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关于阅读习惯的论述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认真阅读不马虎,边读边思,圈点批注的习惯;利用空余时间,有选择的阅读的习惯;查工具书,看序文目录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讲究阅读卫生的习惯和批判地阅读习惯,对当今的阅读仍然有着积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50年前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本文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呢。  相似文献   

3.
<正>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对今天的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是多方而的,本文拟从预习这一角度谈谈自己学习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的体会。 预习是课文教学的第一个阶段,而这一阶段被叶圣陶称为“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为什么这样说呢?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自己阅读、自己写作的能力,这是叶圣陶看待语文教学诸问题的根本前提和出发点。从此出发,他  相似文献   

4.
张永 《科技知识动漫》2009,(22):125-125
叶圣陶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笔者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关于语文习惯的论述,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对于培养语文习惯的意义的论述,对于如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阅读、写作、听说习惯的精辟见解,对当今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指导价值,也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宝库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题选用的是吕叔湘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一书写的一倍序言(以下简称序言)。在这篇序言中,吕叔湘先生对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的一些著名论断作了具体的阐述。但笔者认为,这两位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在文中的一些观点也有偏颇之处,特撰此文阐明己见,与专家及同行作一探讨。把语文学科定性为“是一种工具”,这是叶圣陶先生的著名论断。作为对延续多年的把语文课等同于政治课这一现象的反动,这一论断有其合理性,并对推动语文学科的教改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这一论断所带…  相似文献   

9.
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方面应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主要目标。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这些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大作用。根据我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认为,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五种自学习惯。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就没有语文教学。更为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修养良好的人。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当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送给他们一笔受益终生的财富。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一)教师要成为阅读的榜样长期以来,语文…  相似文献   

12.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课内的学习固然是必要的;而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进行有益的延伸和扩展性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在课堂上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学语文。”因而从课内小课堂导入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两位教育家的话足以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每一位数学老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4.
李雪 《科技知识动漫》2010,(16):106-106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的高低与其语感有直接关系,语文素质高的人,其语感能力必定很强,表现在对语言文字一种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上,反之,语文素质差的人,其语感能力就弱些,表现在对语言文字表面上的理解。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可见,培养语感,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刘坤 《科技信息》2007,(24):250
我常常在学生的书斋上写这样一句话:"语文是一片海,要想成就汪洋,就必须海纳百川。"这句话融入了从教七年来我对语文的理解,很明显,这"百川"就是广泛的课外阅读。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读写的关系上,他强调了读的重要性,"惟有先读书,打好基础,才能搞好写作。"古人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之间关系怎样呢?应该说读是“本”,是写、听、说的基础,写、听、说三种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是从大量阅读训练开始的。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从中明白语文的一些道理、规律,又经过模仿、借鉴才能有力地促进写作、听说能力的形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规律:阅读积累→模仿借鉴→独立创新。因此,加强阅读方面的研究与指导,就成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一、阅读训练的四个等级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对青少年认识规律的研究成果表明,青年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应…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我在实践中,感受到对于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必须用各类方法为学生创设情境,我发现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非常有帮助。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并逐步达到积累语言,最终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重在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学会通过在阅读中思考,从而提取有效信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比较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阅读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浅要分析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常用做法。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及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小学生进行课内外的阅读,增加阅读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质。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感知信息、分析信息的主要培养方式,小学语文关于阅读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发现阅读的趣味性,从而对阅读产生热爱。该文主要阐述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对阅读的优点进行解析,并对阅读的科学化积累提出几点方案,以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教学效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说”的教学尝试鞠国洲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