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最近目睹了一颗年轻恒星周围的一次尘埃大爆发,这很可能是大型小行星之间一次猛烈碰撞的结果。这类碰撞最终可能导致行星的形成。虽然"斯皮策"以往观测过多次疑似由小行星碰撞造成的尘埃爆发,但这一次是科学家首次采集到一个小行星系统猛撞之前和之后的数据,从而窥探到像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形成所经历的暴烈过程。岩石行星诞生于环绕年轻恒星的尘埃材料。这些材料聚拢到一起形成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互相碰撞,阴影?  相似文献   

2.
奇云 《世界科学》2004,(6):19-19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层逐年升高以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本·桑特尔 (BenSan ter)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 ,自1979年以来 ,对流层的高度一直在增长 ,目前已增长了几百米的高度。桑特尔和他的同事用计算机模拟了造成对流层升高的5种可能因素 :大气的臭氧浓度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含量 ,大气中固体微粒产生的太阳反射光线 ,太阳释放出的光和热 ,火山爆发喷射到大气中的尘埃等条件的变化 ,发现所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对流层高度的变化。其中 ,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3.
<正>由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负责主管的"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上搭载了一台空间激光通信实验载荷,名为"月球激光通讯演示"(LLCD)。这台设备日前开始运行,向我们展示了在地球之外进行激光双向通讯是可行的,也让未来进行大量数据的星际激光传输成为可能。这项技术未来将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08,(6):160-160
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共同研究发现,太阳系中不仅土星存在围绕自身旋转的由尘埃粒子组成的环,木星也存在相应旋转的环,其直径约640000km.研究人员还首次直接测到了木星尘埃粒子的大小,发现其平均大小只有1/1000mm,相当于抽烟时冒出的烟雾颗粒。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上,最初的核试验,多在铁塔上爆炸。因这种地面爆炸,会卷起很多放射性尘埃,经过高空气流散布到世界各地,遭到众多的反对。而空中爆炸,试验者可根据所试核弹当量的大小,确定爆炸的高度,保证地面尘埃不致和核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烟云一起卷入高空,对地球污染和遭受的反对都要少些,所以美、苏、法、英逐渐使用空爆的方式。随后,又逐渐采用地下试验方式。我国核试验起步晚,由于种种原因还不  相似文献   

6.
天外降尘2004年9月3日,一颗大陨星闯入地球的大气层,它的原始重量有100万千克,释放的能量超过一颗千吨当量的核弹威力,留下的尾迹将烟雾和尘埃扩散到大气层里,它们停悬在56~18千米的高空连续几个星期不散去。科学家发现,  相似文献   

7.
视野     
<正>外星雪运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亚毫米天线阵",科学家最近首次拍摄到了一个婴儿期恒星系统中的雪线。在地球上,当高处气温下降、大气中的湿气转变成雪时,雪线就形成了。恒星系统形成于尘埃圆盘,其雪线形成于尘埃圆盘遥远寒冷的外围地带,形成方式与在地球上类似。从恒星往外走,水最先冻结,形成最初的雪线。在更远离恒星的地方,随着温度下降,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碳等也开始冻结成雪。这些不  相似文献   

8.
建立大气化学学科至今有40年左右的历史。回顾大气化学研究史,应该以1950年为准。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1950年以前由于人类活动及工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对大气化学有所重视,但仍未作为一个学科开展研究,仅对某些问题有所阐述: 1.英国城市污染,如伦敦的烟雾事件,主要是二氧化硫与大雾造成的烟雾污染。 2.由矿物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已引起关注,但从事该研究的科学家不多,因对二氧化碳的定量方法尚未解决。 3.关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已引起关注。二、1950年以后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0,(5):6-6
科学家最近发现,取自地球内部深处的氪元素和氙元素的原始样本,跟古陨石的化学构成完全一致。此前公认的观点是,地球大气是由地球火山不断喷发而逐渐累积形成的。但从最新证据来看,地球大气实际上很可能是源于一连串的彗星。换句话说,今天我们呼吸的大部分气体都起源于太阳星云——后来形成太阳及太阳系行星的尘埃和气体云团。  相似文献   

10.
休闲时光     
宇宙尘埃可能对地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认为,最近几百万年来地球气候在冰河期和温暖期之间交替转换地周期性变化,可能是受到了来自太空的细小宇宙尘埃粒子的影响。通过对葡萄牙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床以下宇宙尘埃粒子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在25.3万年前至45.8万前之间,宇宙尘埃沉积数量的增减,  相似文献   

