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星球的色彩     
在浩瀚无际的太空中,星球颜色各异,将太空变成了一座金碧辉煌、绮丽多彩的奇妙宫殿。我们的地球可以称为蓝色星球,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海洋的面积为地球面积的70.8%,而海洋是蓝色的;加上陆地上大部分植物地带又是绿色的,因此,在月球上和宇宙飞船上看地球,它就像一颗蓝色的珍珠。  相似文献   

2.
星球的色彩     
在浩瀚无际的太空中,星球颜色各异,将太空变成了一座金碧辉煌、绮丽多彩的奇妙宫殿. 我们的地球可以称为蓝色星球,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海洋的面积为地球面积的70.8%,而海洋是蓝色的;加上陆地上大部分植物地带又是绿色的,因此,在月球上和宇宙飞船上看地球,它就像一颗蓝色的珍珠.  相似文献   

3.
星球的色彩     
龙夫 《科学之友》2007,(9A):18-18
在浩瀚无际的太空中,星球颜色各异,将太空变成了一座金碧辉煌、绚丽多彩的奇妙宫殿。我们的地球可以称为蓝色星球,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海洋的面积为地球面积的70.8%,而海洋是蓝色的;加上陆地上大部分植物地带又是绿色的。因此,在月球上和宇宙飞船上看地球,它就像一颗篮色的珍珠。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的地球上,存在着一百多万种动物,人类只是其中的一种。考古学家称,自从出现生命以来,这颗星球上曾经存在过上千亿个物种。我在想,幸亏物种们有个先来后到、你来我往地陆续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不然,恐怕大家会多得挤成一堆,谁也动弹不得。甚至更有可能,大部分物种会被挤死或踩死!感谢我们伟大的造物主,让物种有生有死、交替接力地存在于这颗星球上,不让大家挤成一锅粥。  相似文献   

5.
正搭乘最后一艘"阿波罗"登月飞船前往月球的宇航员,为我们留下了一张著名的照片,那就是被微信选作启动画面的《蓝色弹珠》。在这张照片上,动人心魄的蔚蓝构成了地球色彩的主体,那是海洋的颜色。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幸运地处在太阳系的"宜居带"里。它和太阳之间不远也不近的距离,使它得以拥有大量的液态水,成为生命孕育的温床。地球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时至今日,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1%的海洋,不仅决定了这颗星  相似文献   

6.
近代科学发展以来,火星一直是天文等中最具亮点的星球。从火星在太阳系的地理位置来说,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虽然只有地球的1/2,但是它表面面积相当于地球陆地的表面面积,它的自转一周仅比地球多半个多小时,季节也有春夏秋冬之分。火星独特的空间位置、气候和地质状况决定了它有可能成为科学研究基地和将来人类移民的彼岸。不仅如此,无论是以前的望远镜或光谱研究还是现在的探测卫星研究中,或多或少地都支持这样一个观点:火星  相似文献   

7.
占地球面积70%的是海洋。在那里,巨大的海水构成生机勃勃流动的海流。到底是什么致使海水流动?在海洋中海流又是怎样环球旅行的?日本近海黑潮的部分海水几乎巡游世界,它在北大西洋沉入深海,上千年后再次返回太平洋。为了揭开海流之谜,我们追随海流作一次环绕地球的宏伟之旅吧。  相似文献   

8.
李良  张雯 《科学之友》2007,(2):19-19
移民外星是出路 移居外星球是人类一个长久的梦想。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奖章时表示,人类必须移民其他星球以摆脱灭亡命运。霍金认为,只要人类被困在一个独一无二的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中。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核战争等威胁迟早会将我们消灭殆尽。但如果我们向太空扩展并建立自给自足的聚居地,我们的未来应该是安全的。太阳系没有一个类似于地球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另外一颗星球,并采用更先进的太空火箭帮助人类移居到适宜生存的星球上。这已经是他半年内第二次发出类似的惊人之语了。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天文学家们最近发现了70颗最古老的星球,这些处在球状星团中的星球分布在银河系。它们是在大约150亿年前在银河系第一批星球的一部分。天文学家们知道这70颗星体是最古老的星球,是因为它们所含的重元素浓度非常低,低于太阳所含0.1%的重元素浓度。这些原始重元素几乎全是氢和氦。它们是在大爆炸过程中产生的,是银河系形成时期所没有的,只是后来在天体内合成的重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重元素才分散在银河系,在后来相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世纪最后的夜色随地球的自转被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抽丝剥茧,人类探索自然的目光将落向何处?在脚下这颗星球之外凝视我们的家园,会发现21世纪曙光照耀最多的是蔚蓝色的海洋,昼夜不停转动的地球宛若玲拢剔透的水晶球。烟波浩荡的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8%o当我们漫步在曲折的海岸线陶醉于水中的星月辉光,你可曾想过:海洋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体积达13.7亿立方公里的海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难道具有造物主巨手轻挥掘土为洋?目前,关于海洋起源的假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认为大洋是原生构造,在地…  相似文献   

