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忠东 《科技潮》2005,(12):35-35
后羿射日之地山东德州如今成了太阳“显能”的舞台:这里有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公里的太阳能路灯街道;有完全依赖太阳能提供热水、制冷、取暖、照明的“零排放”建筑群;有中国第一个太阳能博物科技馆;有太阳能游览观光车;这里还有遍及城镇居民屋顶普及率高达90%以上的各种太阳能热水器和生产总量相当于整个欧洲数量的众多太阳能生产企业群……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地区拥用科技人员12万人,其中市区5.5万人,万人拥用科技人员230人;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1.5%,科技贡献率占到了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农业实用增产技术普及率达到了90%,科技贡献率占到了农业增加值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荒漠地区规模化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荒漠地区土地面积达2.49×10^5km^2,占全省总面积的54.8%。荒漠地区拥有的年太阳能辐射总量达5.09×10^14MJ/a,按现有的技术水平,大规模开发利用这一地区太阳能资源年发电量可达1.28×10^13kW·h以上,超过2050年中国电力总需求。荒漠地区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采取措施克服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主要障碍,抓住时机,合理规划,制定积极的鼓励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将甘肃省河西荒漠地区建设成风电、光电、火电、核电、生物质发电互补的国家未来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为进一步加大太阳能产品应用推广力度,发挥太阳能应用项目带动战略作用,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出台并印发了《攀枝花市太阳能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根据规划,从2010年起,攀枝花市将争取用10年时间将攀枝花打造成为“国家级太阳能应用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市太阳能产业产值预计达1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太阳能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措施。推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将有效促进我国、我省太阳能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6,(5):33-33
“十一五”期间12个方面重大科技需求;90%交通信号灯实现智能协控;太阳能照明灯超过5万盏;废旧轮胎回收率提高到70%;引进5家以上文化旗舰企业。  相似文献   

7.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13,(8):9-9
【5.91亿】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 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间空调器得以迅速发展。据统计,在我国南方沿海省份各大中城市空调器的普及率已达50%~60%,长江流域的各大中城市也达到了20%~30%。有关部门预测,“九五”期间城镇居民家用空调器的普及率将达31.5%,到2000年全国家庭空调器拥有量达2000万台左右。若按每台800W,同时使用系数60%考虑,则全国家庭空调需电量为2000万×800W×60%=960万KW。如此巨大的耗电不仅将给国家电力建设与供应增加负担,同时对每个家庭的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家庭用电负荷中制冷…  相似文献   

9.
胡启恒 《科技潮》2006,(5):29-29
21世纪,互联网已从其诞生地美国扩散至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战略基础设施。而今,全球网上用户约70%在美国以外;全球电子信箱约50%以上在美国以外。其中,亚太用户数量超过北美,已达1.14亿;中东、加勒比及拉丁美洲、非洲,是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最快地区;然而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地域仍为北美,已达67.9%。  相似文献   

10.
院校新闻     
南京大学与金川公司共建金属化学联合实验室;昆明校企合作办实验室产值达4.5亿元;国家首次出台IT“绿色之星”;武汉理工大学举办“创新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哈工大教授荣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学会工作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09,(13):59-59
★太阳能热水器选购市场攻略 太阳能是资源最丰富的洁净能源,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随着能源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日渐成为“新宠”。  相似文献   

12.
李红 《临沧科技》2007,(1):12-14
“十五”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省、市科技厅、局的关心支持下,凤庆科技工作围绕“十五”科技发展计划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方针,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凤庆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GDP达12.7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1%,年均递增10%;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7882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6.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26元.比“九五”末增长624元,增88.88%,年均递增13.56%。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系统必须实现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和应用,解决好热水系统与建筑主体功能、空间、造型和连接构造等问题,使太阳能系统与建筑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四川省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和1∶25万数字高程(DEM)数据,根据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建立太阳辐射分布式模型,计算实际地形下的四川省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情况;评估分析了能体现太阳能资源的稳定度、资源丰富度、可利用价值等指标.结果表明:四川省复杂地形下的太阳总辐射多年平均年总量为1 800~7 200 MJ/m2,盆地内与高原山地上总辐射值差异较大;总辐射冬季较小,夏季较大,在1981-2010年间降低5%;四川省太阳能资源自西向东规律分布,在太阳能资源稳定且丰富,可利用日数较长,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四川省攀西和三州(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地区可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在交通不便地区安装小型分布式发电设施;四川省高原和山地以东的盆地地区太阳能资源较差,但仍存在少量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有适用中小型分布式发电设施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发展目标,到2015年,业务收入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24.5%以上,软件出口达到600亿美元;到2015年,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到5个千亿级企业。《规划》称,“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加快融合,云计算、物联网、  相似文献   

16.
在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双重背景下,太阳能是建筑供暖的首选能源。从相变蓄热技术与太阳能供暖系统耦合的应用方式出发,综述太阳能耦合相变蓄热+电锅炉供暖系统的集热、储热部分,相变蓄热部分及辅助热源的研究现状,并从技术、经济效益、节能环境效益方面阐述太阳能耦合相变蓄热+电锅炉供暖系统的综合优势和研究方向,以期为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工程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分析了河南5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在2015-2021年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5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年际变化不大,集中分布在春夏季和早秋,月份呈现4月,8月,10月“三峰”状变化;(2)从节假日变化来看,网络关注度在“五一”“十一”假期呈现倒“U”形的曲线图,假期前夕持续上升,假期初期达到峰值,随后开始平缓下降至平稳状态;(3)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河南省及周边省市,近年来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同时发现全国各省市居民更偏向于河南5A级景区的人文类景观;(4)节假日、人口基数、互联网普及率、经济联系强度等是影响河南5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胡亚峰  董瑞芬 《科技信息》2009,(31):J0067-J0068
为了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因此,太阳能辅助海水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将成为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将论述海水能及太阳能作为空调系统冷热源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对系统运行方式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装配式建筑也在快速发展,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BIM技术是实现建筑产业化的趋势,但是由于技术和管理的原因,BIM技术的应用率和普及率并不高。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评价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旨在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落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保水剂又称土壤保水剂、高吸水剂、保湿剂、高吸水性树脂、高分子吸水剂,是利用强吸水性树脂制成的一种超高吸水保水能力高分子聚合物,因其能调节土壤水肥综合功能,保持和提高水分、养分有效性,广泛受到国内外农业专家高度重视。 我国保水剂研制始于80年代初,目前大部分产品已具一定规模。“八五”和“九五”期间在全国示范推广达1100多万亩。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同水肥条件下,使用保水剂可明显增加作物产量,增产幅度达10%-30%,节水节肥5%-20%;在花卉等经济作物上,使用保水剂可明显延长浇水时间(3—7天),花蕾大,持续时间长,经济效益高。在旱农试验区开展的不同保水剂使用量对春玉米保水、保苗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保水剂对保蓄雨水效果较好,尤其促使了生长后期根区土壤水分的补充和提高,增产幅度达20%,果树定植使用保水剂的枝干粗壮,第三年测得使用保水剂果树茎周长较对照增加3.7厘米,并提前一年挂果。 现在我国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中西部开发战略,农业重点推广旱作节水技术,而抗旱保水技术是其重要内容。高能抗旱保水剂,是国家旱作农业示范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开发的新技术产品。专家认为,此类产品极有可能成为继农药、化肥、农膜之后的第四大农用化学生产材料,其在农业应用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