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光分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荔枝果皮甲醇提取液为材料,研究了紫外光和阳光照射对提取液吸收光谱的影响。发现紫外光和阳光能够分解花色素苷吡喃盐环。同时还探讨了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对荔枝褐变的影响,并提出了荔枝光照致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荔枝是岭南佳果,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深圳是荔枝栽培的适宜区,种植荔枝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受“以粮为纲”等左的影响,荔枝生产停滞不前。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后,调动了农民种果积极性,荔枝生产发展迅速。目前,荔枝成为我市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并成为深圳市树。深圳从一九八八年起定下每年的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八日为荔枝节,以荔枝为媒广泛开展联谊、贸易、文体活动,为繁荣深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0.
荔枝种仁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荔枝种仁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荔枝鲜种仁中各成分的含量(w)为:淀粉40.72%、粗纤维24.55%、蛋白质4.93%、镁0.28%、钙0.21%、磷0.11%.种仁脂肪中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和荔枝酸,分别为29%和28%;其次是亚油酸,为19%.这说明荔枝种仁是开发中老年保健食品的良好营养源.  相似文献   

11.
荔枝挂果末期荔枝蒂蛀虫防治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荔枝是华南地区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荔枝蒂蛀虫是危害荔枝的主要害虫,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防治费用。探讨荔枝蒂蛀虫成虫的防治指标和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荔枝蒂蛀虫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于海口市三门坡镇一荔枝种植园内,采用整株套罩和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荔枝蒂蛀虫成虫的接虫数量与荔枝蛀果率之间的关系,设置无接虫为空白对照组,分析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指标与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结果】不同处理组之间蛀果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接虫数增加,荔枝蛀果率也随之升高,最高蛀果率为55.75%。荔枝蒂蛀虫接虫数与蛀果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3.442x-1.484,R2=0.983 5。【结论】荔枝蛀果率与荔枝蒂蛀虫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防治荔枝蒂蛀虫的平均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2.27%/株,平均防治指标为0.28对/株。  相似文献   

12.
13.
易樱 《东莞科技》2000,(10):47-48
  相似文献   

14.
《武夷科学》2019,(2):122-126
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PG)测定了荔枝蝽4龄若虫在寄主荔枝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荔枝蝽在荔枝上取食过程中产生了5 种波形:分别为NP波(非刺探波)、α波(刺探波)、β波(撕裂植物细胞波)、γ波(取食波)、δ波(取食结束波),但对不同品种荔枝没有明显差别,表明荔枝蝽对不同品种荔枝没有明显取食选择性。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荔枝蝽及其寄主荔枝之间的互作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荔枝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荔枝保鲜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枝保鲜过程中极易产生酶促褐变.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荔枝果皮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考察了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双氧水等的褐变抑制效果,确定出以柠檬酸为抑制剂后,通过抑制剂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两个水平值.最后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出荔枝保鲜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抑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若干气候因素对广西荔枝龙眼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2-1966年、1970-2000年广西荔枝、龙眼总产量资料,分析了广西荔枝、龙眼产量序列的变化特处和严重霜冻,气温、降水、日照及冬季低温寒积量等气候因素对广西荔枝、龙眼产量的影响。认为严重霜冻是发展荔枝,龙眼生产的限制条件,当最低气温在-2℃以下时,对产量的影响十分严重;荔枝、龙眼各生育期的气候因素,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荔枝,龙眼的花芽分化,需要适当的低温寒积量,初步认为总寒积量10-45℃(或10-40℃)有利于广西荔枝,龙眼增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0种不同荔枝品种在不同季节叶片内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冬季有些品种间脯氨酸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春季早熟种和中熟种脯氨酸含量较晚熟种多;在夏季品种间脯氨酸含量差异性不大;在秋季有两个品种脯氨酸含量较冬季多,大多数品种脯氨酸含量比夏季增多,且差异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