在外交部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工作;1979年~1983年,在驻苏联使馆任随员、三秘、二秘;1983年~1991年,在外交部苏联东欧司苏联处任副处长、处长、参赞;1992年~1994年,在外交部东欧中亚司任副司长;1994年~1996年,在驻俄罗斯使馆任公使衔参赞、公使;1997年~1998年,在外交部东欧中亚司任司长;1998年~2000年,任驻乌克兰大使;2000年~2003年,任驻波兰大使;2003年~2005年,任驻哈萨克斯坦大使。2006年退休,被授予外交部"优秀外交官"称号。撰写"中苏中俄关系演变实录"系列文章(《世界知识》将不定期连载),主要是想将自己外交生涯中亲历、亲闻的一些有意义、有趣味的外交事件如实地整理记录下来,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上世纪50多年来中苏、中俄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希望这些史实能对年轻一代了解历史有所禆益。这也算是我对心爱的外交事业的最后一点奉献。——作者手记  相似文献   

4.
以《苏联对外政策和苏东国家剧变》为议题的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5月6日至10日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38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上,铁道师院钟元凯副院长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向远道而来的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今年22期上发表《避免了一场核战争》后,有读者反映文中一些提法不符合史实。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当时在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工作的李连庆同志。近年来社会上发表了一些有关1969年珍宝岛事件前后中苏边界冲突及其后举行的中苏第二次边界谈判的文章,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对许多问题都不能轻下断言。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人之一,我愿意将我所了解的真实情况告诉给读者——记得1969年春中苏关系恶化、双方发生激烈冲突时,外交部苏欧司许多负责同志都已靠边站,我作为副  相似文献   

6.
刘锡诚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民俗学家,还是一位广大中青年民俗学者的良师益友。 第一次读到刘锡诚先生的名字,是在1980年。当时我还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准备往民间文学方面发展,老师向我介绍了刘锡诚先生编译的《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苏联民间文艺40年》和《高尔基与民间文学》等书。可见,刘锡诚先生的书虽然编译于20世纪50~60年代,但对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恢复和发展仍在理论上起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际形势在变化,外交政策也应做及时调整。只要把握好时机,采取恰如其分的行动,就能取得出人预料的效果。七八十年代之交,东欧国家对苏联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剧。莫斯科的“指挥棒”已开始失灵。新局势的出现,为我调整东欧政策提供了条件。我于1982年9月到苏联东  相似文献   

8.
杨新慧  欧丽 《世界博览》2014,(18):84-84
正冷战时期,美国中情局喜欢文学,苏联和东欧禁什么,这些图书就会成为宣传品。毫无疑问《日瓦戈医生》在西方文坛乃至世界文学界都备受推崇,然而围绕这本书的出版、推广以及作者的遭遇也受到世界各界的广为关注,众说纷纭。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彼得·芬恩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讲师佩特拉·库韦,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给大家《日瓦戈事件》这本书。两人通过对苏联官方档案的  相似文献   

9.
最近,苏联在波兰边界附近进行频繁的军事活动,同时开动宣传机器制造威胁性舆论。各国政府和舆论严重地警惕着苏联军事干涉的可能性。苏联在波兰及其周围究竟有多少驻军?根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今年秋天出版的《1980—1981年军事力量对比》资料,在苏联全部军队365.8万人中,陆军有46个坦克师,119个摩托化步兵师,8个空降师,共173个师。其中41个师驻在国外,驻在中欧和东欧有30个师,15个坦克师和15个摩托化步兵师,(按满员  相似文献   

10.
提起东欧,许多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东欧曾是他们红色记忆里不褪色的激情。这些国家在当时和中国一样,以红星为标志,视镰刀铁锤为图腾,向往共产主义,同属于"同志加兄弟"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其中一些国家追随苏联成了"修正主义"也曾让中国人痛心和愤恨。苏联东欧社会转型的"政治剧变",开始于1989年东欧的政治变革,结束于1991年的苏联解体。20年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那么,曾经同属社会主义的苏东国家,现在的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11.
东欧诸国多属外向型经济国家,资金、原料和市场的对外依赖性很大。以往在经互会内,彼此进行易货贸易,经济上互补,弥补了各自的不足。1991年6月经互会解散,一夜之间东欧国家的对外经济一下子失去了40-80%的传统市场,加之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急剧转轨的冲击和国际局势的影响(海湾战争、苏联解体、西方经济衰退、南斯拉夫内战等),使东欧诸国的对外经济活动陷入空前的困境,滑入40年来的低谷。  相似文献   

