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父亲的考题     
儿子事业有成,但对金钱的追求程度真的到了别无所求的程度。一天,父亲给一向标榜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去103人。”儿子紧张的情绪松弛了下来。“在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32人。”儿子的嘴角挂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在了右腿上。“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7人。”父亲拿本子的手有些抖,念的速度也在加快。“再下一站下去84人,上来65人;再下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下一站下去52人,上来97人。”父亲念得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  相似文献   

2.
一个半朋友     
我爷爷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仗义的人,广交天下豪杰武夫。临终前对他儿子讲,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先是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就会懂得。儿子先去了他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客不得思索,赶快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将衣服换下,穿在了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自己的儿子却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相似文献   

3.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大画家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惊讶地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个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个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20年后,这个孩子伊尔·布拉格,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他在回忆童年时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  相似文献   

4.
卑微的伟人     
《青年科学》2014,(1):93-93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父亲回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相似文献   

5.
《世界博览》2011,(21):8-8
【事件】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不治身亡,这是“阿拉伯之春”中最为血腥的一幕。  相似文献   

6.
 后悔上了大学,是当前的社会现象之一.有一位叫韩培印的父亲,被媒体誉为“勇敢的父亲”,他就不时后悔“也许当年根本不应该让儿子读书.”我今天早上读了这个故事,既受到深深的感动,也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这位父亲在潜意识中也许视大学为“挣钱培训班”,或者视上学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也许这样说是错的,但这毕竟是他的实际生活史.2002年开始,在儿子考上西安的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为了帮儿子凑出大学学费和生活费,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和儿子一起来到西安,在49岁那年变成了一名农民工.在儿子就要毕业的日子里,大学生就业已经十分不顺,2006年即使学的是当年热门的通信工程专业,也不好找工作了.他儿子最后在青海找到了一份工作,试用期每个月拿600元的工资,在野外帮当地的单位铺通信光缆,这收入还没有韩培印自己在西安打工挣得多(本文省略了其中感人的情节).2012年第2期《年轻人》杂志刊登了韩培印的故事.文中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导演李军虎遇到了这位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并把他的故事拍成了一部时长47分钟的纪录片,此片在2009年的第二届香港华语纪录片节上,获得了最佳短片奖.  相似文献   

7.
记得在看电影《罗马假日》的时候,安妮公主的一段话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当记者问她的父亲何时退休时,公主愣了一下,然后马上说:“做他这个工作的是从来不会退休的。”不过,前不久当西哈努克国王出现在金边机场的时候,他的身份已是退休国王。他身边的小儿子西哈莫尼是柬埔寨新国王。这可以说是了却了西哈努克一生的心愿。西哈莫尼,西哈努克与莫尼克的小儿子。他的名字就是由父母名字的前两部分构成。在父亲眼中,西哈莫尼一直是个没有野心、安分守己的孩子。从小就酷爱舞蹈艺术的西哈莫尼有“芭蕾王子”的美誉。他九岁在布拉格学习欧洲古典舞蹈,…  相似文献   

8.
王超 《奇闻怪事》2007,(6):29-29
父亲牵着年幼的儿子逛一家大商场。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让父亲乐此不疲。儿子则截然相反,跟随父亲才走进商场便不想逛了,而且哭闹不休。父亲连哄带骗,甚至动用武力都无济于事。儿子很是委屈,哭闹得更厉害不说,索性甩掉脚上的鞋以发泄对父亲的不满。面对儿子的“责难”,父亲只得先拾鞋再和儿子“算账”。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3)他们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这儿机关很多,走路的时候要小心。”星星提醒大家。就在这时,前面的石板突然“砰”的开了,露出一道裂缝,一会儿就扩展成深不可测的陷阱,黑得看不见底。石板还不停往下滚。“看来,我们得跳过去。”阿旺摆出一副要跳过去的样子。星星连忙喊到:“别这样,这陷阱起码有3米宽。你能跳过去?我们要用绳索!”又问中中:“你有绳索吗?”中中拿出一条绳索来。星星看了看,塑料做的,就有点不放心了,“真的可以?!能承受50公斤以上的重量吗?”“这家伙可结实呢,你看。”中中把钩子挂在一块石板的铁环上面,另一头系在洞顶…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万岁!”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站起身,左手持《古兰经》,右手高举过顶,食指伸向空中,高声喊道。坐在后面的萨达姆胞弟巴尔赞·易卜拉欣·提克里提也起身高举右臂,大喊:“你们为什么不干脆处死我们,永远结束这一切?!”这是2005年12月发生在伊拉克高等法庭审理“杜贾尔村案”中的一幕。一年后的2006年12月30日,即穆斯林传统节日宰牲节的这一天,随着萨达姆被执行死刑,“这一切”就真的结束了。16天后,提克里提和另一名原伊拉克高官班达尔也被处以绞刑,行刑地点和方式与乃兄如出一辙。就在本文截稿后的1月20日,在沙特的一个网站上又出现一个新的手机录像。该录像显示,萨达姆的尸体在被运往提克里特埋葬之前,曾遭游街示众……萨达姆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同样没有结束的还有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1月10日,布什宣布向伊拉克增兵的新政策,同时承认在伊拉克犯有“错误”。16日,美国向海湾增派航母舰队,因为“伊朗威胁着伊拉克和中东的稳定”。这些事情接二连三、彼此纠结,每一件都足以引起激烈争议甚至重大后果,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各地。再联想到美国共和党在去年11月中期选举中的落败、布什身边那些强硬人士的失势、关于伊拉克是否已经陷于“内战”的争论、“伊拉克研究小组”报告承认在伊拉克的失败、驻伊美军死亡人数破3000大关和美国国内撤兵呼声的高涨……下一期,让我们再梳理一下美国国内的有关情况。——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1.
作文如作人,这话一点也不假,谁也不喜欢虚情假义的人,谁也不爱读言不由衷的文章。许多人由于阅历不够,写起文章来大话连篇,空话绵绵,让人望而生厌。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背影》,大家都很熟悉。车站里父亲送儿子的事,许多人都经历过,千余字的文章,许多人都写过,可朱先生硬是在这短短的篇幅里把这常见的小事写得催人泪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个“真”字,父亲对儿子是真心关怀,儿子对父亲是真情流露。作者不妄语,不矫揉造作,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样是父亲送儿子,有位同学这样写道:“父亲握住我的手,眼含热泪地说:‘儿子,为了早日把…  相似文献   