11.
"好奇"号火星车是NASA火星远征计划的一次重磅出击,它将标志着我们与这颗红色星球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未来的火星研究学家可能会将今年8月6日作为一个重要日子,人类和这颗红色星球源远流长的关系将从这一天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好奇"号火星车的目标是5公里厚的泥沙沉积层,它将提供有关火星整个历史的信息,并有可能蕴含着火星远古时代甚至现存的生命痕迹。登陆火星是火星探险史上的一场豪赌,在我们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好奇"号很可能是最后一个  相似文献   

12.
正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也许地球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人类也不会存在。但你想过这个生命之源是本就存在,还是远方来客?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是目前唯一被液态水覆盖了大部分地表的星球。在这颗蓝色星球上,陆地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的29.2%,剩下的70.8%全是茫茫大海。其中,仅太平洋的面积就达到了18134.4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3,和陆  相似文献   

13.
不毛之地     
<正>星星点点的背景中,这颗恒星发出柔和的亮光。从内部星系来看,天空中的恒星会犹如燃烧着熊熊的怒火,然而这颗行星与恒星的距离足够远,所以很安全。"完美极了!"领队宣布道,"我发觉很难相信这样一颗美丽而气候和煦的星球上会没有生命——然而事实确实如此!我会立刻批准殖民。""这颗星球上目前没有生命,"43号插件指出重点,"探测队怀疑这儿昔日存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外层空间不停地有微尘进入地球大气层,故地球每天都在增肥。科学家相信,藉由研究这些星际微尘,有助于解开太阳系诞生的奥秘。因此,如何捕捉这些星尘便成了专家们研究的课题。根据估计,每天都有超过100吨的太空微尘进入地球,这些微尘多半来自小行星或彗星。每一粒微尘可能由多达10万颗更小的微粒组成。这些埋藏在星际尘埃中最古老的微粒能够告诉我们,这些星尘是由哪些星球所制造的。当然,这些星球现在很可能已不复存在。这些微粒的化学性质能够捎来原始太阳云中的状况。即便是观察这些微粒如何聚集成堆,也能够让我们了解太阳和行星是如何…  相似文献   

15.
“好奇”号火星车是NASA火星远征计划的一次重磅出击,它将标志着我们与这颗红色星球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未来的火星研究学家可能会将今年8月6日作为一个重要日子.人类和这颗红色星球源远流长的关系将从这一天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好奇”号火星车的目标是5公里厚的泥沙沉积层.它将提供有关火星整个历史的信息.并有可能蕴含着火星远古时代甚至现存的生命痕迹.  相似文献   

16.
寻找失去的陆地碳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表层各圈层中的积累和流动的过程。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表观上看,现代的全球碳循环处于不平衡状态,即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热带毁林所排放的一部分CO2不知去向,这被称为“CO2失汇”。研究表明,北半球的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吸收了这部分去向不明的CO2。本文对“CO2失汇”的由来、陆地碳汇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中国陆地碳汇的大小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尹飞 《科学之友》2006,(5):60-61
颜色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装饰,在海洋军事世界里,颜色在军舰上的妙用可谓大有作为。军舰外衣——伪装色现代军舰的舰体、上层建筑及装备都涂成灰蓝色或浅灰色,这不仅使军舰显得更加威武雄壮,而且,因为它与海水颜色相近,尤其在阴雨天或低能见度条件下,不易被敌人发现。相比而言,潜艇则一般漆成深色,因为海水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如果潜艇色彩太鲜艳,即使在水下20m潜水航行,也很容易被飞机从空中发现。潜艇涂上黑色或较深的颜色,就能使潜艇与暗礁或深度海水的颜色一样,从而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利用人们对颜色深浅的错觉,军舰颜色的深浅也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宇航局(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又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该星球比我们的地球还要小。这是人们首次发现类地行星围绕着类日恒星旋转。2011年12月7日,科学家在"首届开普勒科学大会"上宣布了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19.
一艘宇宙飞船偶然降落在一颗陌生星球上,飞船上的人类成员发现这颗星球的文明竟然是由各种猩猩建立的!当他试图逃离这些猩猩的控制时,突然发现了海滩上坍塌的自由女神像!原来,这里正是多年以后的地球——人类早已消失,而猩猩则统  相似文献   

20.
近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声称,银河系中至少有约3亿颗潜在宜居星球.这其中有些系外行星甚至可能是我们的星际邻居,至少有4颗距离太阳可能不到30光年,离我们最近的可能至多20光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