12.
一般而言,研究阵地至少包括研究机构和研究期刊。过去70年来,中国的中东欧研究机构经历了从建后停顿到恢复新建及骤然减少再到蓬勃发展的过程,研究期刊则大体日渐式微。20世纪60年代国外问题研究启动时,东欧研究便受到重视。当时研究机构主要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下属文学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196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1965年成立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苏联东欧研究所以及20世纪60年代初成立的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但这些机构不久便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相继发生剧变,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为世人所膛目。国际舆论认为,这次变化有可能在本世纪最后十年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形势带来重大影响。东欧各国局势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对东欧政策的变化,是诸种原因之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必然结果。1944年秋苏联军队进入罗马尼亚,预示着苏军将  相似文献   

14.
俞邃教授是大家熟悉的一位苏联—俄罗斯问题和国际问题专家,也是本刊的老作者、老朋友。最近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了近60万字的《俞邃文集》,收编了他多年来、主要是苏联东欧剧变之后撰写的一批文稿,包括苏联演变教训与世界社会主义、俄罗斯转轨历程与内外政策、世界战略形势与大国关系、国际关系理论与认识论方法论、中国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等方面,还有若干篇回忆录、书函和述评。其中一些文稿曾发表在《世界知识》上。这里特摘中联部副部长蔡武同志为《俞邃文集》写的前言。  相似文献   

15.
“安全带政策”是苏联在东欧地区以维护苏联的安全为首要目标而建立的“缓冲地带”的一种政策 ,是二战后苏联总的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 1 94 3年~ 1 953年间苏联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安全带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苏联的安全 ,并巩固和发展了东欧的社会主义阵地 ,有效地遏制了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的扩张 ,维护了世界和平 ,但是 ,“安全带政策”过分地考虑了苏联的安全和民族利益 ,从而违背了国家间的平等原则 ,犯了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和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16.
食羊自肥     
掐指计算,这辈子我看外国小说比看中国小说多得多。初学写作那些年,主要是啃俄罗斯与苏联小说,其次是法国小说,后来扩大到英、美、德、意、印度、日本、东欧、  相似文献   

17.
重访莫斯科     
去年岁末,我和高莽同志(《世界文学》副主编)应苏联作家协会的邀请,前往莫斯科参加了在11月28日至12月2日举行的国际苏联文学翻译家会议.我前一次访问苏联是在1958年,匆匆已别25年.在四分之一世纪之后我怀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重访苏联,一方面是寻旧,另一方面是访新,所见所闻,印象既很深刻,感想亦复良多!  相似文献   

18.
中东的危机只能由三巨头的协议来解决,莫斯科与德黑兰之间或莫斯科与安加拉的双方谅解是不能解决的。苏联与土耳其或苏联与伊朗之间,没有私自的孤立的争端。现行中东的紧张形势,只是世界的(?)行部署的一部份,这种部署,在东欧和远东是已经完成了。在东欧和远东,苏联的战略利益现在已获了保障(在远东,苏联并未取得领土的  相似文献   

19.
苏联经济深陷危机,其旅游业却在蓬勃发展。自1985年苏联实行对外开放以来,踏上苏联大地的外国游人已有3500万人以上,这差不多是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外国游客总数的一半。在此同时,苏联出国旅游的人数也迅速增多,1988年前每年不到300万,1989年一年就超过了800万。1990年东欧局势剧变的紧张时期,来苏  相似文献   

20.
苏联正在为发动争霸欧洲的战争从各方面作准备,其中颇为重要的一项,是搞“车同轨”。据报道,去年底,从苏联弗拉基米尔一沃林斯基到波兰卡托维兹的苏式宽轨铁路竣工了。它是苏联通往东欧最长的一条宽轨铁路。这是继苏联一保加利亚海上轮渡之后,苏联在东欧完成的又一项大型交通运输工程。这是苏联争霸欧洲的战略性措施之一。苏波宽轨铁路全长四百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