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热轧试样的组织性能测试,研究了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铁素体和马氏体强度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C-Si-Mn系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热轧双相钢基本力学性能参数预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热轧试样的组织性能测试,研究了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铁素体和马氏体强度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C-Si-Mn系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热轧双相钢基本力学性能参数预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取两种不同成分体系的热镀锌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氧对双相钢镀层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r-Mo系双相钢可镀性优于高铝系双相钢。对高铝系双相钢而言,退火过程基板中Al和Mn向带钢表面偏析,并与炉内氧发生氧化生成氧化铝,阻碍连续致密Fe2Al5抑制层的形成,是导致锌层附着力差的根本原因。Cr-Mo系双相钢虽然在退火过程也会发生氧化反应,但通过严格控制炉内氧含量可减少氧化物的形成,保证连续致密Fe2Al5过渡层的存在,从而大幅提升锌层附着力。  相似文献   

4.
硅,锰和轧制工艺对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了模拟热轧。研究了合金元素硅,锰和终轧温度,轧后冷速和轧制变形对试验钢双相组织形成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工艺参数内,试验钢均获得双相组织,其稳定性较好,导出了估算热轧空冷Si-Mn双相钢的fM和fFP值的计算式,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热轧参数对试验钢硬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许哲 《科技信息》2011,(24):I0116-I0117
本文由传统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引入素体马氏体双相钢,介绍了低合金高强钢中的铁素体加马氏休双相钢的组织特点,双相钢的显徽组织主要为细晶粒铁素体和10~30%的马氏体,还可能存在少量贝氏体。对双相钢的基本生产工艺的介绍包括:传统热轧双相钢工艺以及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其中特别介绍了终轧温度对热轧双相钢组织细化的影响;传统冷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其中特别介绍了汽车工业中双相钢的冷轧工艺;热处理工艺对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本文就双相钢在我国和国外的应用做了简单的介绍,其中双相钢以其连续屈服,高的初始加工硬化速率,低的屈强比,以及强度和韧性的优良配合,良好的成型性等特点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成为理想的汽车用钢板。最后对双相钢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对热轧马氏体双相钢和贝氏体双相钢进行扩孔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2种双相钢扩孔裂纹和断面组织进行分析,研究2种双相钢的扩孔开裂机理,并分析预制孔为冲孔时的扩孔率小于预制孔为钻孔时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热轧贝氏体双相钢断口微观形态的主要特征是韧窝,开裂类型属于穿晶延性断裂。热轧马氏体双相钢断口微观形态的主要特征是舌状花样,开裂类型属于沿晶脆性断裂。预制孔为冲孔时扩孔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扩孔过程在圆孔边部产生加工硬化层和毛刺,且加工硬化层起着主导作用,如在扩孔前用砂纸或锉刀去除2 mm厚加工硬化层和毛刺,或采用钻孔等方法加工中心孔,其扩孔率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变形工艺对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通过热轧实验,研究了变形量、卷取温度、终轧温度对高强热轧双相钢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变形工艺参数对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主要有三种典型微观形貌,而这三种典型形貌又赋予了双相钢不同的强韧化机制和力学性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发了780 MPa级以Mn,Si为主要添加元素的热轧双相钢生产工艺,可以使热轧双相钢的屈服强度达到要求的级别,并且断后伸长率良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钛微合金化热轧双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终轧温度对组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可行的工艺窗口,并进行了验证性热轧实验.在冷却速率小于5℃·s-1及温度在625~725℃时,实验钢可以形成先共析铁素体.随着终轧温度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及马氏体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幅度不大.同时,当终轧温度较高时,铁素体显微硬度增加,析出强化作用增加.当终轧温度及缓冷温度分别为840℃及700℃时,获得了抗拉强度为672 MPa及屈强比为0.61的性能良好的热轧双相钢.经计算,铁素体组织中析出强化量为78.5 MPa.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SiMnV、SiMnP、SiMn和SiMnVTi等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关系。前二者属退火双相钢,后二者属热轧双相钢,以SiMnVTi钢正火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回火工艺参数对DP600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回火实验模拟热轧双相钢实际生产过程中卷取后的冷却过程, 分析回火温度与保温时间对 0.09C-0.1Si-1.3Mn-0.5Cr-0.05P热轧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过程中主要是碳原子通过扩散影响铁素体与马氏体中的微结构,从而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产生影响;200 ℃回火后双相钢基本保持原有的组织与性能,230℃以上随回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分解逐渐明显,铁素体中碳原子钉扎可动位错造成屈服现象的发生;在230~250℃温度范围回火时,保温时间的延长较温升对回火程度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新颖的贝氏体/铁素体双相低碳微合金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特殊微合金设计及终轧控冷工艺得到超细贝氏体/铁素体双相低碳微合金钢。该钢的组织由原奥氏体晶界上及晶粒内部的约5μm的准多边形铁素体及超细化的贝氏体板条束组成。铁素体的体积分数约20%。该双相低碳微合金钢的强度比同成分的全贝氏体钢略低,但其延伸率却大幅度提高。采取适当的回火处理,该双相钢屈服强度可达到700MPa,而延伸率大于25%,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塑性的新型低碳微合金双相钢。  相似文献   

