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唐代中国宫廷乐舞。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它在音乐舞蹈史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是中国乐舞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它深刻展现了唐代大曲的特点,是研究唐代大曲的经典作品。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做了细致的描述。本文对《霓裳羽衣曲》做简明介绍,并认为其亦是唐代大曲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
张祜是中晚唐之交的著名诗人,在其宫词中留下了许多唐王朝由盛而衰转捩点上的标志性印记。安史之乱的爆发,陡然打断了大唐盛世霓裳羽衣的艳丽华章。曾经无比辉煌自信的皇朝只能沉浸在无限感伤的追思中,在“忆昔开元全盛日”的自慰声中蹒跚而行。而马嵬事变中的唐玄宗、杨贵妃无疑也成了诗人们反思历史、寄托哀思的最佳象征符号。在张祜宫词中,霓裳羽衣曲、华清池、马嵬坡,乃至玄宗时期的音乐、歌舞、乐伎、庆典等大唐历史转捩点上的重要意象,都成了张祜笔下盛唐情结的一种凭吊符号。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礼乐一体的政治统治架构中,音乐与政治关系密切.《秦王破阵乐》突出反映了唐代宫廷音乐兴衰受政治影响的情况.以史料为基础,以《秦王破阵乐》为例,研究唐代宫廷音乐兴衰与政治变化关系,以期达到保护和传承中华音乐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潼关失守,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避难,太子李亨留在马嵬主持军事,欲图兴复。茫茫宇内,以何处为兴复基地,这是摆在面前的重大问题。他采用李倓等人的建策,率众北上,确定了以西北为根据地,以灵武为立足点的方略。笔者认为,正是这一步棋为以后平定安史之乱的全局投下了关键的一子。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长恨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对其主题的解读历来多有分歧。重读这篇经典及其与之有关的《与元九书》、《霓裳羽衣歌》、《江南逢天宝乐叟》等作品,从其中的"长恨情结"、"世俗情结"、"霓裳情结"和"盛世情结"入手,对于明确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具有寻绎内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庆善乐》是唐代重要的宫廷音乐之一,是唐代"三大舞"之一和比较具有影响的燕乐大曲之一。因此,理清《庆善乐》的创作和变迁过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它不仅可以勾勒出《庆善乐》不同时期呈现的舞容乐风,也可以探讨出《庆善乐》历史沿革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朝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最高峰。对唐代音乐文献的研究,在正史中主要依靠《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礼乐志》。通过两者内容的综述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偏重于“乐”,比较注重音乐品种和音乐史实的叙述,行丈简洁;后者倾向于“礼”,对礼仪的描述篇幅巨大,论乐的部分较少且认识深刻。  相似文献   

8.
本文据《乐府杂录》等记载,论述了吉州唐代女歌唱家许和子的籍贯、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唐代舞马活动集中于宫廷,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舞马活动的渊源可上溯至夏代,而以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到鼎盛,安史乱中迅速衰落,唐德宗时期再次出现于宫廷,其后逐渐消失.唐代宫廷舞马表演多见于千秋节庆典、外交、朝会、酺宴等场合,舞容繁复,艺术技巧极高.唐代宫廷舞马活动不仅具有极浓的娱乐性,更蕴含着颂圣意味、仪式功能及象征寓意.其与《霓裳羽衣》一样,代表着大唐盛世的辉煌,反映了王朝的兴衰.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与词     
词是我国文学史上唐宋以来新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萌芽于隋末唐初,发展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南北两宋.词是一种和音乐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学形式,它的形成决定于胡夷里巷之曲的传播,它的发展有赖于城镇商业经济的繁荣.自西晋“五胡乱华”以后,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传入,和中原固有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唐代民间音乐的曲调,《旧唐书·音乐志》说:“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唐代梨园教  相似文献   

11.
唐代宫廷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与东汉“鸿都门学”以来特别是隋唐官学教育中的附设制度紧密相连的,这种行政管理机构下附设的职业学校教育形式是官学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这一时期,音乐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五代、宋元时期的市民音乐文化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实施的一系列技能训练措施,不仅具有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实用价值,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有许多方面值得推崇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隋唐俗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史领域的重要基础概念之一,但历来少受眷顾。通过对其历史价值及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引发针对其研究的学术价值评判。从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对这一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学术突破进行宏观探索,导引并勾勒出隋唐俗乐研究的基础方略。  相似文献   

13.
唐诗是唐朝社会生活的文学记录,从唐诗有关乐器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窥见唐代主要乐器的使用、演奏、演变等情况,为我们研究唐音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藉由这些提及乐器的唐诗,我们可以对乐器的人文世界与艺术在不同的时空中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佛教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影响很大的一部分,它的体制和风格上的独特系统在汉、唐之间逐渐形成。呗赞音乐、唱导音乐、佛曲音乐在一个重要方面实现了宗教艺术的功能,使得佛教音乐系统显示出一种自我完足性。  相似文献   

15.
佛教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影响很大的一部分,它的体制和风格上的独特系统在汉、唐之间逐渐形成.呗赞音乐、唱导音乐、佛曲音乐在一个重要方面实现了宗教艺术的功能,使得佛教音乐系统显示出一种自我完足性.  相似文献   

16.
唐代宫廷通过征收赋税、内官进奉、外官进奉和外蕃进奉等手段使得国库丰盈,这样唐代宫廷就有余财频繁地举行宴饮活动。唐代宫廷宴饮的主要类型有节日宴会、皇帝游宴、皇家醣宴、庆功宴、朝会及伴随祭祀活动而举行的宴会、宫廷内宴、皇帝为任命的外官饯行宴、皇帝迎接外蕃的宴会。唐代宫廷宴饮中主要的佐乐活动有行酒令、乐舞表演、百戏游艺节目表演等,这些活动一方面有效地调节宫廷宴饮气氛,另一方面也使得唐代宫廷宴饮风俗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宫廷宴饮风俗作为一种上层丈化,为唐代社会各阶层所效仿,同时这种风俗也被五代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17.
《乌夜啼》之名最早见诸中古乐府,唐代教坊曲中亦有《乌夜啼》,其后唐宋词中出现了大量以《乌夜啼》为词牌的词。通过考察其本事,可以看出,词牌之《乌夜啼》是以唐教坊曲《乌夜啼》为近源,以中古乐府《乌夜啼》为远源,哀怨婉曲是其声情的基本特点。南唐李煜首创《乌夜啼》之后,两宋时期有四十八字左右《乌夜啼》和三十六字《乌夜啼》,后一种情况是以《相见欢》为词调,当视为《相见欢》的别称。北宋时期创作此调的词人除欧阳修以外,比较鲜见,然南宋逐步繁盛,陆游、卢祖皋等是其代表,而且往往一题多作,促进了《乌夜啼》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初唐之际,陈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的诗文革新论、"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文学风格论、"兴寄都绝,每以咏叹"的文学本质论、"当有知音,以传示之"的文学创作论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承继汉魏风骨,开启盛唐气象,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唱响了"盛唐之音"的序曲。  相似文献   

19.
竹枝词的发展在艺术史上一直都与地方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刘禹锡因为受到巴渝竹枝歌的影响,开创了竹枝词文体并引向文坛发展,此后竹枝词受到各地文人的青睐。土家族竹枝词记录了许多土家族的音乐活动,也给土家族地区的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元素,同时也对地方音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