11.
热词     
核辐射云 核辐射云是指核爆炸或核泄漏之后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飘散到大气中而形成的核辐射气体。联合国2011年3月16日发表预测称,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核辐射云有可能在当地时间18日晚些时候抵达加利福尼亚州。不过美国专家反复强调,飘到美国的辐射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将很有限。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外层空间不停地有微尘进入地球大气层,故地球每天都在增肥。科学家相信,藉由研究这些星际微尘,有助于解开太阳系诞生的奥秘。因此,如何捕捉这些星尘便成了专家们研究的课题。根据估计,每天都有超过100吨的太空微尘进入地球,这些微尘多半来自小行星或彗星。每一粒微尘可能由多达10万颗更小的微粒组成。这些埋藏在星际尘埃中最古老的微粒能够告诉我们,这些星尘是由哪些星球所制造的。当然,这些星球现在很可能已不复存在。这些微粒的化学性质能够捎来原始太阳云中的状况。即便是观察这些微粒如何聚集成堆,也能够让我们了解太阳和行星是如何…  相似文献   

13.
早在6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专家们就开始了和平利用核爆炸途径的探索。结果表明,借助核爆炸可以解决不少实际问题。这里就勘探和开采天然碳氢化合物时利用核爆炸的前景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洁白如玉的雪,除了对越冬农作物有益外,对人体也有奇妙的保健作用.首先,积雪是天然的环保卫士和化肥厂.当降雪时,雪从大气中吸收了大量的游离氮、液态氮、二氧化碳、尘埃和杂菌,这就等于对被污染了的大气进行一次大"清洗",起到了净化大气的作用.其次,雪水本身也具有较好的保健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建新 《科学通报》1987,32(17):1317-1317
在文献[1]中,我们讨论了被星系前大质量恒星加热的尘埃的再辐射对3K宇宙微波背景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氢含量很少的情况下,尘埃的再辐射将使3K微波背景谱在峰值附近产生0.1 K—0.2 K的畸变。这为3K微波背景的畸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机制。现在观测表明,星际尘埃及星系际尘埃的主要成份的硅酸盐,但是用于天体上的硅酸盐模型有几个,而且所有的作者都声称,他们的模型均来自于观测和实验,在文献[1]中,为了计算方便起见,我们只采用了Silk等人1979年所提出的模型,因此人们必然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献[1]的结果是否是模型的选择效应?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本文详细地讨论了两种硅酸盐模型,结果  相似文献   

16.
南极冰盖中封存着一个地球过去环境情况—气候和大气污染残余的资扦牟。过去10年间,南极冰盖已被证明是一个有关地球过去环境情况的资料库。锁入冰层中的杂质等于是冰最初以雪的形式降落地球时大气情况的一张快照。通过仔细的探测,冰川学家成功地将冰的组分同包括气温、大气尘埃含量、火山活动、太阳活动、及许多空中污染物在内的范围广阔的重要环境特性联系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9,(7):7-7
2009年3月15日,汤加群岛附近海域的一座海底火山爆发,把由大量烟雾、蒸气和尘埃组成的火山云喷射到南太平洋上空1000米以上,海底还发生了里氏7.9级大地震,但暂时还没有人类、鱼类及其他动物受到影响的报告,靠近翻滚海水的沿岸村庄也未出现危机。  相似文献   

18.
<正>罗塞塔彗星轨道器,经过2个月对67P彗星表面的绘图,探测其引力、质量、形状和大气等,以及挑选着陆地点后,将在今年11月11日,向67P彗星的彗核投放其所携带的世界第一个彗星着陆器菲莱。菲莱着陆后,将在其表面进行考察,对该彗星核以及彗星射出的气体、尘埃进行详细研究,以帮助弄清与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相关的奥秘,帮助科学家们进一步了解彗星的性质和组  相似文献   

19.
正利用高压试验探索系外行星适合人类居住的可能。费英伟与他的同事花费了一个月时间,仔细制作出3片致密的硅酸盐薄片。这些圆形薄片亮晶晶,厚度不超过1毫米。但到了2017年11月初,道别的时候到了。费英伟小心地包好样品,再放上几片备用品,塞进海绵中,从华盛顿特区快递到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那儿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Z脉冲功率设施"将在不久后向这些薄片发射出2 600万安培的电流,将它们逐一击成尘埃。  相似文献   

20.
徐寄遥  马瑞平 《科学通报》2001,46(6):514-517
利用考虑了光化-动力耦合的重力波模式就重力波对大气化学成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计算,着重研究了重力波通过非性性化学反应对大气化学成分分布的影响这一新的机制,以O3和OH为例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重力波在传播过程中主要通过非线性化学反应引起中层顶区大气化学成分分布的变化,其贡献可能超过湍流扩散和重力波引起的非线性输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