12.
According to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single-phase martensite and single-phase ferrite steels, whose composition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martensite and ferrite in low Si-Mn-Nb dual-phase steel,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the low Si-Mn-Nb dual-phase steel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he simulated result was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one and they fit closely with each other, which proves that the FE model is correct. Based on the FE model, the microstress and microstrain of the dual-phase steel were analyzed. Meanwhile, the effective factors such a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martensite and the yield stress ratio between martensite and ferrite phases on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the dual-phase steel were simulated, too. The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the low Si-Mn-Nb dual-phase steel, the maximum stress occurs in the martensite region, while the maximum strain occurs in the ferrite one. The effect of the volume fraction of martensite (fM) and the yield stress ratio on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the dual-phase steel is small in the elastic part, while it is obvious in the plastic part. In the plastic part of this curve, the strai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M, while it de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yield stress ratio.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双相X80管线钢在沿海土壤模拟溶液环境中的腐蚀机理,采用极化曲线、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和交流阻抗(EIS)法对不同外加电位(-750,-900和-1 050 mV vs.饱和甘汞电极(SCE))下双相X80管线钢的应力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相X80管线钢在-1 050 mV电位下对应力腐蚀(SCC)最为敏感。慢应变拉伸呈现为脆性断裂,断口可见铁素体区域圆形或椭圆形的凹坑,这是由于过度阴极反应产生的氢原子扩散进入到钢中在铁素体晶界聚集,氢气析出产生的较高氢压超过材料的强度产生圆形孔洞,在拉伸应力作用下变为椭圆形。在此电位下EIS模拟电阻最小,耐腐蚀性最差。-750 mV的外加电位可起到一定的电化学保护作用,但不足以防止X80管线钢应力腐蚀的发生。-900 mV的外加电位可有效抑制X80管线钢的阳极溶解,SSRT的强度和延展性均高于0 mV电位试样,表现出韧性断裂特征,EIS模拟电阻最高,因此双相X80管线钢在模拟海岸土壤环境下最佳的阴极保护电位约为-900 mV vs. SCE。双相X80管线钢在沿海土壤模拟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行为的研究可对其在实际使用过...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热轧后双相钢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用Image-Pro Plus软件测定双相钢微观组织中各独立相的体积分数. 根据多相材料中间混合法则和Swift方程,建立热轧双相钢微观应力-应变模型,并用DP590和DP780钢单向拉伸曲线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该应力-应变关系微观模型基本阐明热轧双相钢微观组织参数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内在联系,能够准确地描述材料的变形行为,同时很好地预测热轧双相钢宏观的拉伸曲线.  相似文献   

15.
分别研究了以水和机油作为淬火介质的42CrMo钢和双相耐磨钢淬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确定了双相耐磨钢和42CrMo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及性能.结果表明:双相耐磨钢经水淬和油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针状贝氏体+碳化物;42CrMo钢经水淬和油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回火马氏体+铁素体+贝氏体.经过480h的低应力磨料磨损实验发现,水淬+280℃回火处理的42CrMo钢耐磨性能最好,其相对耐磨性可达高锰钢的1.558倍.  相似文献   

16.
生产稳定性控制是双相钢汽车板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关键。对某钢厂冷轧双相钢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实践,结果表明,酸轧焊机的后加热参数、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以及连退焊机的合理参数决定了焊缝质量;冷轧机生产时钢种过渡强度差是引起勒辊和断带的主要因素;连退快冷工序冷却负荷分配控制是连退机组生产稳定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不同工序的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双相钢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品性能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双相钢主要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在拉伸曲线上没有明显的屈服平台,强屈比大,有利于冲压成形,在现代汽车用制造上应用非常广泛。本文通过对双向钢生产工艺及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分析,提出双相钢组织性能控制的思路,并就生产实践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中北部铝土矿若干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中,北部若干铝土矿床中各类铝土矿石,粘土岩和下伏及上覆岩石中微量元素Sr,Ba,Ga,V,Zr的定量分析资料与Sr/Ba,B/Ga,V/Zr比值和比值曲线,以及由硼的含量算出的校正硼,相当硼一和含盐度,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含矿岩系剖面,讨论了铝土矿带的形成环境,指出修文铝土矿带和遵义铝土矿带在微量元素方面的差别,反映了二者在沉积成矿环境上的差异,前者形成于淡化泻湖一滨海沼泽环境,后者形成了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纤维双相15Mn2Nb钢组织的形成及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双相钢具有优异的强塑性匹配,是一种天然的复合材料.其纤维组织的获取主要取决于合金化和热处理工艺规程,而合金元素Nb阻碍铁素体再结晶是形成纤维组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