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纳米材料安全性及其生物效应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纳米病理学,作为一门“关于纳米设备和纳米结构的相关生物效应及其问题的科学”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与宏观材料相比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生物动力学过程,从而对人体产生各种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2.
“纳米安全性: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生物医学应用”会议;2007社会工程与管理国际会议暨第二届全国社会工程理论与方法研讨会;2006年第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2007年中国智能计算学术会议将于3月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3.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小尺寸效应、巨大比表面积、极高的反应活性、量子效应等,这些特性使纳米科学成为当今世界三大支柱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之一.随着纳米技术的产业化, 各种形式的纳米尺度的物质已经以不同途径进入人们的生活,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正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介绍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系统讨论本课题组在纳米金属氧化物和碳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领域的一系列成果,并展望将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荧光金属纳米簇是一种具有独特物理化学特性的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的许多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阐明它们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中的行为对于设计基于金属纳米簇的高效、安全的纳米医药至为关键.在这篇综述中,概述了水溶性的金属纳米簇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这些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并对未来金属纳米簇的生物效应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Web of Science收录的发表于1999-2008年的环境科学、能源与燃料、公共与环境卫生和职业病、生物医学工程等四大学科论文基础上,对中国在各学科新兴领域——"纳米污染"、"生物燃料"、"环境因素"和"大脑-机器界面"等论文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在生物燃料相关研究成绩突出,纳米污染和大脑-机器界面相关研究也较活跃,表现最差的是公共与环境卫生和职业病及其新兴领域"环境因素"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手机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近况,并列举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与实验.回顾了以往生物效应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出用经典理论解释微观现象可能不准确,方法有待改进.文章提出在微观领域,即细胞核内用量子理论来分析DNA分子与外加电磁波作用的观点.指出电磁生物效应的原因之一是由于DNA分子受外加电磁波的作用,分子能级结构发生改变.给出了量子理论的公式推导和量子效应解释,最后指出微波辐射和DNA分子作用的结果,可能是一种属于"时间长、见效慢"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7.
金属纳米团簇具有独特的超小尺寸和光、磁、催化等性能,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征,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备受关注.但其存在发光效率偏低、活体代谢速度较快等问题.为此介绍近几年通过合成优化和发光调控等方法提高金属纳米团簇的检测与成像灵敏度和肿瘤诊疗能力的研究进展.探究金属纳米团簇的肾代谢和生物酶催化性能;开发具有精确原子数、高效生物相容性和肿瘤靶向性的金属纳米团簇;突破其近红外发光量子产率限制,提高光声-磁共振造影等性能,将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纳米与生物交叉科学研讨会(云顶会议)于2006年5月47日在厦门举行.会议旨在促进纳米与生物相关学科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科交叉,通过广泛深入研讨,提出该领域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天津科技》2005,32(4):55-55
由德国马谱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的科学家和其它8个分别属于德国、法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的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得到欧盟200万欧元研究基金的支持,用于“活性生物模拟系统”研究。“活性生物系统”涉及到两类能够在纳米领域产生动力的生物分子纳米机器——生长纤维和步进电动机。该研究小组将致力于阐释以上两种纳米机器动力生成基础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毫米波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毫米波的生物效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许多专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试图解释已发现的一系列生物效应现象,本文对此作一简介,重点介绍H.Frohlich的相干激励假说及其应用,以此推动我国科技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世界》2011,(1):10-10
现在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已非常严峻,尤其是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是医院里最难对付的细菌。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重点实验室蒋兴宇研究组的赵玉云博士及其合作者,在研究中利用纳米抗菌剂对抗这种有了耐药性的细菌,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以纳米银-金复合颗粒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酶膜基质,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组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纳米颗粒可以使电极的响应电流从相应浓度的几十纳安增强到几千纳安。探讨了纳米颗粒效应在固定化酶中所起的作用,开辟了制备直接电子传递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物源的纳米结构SiO2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i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同时也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有益作用的元素.然而,有关它的生物学作用和它提高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性机制了解甚少.借助海洋生物如硅藻和海绵的生物硅化机制,重点讨论了海洋生物和高等植物细胞壁模板诱导纳米结构SiO 2 的自组装和相关的硅蛋白和多糖在生物硅化过程中的作用.理解生物硅化过程中的有机分子模板和结构的诱导效应,不仅为化学合成纳米结构的硅基材料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认识和揭示Si的生物学特异性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纳米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的介入为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把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到新水平,使其不仅体积小,而且速度快、精度高、可靠性好,还能实现多功能化和选择检测.目前,纳米材料传感器已成为一个研究亮点,备受瞩目.该文主要就金利通课题组近年来在纳米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介绍并对该领域的发展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5.
纳米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纳米银毒理学和生物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纳米银的理化特性、进入人体途径以及在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暴露途径下纳米银与组织的相互作用,认为在开发应用纳米银产品的同时更应关注可能产生的负面生物效应,并提供完整且符合实际的毒理学评价资料.国内外学者对纳米银细胞毒性的研究结果显示,纳米银可与蛋白质和酶的巯基发生反应,引起细胞线粒体功能损害、膜渗透及细胞形态的凋亡样变化,其毒性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是由于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介导所致.因此,在加强纳米银毒理学和生物效应研究的同时,应建立评价纳米产品生物安全性的标准方法及评价体系,关注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深入研究纳米银引起的特殊生物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6.
光是人、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光环境作为一种物理环境因素,其生物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动物昼夜节律、定位系统和生长繁育的影响也已受到诸多关注;同时,光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植物一切生化反应的能量来源。综述了光环境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指出已有的文献仅限于以复色光为研究对象,对特定波长的光效应、光暴露时间及光质效应的研究甚少。进一步阐明目前光环境模拟实验装备的研制所遇到的关键"瓶颈"是缺乏能够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输出较高功率的单色光光源,且无配备生物学培养装置,不可能在实验室实现对单色光环境的模拟。因此,其发展当务之急是先构建光环境暴露的科学实验平台。同时对光环境生物效应的研究方向及光模拟实验装备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纳米等离子体技术在太阳能光伏、量子信息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将带来全新的技术变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性研发地位。该文从SCI学术论文以及技术专利分析的角度,剖析纳米等离子体研究领域的国际发展态势,揭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其演变,分析各国研究机构/企业在该领域的专利保护策略及其重点技术布局。结合欧盟等国在纳米等离子体研究领域的技术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发展我国纳米科技的若干战略规划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管理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转基因植物为例 ,对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等级、管理与评价方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工艺简单、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活性等优点,全面阐述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新型抗真菌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中的现有成果与潜在挑战。【方法】通过总结、归纳和比较现有研究报道,对纳米氧化锌的抗真菌活性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结果】介绍了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及抗真菌性能,深入分析了氧化锌纳米颗粒对真菌生长、繁殖与代谢的影响机制,并总结了目前纳米氧化锌在食品领域中的主要应用,并对纳米粒子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论】发展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纳米氧化锌制备技术,加强纳米粒子对真菌生长代谢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建立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的方法与标准,将有助于规范和扩大纳米氧化锌等纳米材料在食品生产与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毫米波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毫米波的生物效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许多专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试图解释已发现的一系列生物效应现象。本文对此作一简介,重点介绍H.Frohlich的相干激励假说及其应用,以此推动我国科技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