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家庭"意象和"母女"意象."家庭"意象象征着一个具有超稳定性结构的男权统治金字塔,"母女"意象则揭示了动态的历史结构中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命运.通过考察,论述了女性为走出男权镜像的限制而获得自由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结合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边缘女性形象进行文本细读,揭示维多利亚时代努力追求独立、自由和快乐的女性所面临的悲剧,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新时期女性诗歌文本中的“家庭”意象和“母女”意象。“家庭”意象象征着一个具有超稳定性结构的男权统治金字塔,“母女”意象则揭示了动态的历史结构中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命运。通过考察,论述了女性为走出男权镜像的限制而获得自由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出发,结合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分析他在描写和表现女性人物时把女性视为客体、诱惑者和弱者这三个方面揭示一名男性作家在文本中表现出来的性别偏见和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5.
1983年台湾女作家李昂发表中篇小说《杀夫》,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女性的杀夫行为,对“杀夫”现象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被迫杀夫。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小说中不断出现与《杀夫》女主人公林市类似的以极端方式反抗男权的女性形象,构成不可忽视的“‘挥刀’的女人”的群像,对这些女性形象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男权社会中,两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原本就不一样.男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体验,古典诗词中的女性话题永远属于男性中心的范畴.女性诗词所反映的女性情感则是她们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本文通过对社会各阶层女性诗词的分析,指出女性情感的特点和主叹调.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哈代的著名长篇小说《苔丝》,以其隽永绵长、凄切悲婉的故事情节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技巧,打动并震撼着无数读者的心,它成为众多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探索和挖掘作品折射出的男权统治思想与文本隐含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是中国女性摆脱几千年男权文化规约,不断觉醒、反抗与重建女性性别角色的时代,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女性经历了做人——女人——自我的几个阶段的寻找与探索。一代代女性作家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殷切关注,对重建女性精神家园的焦灼与困惑,本文试图解析现代女性小说中的家园意象,揭示现代女性小说女性意识的觉醒和重建女性人格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9.
汉英广告词中对男权文化有着深层次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市场上大量的汉英广告词进行详细解析,论证了当代男权文化依然在操纵女性身体、塑造人们(尤其是女性)的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发挥着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蒋韵的家族小说《栎树的囚徒》是一个描述家族历史变迁的优秀文本。作者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来审视家族历史,把目光投向家族历史中的女人,以女性来作为历史言说的主体,重新书写家族历史中被男权文化遮蔽的女性历史。通过展现范氏家族女人生动的生和浪漫的死来对女性的生存价值进行关注和追问。  相似文献   

11.
赵玉莲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61-65,153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当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在女性话语模式和女性欲望的书写上,突破了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与本能欲望被强大的男权中心社会意识、叙事语体所覆盖的局面,挣脱男性话语无所不在的桎梏,挑战男权文化。然而女作家们在"私人空间"中的"身体书写",在对男性社会性别角色进行大胆的反抗、突围的同时,也在自身的局限中,无可奈何地陷落于男权文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12.
近来,随着学界对身体研究的关注,有关女性身体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在一个男性“话语霸权”的社会里,女性的身体是如何被规训和塑造的?文章先从中西方哲学、文学、神话等文化观念基本来源的角度分析了在男权社会文化中建构起的女性身体,继而分析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疾病的话语建构和男权“凝视”下女性眼中的自我与女性当代文化适应中的焦虑与风险,得出了男权社会的“话语霸权”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场域中对女性身体的深刻规训和塑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的大部分作品以女性的处境与命运为主题,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封闭环境或暴力压迫等境遇下的生存悲剧。《逐爱的女人》通过两位女性的爱情对比,展现了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与父权社会的时代环境下,女性如出一辙地陷入一种封闭且循环的命运悲剧中。本文通过文本与人物形象的剖析,从两性因素、社会原因和女性自身因素三方面分析造成女性爱情与命运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红日》是一部“红色经典”的代表之作,小说在激烈且规模宏大的战场描写中成功塑造了一批解放军的英雄群像。然而,即便在革命的语境之下在英雄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女性也不容忽视,巾帼不让须眉,从花木兰就开始的英雄形象在这里得到延续。文章试图在革命的语境之下对于《红日》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探讨作者在塑造女性形象过程中文本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5.
袁学琴  陈兵 《科技信息》2007,(31):251-251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不仅对妇女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男权传统限定下的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超越了男权传统的女性角色特征,充分体现出男性作家所特有的女性意识。本文主要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阐述哈代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客观分析20世纪30、4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所呈现出的大胆超前的女性意识,细腻真实的女性生命体验,从而探索现代女性作家在女性抗争男权社会,争取女性解放道路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男权社会中,两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原本就不一样。男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体验,古典诗词中的女性话题永远属于男性中心的范畴。女性诗词所反映的女性情感则是她们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本文通过对社会各阶层女性诗词的分析,指出女性情感的特点和主叹调。  相似文献   

18.
《纸团》是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集《俄亥俄州的温斯堡》的作品之一.不同于那些体现男性对女性的传统审美价值判断的男权话语文本,小说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描写了一位姑娘眼中三位不同寻常的男性形象,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和物质主义对两性关系的异化,体现了女主人公对男性把女性欲望客体化的反抗,彰显了她可贵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群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大部分以"国际题材"为创作主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技巧上大胆突破常规,开拓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学领域.亨利·詹姆斯小说代表作品中的女性群像按文化地域分,可以分为美国文化女性形象、欧洲文化女性形象、欧化了的美国女性形象;按人物特性分类,可分为天真无知型女性、高雅型女性、表里不一型女性等.  相似文献   

20.
张愿贞 《科技信息》2011,(33):309-309
作为美国女性主义作家的代表,艾丽丝·沃克在其作品中无情批判男权及男性文化对女性身心的种种压迫,并反映出敏锐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女性话语权和女性意识觉醒两方面探讨沃克是如何进行女性性别建构,又是如何解构男性主体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