12.
《青年科学》2010,(1):39-39
从前有一个有趣的家庭,家里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每个人”,二儿子叫“任何入”,最小的儿子则叫“没有人”。一天,父亲从外面归来,带来一枚芳香四溢的苹果。每个人说:“爸爸,把苹果给我吧,我可想吃了。”父亲将苹果给了每个人。  相似文献   

13.
<正>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536724人,这父子二人却活了下来,真不知是出于侥幸,还是因为他们的大于二原理。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  相似文献   

14.
多余的知识     
12岁那年,父亲要教我学游泳。隔壁住着一位体育老师,我去串门的时候,发现一本小册子,似乎叫《水上自救法》,便借回家阅读。没翻两页,父亲下班回来了,看见这本书,一把就夺过去,锁进抽屉,说:“儿子,我们游泳去!”约三、四天时间,我就能够“狗刨”了。经过一个暑假,我已能在水上玩得欢。后来的一天,父亲就将《水上自救法》还给我。我满怀兴趣地看了一遍,当夜,就按书中列举的一些险情做了几个惊恐的梦。6年前,我们当地一名富商回故乡投资,想在风景秀丽的山脚下建一所疗养院。他找到当地一位名医,请教此举的可行性。名医经…  相似文献   

15.
“耶!”“耶!”,四(1)班教室里“耶”声四起。我一听就知道是孩子们一定又遇到高兴的事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去年的一幕。  相似文献   

16.
1834年2月7日,伟大的化学家门1捷列夫出生于俄国西伯利亚西部的托博尔斯克市。父亲是一所高级中学的校长,后因双目失明丢了差使,致使家境十分贫寒。             1849年, 2门捷列夫刚刚高中毕业,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看到门捷列夫的哥哥姐姐都已经能够独立生活,决心把余下的精力都用来供养小儿子上大学。           母亲变卖了3家产,带着门捷列夫来到莫斯科,希望能进一所好一些的大学,结果是四处碰壁。后来到彼得堡,靠父亲以前的一位老朋友相助,门捷列夫总算进了师范学院。       …  相似文献   

17.
1949年3月24日,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出演的影片是由他的儿子编导的。1986年3月24日,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出演的影片是由她的父亲编导的。时隔37年,休斯顿家的人上演了相似的一幕:那个最佳女配角是那个最佳男配角的孙女,而那个儿子和父亲其实是同一个人——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约翰·休斯顿。也许不满足的人会说,哦,要是那个编剧兼导演也能同时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才是完美无缺的双重运气呢!然而,《碧血金沙》在1949年荣登榜首,《普利兹家的荣誉》却在1986年败给了《走出非洲》。但在约翰看来,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让女儿安杰莉卡在35岁就得到了她爷爷等待数年才得到的认可。休斯顿家的人对荣誉与情感从来都有一种独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阿慧:老博,最近你又在忙些什么呢?老博:我在收集整理我国准备登上月球的资料。阿慧:真的?!我们也要登上月球啦?!我记得,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将三位宇航员运往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船上走出来,跨上月球表面的时候,他自豪地说:这可是人类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9.
晓勇 《青年科学》2009,(7):39-39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个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  相似文献   

20.
父亲今年八十三了,在有生之年上次北京是他梦寐以求的大事。五一长假,我携家人陪父亲到了北京,圆了他的北京梦。而且一路花香,一路春风,玩得很开心。他说:“世界如此美好,真想活到一百岁。”五月一日,是我们在北京活动的第一天,父亲登上了天安门。这一天,父亲很早就起床了,他一个个把我们叫醒,七点钟就到了广场。九点十八分,我们开始登天安门城楼,这是父亲选的时间。我们扶着父亲登上大约十个阶梯时,一位着装整齐的工作人员追上来说:“爷爷,爷爷,你停一下,我们用电梯送您上去!”父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激动地把手伸过去,说:“小伙子,我想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